读《东周列国志》(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东周列国志》(十)

第十回楚熊通僭号称王郑祭足被胁立庶

周桓王兵败繻葛,自己也被郑国将军祝聃射中,不但在诸侯国中威信荡然无存,还让一个南方国——楚国起了称王的念头。楚国,芈姓,熊氏,子爵国,在周成王时期被分封在荆蛮,第六代国君熊渠曾经称王,因惧怕周厉王讨伐而自动撤去王号。身处荒蛮之地的楚国从第一代国君到第十六代国君,筚路蓝缕,跋涉山林,开辟疆土,国力逐渐强盛。至第十七代君主熊通,任用斗伯比、屈瑕等贤臣,国力大增。听到周桓王兵败的消息,熊通决心僭越称王了。斗伯比进谏说,要想称王,必须要有让其他诸侯国臣服的实力。在楚国周围的国家中,以随国最大,如果让随国臣服,则江淮诸侯国必然顺服。

楚国兵发随国,随国有一贤臣季梁,有一奸臣少师。随国国君宠信少师,派少师往楚国军营探查,楚国藏精锐兵力,将老弱病残给少师看,并表示因国家连年饥荒,只是想与随国结盟,少师信以为真,楚国与少师结盟后班师回国。熊通采纳斗伯比的建议,会合江淮诸侯国,唯有随国无故不到,楚国以此为由讨伐随国。随国国君拒绝了季梁的正确计策,采纳了少师的意见与楚军正面交锋。结果随军大败,季梁死战保国君冲出重围,少师战死。季梁只身前往楚军求和,表示愿意与江淮诸国一起,颂扬楚国的功绩,并向周天子上表封楚国国君为王,以镇压南蛮。周桓王拒绝了熊通的请求,熊通大怒,于是自立为“武王”,自此,楚国国君皆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周室衰微,无可奈何。

再说说前文的季梁,他可不是一般人,被称为中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他是无神论的先驱,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随国能够成为江淮大国,季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楚国一战,国君受奸臣蛊惑,未能采纳他的建议,导致随国大败,从此一蹶不振。而楚国从此更加无所忌惮,逐渐有了觊觎中原之心。

再接着说郑国的事情。郑庄公大力犒赏在与王师之战中的有功之臣,唯有祝聃不被封赏。庄公表示,祝聃射伤周天子,如果褒奖他,会招到天下非议,祝聃于是忿恨而死。公元前701年,一代雄主郑庄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庄公一生战无败绩,御燕、侵陈,伐许、败宋,克息、御北戎,可谓战绩显赫,使得郑国空前强盛。但他一生最重大的失误就是生前没有对世子忽(即郑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没有除掉对世子忽威胁巨大的高渠弥,没有给他可靠的顾命大臣,没有将其他公子妥善处臵,以致自己一死,郑国立即陷入诸子争权内乱,使并从此由盛转衰。他自己也知道“郑国从此多事矣”,却没有为此消除不安定因素,为郑国留下无穷的后患。后世的许多雄主像郑庄公一样,如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晋武帝、唐太宗、明太祖等等,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都出现很大问题,有的导致内乱,有的导致亡国。或许这些雄主看这些继承人都不如自己,总是在犹豫不决,而继承人长期在强势父亲的多年压制下,变得或者柔弱,或者反叛。在郑国的强盛过程中,郑庄公的功绩最大,而亲手葬送这个局面的,恰恰是庄公自己。

庄公死后,世子忽继位,即郑昭公。最大的威胁公子突被庄公去

世前送到宋国。郑昭公即位后,派大臣出使各国,祭足被派往宋国,顺便查查世子突。庄公实在不该让公子突到宋国来,因为公子突的母亲雍姞所在的雍氏家族,多人在朝中为官,很得宋庄公的宠信。雍姞于是向宋庄公请求,让自己的儿子公子突回郑国继位。宋庄公得知祭足要来,于是就将祭足作为突破口。太宰华督将祭足扣押,并威逼利诱,逼祭足同意立公子突为郑国国君。宋庄公与雍姞、祭足、华督、公子突歃血为盟,约定事成之后,除了割让给宋国三城之外,还要“白璧百双,黄金万镒,每岁输谷三万锺①,以为酬谢之礼。”

祭足回国后,伪称有疾,不能上朝。诸大夫俱至祭府问安。祭足在内室埋伏刀斧手,并说宋军大军压境,想要帮助公子突继位,废掉郑昭公。与郑昭公有嫌隙的高渠弥第一个赞成,其他大臣迫于形势也同意了。于是大臣联名上书逼郑昭公退位,随后,祭足奉公子突即位,是为郑厉公,祭足大权在握。

这只是郑国内乱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