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与形态的研究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与形态的研究
1 建筑内部空间及其尺度
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是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无论在生产过程或生活中,室内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直接和亲密。正如布鲁诺·赛维斯说:“尽管有其它艺术为建筑增色,但只有内部空间,这个围绕和包围我们的空间才是评价建筑的基础,是它决定了建筑物审美价值的肯定与否定”。
1.1 建筑内部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
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空间尺度需求,促使人们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手段,同时,又从技术中获得新的启示,逐步去完善自己的居住空间。建筑师、室内设计和设计理论家们历来十分关注室内空间的创造和变化,他们既建构了形态迥异、风格多样的空间,又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空间理论和学说。一部建筑发展史,无异也是一部室内空间形态不断演变、发展和丰富的历史。从古希腊封闭的空间、古罗马的静态空间、早期基督教具有方向性的动态空间到开敞空间;从罗曼内斯克式幽暗的空间、垂直式高耸的空间,文艺复兴时期亲切的空间到巴洛克富于动态的空间,以及现代流动连续的空间、生动丰富的共享空间直至当代的着力于人情味的生态空间及富有意趣的层次空间等,标志着人们对空间的理解正朝着深层次发展。对空间的创造也已冲出传统模式,依照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要求,打破室内外及层次上的界限,而着眼于空间的引伸、穿插、交叉、复合、含混、变换等不同手段的创造。呈现出由简单向复杂、由封闭向开敞、由静态向动态、由理性向感性转换的趋向,并逐步形成了当代室内空间形态上的一些特点。正如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所说的那样:“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所谓空间,就是人们交往的场所,因此,随着交往的发展,空间也在不断地向更高级、有机化方向发展”。
1.2 建筑内部的空间尺度与人的感受
在空间的三个度量中,高度比长宽对尺度具有更大的影响。在处理室内空间形态时,按照功能性质合理地确定空间的高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室内空间的高度,一个是绝对高度即实际高度,正确选择合适的尺寸无疑是很重要,过低会使人压抑,过高又会使人感觉不亲切;另一个是相对高度,即不单纯着眼于绝对尺寸,而要联系到空间的平面面积来考虑。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绝对高度不变时,面积越大,空间就显得越低矮,如果高度与面积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则可以显示出一种相互吸引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即可以造成一种亲切的感觉。就空间的高宽比例而言,比例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会不同。高而窄的空间(高宽比大)由于竖向的方向比较强烈,常常会使人产生向上的感觉,如同竖向的线条一样,可以激发人产生崇高雄伟的艺术感染力。
1.3 不同功能建筑的内部空间的尺度把握
在一般情况下,室内空间的体量大小主要是根据房间的功能使用要求确定的,但是某些特殊类型的建筑如教堂、纪念堂或某些大型公共建筑,为了造成宏伟、博大或神秘的气氛,室内空间的体量往往可以大大地超出功能使用的要求。
室内空间的尺度感应与房间的功能性质相一致。例如住宅中的居室,过大的空间将难以造成亲切、宁静的气氛。因此,居室的空间只要能够保证功能的合理性,即可获得恰当的尺度感。
对于公共活动空间来讲,过小或过低的空间将会使人感到局促或压抑,这样的尺度感也会有损它的公共性。出于功能要求,公共活动空间一般都具有较大的面积和高度,这就是说:只要实事求是地按照功能要求来确定空间的大小和尺寸,一般都可以获得与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尺度感。一些政治纪念性建筑,如人民大会堂的观众厅,从功能上讲要容纳万人的集会,从艺术上讲要具有庄严、博大、宏伟的气氛,都要求有巨大的空间。
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如哥特式或伊斯兰建筑的教堂,其异乎寻常高大的室内空间体量主要不是由于功能使用要求,而是由精神方面的要求所决定的。对于这些特殊类型的建筑,人们不惜付出高昂的代价,所追求的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
2 建筑内部空间形态与人的感受
不同的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方圆等严谨规整的几何形空间给人以端正、平稳、肃穆和庄重的感觉;不规则的空间形态给人随意、自然、流畅的氛围;封闭式空间是内向、肯定、隔世、静谧的写照;开敞式空间则给人自由、流通和爽朗的气氛。大空间令人有开阔宏伟之感;尖耸的空间具有神秘威严的因素;低矮的空间则往往使人备感亲切和温馨。
在进行空间形状的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功能要求外,还要结合一定的艺术意图来选择。这样才能既保证功能的合理性,又能给人以某种精神感受。下面举例说明不同形态的室内空间将会带给人怎样的感受。
2.1 空间的围、透处理与人的感受
一个房间,如果四面皆壁,势必会使人产生封闭、阻塞、沉闷的感觉;相反,若四面临空,则会使人感到开敞、明快、通透。由此可见,空间是围,还是透,将会影响到人们的精神感受和情绪。在建筑内部空间中,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对大多数建筑来讲,总是把围与透这两种互相对立的因素统一起来考虑,使之既有围,又有透。
这二者的处理与朝向的关系十分密切。凡是对着朝向好的一面,应当争取透,而对着朝向不好的一面则应当使之围。
同时还应当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凡是对着环境好的一面,应当争取透,凡是对着环境不好的一面则应当使之围。
通透空间中,通透意味着室内空间的相互流通、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密斯·凡德罗1945年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是早期通透空间的光辉典范,是他“少就是多”设计美学观的结晶。
构成屋顶、地坪、阳台的三片平板,由地面轻轻飞扬起来,除此之外,便没有任何东西来分隔建筑与环境了。生活纯化到极限,外墙全为透明的玻璃,完全除去了与外部环境的界限,在视觉上室内外完全成为一体了。
2.2 室内空间的不同分隔方式与人的感受
一般情况下,功能单一的空间不存在分隔问题。但由于室内大空间的存在,多功能空间越来越多,必然要用室内界面隔断进行横向或竖向的再分隔。任何分隔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分隔后的空间还是原有的整体空间的一部分。分隔还应尽量避免平均化,突出主次关系有利于丰富空间的层次与变化,使空间形态更加丰富、突出。
2.2.1 利用列柱进行分隔
在室内设置列柱会形成一种分隔感。在单一的空间中,如果设置了一排列柱,就会无形地把原来的空间划分成为两个部分。柱距越近、柱身越粗,这种分隔感就越强。列柱的设置,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设置单排列柱;另一种是设置双排列柱。
若设置单排列柱,将把原来的空间划分成为两个部分;若设置双排列柱,则把原来的空间划分成为三个部分。这里存在着一个主从关系的问题。对于单排柱,如果设置在正中,则将把原来的空间均等地划分成为两个部分,将可能使空间失去了主从差异而有损空间的完整统一性,所以要避免这种分隔方法。应按照功能特点使列柱偏向一侧,这样就会使主体空间更加突出,不仅有利于功能,而且也有助于分清主从,加强整体的统一性。例如使用此方法分隔出休息空间与会客空间的酒店房间。
对于设置双排柱,分隔出的空间则有三种可能:一是均等地分出三个部分;二是边跨大而中跨小;三是中跨大而边跨小。前两种分法都不利于突出重点,第三种分隔方法使空间主从分明,可突出主要空间,一般采用这种分隔方法的较多。
2.2.2 利用夹层进行分隔
室内夹层的设置也会对空间形成一种分隔感,以列柱排列所形成的分隔感是竖向的,而以夹层分隔所形成的分隔感则是横向的。使用夹层进行分隔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在建筑内部沿大厅的一侧设置夹层。夹层可将原来的空间分隔成为两个或三个部分。在夹层较低、而支撑它的列柱又不通至夹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