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第十章 智能传感技术(最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0-13 零位温漂特性
13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2)灵敏度温度漂移的补偿
对于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当输入压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其输出值U(T)将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如图10-14所示。图中 温度T>T1,其输出U(T)<U(T1)。如果T1是传感器校准标定时 的时工的作输温入度(P),—而输实出际(U工)特作性温进度行却刻是度T>转T换1,求若取仍被按测工输作入温量度压T 力的数值是P′,而真正的被测输入量是P,将会产生很大的 测量误差,其原因就是输入量P为常量时,传感器的工作温 度B点T升降高至,A点T>,T1输传出感电器压的减输少出量由ΔUU(T为1)降至U(T),即工作点由
11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1.自补偿 温度是传感器系统最主要的干扰量。在典型的传感 器系统中主要采用结构对称来消除其影响;在智能传感 器的初级形式中主要采用以硬件电路实现的“拼凑”补 偿技术,但补偿效果不能满足实际测量的要求。在传感 器与微处理器/微计算机相结合的智能传感器系统中, 可采用监测补偿法,它是通过对干扰量的监测由软件来 实现补偿的。如压阻式传感器的零点及灵敏度温漂的补 偿。
图10-5 传统仪器仪表中的硬件非线性校正原理
5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图10-6 智能仪器的非线性校正技术
6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二)自校零与自校准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假设一传感器系统经标定实验得到的静态输出(Y)与 输入(X)特性如下:
式中
Y=a0+a1X
(10-11)
a0—零位值,即当输入X=0时之输出值;
ΔU=U(T1)-U(T)
故
U(T1)=U(T)+ΔU
(10-29)
14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图10-14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的灵敏度温度漂移
由(10-29)式可见,当 在工作温度T时测得的传感 器输出量U(T),给U(T)加一 个补偿电压ΔU后,再按 U(T1)-P反非线性特性进行 刻度变换求取输入量压力
图10-2 非集成化智能传感器框图
2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二)集成化结构 这种智能传感器系统是采用微机加工技术和大规模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利用硅作为基本材料制作敏感元件、 信号调理电路、微处理器单元,并把它们集成在一块芯 片上而构成,故又可称为集成智能传感器(integrated smart/intelligent sensor)。
a1—灵敏度,又称传感器系统的转换增益。
7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被校环节的增益a1可根据(10-11)式得出
被测信号UX则为
a1
K
a1
YR Y0 UR
UX
YX Y0 a1
YX YR
Y0 Y0
U
R
(10-13) (10-14)
可见,这种方法是实时测量零点,实时标定灵敏度a1 。
图10-11 检测系统自校准原理框图
图10-3 集成智能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3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三)混合实现 将系统各个集成化环节,如敏感单元、信号调理电 路、微处理器单元、数字总线接口,以不同的组合方式 集成在两块或三块芯片上,并装在一个外壳里。
图10-4 智能传感器的混合集成实现结构
4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二、智能传感器功能的实现
12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1)零位温漂的补偿
传感器的零点,即输入量为
零时的输出量U0随温度而漂移, 传感器类型不同,其零位温漂特
性也各异。只要该传感器的温漂 特若性传(感U器0-T的)具工有作重温复度性为就T,可则以应补在偿。 传感器输出值U中减掉T ℃时的零 位值U0(T)。关键是要事先测出 U传0感-T特器性的,零存位在输内出存U0中与,温大度多关数系 特性呈非线性,如图10-13所示。 故由温度T求取该温度的零位值 U正0的(T)线,性实化际处上理是问相题同。于非线性校
8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被测目标参量X为
X
YX Y0 a1
YX YR
Y0 Y0
XR
(10-16)
式中 YX—被测目标参量X为输
入量时的输出值;
YR—标准值XR为输入量 时的输出值;
Y0—零点标准值X0为输入 量时的输出值。
图10-12 检测系统自校准原理框图
9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三)噪声抑制技术 如果信号的频谱和噪声的频谱不重合,则可 用滤波器消除噪声;当信号和噪声频带重合或噪 声的幅值比信号大时就需要采用其他的噪声抑制 方法,如相关技术、平均技术等来消除噪声。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 基本要求: • 10-1了解智能传感器体系结构; • 10-2掌握实现智能化功能常采用的技术; • 10-3了解网络传感器特点及发展。 • 重点:实现智能化功能常采用的技术 • 难点:实现智能化功能常采用的技术
1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10-1 智能传感器的体系结构与功能实现 一、智能传感器的体系结构 (一)非集成化结构
10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四)自补偿、自检验及自诊断 智能传感器系统通过自补偿技术可以改善其动态 特性,但在不能进行完善实时自校准的情况下,可以采 用补偿法消除因工作条件、环境参数发生变化后引起系 统特性的漂移,如零点漂移、灵敏度漂移等。同时,智 能传感器系统能够根据工作条件的变化,自动选择改换 量程,定期进行自检验、自寻故障及自行诊断等多项措 施保证系统可靠地工作。
16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2)周期性自检 若仅在开机时进行一次性的自检,而自检项目又不 能包括系统的所有关键部位,那就难以保证运行过程中 智能传感器始终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因此,大部分智能 传感器都在运行过程中周期性地插入自检操作,称作周 期性自检。在这种自检中,若自检项目较多,一般应把 检查程序编号,并设置标志和建立自检程序指针表,以 此寻找子程序入口。周期性自检完全是自动的,在测控 的间歇期间进行,不干扰传感器的正常工作。除非检查 到故障,周期性自检并不为操作者所觉察。
值即为P。因而问题归结为 如何在各种不同的工作温
度T,获得所需要的补偿电 压ΔU。
15
第10章 智能传感技术
2.自检验 自检验是智能传感器自动开始或人为触发开始执行 的自我检验过程。它能对系统出现的软硬件故障进行自 动检测,并给出相应指示,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 靠性。 自检验通常有三种方式。 (1)开机自检 每当电源接通或总清复位之后,都要进行一次开机 自检,在以后的测控工作中不再进行。这种自检一般用 于检查显示装置、ROM、RAM和总线,有时也用于对 插件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