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_2016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

合集下载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及参考答案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及参考答案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2015年江苏南京、盐城二模 21)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

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

损其郎中令,秩千石。

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材料三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材料四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

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

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 (1)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 (1)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

”这段记载反映了( ) A.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B.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C.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无政治隶属关系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答案 B解析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反映的是分封制,诸侯、卿、士、庶人等按等级递减又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

因此,B项符合材料意思。

A、C两项只涉及宗法制,而D项出现在秦朝建立后。

2.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对该图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答案 C解析材料显示的是周朝政治体制,因而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B两项所述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权力高度集中有违史实,D项所述的勤政爱民无法找到材料依据。

故选C。

3.《国学》杂志评论我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的嫡庶权益分配,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无关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世官制度D.丞相制度答案 D解析由“严格嫡庶权益分配”即可知涉及的制度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只有丞相制度不看重这一点,故选D。

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宗族权力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答案 D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秩序,故D项为正确选项。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2.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B.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3.“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这说明当时的内阁( )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4.“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 )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5.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6.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时局和战的变迁C.基本国策的改变 D.经济重心的迁移7.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8.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专题测试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专题测试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专题测试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2012.3.81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1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1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15、《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16、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7、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8、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19、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0、“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提能专训(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4·广东文综)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解释: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根据题干中“私人顾问”可知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职权范围明确,故均不符合题意。

2.(2014·海淀区期末考)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答案:C解释:图①的关键信息是周都城在镐,所以是西周时期。

图②的关键信息是能够看到战国七雄的名称,所以是战国时期。

图③的关键信息是周都城在洛邑,并且晋国未被三分,所以是春秋时期。

图④的关键信息是殷,可知是商朝。

按年代顺序排列是C项。

3.(2014·济南市高三调研)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

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C.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答案:C解释:材料反映了秦国九代国君王位继承的方式多样,可以看出当时宗法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遭到破坏,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国君王位继承问题,排除A、D两项;B项是材料的表象,未反映材料的本质问题,排除。

4.(2014·石家庄质检)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

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

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

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

可见,封驳制()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B.保证了吏治清明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答案:D解释: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独尊,封驳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君主决策失误,但不能说避免,故A项说法错误。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

专题检测(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1.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①封邦建国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嫡长子继承制④百家争鸣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封邦建国”体现的是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体现的是宗法制,①③正确。

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②;百家争鸣是在东周时期,排除④。

2.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外朝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综合题干中图片的信息分析,以上体现了“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制度,因此,应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3.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表明春秋时期(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答案 A解析“克敌者”即获军功,可因军功授爵受赏,“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显然,原先按血缘的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4.《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理解能力。

从“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通过推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严格的等级制度,故A正确;B项讲的是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不符,排除B;C 项讲的是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

【百年学典】2015高中历史(广东专用)学业水平演练: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百年学典】2015高中历史(广东专用)学业水平演练: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练一一、单项选择题Ⅰ1.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监察制2.(2013年陕西学业)《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又把子弟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

由此可以看出西周推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2013年海南学业)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举行了一套隆重的册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

这表明西周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4.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位世袭,皇权至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行同伦5.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是()A.刺史B.三公九卿C.行省D.三省六部6.(2013年6月山东学业)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通判等官职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7.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描述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8.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二、单项选择题Ⅱ9.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龙生龙,凤生凤”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D.“举孝廉,父别居”10.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A.元朝中央的派出机构B.唐朝皇帝的秘书机构C.清朝地方的自治机构D.宋朝朝廷的朝贡藩属11.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题-高三人民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题-高三人民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2.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3.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4.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5.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

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

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A.礼乐文明崩坏 B.井田制度瓦解C.分封制度崩溃 D.铁器牛耕使用6.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评(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评(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评( 时间 :45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 共 15 小题 , 每题 4 分 , 共 6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甲骨文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 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央求, 而要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能够判断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崇拜祖先的宗法看法已经形成C. 王权拥有奇特点彩D. 国家大事完好经过占卜来决定剖析商王的卜辞第一托祖先转达, 这表现出商代已经形成崇拜祖先的宗法看法, 应选 B 项 ; 商王心目中的最高神是“帝”, 消除 A 项 ;D 项说法过于绝对,C 项与资料不符。

答案 B2.《国语·鲁语》载 : “天子作师 , 公帅之 , 以征不德。

元侯作师 , 卿帅之 , 以承天子。

”这表示在分封制下 ()A. 周天子经常发动讨伐诸侯的战争B.诸侯拥有统帅军队以承天子的职责C.战争时周天子亲自指挥军队作战D.诸侯国的国君没有统率军队的权益剖析“天子作师 , 公帅之” , 意即天子要讨伐作战时, 诸侯国的国君必定率领军队随从作战, 这是分封制下诸侯国的国君对天子应尽的义务。

答案 B3.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以为古代某种政治制度是“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组织演变发展而来的宗族关系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工具”。

该制度()A.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重申以父系血统保护政治序次C.表现了奴隶主对奴隶的残忍压迫D.成立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剖析本题观察对宗法制的理解。

依照资料中“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组织发展而来”“宗族关系”等信息可知, 该制度指的是宗法制。

宗法制是奴隶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A 项错误 ;C 项与资料主旨不符;D 项是分封制的意义。

资料重申了宗法制以父系血统关系确订亲疏, 保护统治序次 , 故 B 项吻合题意。

答案 B4.有学者指出 , 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

2015-2016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强化训练(附答案)

2015-2016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强化训练(附答案)

[键入文字]
2015-2016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强化训练(附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是指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以下是2015-2016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强化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
1.(2015 海南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答案】A
【解析】秦始皇不与古同指秦朝实现了与前代不同的制度,结合所学可知,B 项分封制、C 项井田制、D 项宗法制都是周代实行的制度,故排除三项;罢侯置守指秦朝实行了郡县制。

2.(2015 佛山)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

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

材料描绘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封邦建国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答案】B
【解析】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不得买卖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符合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特点:贵族世卿世禄,层层分封与授田。

故本题选B。

3.(2015 江苏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测试题试卷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测试题试卷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内容:西周周武王将和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和。

2、主要诸侯国:周武王时____之子受封于燕(深入____最远的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代表____受封于鲁(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最___。

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_____。

3、作用及影响: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

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但后来出现了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4、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5、内容:周天子以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与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6、与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7、以________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8、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________,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9、秦统一的过程:①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_____年,秦国先后攻灭韩、燕、魏、楚、,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夺回河套地区,次年渡河攻占阴山地区等边境军事要地;③秦修于公元前214年平定,置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④在“”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统一的影响: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分别对应过程①和②)10、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015-2016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2015-2016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单元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三字经》是弘扬国学的重要读本。

古人云:“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中出现“周武王,始伐纣。

八百载,最长久”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郡县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内阁制答案 B解析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A、C两项形成于秦朝;D项形成于明成祖时期。

2.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

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禅让制答案 B解析吃团圆饭的习俗反映出中国人民重视亲情,故吃团圆饭的习俗受到古代中国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3.“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色彩浓厚C.政治等级森严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答案 A解析“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说明了继承权力的唯一性原则,这实际上说明了宗法制的继承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考古发掘工作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

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

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答案 C解析从材料可以了解到周代的棺椁制度有严格的等级。

本题选C项。

A、B两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明显错误。

5.下图是秦始皇,他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

这突出说明( )A.秦朝服饰丰富B.秦朝注重礼仪C.皇权至高无上D.他对服饰很讲究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秦始皇的服饰从名称、装饰和用途来看都是特殊的,这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质检卷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质检卷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质检卷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5浙江东阳二模)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史的等级制度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

下列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思想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2015浙江杭州二模)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

……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①汉初沿袭周朝分封制②汉承秦制体现在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③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贯穿汉代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3.周金文显示,当时有许多诸侯通过为母、妻、女作器,来强调自己与姬姓或其他诸侯家族的姻亲关系。

对材料解释不合理的是( )A.是贵族政治的体现B.是宗法制度的体现C.原始社会遗俗对后世政治有一定影响D.有利于周天子强化中央集权4.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室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5.《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姻亲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亲族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6.《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学生版)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学生版)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1A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学生版)一、选择题1、对下图所反映的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A、参与分晋的“三家”是赵、韩、魏三家诸侯B、三家所分的“晋国”就是西周初同姓分封的诸侯国之一C、春秋末,晋国大权渐渐落在几个诸侯手里,是分封制衰落的一个突出表现D、司马光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2、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3、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4、“内阁”是中西方共有的政治概念。

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西方国家内阁的最大不同是A、掌握着最高的决策权B、是最高的行政机构C、行使立法和司法大权D、是皇权专制的产物5、在著名的福建土楼——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种人伦”。

该楹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6、“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察举制7、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社会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度8、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阁制度初具规模。

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大臣弄权问题B、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C、有力地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9、说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测试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测试
A.南方经济的发展B.藩镇势力的扩大
C.海上丝路的开通D.君主专制的加强
14.周朝时所封郑、晋、鲁、卫、蔡等同姓诸侯封地大都在富庶或战略要地。 而异姓诸侯,除了宋、陈、许、杞、邾等小国处于内地外,其余多在偏远地 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开疆拓土的需要B.维护周王室的利益
C.诸侯等级的不同D.强化中央集权的考虑
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B.宗祛嫡庶关系确立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
6.“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
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上述材料叙述的制度主要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7.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 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 局泾渭分明。”材料中西周“ ‘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行政效率C.分散官员权力D.加强君主专制
18•被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评论为“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的古代制度最有可能是()
A.宗法制B.科举制C.行省制D.郡县制
19•我国古代部分朝代选官制度经历了如下变化:秦朝军功授爵制一一汉代
察举制一一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一一隋唐科举制。与这些选官方式对应 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分别是()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 并映出()
A.历史现象往往具有较大的复杂性B.历史现象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 事实
25.中国古代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生,寒窗苦读十年,被郡的中正发现,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 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 C.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D.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答案】C 【解析】分封制之下的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A项错误。

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小宗,B项错误。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D项“所有”错误。

C项正确。

2.在宗法制的等级结构中,处于最底层的是( ) A.卿大夫 B.士 C.平民 D.奴隶【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能力。

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等级结构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平民和奴隶均不属于等级结构中的成分。

3.(2015·河北正定中学)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分封制下层层分封之后,宗族的分支多了,分散在各处,难以统一,所以才制定宗法制度,用宗法制度来维护各层次的政权。

所以应选D。

4.(2015·河南实验中学)“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 1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

”材料主要表明( )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今河南境内,古代曾有郑国、宋国等诸侯国存在,这与下列哪一选项有关 ( ) A.甲骨文的记载 B.西周分封制C.郡县制 D.世袭制2.《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

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宗族权力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4.《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这是为了论证下列哪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 A.分封制 B.宗法制C.嫡长子继承制 D.一夫一妻制5.《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经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7.关于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官职的记载,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 )图一图二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

B.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

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D.图二: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8.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9.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 A.中央集权制 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 D.分封制10.“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该制度是( ) A.秦朝三公制 B.秦朝“朝议”制C.隋唐三省制 D.明朝内阁制11.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集权削弱C.政治局面不稳 D.郡县制度取消12.“汉朝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

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据此,对汉朝选官标准的判断,说法最全面的是( ) A.以孝廉为标准 B.以才学为标准C.以品德和才学为依据 D.以贤良方正为依据13.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14.以内侍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

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 A.中朝内阁军机处B.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D.中朝内阁中书门下15.“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隋唐的三省又称“计相”,总管国家财政B.宋朝的三省长官权力进一步加大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D.明朝以内阁取代中书省的职能二、非选择题(第16题18分,第17题22分,共40分)16.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下面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3分)(2)图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影响为什么会前后不同?(6分)(3)图二与图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3分)(4)分析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6分)17.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则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

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

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

著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数年之后,酌量优用。

再如高士奇等能书者,亦著选择一二人,同伊等入直。

尔衙门满汉大臣会议具奏。

”——《清圣祖实录》卷69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有人认为这种制度下的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试分析该观点形成的原因。

(6分)(2)依据材料二,可知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不同,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地方上行中书省的设置有何意义?(6分)(3)依据材料三,康熙帝在当时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设置的作用是什么?(4分)(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分别是什么?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什么?(6分)答案专题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B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因此材料中的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有关。

]2.A [噩侯反叛周王室说明分封制受到冲击,趋向衰落。

禹服从周王命令擒获噩侯说明周王仍然有一定实力。

因此选A。

]3.D [由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秩序,故D项为正确选项。

]4.B [从材料中的“尊祖”“敬宗”“宗庙严”“重社稷”反映了宗法制的合理性,宗法制将“国”与“家”联系起来,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

]5.B [A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材料中不能反映,D项中的神权在材料中并没有反映。

本题材料说明了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稳定,并没有体现“国”“家”一体。

] 6.B7.C [图一反映的是“御史大夫”一职,不掌“武事”,掌监察,故A、B两项不正确;图二反映的是“太尉”一职,太尉帮助皇帝管理军务,故正确答案是C项。

]8.C [根据材料信息“政府组织上”、“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可知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A、B、D三项均不是嬴政的首创。

]9.B [由材料中“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和“派遣新任命的王侯”说明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故该制度是郡国并行制。

]10.C [唐朝时期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拟诏,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监督。

]11.A [材料反映了宋朝收地方之权尽归中央,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12.C [从材料中的“孝廉”“茂才”“贤良方正”“孝悌力田”来判断,汉代的察举制选官的标准是品德和才学。

]13.D [内阁成员都是入仕后的官员,故排除A项;内阁成员只备皇帝顾问,无决策权,且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故排除B项;后来内阁地位虽上升,但未统管六部,六部权力和内阁权力在明代不同时期有所消长,排除C项。

]14.A [汉武帝时的“中朝”、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都是由皇帝的内侍、近臣等组成,以辅助皇权,并成为国家正式机关,符合要求。

而中书门下是宋朝的中央机构,长官行宰相之职,与题干叙述不符。

]15.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计相”总管国家财政是在宋朝,故应排除A;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措施削弱相权,故应排除B;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取代中书省的职能,故也应排除D;所以选C。

]16.(1)图一:西周分封制;图二:秦朝郡县制;图三:元朝行省制度。

(2)影响:西周时期,分封制巩固周朝统治,扩大周朝疆域,推动奴隶社会走向强盛。

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则表现为诸侯国不再尊重周王,出现了诸侯间相互争夺和混战。

影响不同的原因:西周时期,分封制刚刚实施,周王有较大权威,各地诸侯多数与周王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故分封制能够起到保卫王室的作用。

西周后期,周王室势力下降,各地诸侯则势力增强,诸侯与周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周王失去对诸侯的约束作用,故分封制直接导致了诸侯争霸割据的混战局面。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作用和影响: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

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明清沿用并改造了行省制度,一直发展到今天。

解析第一问结合地图可以获取有效信息,即诸侯国、秦朝的疆域图和元朝的行省。

第二问前一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注意把握前期的积极作用为主,后期凸显其消极作用。

原因主要从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诸侯国实力的变化入手分析。

第三问和第四问主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17.(1)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执行政令)。

原因:唐实施三省六部制,三省各自独立,又互相制约;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议政,相权分散,既可集思广益,又便于皇帝的控制。

(2)元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意义: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3)机构:“南书房”。

作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4)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趋势: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到宰相制度被废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