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2019年度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红枣二0一九年
年度报告
二0一九年十月
1、红枣概述
1.1红枣的国内外市场情况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红枣的出口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世界红枣生产和贸易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

2017年全球红枣产量为876.75万吨,我国红枣产量852.20万吨,我国红枣产量占全球红枣产量的97.2%。

近几年我国红枣产量不断增加,同比增长速度却在放缓。

近十年来,我国枣产业发展迅速,我国枣产品市场产品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原枣是最大份额的品类。

2012 年,原枣销售额达到454.4亿元,占比73.81%,以蜜饯等为代表的粗加工产品销售额达到76.9亿元,占比12.49%,以枣片、枣饮料、枣粉等为代表的深加工产品销售额84.3 亿元,占比13.69%。

未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红枣加工产品将越来越为消费者青睐,占比也将继续提升。

目前,原枣类市场份额最大,但毛利率相对较低,红枣加工品市场规模较小,但盈利能力比较好,原枣的毛利率在15%左右,加工产品毛利率在25%左-35%。

总得看来,技术门槛越高、品质好的深加工枣产品,其盈利能力越强。

2009年我国红枣行业产量约424.78万吨,到2016年红枣产量达到了824.05万吨,2017年预计为852.2万吨。

近几年我国红枣行业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2近五年红枣生产情况
红枣的生产分布情况可以概括为“世界红枣在中国,中国红枣在新疆”。

我国枣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枣种植面积及产量的98%以上。

随着新疆地区枣树种植面积的持续增加,全国枣树面积不断增长,至2017年全国枣树种植面积为325万公顷,同比2016年的310万公顷增长4.84%,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在100万公顷左右,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盛果期产量更是将近占全国的50%以上。

1.2.1我国红枣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
1.2.2中国红枣主要产区数量情况
从图表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红枣的传统产地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五省,枣产量稳步增长,新疆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最近几年快速突起的红枣重点产区,作为后起之秀,枣产量及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而究其原因所在,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在下文中有详细的国家政策规定。

1.3红枣供需情况——进口
我国红枣消费以国内生产红枣为绝大多数,进口量极少。

海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红枣进口量最高值为2010年的50.81吨,最低为2015年的0.31吨。

随着我国红枣产量逐年上升,进口红枣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1.4红枣供需情况——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0年至2017年间,我国红枣需求量从446.06万吨增长到850.88万吨,8年的增长幅度达到90%,需求总量已经达到全球需求总量的97%,成为世界最大的红枣消费国。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老龄人口的增多以及食品保健知识的普及,我国居民对红枣等营养保健食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红枣及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多年间,人均红枣占有量从1995年的0.65公斤/人增长到2017年的6.13公斤/人。

鲜枣不耐储存、不便运输。

约95%的鲜枣在自然干制为红枣后,被加工成为各种红枣产品。

根据加工品形态的不同,红枣的加工方式分为三种:红枣原枣加工、红枣粗加工和红枣深加工。

上述三种消费形式的比重分别约为80%、10%及10%。

总体来看,当前红枣消费仍然以原枣为主。

近些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偏好转变,红枣粗加工及深加工产品消费比重逐步提升。

目前国内红枣的加工产能主要集中在北方,其中河北崔尔庄的加工量约占全国总加工量的70%,河南新郑孟庄镇的加工量占比为15%左右,新疆的加工量占比约为10%左右,其他地区加工量约为5%。

1.4.1红枣消费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
(1)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红枣的销售旺季,每年4月至9月是红枣的销售淡季
(2)红枣消费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
(3)高档精品干果受到消费者青睐;
(4)红枣消费以休闲消费为主。

1.5红枣供需情况——出口
我国红枣产业呈自产自销特点,出口量较小。

海关数据显示,2009-2015年我国红枣出口量基本维持在万吨以下,2016年出口首次突破10000吨,达到11027吨。

从出口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出口范围涵盖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饮食消费习惯,我们国家枣主要在东南亚市场销售,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购买的主要对象是外籍华人,其次为英国、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毛里求斯等。

世界上虽然有2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了枣树,但大多都没有发展起来。

我们以河北出口量最大,主要枣品种金丝小枣、鸡心枣、灰枣、板枣、骏枣。

河南灵宝18年也顺利出口越南7.4吨枣制品。

1.5.1中国红枣出口产品类别情况
1.5.2红枣价格变化规律
1.5.
2.1存在有规律的季节性波动。

在一年的周期内,红枣最高价格一般出现在1-3月。

达到最高点后,红枣价格小幅下降,直至第三个季度的水果旺季,达到全年度的谷底。

随后红枣价格开始震荡回升,到12月随着不同种类红枣相继大量上市,又进入第二个谷底,继而开始缓慢上涨到年末及次年的1-3月,呈现出“春冬高,夏秋低”的价格趋势。

1.5.
2.2红枣地域价差波动,出现规律性。

受加工成本、贸易流向及产销区域距离不同等因素影响,红枣主要产区、集散区及消费区的报价有所差别。

总体来看,各地区价格相关性较弱、价差稳定性不足,但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年10月至年前为新疆红枣的运输高峰期,此时红枣大部分库存从新疆逐渐转移至内地,产区、贸易集散区及销区的价格相关度较高,价差也较为稳定。

但是随着红枣库存逐渐转移至内地,产区、贸易集散地及销区的价格相关性降低,价差也极不稳定,价格主要跟当地的供需、库存及周转速度等因素相关。

1.5.
2.3红枣品级价差波动,存在规律性。

同一品种不同品级红枣之间价差并不稳定,品级越高价格也越高,与相邻品级间价差也越大;品级越低价格也越低,与相邻品级间价差也越低。

除了品级的内在因素之外,品级间价差还受红枣整体价格及供需情况影响。

供小于求导致红枣整体价格上升时,红枣等级价差也扩大;供大于求导致红枣整体价格下降时,红枣等级价差也缩小。

2、新疆红枣的生产情况
世界红枣看中国,中国红枣看新疆。

新疆红枣产量自2012年超过河北,到2016年,产量达326.42万吨,是河北的3.25倍,占全国红枣产量的39.61%,成为全国红枣产量第一大省。

2.1新疆红枣概况
红枣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灰枣和骏枣两大类,灰枣果实长倒卵形,胴部稍细,略歪斜。

平均果重12.3克,最大果重13.3克,白熟期前由绿变灰,进入白熟期由灰变白,因此得名灰枣。

骏枣果实大,圆柱形或长倒卵形。

平均果重22.9克,最大果重36.1克,大小不均匀。

新疆种植灰枣为主,约占整体面积的70%,即将上市的红枣期货合约标的选择的也是灰枣,由于两者之间在外形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交割品不存在灰枣和骏枣品种混淆的问题。

2.3产业结构
新疆红枣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种植、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的全产业链结构,业态发展较为完善,产业布局也较为合理。

新疆红枣种植主要集中于南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阿克苏、巴州、和田和喀什等地,其中灰枣种植主要分布于上述地区。

随着近些年新疆红枣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红枣产量也在逐年递升,随之带来的是红枣价格逐年走弱,以麦盖提县为例,2010年灰枣收购时的通货价格为15-16元/公斤,同品级客商出货价格在32元/公斤左右,部分企业售价能达到35-38元/公斤,该产季价格峰值达到57元/公斤,但是由于2010年湿度大等气候原因,多出现黑头的现象。

由于巨大的种植收益,从2010年开始,拉开了新疆红枣扩种的序幕,2011年灰枣收购时的通货价格为20元/公斤左右,骏枣通货价格为10元/公斤左右,2012年红枣价格达到相对顶峰,灰枣通货收购在37元/公斤左右,骏枣特级果能达到40元/公斤,2013、2014两年,红枣价格相对稳定,灰枣通货收购价格基本维持在15-16元/公斤,销售价格在22-24元/公斤。

随着红枣产量的大幅提升,此后红枣价格就开始出现持续性低迷,从2015年开始,红枣价格基本处于6-8元/公斤的区间内波动,2018年红枣迎来增产,部分地区当地政府为了保障农户收入开始推行价格保护。

由此可见红枣产业已经进入产能过剩阶段,加之红枣库存压力较大,产量较高,供大于求的情况或许会维持较长时间。

2.4种植与存储
红枣在我国的生长历史悠久,主要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

红枣的生长周期分为八个阶段:萌芽期4月,初花期5月,盛花期5、6月,幼果期5、6月,果实迅速增长期7、8月,成熟期9、10月,落叶期11月,休眠期11月至来年3月。

开花期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否则不利于授粉座果。

红枣种植的成本由于地区、气候、环境、土壤和人力资源等因素略有差异,每亩成本在2000-4000元不等,相对应的红枣的成本也在6-8元/公斤之间。

红枣品质与种植投入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近几年红枣价格略显萎靡,枣农收益较差,因此种植投入方面的支出也在逐步减少,从而导致品质下降投入减少的恶性循环。

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和产量的大幅提升对红枣库存产生一定压力,市场上还有大量陈枣库存。

红枣对仓储条件要求严格,冷库温度保持在5℃最佳,贮存时间最长可达三年。

由于红枣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相应变化,造成颜色变深、光泽变暗,但口感变好,因此,在特定时间内,陈枣价格有可能会高于新枣价格。

3、红枣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红枣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列入五粮之一的农作物,备受重视。

虽然国家有小麦、稻米、玉米、大豆等品种的数量是储备体系,但是国内目前尚未将红枣列入粮食储备品种之一,建立红枣该储备库,国内红枣生产贸易流通处于自然和无序状态。

而且红枣利用比较单一,大多是属于红枣干制后进行食用的初级加工阶段,深度的产业化利用的精加工开发的红枣数量相对较少。

导致大量品质较差的质感红枣没有市场出路而充斥市场,影响红枣市场的良性循环。

虽然,目前针对红枣生产销售和流通已经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仍然感觉是隔靴搔痒。

只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1一是红枣产业侧重于与生产种植,而轻视于研发精加工产品和大量能作为里丧失进行消耗的红枣衍生产品。

如果能够开发出大量消耗红枣次果产品,企业就可以大规模收购生产出的红枣进行分类利用,提高后排哪找附加值。

3.2二是红枣产业侧重于现有产业的开发,而忽视了衍生产业的开发,使红枣产业缺乏资源和资金支持的动力,仅依靠企业信贷收购红枣显得后劲不足。

3.3三是红枣产业也很国内大多产业一样喜欢拿来主义,照抄国外的期货模式,而缺乏对产业的创新模式。

目前红枣期货全国不过13个交割库,按每个交割库2500吨的交割量计算,能够延长储藏期不足4万吨,不足新疆红枣目前产量的2%,对产业拉动能力不大。

而就目前的国内证券市场来看,红枣期货交易由于风险较大,很难吸引国内群众的投资热情,大多沦为庄家个韭菜的一种工具。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预售红枣债权交易机制,融募资金进行集团性收购红枣,建立红枣战略储备库。

在红枣价格低迷的时候大量储备。

在红枣价格偏高的时候吐
出库存,有效的调剂红枣市场的生产和销售。

而且在集团性收购的战略储备库中有能够大量消化红枣次果的核心企业对红枣次果进行大规模的精加工利用。

这种创新模式将会将红枣产业现货利用和红枣产业资金循环有效的结合起来,为普通群众创造风险较低,能够长期持有,有保底功能的红枣预售债权投资和交易品种。

不仅延长了红枣产业现货产品的战略储备期,而且大量吸收和消化来了市场声誉资金的出路问题。

同时在红枣产业预售债权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同时将引进土地经营权抵押发行红枣预售债权交易的制约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土地经营权进入市场的可变现机制。

综上所述,红枣近些年价格波动剧烈、品质不稳定,因此产业目前亟需提升业态水平,引导产业向“优果优价多衍生”方向高速发展,进而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提质增效。

将解决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1)解决红枣生产经营缺乏大量资金介入,拉长红枣价格涨跌周期,突破农产品现货市场交收渠道单一的桎捁,不仅仅有期货交割而且战略储备库收购。

(2)红枣生产经营大多以干制红枣产品为主,还不能大批量消耗红枣,红枣市场价格被动拉低一方面由于产销比列失衡,另一方面也是在采收期大量红枣次果充斥市场,扰乱正常价格。

因此只有将红枣次果入市进行有效控制,全部收购后,品质优良的红枣进入战略储备库,次果则全部进行精加工原料利用,不以其他形式进行入市场,为红枣质感产品标准化打下基础,也将有效保障红枣产品的优质优价。

(3)解决红枣生产经营缺乏政府方面的指导和有效调控机制
红枣属于五粮之一,但是国家一直没有把红枣列入战略储备建立调剂仓库,国家已有的粮食储备和肉类储备库,可以通过国家收购和储备调节粮食和肉类的市场供给和价格,但是对五粮之一的红枣,并没有国家收购和储备库的建设,导致红枣生产的无序和红枣利用产品的匮乏。

因此,加大红枣产品利用方面的开发,因地适宜的建立红枣收购和储备进行市场调节,才是从根本上解决红枣生产和市场调节的抓手。

可以探索在红枣产品利用开发方面开发红枣粉,与大米、面粉等产品进行配合生产糕点和膨化修闲食品,解决红枣利用方面单一制干食用的不利状态。

同时,如果可以利用红枣种植土地经营权进行抵押发行红枣产品预售收益年度债权,将红枣收益进行分割成有抵押的年度收益投资金融产品,吸收和消化部分人民币的储蓄额度分解成投资产品,融集的资金再投入红枣收购和储备,从而达到利用红枣种植地经营权分离来融募资金,反过来再用这部分融牡的资金进行收购和储备红枣,达到调节红枣市场和收购储备的功能。

4、红枣发展展望与设想
4.1建立红枣预售结算和仓储体系有效调节市场供需
4.2引导社会资金以农产品预售债权接榫资金形式投资红枣生产经营4.3通过发展农业债权交易打破红枣生产经营中资金需求的桎梏
4.4中国红枣金融之都的战略构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