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肥力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肥力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肥力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肥力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翁伯琦1,郑祥洲2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

收稿日期:2013-11-19基金项目:福建科技重大专项“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生态循环与产业

提升技术研发与示范”(2012NZ0002);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东南地区农牧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D14B15)

作者简介:翁伯琦(1957—),男,福建福州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生态经济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E-mail :wengboqi@https://www.360docs.net/doc/d48443281.html,

摘要: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其不仅关系食物安全供应,

而且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土壤肥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其有效的培育涉及多学科与多专业,需要系统创新与联合攻关,如今人们对土壤肥力的认识已经从农业生产向环境安全、资源利用、生态健康及全球变化等方向转变与提升。本文从土肥长期定位研究、土壤肥力培育技术、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阐述内在关系及其特点,同时分析了现代土壤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与发展趋势,并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关键词:土壤肥力;培育;长期定位研究;现代农业中图分类号:

S158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6819(2014)

01-0001-07doi :10.13254/j.jare.2013.0207

Thinking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Soil Fertility in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ping

WENG Bo-qi 1,ZHENG Xiang-zhou 2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logy,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13,China ;2.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Fu -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13,China )

Abstract :Soil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but also is the safeguard of human survival.Soil quality is close -ly related with food safety and argo-ecological environment.Soil fertility is the suppor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Multiple disci -plines and specialties are involved in researches of soil cultivating process.Nowadays,the understanding of soil fertility has changed from a -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nd resource exploitation,even larger scales to ecological health and global soil change.In this review,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ent link between soil and agriculture were comprehensive expounded from the asp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trials,soil cultivation techniques,and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The challenge and prospect faced in soil science research field were also analyzed.Finally,several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the researches of soil science in future.Keywords :soil fertility;cultivation;long-term location experiment;modern agriculture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年2月·第31卷·第1期:

1-7February 2014·Vol.31·

No.1:1-7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土壤肥力作为土壤的本质特性,

土壤的概念是和它的肥力分不开的。由于土壤具有肥力,

并能不断地提供植物(包括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因素,

才能保持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才能维护良好的植被与多样性生态环境。因此,

土壤肥力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1]。深入探讨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系统研究培肥地力配套技术,有效实现种地养地有机统一,这无疑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必不

可少的环节。

1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研究及其意义

一般认为肥力的特质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

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

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

土壤肥力是土壤在自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第31卷·第1期

环境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形成的,它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有着较长期的发生和演变特征。就此,要研究土壤肥力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养分变化动态以及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品质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就必须要建立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监测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肥力变化的生态过程及其动态影响与反馈,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上溯至19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就已开始开展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其中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长期定位试验站当属https://www.360docs.net/doc/d48443281.html,wes和J.H.Gilbert 于1843年在英国洛桑建立的土壤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站(Rothamsted Experimental Station),至今为止已有

170年的历史,该站先后设置了20个长期定位试验,对土壤肥力保育和合理施肥展开了长期、系统的定位研究,这些“洛桑经典试验”为农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其后,特别是在化肥工业兴起之后,欧美许多国家也都先后布置了包括土壤养分平衡、施肥对土壤肥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农作物对肥料投入的响应等在内的长期土壤肥力定位试验,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试验都没能坚持下来。至今仍然保留下来时间在50年以上的“经典试验”包括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Morrow轮作-肥料试验(1875年)、Morrow磷矿石粉肥料试验(1900年);德国哥廷根农业研究所的E-Field轮作下的肥料试验(1873年)和多年生黑麦草肥料试验(1873年),林布尔格罗夫农业研究站的化肥对作物产量及产品质量影响试验(1938年);法国贵格纳国立农业研究所的Deherain小麦、甜菜肥料试验(1876年),小麦连作肥料试验(1876年)以及芬兰、荷兰、丹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相似试验等[3]。而亚洲最早开展且持续至今的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是日本鸿巢县中央农业试验站的水稻连作肥料试验(1926年)[4]。

但我们同时还要看到,目前绝大多数的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点多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在热带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定位研究还比较少。以我国来说,现存的长期定位试验主要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而始建于1987年的“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网”当属目前国内最为完整、覆盖面最大、具有网络试验特征的大型长期土壤肥料试验群。我国长期土壤肥力监测研究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费不足和队伍不稳定,不少试验正在被迫关闭或处于失管状态。国家应对保护完整的、有代表性的大型长期定位监测研究平台给予重点支持和保护,使之像英国洛桑试验站和美国的Morrow长期试验基地一样,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的基础条件平台[5]。

就方法论而言,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是一种采用既“长期”又“定位”的方法的试验[6]。农业生态系统中很多过程进展缓慢,外部环境条件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短期试验往往不能揭示这种长期的变化趋势。长期定位试验具有时间的长期性和气候的重复性(即能克服气候的年际变化对肥效的影响)等特点,信息量丰富,准确可靠,能系统地揭示土壤肥力的演变过程[7]。

不同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下的土壤肥力长期定位试验得到了一些共性的结论:(1)有机和无机肥料的配合施用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高产的目的,但单施化肥或有机肥一样具有持续增产的效果,连续合理施用化肥并不影响作物产量[8];(2)尽管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作物轮作较连作可获得较高产量,但这些经典试验告诉我们在合理施肥的情况下,单一种植也一样能够维持一定的高产[9];(3)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地力的角度而言,有机肥明显优于化肥,但合理施用化肥对提高土壤有机碳、有机氮库仍有微弱作用[10-12]。依靠从这些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获得的共性结论,欧洲、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在近数十年内迅速形成了依靠单一种植、合理施肥、机械耕作和科学用药为四大支柱的现代农业方式,其中前2项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便来自长期肥料试验的研究结果[2]。

同时,土壤肥力长期定位试验以长久固定的土壤管理模式使土壤性质按不同的方向不断地改变,从而形成具有不同肥力性状和生物活性的各种土壤类型[13]。这些永久保存下来的不同时期的土壤样品,为后来者研究不同农业耕作模式下土壤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演变过程的影响提供了珍贵的研究对象。此外,土壤肥力试验长期以来不间断的试验结果存档也为验证土壤肥力变化模型的可靠性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将有助于研究和预测现代农业耕作措施对未来土壤质量乃至农业生产的影响。2农田土壤肥力培育研究及其进展

张福锁等[14]研究指出,土壤肥力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特征,是作物高产稳产的保证,土壤的基础地力越高,作物的产量也就越高。而就我国现有耕地而言,中低产田面积比例高达71.3%[15],因此如何提升土壤地力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全球诸

2014年2月

多不同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类型上的长期土壤肥料定位实验总结并阐明了在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土壤肥力的长期演变规律,为土壤地力提升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及其技术支撑,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1优化化肥施用

化肥持续大量施用造成近年来土壤肥力下降很快、生态环境恶化。究其原因除了忽视有机肥的投入以外,化肥投入比例不当亦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据有关资料统计[16],目前我国施用化肥比例N∶P2O5∶K2O为1∶0.34∶0.25,磷钾不足,严重失调。平衡施肥是目前普遍提倡的科学施肥方法[17],传统的平衡施肥主要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为我国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推广平衡施肥,除了作物产量与品质之外,还要关注施肥对土壤生态系统其他因素产生影响。陈建国等[18]在南方缺磷水稻田上的试验表明,平衡施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与不施磷肥和过量施磷处理相比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而王伯仁等[19]和林新坚等[20]的研究也都指出,平衡施肥在提高作物产量及其施肥效益的同时,还有利于保持和提高红壤旱地的土壤肥力。因此,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科学施用化学肥料,可以改善耕地养分失调,同时有利于优化土壤理化性状。2.2合理增施有机肥

全球不同区域的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结果均指出,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21-22],而土壤有机质含量正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土壤中养分的积蓄、良好结构的形成以及土壤中有害物质毒性的消除等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孙福来[23]、劳秀荣[24]等的研究表明有机肥培肥措施还能够有效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养分的含量,而且是对于表层土壤(0~20cm)有效养分的增加尤为显著[25]。再次,有机肥的施用还能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固氮能力,有利于水肥的耦合;增加土壤有机C、非水稳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有效地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26-27];还有研究认为,施用有机肥后土壤容重降低,致使有效水分、导热率和气体比例得到改善,促进作物生长发育[28-29]。最后,有机肥的施用还有效地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30-31]。

但随着近年来以农户家庭为单元的家畜养殖存栏量的逐渐减少,导致农民的有机肥积造量急剧下降。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有机肥源,合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已成为了实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其中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农作物的秸秆含有相当数量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必然增加土壤中相应养分的储量[32]。作物秸秆还田还提高了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Gra-ham等[33]认为,随着作物秸秆还田量的增加,0~10cm 土层中有机质含量也随之增加。关连珠等[34]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在配施化肥的基础上,施用有机肥可提高有机质含量7%~15%,其中尤以施用未腐熟秸秆处理效果最好,可提高有机质含量9%~15%。此外,秸秆还田还能够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品质,孙星等[32]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与化肥配施能够改变土壤腐植酸的组分,其中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例比单施化肥土壤明显提高。

我国南方农作区冬闲田面积大、空闲时间长。因此利用冬季空闲茬口种植一季绿肥作物,既能增加当季地面覆盖,保持水土,又能增加生物固氮量[35],活化富集土壤磷、钾等养分,翻压还田后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后季作物提供速效养分[36-37]。李继明等[38]通过2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发现,红壤稻田区绿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不仅有利于水稻稳产增产,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量,而且土壤中有机质、全N和全P均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王劲松等[39]的研究还发现,绿肥种植不仅增加了土壤中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还能够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因此,绿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氮、磷、钾养分的农学效率,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作物增产和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

2.3优化耕作制度

近十几年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保护性耕作法是一个成功范例。大量的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土壤的翻动,加上秸秆覆盖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40]。该技术的应用还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进而提升土壤肥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朱文珊等[41]的研究表明,免耕土壤的孔隙分布较合理,有利于土壤上下层的水流运动和气体交换。免耕还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化学性状,土壤有机碳显著提高[42-43],同时可提高土壤表层的N、P和K含量[44]。此外,免耕还可增加土壤生物和微生物数量和活性[45]。由此可见,实施保护性耕作措施改良了土壤物理结构,提高了土壤养分水平,使得土壤团粒稳定,增加了

翁伯琦,等: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肥力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第31卷·第1期

水分入渗量,从而减少了径流和土壤流失,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

3提升土壤肥力与发展现代农业思考

所谓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是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手段应用的水平、程度和范围来确定的。凡是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有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其他高技术配套产业的密切配合,这就是现代农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农业发展主要依赖提高土地产出率为重点的劳动实用型的生物化学技术创新。所通行的仍然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也没有跳出传统农业方式的范畴。由此可见,中国农业出现的增长,从总体上来看,主要还是传统农业方式下的增长行为。那么,伴随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土壤肥力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不少学者认为,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与复种指数的提高,耕地质量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征兆,综合表现为土壤基础肥力下降、土壤物理性状变差(如耕层变浅、容重增加)、土壤缓冲能力下降、各种污染加剧等,已明显地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46]。特别是1980年以后高产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以及化学物质(化肥、农药)投入量激增,作物产量水平也随之迅速提高;但由于小规模生产的限制,农家肥投入不断降低,绿肥种植几乎绝迹,农民对土壤养分的投入远远低于土壤的产出,导致了土壤肥力退化严重。以张炳宁等[46]在扬州的研究为例,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作物产量的激增,该地农田土壤大都出现了耕作层变浅、土壤物理结构变差、耕层养分含量下降等一系列土壤肥力退化症状。这一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极具代表性。

土壤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持续农业为战略体系。发展持续农业的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业产量,保持清洁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其内涵主要是在保持和提高代传土地质量,增强抗风险的缓冲能力,使土地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永续利用,并不断提高其农业生产力和经济价值。因此,人们通过了解土壤肥力的演化规律,采用不同的耕作措施调节土壤肥力的发育过程,使其朝着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持续农业的根本措施[47-48]。

在此意义上,根据现代持续农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土壤学中长期发展优先研究内容可集中以土壤质量提升与调控为核心,具体有以下5个方面:(1)交互作用。从研究土壤本身转向研究土壤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从单一学科走向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综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不断丰富和发展土壤肥料领域的研究内容。包括不同生态区域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与主要驱动因子及机制,土壤肥力演变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等。

(2)土壤管理。研究土壤肥力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养分含量与肥力的相互关系,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作物产量与品质等的相互关系,施肥与耕作等措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探讨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与对策,建立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现代化农业大生产中的土壤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3)过程变化。土壤研究从静态走向动态的监测、预控和长期定位观测。土壤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处于变化之中。同时土壤本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缓慢的,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要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变规律、养分变化动态等一系列问题,必需从静态的研究走向动态的监测、预控和长期定位观测。

(4)时空尺度。土壤学的全球变化研究已从全球、区域、流域到土链、田块、颗粒,从结构、表面、内层到分子、原子、电子,从静态到动态,从短时到长久。人类活动在地球各圈层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各环节或各圈层的物源、能源和信息流,从而影响生态环境与生物健康。

(5)注重应用。在土壤资源方面要强化土壤发生、分布分类、区划制图和利用对策研究。在土壤肥力方面,要关注水肥耦合,有机质、调理剂研究,在改良技术方面,要注重信息、根际、指示、修复、模式的研究,同时要深化物质循环、污染修复、全球变化、退化恢复、废物管理、地理医学等多学科的联合探索,还要注重配位诱导植物吸收、植物交互作用与转化、植物刺激与根际生物降解的交叉专业研究,以求加强对新技术、新手段的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其国.现代土壤学与农业持续发展[J].土壤学报,1996,33(1):1-12.

ZHAO Qi-guo.Modern soil sci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原

2014年2月

culture[J].Acta Pedologica Sinica ,1996,33(1):1-12.(in Chinese )

[2]赵方杰.洛桑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简介及体会[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5):

147-153.ZHAO Fang -jie.Long -term experiments at Rothamsted Experiment Station:Introdution and experience [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2,35(5):147-153.(in Chinese )

[3]Rasmussen P E,Goulding K W T,Brown J R,et al.Long-term agroe -cosystem experiments:assessing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global change[J].Science ,1998,282(5390):

893-896.[4]徐明岗,曾希柏,黄鸿翔.现代土壤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6):

1-7.XU Ming -gang,ZENG Xi -bai,HUANG Hong -xiang.Development trend and priority research area of current soil science [J].Soil and Fer -tilizer Sciences in China ,2006(6):

1-7.(in Chinese )[5]Galantini J,Rosell R.Long -term fertilization effects on soil organic matter quality and dynamics under different production systems in semiarid pampean soils [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06,87:72-79.[6]赵秉强,张夫道.我国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

学报,2002,8(增刊)

:3-8.ZHAO Bing-qiang,ZHANG Fu-dao.Long-term fertilizer experiments in China[J].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 ,2002,8(Suppl ):3-8.(in Chinese )

[7]Yang S,Li F,Suo D,et al.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soil pro -ductivity and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Gansu oasis[J].Agricultural Sci -

ences in China ,2006(5):

57-67.[8]Poulton P R.Rothamsted research:guide to the classical and other long-term experiments,datasets and sample archive [R].Harpenden :UK Lawes Agric Trust Co,2006.

[9]Jenkinson D S.The Rothamsted long-term experiments:are they still of use?[J].Agronomy Journal ,1991,83(1):

2-10.[10]沈善敏.国外长期肥料试验(一)[J].土壤通报,1984(2):

85-91.SHEN Shan-min.Long-term fertilizer experiments of overseas (Ⅰ)[J].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84(2):85-91.(in Chinese )[11]沈善敏.国外长期肥料试验(二)[J].土壤通报,1984(3):

134-138.SHEN Shan-min.Long-term fertilizer experiments of overseas (Ⅱ)

[J].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84(3):134-138.(in Chinese )[12]沈善敏.国外长期肥料试验三[J].土壤通报,1984(4):

184-185.SHEN Shan-min.Long-term fertilizer experiments of overseas (Ⅲ)[J].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84(4):184-185.(in Chinese )[13]沈善敏.长期土壤肥力试验的科学价值[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5,1(1):

1-9.SHEN Shan-min.The scientific value of long-term soil fertility experi -ment[J].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 ,1995,1(1):

1-9.(in Chinese )

[14]张福锁.提高土壤质量实现高产、高效与环保[N].中国农资,

2013-02-22(23)

.ZHANG Fu -suo.Improve soil quality to achieve high yield,efficient and envivonmental protection[N].China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 -tion,2013-02-22(23).(in Chinese )[15]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土壤普查数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

1997.National Soil Survey Office.China ′s soil census data[M].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1997.(in Chinese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

版社,

2012.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 [M].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2.(in Chinese )[17]王圣瑞,陈新平,高祥照,等.“3414”肥料试验模型拟合的探讨[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4):

409-413.WANG Sheng-rui,CHEN Xin-ping,GAO Xiang-zhao,et al.Study on simulation of ‘3414’fertilizer experiments[J].Plant Nutrition and Fer -tilizing Science ,2002,8(4):

409-413.(in Chinese )[18]陈建国,张杨珠,

曾希柏,等.平衡施肥对缺磷红壤性水稻土的生态效应[J].生态学报,2011,31(7):

1877-1887.CHEN Jian-guo,ZHANG Yang-zhu,ZENG Xi-bai,et al.Ecological effects of balanced fertilization on red earth paddy soil with P-deficien -cy[J].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1,31(7):1877-1887.(in Chinese )[19]王伯仁,徐明岗,

黄佳良,等.红壤旱地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及肥料效益变化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增刊):21-28.WANG Bo -ren,XU Ming -gang,HUANG Jia -liang,et al.Study on change of soil fertility and fertilizer effiency under long-term fertiliza -tion in upland of red soil[J].Plant Nutrient and Fertilizer Science ,2002,8(Suppl ):

21-28.(in Chinese )[20]林新坚,章明清,

林琼,

等.不同施肥模式对赤红壤旱地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5):27-31.LIN Xin-jian,ZHANG Ming-qing,LIN Qiong,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patterns on plant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in lateritic red soil upland [J].Soils and Fertilizers Sciences in China ,2011(5):

27-31.(in Chinese )

[21]Gerzabek M H,Pichlmayer F,Kirchmann H,et al.The respons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to manure amendments in a long term experiment at Ul -tuna,Sweden [J].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97,48(2):273-282.

[22]Kapkiyai J J,Karanja N K,Qureshi J N,et al.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 dynamics in a Kenyan nitisol under long-term fertilizer and or -

ganic input management[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999,31

翁伯琦,等: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肥力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第31卷·第1期

(13):1773-1782.

[23]孙福来,张延霞,庞祥锋,等.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

氮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8(5):1016-1018. SUN Fu-lai,ZHANG Yan-xia,PANG Xiang-feng,et al.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soil organic matter,available nitrogen and wheat yield[J].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2007,38(5):1016-1018.(in Chinese)

[24]劳秀荣,孙伟红,王真,等.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

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0(4):618-623.

LAO Xiu-rong,SUN Wei-hong,WANG Zhen,et al.Effect of matching use of straw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on soil fertility[J].Acta Pedologica Sinica,2003,40(4):618-623.(in Chinese)

[25]卫婷,韩丽娜,韩清芳,等.有机培肥对旱地土壤养分有效性和酶

活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3):611-620. WEI Ting,HAN Li-na,HAN Qing-fang,et al.Effects of organic fertil-ization on soil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enzyme activity in arid areas[J].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2012,18(3):611-620.(in Chinese)

[26]陈茜,粱成华,杜立宇,等.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土壤团聚体内

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土壤,2009,4(2):258-263. CHEN Qian,LIANG Cheng-hua,DU Li-yu,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of inter-aggregate particulate in greenhouse soil[J].Soils,2009,4(2):258-263.(in Chi-nese)

[27]廖敏,彭英,陈义,等.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稻田土壤有机

碳库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6):129-133. LIAO Min,PENG Ying,CHEN Yi,et al.Effect of long-term different fertilizer management on soil carbon stock characteristics in paddy soil [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1,25(6):129-133.(in Chinese)

[28]孙建,刘苗,李立军,等.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25(4):221-225.

SUN Jian,LIU Miao,LI Li-jun,et al.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y[J].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2010,25(4):221-225.(in Chinese)[29]Haynes R J,Naidu R.Influence of lime,fertilizer and manure applica-tions on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soil physical conditions:A re-view[J].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1998,51(2):123-137.

[30]B?hme L,Langer U,B?hme F.Microbial biomass,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wo European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s[J].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2005,109(1):141-152.

[31]Gong W,Yan X,Wang J,et al.Long-term manure and fertilizer effects

on soil organic matter fractions and microbes under a wheat-maize cropping system in northern China[J].Geoderma,2009,149(3):318-324.

[32]孙星,刘勤,王德建.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土壤,2007,39(5):782-786.

SUN Xing,LIU Qin,WANG De-jian.Effect of long-term straw appli-cation on soil fertility[J].Soils,2007,39(5):782-786.(in Chinese)[33]Graham M H,Haynes R J,Meyer J H.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quality:effect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s,burning and trash retention on a long-term sugarcane experiment in South Africa[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2,34(1):93-102.

[34]关连珠,张伯泉,颜丽.有机肥料配施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组分及

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0,21(4):180-184. GUAN Lian-zhu,ZHANG Bo-quan,YAN Li.Research on effects of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organic matter for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or-ganic matter in soil[J].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90,21(4):180-184.(in Chinese)

[35]杨玉爱.我国有机肥料研究及展望[J].土壤学报,1996,33(4):414-421.

YANG Yu-ai.Prospectives of organic fertilizer research in China[J].

Acta Pedologica Sinica,1996,33(4):414-421.(in Chinese)[36]焦彬,顾荣申,张学上,等.中国绿肥[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67-97.

JIAO Bin,GU Rong-shen,ZHANG Xue-shang,et al.China green ma-nure[M].Beijing:Agricultural Press,1986:67-97.(in Chinese)[37]黄鸿翔.我国土壤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5(1):3-6.

HUANG Hong-xiang.Status,problem and measures of Chinese soil re-sources[J].China Soils Fertilizer,2005(1):3-6.(in Chinese)[38]李继明,黄庆海,袁天佑.长期施用绿肥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

壤养分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3):563-570. LI Ji-ming,HUANG Qing-hai,YUAN Tian-you.Effects of long-term green manure application on rice yield and soil nutrients in paddy soil [J].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2011,17(3):563-570.(in Chinese)

[39]王劲松,戴茨华,徐红,等.红壤连续施用绿肥和有机肥对玉米

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5):27-30. WANG Jin-song,DAI Ci-hua,XU Hong,et al.The influence of red soil of continuous green manure and organic fertilizer on corn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J].China Soil and Fertilizer,2012(5):27-30.(in Chi-nese)

[40]吴发启,赵西宁,崔卫芳.坡耕地耕作管理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3):115-117.

2014年2月

WU Fa-qi,ZHAO Xi-ning,CUI Wei-fang.Effect of tillage manage -ment measure on rainfall infiltration [J].Journal of Soil Water Conser 原

vation ,2003,17(3):115-117.(in Chinese )[41]朱文珊,王

坚.地表覆盖种植与节水增产[J].水土保持研究,

1996(3):

141-145.ZHU Wen -shan,WANG Jian.Surface mulching and conservation of soil water[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96(3):

141-145.(in Chinese )

[42]Staley T E,Edwards W M,Owens L B,et al.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organic component alteration in a no-tillage chronosequence[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88,52(4):998-1005.[43]翟瑞常,张之一.耕作对土壤生物C 动态变化的影响[J].土壤学

报,1996,33(2):

201-210.ZHAI Rui-chang,ZHANG Zhi-yi.Effects of tillage on dynamics of soil biomass carbon[J].Acta Pedologica Sinica ,1996,33(2):201-210.(in Chinese )

[44]Balesdent J.Effects of tillag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esti -

mated from 13C abundance in maize fields[J].Journal Soil Science ,

1990,41(4):

587-598.[45]Edwards W M.Role of lumbriens terrestrials burrowson quality of in -

filtration water[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992,24(2):

1555-1561.

[46]张炳宁,张月平,

张秀美.土壤肥力退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资源科学,1999,21(4):

26-30.ZHANG Bing-ning,ZHANG Yue-ping,ZHANG Xiu-mei.The effects of soil fertility degradation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J].Resources Science ,1999,21(4):26-30.(in Chinese )[47]赵其国,万红友.中国土壤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与环境,

2004,13(1):

1-5.ZHAO Qi -guo,WAN Hong-you.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il science development in China[J].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4,13(1):

1-5.(in Chinese )

[48]沈其荣.土壤肥料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SHEN Qi-rong.An introduction to 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M].Bei -

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8.(in Chinese )

翁伯琦,等: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肥力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赣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赣县共有19个乡镇,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 21万吨,比去年增产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5元,同

比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甜叶菊、烟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以韩坊、王母渡、大埠等乡镇为主的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种植烤烟面积亩,收购烟叶36259担,比去年净增烟叶4059担,均价元,比去年增加元,亩产值达2149元,烟叶收购总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烟叶税550万元。以田村、南塘、茅店等乡镇为主的甜叶菊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县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收购干叶吨,比上年增长% ,实现总产万元。为赣县甜叶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以五云、储潭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产量达12940吨,年产值达3896万元,稳稳打入了赣州市这个大市场,并占具40%以上。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 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的提高了赣县农业机械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李燕凌汤庆熹 一、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深刻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可以从三种不同视角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一)从阶段论视角来理解。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现代农业是指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按照阶段论观点,把历史上的农业区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原始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原始工具,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畜力和非石油动力机械,现代农业则主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技术装备、方法等。 (二)从状态论视角来理解。按照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方式特征进行描述性定义,现代农业一般具有科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流通、产业化组织、社会化服务等基本特征,并具有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商品率“多高”的显著特点。也有人更直截了当地把现代农业描述成机械化、电器化、化学化、工厂化、市场化、专业化等农业。 (三)从过程论视角来理解。从事物发展过程看,现代农业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现代农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今世界所谓的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即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 从以上可见,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和思考完整版

编号:TQC/K886 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和思 考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和思考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发展现 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提 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 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 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 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 业。这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 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结合我县农业发展 实际,重点就如何加快发展金塔现代农业 产业提出如下思考。 一、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现状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现代农业发展的总结.doc

现代农业发展的总结 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政府对农业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针对我国农业发展支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是必然的,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农业发展的总结篇一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20xx年3月5日至3月11日,我们一行近50人在赵华副县长的带队下,"看"了潍坊农业产业化的现状,真正体会了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考察学习了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收获也大,思考也多。 一、对潍坊农业的总体认识 一、农业产业各具特色。潍坊农业产业化,由农民自发自创,政府大力推动而逐渐形成"三大六小"发展模式。各有千秋。一是以诸城为代表的贸工农一体化模式:即"企业+农户"。这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开端模式,也是最早的订单农业模式。以诸城乐港集团为例,企业提供农户鸡苗、饲料、技术、防疫,农民负责饲养,成熟后,由企业收购、加工和销售,再由企业返还农民利润。二是以寿光为代表的市场拉动模式:即"市场+基地+农户"。众所周知,暖冬大棚蔬菜是寿光的拳头产品和叫响全国的品牌。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聚集了天下农民和物流者无限关注和期待的目光。每天把农户需要的生产资料运进来,把农户生产的产品销出去,为当地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发展了一批与之相关的二、三产业,实现了"建一个专业

市场,带动农户专业生产,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形成一方区域经济带"的发展目标。寿光已成为全国蔬菜批发交易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平抑中心。三是以安丘为代表的出口外销模式:即"企业+基地+农户"。主要靠出口加工龙头企业,自建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的蔬菜基地,按照国外订单要求进行生产,然后加工包装外销。除三大模式外,还有"六小"模式:即以寒亭为代表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模式;以高密为代表的区域化种、养、加模式;以奎宁为代表的城市农业观光旅游模式;以昌邑为代表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以昌乐为代表队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以寿光农业科技博览园为代表的农业高科技走廊模式等。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强。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潍坊市一批龙头企业开始在本行业独占鳌头,有的成为全国知名企业集团。以诸城市为例,20xx年全市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00多家,带动85%的农民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全市70%的工业企业是"农字号",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率达50%以上。 三、市场体系日臻完善。按照大流通、大市场的要求,潍坊市重点建设了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如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占地总面积3000亩,总投资20亿元,可实现年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交易量100亿公斤,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数千个商业机会和近万人就业,也促进了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 二、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潍坊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进地区。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在对

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与思考

BUSINESS REVIEW 商业经济评论 经济导刊722011 / 05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新的农业发展阶段,它与传统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总称。现代农业具有以下四个基 本特征:第一,要素投入集约化。生产要素投入 主要是通过资金与技术的集约投入取代资源和劳动的粗放投入,增加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以有效提高土地、水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第二,资源配置市场化。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把农业科研、农业资料生产、农产品销售、加工等上下游产业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密切产业联系,扩展现代农业的产业链。第三,生产手段科技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来自科技进步与创新。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第四,生产经营产业化。在现代农业中,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它们活动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各个领域,实行产业化经营。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家庭经营通过多种形式联合起来,实现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使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和商品化趋势。 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许多设施陈旧、老化。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如大江大河治理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扩展农机化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总体上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机装备和水利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农田机电排灌面积比重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没有明显增强。这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偏低,人力资本水平不高。据统计,2009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结构为:小学及以下的占31.4%,初中文化程度占52.8%,高中及以上的占15.8%。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种田技术,不懂科学养殖。大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差。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技术交易规模小、发展缓慢,造成农民技能单一,农业经营粗放,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得不到提高。这将长期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面临不少问题。如在一些地区,龙头企业建设水平低,带动能力不强;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还没有理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农民组织化水平低;农业产业链不长、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还比较低。这些都影响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第四,农业科技水平落后,成果推广应用缓慢。据测算,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8%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80%的水平。我国农业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基础性研究相对滞后,导致科研联合攻关和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利用率不高、普及率低。农技推广体系薄弱,一些成果转化慢且推广难,服务不到位。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由于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造成严重浪费,甚至构成危害。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占世界总量的30%左右,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仅为30%和40%,比发达国家低一半。第五,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食品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高级化的趋势,因而农业产业结构也必然由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多元化、高级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仍以种植业为主,而种植业内部结构又不尽合理,粮食作物仍 【关键词】 现代农业,难题,政策措施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与思考 文 | 张长厚

最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以下特点: 认识有了新高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很多,工作从何抓起,力量往哪里使,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现在地方党委、政府绝大多数都认识到,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思想认识的统一,使发展现代农业有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发展有了新思路。绝大多数省市区,特别是农业大省,开始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提出从六个层次发展现代农业,即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安全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沈阳市沈北新区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工作有了新力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数地方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都普遍加大。沈阳市沈北新区在运作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建立了三大体系:一是放开要素市场,建立民营资本投入体系。将供电、供水、供热等可经营类项目全部市场化,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

是集中使用财政资金,建立“支农、惠民”公共财政体系,集中财力办大事,使财政资金重点向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倾斜。三是拓展融资渠道,组建国资公司、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建设开发公司三大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吸纳银团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但在看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成绩的同时,更要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大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难以吸引资金投向农业;社会上的资金多数投入二、三产业,这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发展现代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有的地方往往是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现代农业,显然这与确保粮食安全是相矛盾的。 发展现代农业与分散小农经济的矛盾。我国农户土地规模小,农民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面对的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与地方财政紧张的矛盾。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是我国农业地区的基本特点。农业县区既要保人员工资,又要解决一些必需的社会发展问题,无力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花费时间长,效果不明显,由此而导致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内在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与目前农民素质较低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

最新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①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还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显示: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从传统农业发展和过渡到现代农业,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正面临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迫切且现实的问题。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口接近十四亿的大国,而耕地总量约为13000万公顷,人均耕地小于0.1公顷。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许多地方有只搞经济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现象,农业中土地、人力、农业资源等大量流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促进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提升。当前中国的粮食问题,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有的地方过剩而有的地方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当前整个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个矛盾,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持续低,因此,农民要增加收入很困难。 (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生产方式上回到了中国以前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落后、停滞不前。其次,自给自足、很少依赖外界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传统,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具有现代化的条件。再次,集约型的劳动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活动。而且,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对科技知识缺少认识也是制约农业增产的因素。最后,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上资源的不足,投入过多但收益甚少,缺少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问题。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2.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支农的重点。笔者结合河南省泌阳县现代农业发展实践,通过分析近年来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就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个人浅见。 一、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泌阳县的实践看,现代农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不少产业项目仍停留在指标数字上,没有细化实施方案,有些产业发展目标缺乏前瞻性。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大部分产业没有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无公害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较为滞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初始阶段,缺乏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支持,缺乏领军人物,没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农村务农劳动力素质偏低。年轻力壮的人一般外出打工,在家搞产业的多是老人和妇女。在这个群体中,懂技术、善经营、有文化的人不多,整体素质偏低。 四是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实际上成为农村投资的主体。但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一般

是小规模分散经营,资本积累少,扩大再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力度不够。加上县级财力紧张,没有资金大量投向农业。 五是农业科研水平较低。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相脱节,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科技对现代农业支撑力度不够。基层虽有农业技术方面的机构,但推广体制不活、手段落后、知识老化,影响了现有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潜在效益的发挥。 二、财政支持现代农业问题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折射了财政支农措施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 ――财政支农投入相对偏少,基础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农业规模小、效益低,没有规模和效益优势,而财政支农投入政策强调规模,扶优扶强,致使一些困难县难以争取到上级财政的支持。 ――财政支持偏重农田水利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其它软件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财政支持一般局限在农田水利、农村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市场体系、服务体系、执法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支持不够。由于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没有建立,服务水平低,标准化生产难以推广,品牌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难以加强,致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难以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讲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农业发展的阶段分析 一、原始农业阶段 1、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 动机:环境变化引起新的食物来源的需要 产生:驯化野生动植物 标志:“神农氏”的出现(约6000年前) 过程: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 2、原始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刀、石斧之类,这些都是用来砍伐树木。 3、原始动物的驯养 (1)由于狩猎的需要,最先驯养的动物可能是狗。(2)到四、五千年前,家畜饲养进一步发展,狗、猪、牛、羊的数量增加。(3)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和鸡在成了饲养的家畜、家禽,后世所称的“六畜”此时都已被人们驯养了。(4)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始发展。 二、传统农业阶段 (1)产生:奴隶制后期至蒸汽机发明之前时期。 (2)内涵:在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农牧结合、利用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生产经营;不使用合成农用化学物资,充分利用有机肥进行地力

培肥,保持土壤良好的结构性和耕性,延长土壤的使用寿命;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如多种种植、增加天敌、人工捕捉、合理倒茬和换茬、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等措施,进行病虫草害防治,逐步地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业耕作体系。 (3)特点: 1、铁制农具和畜力的广泛使用。 2、畜牧业出现以放牧或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 3、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的自然经济为主体。 三、石油农业发展阶段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 特点:追求产量,不计成本和环境破坏。 后果: 1、破坏土壤,加速水土流失。美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31亿吨,由土壤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 2、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美国31个州存在化肥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农村钦用水中63%被农药污染。 3、单一作物种植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单一作物种植造成了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退,病虫害加重。 4、大量消耗能源且能源利用率低。 5、高投入带来高成本,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增加。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

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农业结构、产业特色千差万别,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业生产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也十分明显,因此,在选择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上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 、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围绕一个产业或产品,实行 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通过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 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 生产经营格局。这种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将企业 与农户和市场整合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模式,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模式。 广东省温氏集团从1986年开始与农户合作,开创了“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先河,逐步建立 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运 行模式对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公司的市场、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从 而实现公司与农户的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并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共赢。在温氏集团 发展过程中,经过农户与公司合作双方多次博弈,形成了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的合作机制,公司与农户

之间已经突破一般的经济合同关系。在“公司+农户”经营方式的背后,是一系列的利益机制的安排。 温氏集团通过与各个利益主体建立的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妥善处理和协调了各种利益关系。这些 利益关系是建立在合同和信誉基础上的平等的市场交易关系。公司依靠一套成熟的经营模式,在发展 养鸡产业时,从鸡苗的供应到销售的链条的核心技术都牢牢控制在公司手中,在保证肉鸡食品安全和 质量的同时,让农户得到稳定的收入,从而使得合作能长期稳定地进行,并能够连年滚动式地扩张。 温氏集团在处理和农户的利益关系时,始终把农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往往在市场风险出现时,以公 司综合经营的收益来保证农户的利益。例如,温氏集团承诺按保护价收购农户养殖的活鸡,由于农户 所用的饲料和技术服务都是由公司提供,而且按挂帐方式进行,农户的饲养成本比较容易控制,在保 护价高于成本的情况下,公司仍按保护价回购,实际上稳定了农户利益。此外,为稳定保护价政策, 平抑可能出现的购销倒挂所产生的亏损,温氏集团还开展了多种经营,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以最大限 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温氏集团正确处理了公司和农户间 的利益关系,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实惠,保持了该集团增长的持久不断活力。 近10年来,温氏集团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发展速度。截至2007年,公司养殖规模达到了上市肉 鸡5.3亿只,肉猪182万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肉鸡(猪)饲养集团。温氏集团还在广东、广西、福 建、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重庆、河南、河北、云南等省市建立了80多家集 种苗生产、饲料供给、技术服务、农户养殖、产品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养殖公司,企业职工人数达到2

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和思考

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和思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这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重点就如何加快发展金塔现代农业产业提出如下思考。 一、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现状 现代农业是与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紧密相关的产业,是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但是,由于传统农业的惯性使然和农业自身的弱质状况,我县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十分突出。 1、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调整比例不尽合理。县乡各级组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信息引导、政策扶持等手段,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为粮:经:草为17 : 89 : 4,牧草比例偏小;大农业内部

农、林、牧、渔、服务业各业比重为35.6 : 0.1 : 10.7 : 0.1 : 53.5,林业和渔业比重太低; 一、二、三产比重为47 : 18 : 35,表现为一、二、三产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太小。 2、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但产业风险逐年加剧。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县形成了棉花和肉羊两大优势和支柱产业, “两白”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0%^上,奠定了 “全省第一产棉大县”和“全省农区最大养羊县”的地 位。但全县农村经济受棉花产业的影响过大,“棉花经 济”特征明显,辅助和后续产业不强,棉花产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产业过于单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 3、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但创新能力明显滞后。“十五”期 间,我县推广普及了各类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430多个, 推广了地膜覆盖、设施种养、病虫害综防等10项常规技术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节水灌溉、胚胎移植等10项高新技术,全县农业科技覆盖率达97%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4%为推动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品牌农业发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竹山县大庙乡四庄坪村---吴胜波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大庙乡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大庙乡共有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3270人,农村劳动力10800人,现有耕地面积3.85万亩,播种2.85万亩,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2014年全乡粮食总产量 21万吨去年增产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000万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95元,同比增长10.1%。(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按照高效

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茶叶、烟叶、核桃、”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以铁炉沟、鲁家坝村、为主的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乡种植烤烟面积1000亩,收购烟叶5259担,比去年净增烟叶859担,均价6.89元,比去年增加1.07元,亩产值达4149元,烟叶收购总产值500多万元,实现烟叶税50万元。以黄兴村、全胜村、大庙村为主的茶叶种植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乡种植面积1000亩,比上年增长50%,年绿茶产量0.5吨,比上年增长56.6% ,实现总产192.09万元。为大庙乡茶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以四庄坪村、万兴村、大营盘村为主的核桃种植取得了显著成绩,现有种植管护核桃面积1800亩,预计年产值达300万元,并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大市场占有量。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的提高了赣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宽带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