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的困惑与出路

农村教师的困惑与出路
农村教师的困惑与出路

农村教师的困惑与出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教师的待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社会地位也有所提升,教学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但因历史的因素和地域性差异,农村教师仍然存在着不少困惑和迷茫,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心身健康存在严重影响,导致农村教学质量下降,学生辍学,教师厌教情绪凸现,感到希望和前途茫然。感慨万千,出路在哪里?

1、工作上的困惑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历代都给以较高帽冠,说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说什么“天地君亲师”,在这么众多绝唱的赞美诗下,教师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然而赞美诗必竟是赞美诗,与教师的现实生活必竟还是有相当的距离。本人作为在农村小学工作30余年的教师,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感触良多。

当前农村教师在工作上的困惑有四。首先,是农村教师工作任务重,有点力不从心。农村学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教学条件差,生活质量不高,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教学任务重,农村小学教师一般每周十四、五节课,小学教师课更多,且是多门

课程,小学甚至是包班、复式班,教非所学,增加了教师的备课、写教案等工作量。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是,优化好教师结构,尽可能做到教是所学,人尽其才。

其次,是教材教法更新频繁,难以适从。这几年先是提倡素质教育,后是什么新课改,这些提法,笔者并不反对,作为教师应

不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必要的。如果教师以其昏昏,难以使其学生昭昭。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应具备一桶水。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论,也应该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东西,但

也不能盲从。必须要从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校的现状出发,选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因材施教”。不要不假思索地,不联系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实际而照搬照抄。

再次,现行的对教师评估方案单一、片面,严重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工作,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其教育对象——学生,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环境、个性、爱好、特长。作为教师,纵使你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得当的教法、勤奋的工作,而认真地研究了你的教育对象,但不一定就会有你想要得到结果,尤其现在评估教师唯一的尺码是分数,如果你所教的学生分数考得高,你便是一位好教师,否则

你就不是好教师,这是扼制了教师积极性发挥的杀手,也是扼杀学生前途、潜能、天才的“紧箍咒”。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是最反感的。我认为,当前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也该改革了,否则什么素质教育、什么新课程改革将成为一句空话。理论上是素质教育,实践上是应试教育、分数教育。

再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管理的问题。这是一个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教师最为棘手的问题。时代变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变了。因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尤其近十几年,农村外出打工者甚众,留守学生较多。这个群体、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最不好管理的。尚不明事理,在情感上也易冲动,在课堂上如何处理好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让教师头痛棘手,说重一点他们在心理上又受不了,说轻了吗?他们照样我行我素,体罚他吗,上级行政部门不允许,不体罚他吗,你的课无法讲下去,尤其是女老师,为此,感受更甚。现在,教师体罚学生,家长告状,索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要处理你。还是有此教训的教师,宁可说我教书不行,不敢得罪学生。现在学生可以打老师,老师不可体罚学生。老师挨打,上级行政部门可能不管,但要教师打了学生,可能在大报小报上曝

光,甚至还要受到行政处理和经济制裁。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教师的地位何在,尊严何在?我认为,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他们毕竟是小孩,世界观尚未形成,是非也难判定。做错了事不予批评教育,适当体罚,这叫做“教不严师之惰”,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将对社会也有害,我个人认为教师在关爱

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的前提下,适当批评、体罚是应该,对于哪些严重影响学校校纪校风、学风的,屡教不改的学生应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留校察看、劝退等制度,决不能在学生中形成“教师不敢把我怎么样”的思想。否则危害无穷。”现在的学校领导不要以“安全”“稳定”为借口,无所作为。

2 、在经济上的困惑

讲到“经济”二字,是农村教师最为头痛、最为尴尬的,因经济待遇的低,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不可能高,更谈不上什么政

治地位了。最现实的事就是,农村教师找对象难,并不是农村教师长相、品行、学识不行,关键是一个字“穷”,。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教师工资也有所提高,但如果横向比较

让人不安,与身在农村的同辈比属中等水平,与同一地区的工商、税务、烟草、公务员等比较经济待遇相差更大,故社会流传“斯文扫地”,现在我们连扫地都不如。有人会说教师应该

讲的奉献精神,难道农村教师还不讲奉献吗?有的教师在农村奉献了一辈子,有的教师甚至奉献了自己生命,有谁知道?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以财富的多少为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时代,仅一个弱势群体讲奉献能行吗?如果不是以“钱的多少”论英雄的话,我们农村教师的心态也许会安稳许多我认为,首先要淡化这种以“钱”的多少论英雄的观念,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以其对社会的奉献,为祖国需而工作来论尊卑,培养国民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等人格魅力。其次,改善农村教师,尤其农村教师福利待遇,让他们知道虽苦虽累,但社会还承认他们的劳动,得到了劳动报酬,让他们能寻找到心理平衡的支撑点,有助于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再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工作的教师多关心、关怀,有什么困难及时解决,逢年过节,去慰劳一下,或打个电话、发条短信慰问一下。此外就是评优晋级对农村教师给予倾斜政策,在心灵上得到安慰、经济上得到好处。

新课改如火如荼地推行了多年,但我们农村教育的现状却让人喜忧交加,喜得是取得了一些成绩,课改精神正逐步体现;忧的是仍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影响了课改的深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制后,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已经真正的解决了“人人有书读”的问题,成效是明显的。但是作为家长当中的很大一部分,已不再满足于这一个了,而是朝着“自己的小孩能读好书”的目标出发,为此,我们农村的小孩上城里读书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就比如现在我所在的学校,今年这里的小学毕业生中就有二十几个到城里去求学了。作为我们农村教师来说,大家都知道,这二十几个学生当中有二十个学生的成绩是不错的。农村学校在校生人数急剧下降,说明了我们农村学校正在从红红火火到逐渐萎缩的局面。学生如此,我们教师也是一样的。随着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的推进,我们农村教师中的一部分教师都以各

种不同的理由进城去了,剩下的教师呈现年轻化和老龄化的趋势。毋庸置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新课程在农村的改革。以下几点是我个人自己的所想、所感。

一、制约新课程理念实施的现实掣肘

1、我们农村教师的理念更新不快

当新课改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培训工作也确实跟上的比较及时。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的培训工作与实际需要就有点开始脱节了。通常的培训更多的时候只是适应于城市教育的需要,针对农村教育教学的培训工作并不是很多。因此导致农村教师接受的培训和实际工作相距甚远,不能很好的适应实际工作。我们教师常说要因材施教,学生才能有所发展。我认为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应该是这样的,要有针对性。让真正的一线在教的农村教师为我们农村教师说说他们是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我想我们会进步的更快。其次,多给机会农村教师和参加高层次的培训。我们农村教师能够外出培训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时候还会打击工作积极性。

2、留守农村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好好学习的动力不足

新课程的理念在我们农村实施力度不大,这其实与我们农村的学生的现实情况也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留在农村学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如何的。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要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是有一线希望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让自己的小孩到条件更好的城里去求学了。正是由于城乡的不均衡发展,使得我们农村的教育才难上加难。剩下的学生的基础都相对比较差,学生想独立思考,但不知思考什么,学生想交流,但是自己又没有什么好交流。因为他们的起点低,我们教师只好像带小孩一样一步一步的领着他们走,而没有放手让他们走。如:我今年刚接任了初三的两个班级,上到二次函数的时候,一天我抽问一道题:-3+2=------全班48位同学,有6位同学不知等于多少?当时,我就在想,这可怎么办呢?我的上课应该照顾到哪一部分的同学,我应该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一点知识,哪怕是一点点也好。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那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就是等于慢性自杀。课后,课代表过来跟我说:“老师,不瞒你说,你上课所讲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全班只有一个人会算。”我当时是满脸的困惑,我不知该说什么才好。静下心来,第二天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为全班同学重新上了一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下课前10分钟进行了当堂检测,全班同学已有50%的能做了。我们农村孩子成绩提高不了主要是基础知识不扎实,但是我们教师不能逃避这个,必须拿出自己决不放弃的热情,不机械地执行新课程的要求,从基础开始,一点一点的补上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新课程教育理念在农村学校得到落实。

二、新课程理念困惑的地方

1、新课程倡导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理念,评价重心从结果转向过程,评价方法强调多样化。但在实践中,一堂课上得怎样,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见仁见智,似无定准。一堂课不热热闹闹,会被指责为课堂气氛不活跃。如果太热热闹闹,又会被说成三维目标没有落到实处。拿数学课来说,探究题能大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往往费时费力,对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就是受罪,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最终,从现实的利益出发,教师还是选择了硬邦邦的分数,因为教师的评优,晋级等诸多现实利益均与学生的成绩相关联。农村学校本没有什么优势,可利用的资源不多,为了分数哪里还顾得上新理念啊。于是,学校教育还是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素质教育落实的时候变成了换汤不换药,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

2、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试想,一个班级没有好的升学率,学校会怎么看待这个老师,家长会怎么指责这个老师,教育部门会怎么评价这所学校,社会会承认你这所学校吗?难道你们会因为这所班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优秀而不计较这些吗?尤其对农村孩子来说,考试高分是改变命运,融入主流社会的不二捷径。所以,作为我们农村教师只有选择更能提高升学率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博取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都想得到的这个结果。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那么,这个价值是什么呢?是学生今后为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吗?我们农村学校的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有价值的数学就是能够会算算加减乘除就是了,其它的什么三角函数,在生活中他们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些知识的应用。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

的。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的接触较少,学生又是寄宿制的,再加上时下安全这根弦谁也不敢松,学校的管理可说是天衣无缝,导致学生的业余生活大大减少,学生也就无法体会到学有所用了。而我们教师的观念是: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因为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大家都知道虽然分数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分数又是万万不行的。为了分数,我们教师也只能忍痛割爱了,所以我们农村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是大有存在。

4、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数学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在进行农村学校教学调研的时候,要是一堂课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会认为这是一堂没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可我觉得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才是我们农村数学教学中的真实的课,而不是弄虚作假的课。因为,我们平常就不倡导这种课。1、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避免在小组合作时,优等生在小组中充当核心人物,主宰整个活动过程,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生则只能默默无语,无所适从,毫无独立思考的时间,或者被动接受优等生的指令,偶尔做一些服务性的事情,几次下来,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被消磨殆尽,从而导致学困生更加困惑的局面的出现。2、要想有收获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一定的时间保障,那是不可能有效的,也许20分钟也无法达到我们教师想要的结论。就比如做投硬币实验,我们的学生能通过实验得到一个正反面各接近为50%的概率吗?有些小组可能运气就那么好,就得到了正面为80%,那么这时我们教师是暂时糊涂着呢?还是继续试验呢?要是我们选择继续试验,那又得花费多少时间呢?我们在课堂上能有那么多的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直至每一个学生完全获得正确的结论吗?

5、新课程要求教师对数学活动的过程更为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这个数学活动是指在课堂上的呢?还是延伸到课外。如果是延伸到课外,那么我想,这也是很少有教师能够实施起来的,比如:我们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最关心的是学生哪道题做错了,很少有会考虑一个学生是再怎样获得正确结论的,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是否出现过失误、思维是否走过弯路等,这就是只注重知识层面的结果。

6、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那么对于计算器,应该怎么让学生正确的使用呢?现在我们的教师也常议论: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许多。计算器进入课堂后,学生不会笔算了!碰到“3-5=”都想用计算器,导致考试时计算的失分率增加。我们教师苦于无奈,只好见一个收一个,声称暂时保管,实则是希望让学生在平时就把计算功底练好。因为现在我们的中考又不准使用计算器。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学生,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学数学最基本的,我们不能忘了本。

三、教科书的编排中的一点疑问

1、教科书在课程设计安排上存在问题。新的教科书是:几何和代数的螺旋上升。几章代数之后,插上几章几何。我认为这样有一定的弊端:学生学过了代数知识后就要去学习插在两个代数知识之间的几何内容,使代数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得到延续学习和应用,学生在学习下一步代数知识时对前面的知识已经产生了遗忘,可是数学知识自身是有认识基础的,即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前面提到的这种编排体系使现在的数学教学出现了学了代数忘几何,学了几何忘代数的现象,使教师不得不在下次教代数(或几何)时对前面的几何(或代数)知识再次复习,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比如,一次函数是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的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是在九年级上册才学,这两者之间的间隔太长了,当复习一次函数时,学生好像是没学过的。我们教师不得不重新系统的复习了一遍,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2、新的教科书中,初一看,每一章节的内容很少。比如二次函数的第二节为二次函数的图像,分为三个课时。但是我们细细的上下去,知识点又是很多的。针对我们班级的具体情况,我是分这么几节上的:第一个课时y=ax2的图像画法和图像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大最小值;第二个课时y=a(x+m)2的图像画法,由y=ax2的图像经过左右平移得到和图像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大最小值;第三个课时y=a(x+m)2+k的图像画法,由y=ax2的图像经过左右上下平移得到和图像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大最小值;第四个课时经历配方法把一般式配方成顶点式y=a(x+m)2+k;第五个课时为根据题意合理的选择一般式和顶点式求函数解析式,如:第六个课时为根据函数图像求函数解析式;第七个课时为能由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二次函数与对称轴的交点坐标。补充通过二次函数图象使学生了解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当y=0时对应的x值就是方程的根,利用这个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以判定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

解决的建议:

a) 农村教育出现的学生流失,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等现象的解决建议。

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与农村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有很大关系。那么解决这些问题也应该从教育本身入手,应该让教育政策和教育投入向弱势农村学校倾斜,而不是向强势学校倾斜;资源倾斜不仅限于经费倾斜,大力改变农村教育的软硬件条件,更在于校长、师资在各校之间轮换;整合优势教育资源,让强势学校帮扶弱势学校,让更多的弱势学校也强势起来,避免生源过多地向强势学校归集。通过改变教育环境来留住教师,留住学生。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短板效应”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由此,衡量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标准不在于强势学校有多少高的升学率,而在于让那些所谓弱势学校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作为要进行新课改的教育政府部门,要更多的关心弱势学校的教育问题,保障农村弱势学校的升学率让强势学校和弱势学校共同进步,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谐发展。淘宝网女装非常好润唇霜祛痘瘦脸霜有效CC霜哪个好面膜身体香氛哪个牌子的好

b)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议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队伍培训活动,所谓的有针对性就是说不能照搬照抄一些成功的城市学校的办学和教学思路。而是通过调研,真正把一些成功的农村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一些成功的农村教师的教学经验加以交流,从而提高农村从教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中学数学教育究竟应该关注什么?“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名言长期以来成为数学教育者维护数学尊严的挡箭牌,成为教师对学生的有效的麻醉剂。但是,在学生颔首的同时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仍在质疑,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他们对自己在数学上下那么多的精力感到惋惜,对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的能力产生怀疑与反思。我们不能武断的归结于学生的不努力,我们的数学教育有没有问题。就目前的状况,中学数学教育仍旧可以用“纸上谈兵”这句成语简单概括之。课堂成为教师演练阵容的唯一战场,解题成为操起的刀戈,这种教育现象令人忧心忡忡。没有人去关心学生的内心状态,没有人去注意教师的真实感受,大多数教师与学生在少数数学专家权威的“大哉数学”的高声唱叹声中晕头转向,迷失了自我,逐渐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

中学数学教育最应该关注什么?既不是解题方法的总结,也不是数学知识技能的简单积聚,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与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教育关注的问题也应该是数学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性应该跳出数学本身这一狭窄的范围,必须溶入到整个教育这一宽广的大视野中。数学教育更应该关注思考,关注生存。思考发轫于生存,更好更深的思考才有可能更好的生存。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的诞生发端于生存的需求,而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其逐渐成为少数人头脑的智力游戏,成为检验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这种弊端已延续到现在,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脱离了需求的数学是无用的,而脱离了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无用的,而这正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严重弊端。

数学是抽象出的关于秩序与模式的学科,是对世界与生活的理性思考及终值判断。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关注的却是大量繁杂的公式,陷入了题的海洋,并乐此不疲。而很少有学生从这些枯燥的内容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认识,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同、强化与提升。数学不但没有起到明智的作用,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有的老师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即数学主要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但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数学学的不好,就是说明逻辑思维能力差,进而表明智商低。这种偏激的思维真正是我们中国人思维的独特方式,并有越演越烈之势。果真如此吗?数学是抽象出的符号体系,是相对感性的另一种理性的表达形式。学生缺乏的是对抽象的符号体系的理解,而不是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因此数学教育的关键是抽象的符号体系指向生活实践的复归,这正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

另外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不仅仅数学可以培养逻辑思维,数学思维的各种方法也不只有数学才具有。诸如物理学、化学、甚至人文学科都与数学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很多方法是相通的,因为它们都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而如今的现实是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绝对分离,以及对数学的功能的夸大其词,使学生对数学不敢有丝毫放松,拼命在数学上考出高分以显示自身存在的价值。有一位物理学家讲过,“数学如果离开物理,还剩下什么?”也许剩下的只是一具僵硬的外壳,一个由各种零件组装的机器,而了无生机,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是当今学生的困惑所在。学生在逻辑思维的枷锁的约束下,机械的套用僵硬的公式,肢解着逻辑的各个链结,而问题的整体意识极其淡薄,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方式,在新的问题面前一筹莫展,逐渐丧失了自主、自我的思考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中学数学教改的困惑与出路

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为升学服务,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这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教师为应付考试随便增加课时,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

近年来各地掀起了数学教改的热潮,教改成果不断出现,这是很令人鼓舞的。笔者近年来对我国数学教改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发现在取得教改成果的同时,由于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数学教改未能全部按计划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教改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必要提请教育界人士引起重视的困惑,这些困惑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数学教改便难以寻到走上正轨的出路。

一、数学教改的困惑教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是使中国数学教育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然而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数学教改实践活动,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如下一些使人感到困惑的现象。

1、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目前数学教改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重视知识和解题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则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通过自学来获得。所以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不仅仅只适用于语文教学。

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冲击,在高、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迫于各种社会压力,目前教改实践中很多采用的是灌知识,讲题型,遨游于题海,教改老师有口难言,学生疲惫不堪。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问题。

2、教改活动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教改的参与者多是各级教研员及数学教师,在这些教研员中,很多教研员很有理论知识,但却很少进行实践活动,多数教研员通过书本方面的学习掌握了很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具有教改方面的能力,但通常却是“关起门来做学问”,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另一种情况是很多数学教师,由于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总结了一些教改经验,并且有些经验具有宣传、推广的价值,但限于自身的文化素质,难以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这些教师的教改活动一直处于自发的低级阶段,且容易出现“坐井观天”,成为“狭隘的经验主义”,以致于固步自封。

此外,很多教师的教改在盲目地进行,缺乏理论的指导,结果只能是理论的模糊导致实践的盲目,没有达到教改应该达到的目的。

3、教改过程中遇难而退或浅尝辄止。

教改,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事业,有些教师缺乏对改艰巨性的认识,缺少迎战困难的精神准备,一旦遇到困难,便不再进行教改,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有的教师缺乏事业心,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改,正当在向纵深发展时,却浅尝辄止,悄然收兵,使本应结出硕果的教改不能深入下去。

4、教改过程中方向不明,缺乏创新或急于标新立异。

很多教师对教改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教改问题上方向不明,对于教学、教研、教改问题上不能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此外,有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不作深入思考,便将别人的教改经验盲目地加以移植,结果只能导致失败。

在教改问题上,有些教师由于理论知识不丰富,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急于标新立异,故弄炫虚,开口便是自己的“什么法”或“什么式”等。

5、教改过程中不能坚持到底,易受外界左右。

在教改过程中,有些教师在教改上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当他们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却被上级委任了校长、主任之类的行政职务。这样经常外出开会、学习,忙于行政事务,在业务工作上用非所学,结果两败俱伤。或者一旦取得一点成绩,便到这里作报告,那里介绍经验,最终使教改成为昙花一现。

6、对教改成果不能作科学评价。

教改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教学,在教学中更着力于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教改没能落到实处。此外,在目前对于教师教改成果的衡量,往往也局限于分数上,这样,使得有关教

师对教改虽有计划却难于实施,往往名为教改实验,但迫于分数压力,又不得不违背教育规律,进行加班加点。回到以考分为标准的一般教学之中。

以上便是在教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使人感到困惑的现象,要使教改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必要通过对以上困惑现象作些探讨,以寻求教改的出路,使数学教改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数学教改的出路要使教改能顺利地按计划地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寻求教改的出路,依笔者之见,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及业务的学习。

对教师而言,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主要是由于理论上的偏颇所致。

首先,教师要加强哲学的学习,教改过程中要以辩证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要使教改取得成功,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得以进行,否则便不能使教改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业务学习方面,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与时代同步。

2、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法的研讨。

要使教改取得成功,教师必须熟悉各种数学教学法及其特点,并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目前各地教改在教法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结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数学教师》92年第三期和《西师成人教育》92年第3期上分别撰文对国内目前影响较大的二十种数学教学法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可供同行参考。

3、教师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教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它需要教师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年或几年的劳动,而应当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求索和奋斗,教师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知难而进。同时教师教改的方向要明确,目标宜具体,要通过教改实验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促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4、同科教师通力协作,联合攻关。

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使教改活动能顺利地实施进行,同科教师要通力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全体教师能参加教改,联合攻关,有利于教改向纵向深入发展,这就必须杜绝和防止文人相轻,同行相嫉妒的不良现象,老教师不要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而自居,青年教师也不要因为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自傲。

5、有关方面为教改提供和创造条件。

教改工作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它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因此,有关部门应多给教改工作者提供条件,积极支持教改,使教师能安心于教改,且无后顾之忧。对教改成果的鉴定,要较为客观、公正而科学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培养情况,智力开发情况等各方面作全面而具体的考查,切忌以分数论成败。

当然,数学教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教改工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诸如教学观念的更新(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改革(教学内容的适当增减),教改教材的合理选择(教改实验教材的编写,选择与配套),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以启发式为主,着手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改成果的科学评价(不以分数论成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名家都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笔者此处只对影响教改实验中的一些不大为人注意的困惑现象作了些探讨,期望通过本文能引起教育界同行的重视。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决定着办学质量能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决定着学校能否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边远城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却不容乐观,诸多因素制约了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导致边远地区的学前教育教育水平滞后,教学质量不能得到稳步的提高,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值得我们思考。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对幼师职业的认同和期望低。 很多农村幼儿家长人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的教育,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老师将孩子照看好,保证安全就行了,将幼儿教师看成“高级保姆”。还有家长以孩子在幼儿园会认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作为评价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唯一标准,导致幼儿园教师形成“填鸭式教学”,“小学化”、“学科化”现象严重,从而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幼儿教师的辛苦程度高,成就感却不强。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而细致、具体的,既要在幼儿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还要让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高中、初中、小学可以以学分、以升学率、以排名等方式论教师的工作实绩,有硬性的指标衡量老师的工作,然而幼儿园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相对隐性些。因此,很多幼儿教师哀叹“累死了不好看”。导致幼儿教师没有专业化成长的动力。 三、幼师生的起点学历不高,幼师的后续培训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多是初中毕业后经过三年的职前培训学习后直接就职的中专生,特别是近几年,很多幼师生是考大学无望,升高中无门的学生,基本的文化素养较低。而后续的培训学习往往理论和文化知识教多,培训学习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工作的需要,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因此在工作中无法得心应手。 四、管理者的水平和理念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有很多农村幼儿园的园长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学习,观念不能跟上幼教改革形式,还有一部分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流动性大,这些幼儿园的园长对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没有作长远的规划,功利性

对高校德育困境与出路的思考

种镶嵌式的、难于分割离析的关系体特征恰恰是素质教育评价的难点。 教学评价在外语教学这个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语教学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外语评价的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扭转以分数论成绩,以升学论英雄的现象,必须有一套新的评估标准,即要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4],把各种素质要求都提到必要的高度。这样,才能逐步扭转舆论的压力和传统思维定势,才能落实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参考文献: [1] 广州市教委.学习资料第二辑.素质教育. [2]胡兴文.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2006. [3] 黄宪.积极发挥教研部门在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作用.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008. [4]柳斌.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2008.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东圃中学。 (责任编辑:黄雷) ○付官火 对高校德育困境与出路的思考 摘 要:我国当前高校德育处境尴尬,效率较低, 关键原因在于我们的德育走入怪圈。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忽视学生主体作用,道德教育流于说教,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因此高校德育应理性回归,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基本素质,在现实情景下使学生产生心理冲突,使道德教育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高校德育方能发挥其现实效应。 关键词:德育;道德异化;道德素质;内心冲突 . 早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并正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模式。 一般认为高校德育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倾向性色彩,定位于培养为谁服务的人才基础之 上,但其功能远非如此,从素质教育角度看,德育更应“促进人的意识的觉醒和精神的提高”[1]。 一、高校德育的尴尬处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和国家教育部都非常重视高校的德育工作,结合新形势、新变化,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校德育,实施新的高校德育课程的“05方案”,整合了原“98方案”,但高校的德育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是低效的。学生不买帐,情绪抵触,逃课等现象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与比较多的大学生在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阶段所接受的德育模式及因此而养成的德育学习习惯或对德育所形成的成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个阶段的德育“在分数和升学率面前,不过是一种陪衬和摆设”[2]。而高校的德育工作又流于“形式化、空泛化、简单化”[2],流于道德说教而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实质即忽视德育中的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忽视德育中的素质教育,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这必然导致恶性循环。升入到高校阶段,学生就更加抵触政治思想道德这类课 ○○○○○○○○○○○○○○○○○○○○○○○○○○○○○○○○○○○○○○○○○

浅谈农村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农村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出路 大龙辅导学校潘友县吴招果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就业形势的压力,大量的年轻教师分配到了农村,因此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课题的课题。目前在农村,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深入探寻农村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制约因素,并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努力探索促进农村教师的业成长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困境出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但目前不少农村年轻教师在工作中找不到“幸福”的支点。身为这其中的一员,努力深入探寻制约因素: 一、农村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 1、教育信念“嫩” 由学生转变为教师,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必然要经历一个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暴露出他们的一些弱点,由于年轻、教龄短、实践少、经验少、缺少教育教学基本功、对教学常规不熟、对市场的把握不够、对学生情况不熟,所以熟练地驾驭一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有的青年教师面对工作中暂时出现的困难会出现对自己的前途迷茫,甚至丧失信心;有的对自己缺少高标准,容易自我满足,停滞不前。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农村教师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有的青年教师容易产生烦躁心理,不安心于岗位本职工作,有的则走向另一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消磨了理想和信念。 2、身心负担“重” 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肩上都担负着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沉重负担。首先,课业负担重,不少学校领导不下课堂或少下课堂,而年轻人有激情有精力,大多每周的课时都在18节以上,工作强度很大。其次是跨学科,学生少教师也少,因此角色混杂,既要当班主任,又要兼语文、科学、英语等多门功课的教学任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一些教学年轻手,备课、上课、该作业、管理班级、应付日常检查工作,已经是“重”任在肩。琐事缠身,使得教师们身心疲惫, 无力从事教学科研。再次是心理负担重,在学校“人微言轻”。找对象时,提起农村教师,地理、人和都成对方的排除对象。凡此种种极大地挫伤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就感。工作繁重和地位卑微的落差,渐渐消磨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意志。 3、教研条件“差” 农村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落后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日常教研水平低弱。 (1)、教研内容老化 农村存在众多“麻雀”学校,形成有限的教师办无限的教育,疲于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教研的内容多是开学布置教研任务、期中检查、期末总结。它关注的是教师教了没有,有没有按时教,教完了没有。对教师如何教研,教研的过程有没有遇到问题,对于问题如何解决,教研的效果怎么样等等重指导, 重服务, 重协作的以研促教的发展性教研却寥寥无几, 苍白无力。这样的教研实质上是上级指令性的,充其量是自上而下的检查,是一种重“教”轻“研”,乃至只“教”不“研”的低效化教研,从根本上停滞于教研实践的低水平重复上。 (2)教研风气缺乏 农村学校普遍缺乏教研的风气,基本上所有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其他时间就被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所占用。学校管理者注重的是学生成绩,教师缺乏从事教研的外在动力,因为身边没有搞教研的氛围,也缺乏前人与遥引领,无从学习、借鉴、模仿与交流,教师很难形成教研的习惯和信心,大部分教师根本不知道教研如何开展。 (3)教研资源旁落 农村老教师习惯于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黑板,而年轻教师虽然拥有使用现代教育资源

企业安全员面临困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docx

企业安全员面临困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众所周知,企业安全员是一项责任重、压力大、待遇低、风险高的工作。比如,检查中,未发现隐患,出了事故是安全员失职渎职;查出了隐患,车间、班组未及时整改也是安全员失职渎职。近年来,一些基层安全员因失职渎职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安全员委屈与无奈、倍感压力!难怪有人形象的比喻说,千万不能把安全员的院门打开,一旦打开,恐怕安全员会跑光。这虽是戏言,但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原因分析: 一是工作部署与执行脱节。一些企业“老板”的安全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严重,轻投入、重产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上级领导布置工作或检查,表面“好好好、行行行,马上就办”,领导一走,立马就抛到九霄云外。一头扎在车间、班组生产建设现场忙碌的安全员,对老板“截留”的工作部署丝毫不了解,谈何贯彻落实。二是安全员的地位低。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员,即使配备了,最多也不过两、三个或三、五个人,是企业人数最小的科室。他们虽然脱产,在公司有张办公桌,但是,多数安全员只是普通工人的身份,其权力还不如一个班组长。试想,工人管工人都不听,别说工人管干部了。要说安全员有“权”也是隐形的,因为这要看“一把手”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重视了,安全员就有“脸”,说话办事就有权威。但是只能罚不能奖;如果不重视,安全

员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说话也不灵。再就是对隐患的整改、违章人员的查处,有的人认为安全员很威风,遇到违章行为可以随时开罚单。其实,这种权力是极其有限的,是有较大风险和代价的。轻者,仇视性远离或当面讽刺挖苦;重者,随时会遭遇人身伤害及家庭财产损失。为此,一些人视安全管理工作为“定时炸弹”。导致击鼓传花,机构缺失缺位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是对安全人不理解、不支持。一些人把个别安全人腐败现象看成普遍现象,片面地认为安全员都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看谁不顺眼想罚谁就罚谁,无事生非,专找“出力人”的茬。只要一出事故,就认为是安全人收受贿赂、不负责任造成的;一些媒体在报道时,多是问题,安全人的付出和努力全然不见,既便是有相关成绩的报道,也是只言片语,微乎其微。反面的东西挖的多,正面的东西弘扬的少,批评问责的多,理解鼓励的少。发生一个事故,社会哗然一片、不明舆论一大堆、领导批示一大片,“失职”、“渎职”的帽子满天飞,压得安全人抬不起头。 四是追责方式欠妥。出了事故追究法律责任无可厚非。但是,《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并对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导致的后果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是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承担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面对法律明确规定,为什么事故追

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

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 一、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 困惑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很多教师看来,已经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似乎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程,并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可是为什么要要采用合作学习?大班额下如何有效组织进行合作学习?常态教学中是不是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我们在喧闹中进行合作,至于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合作学习如何安置?我们没有想明白。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喜欢按照“优差”的原则给学生分组,其结果是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言语流利,因此乐于表达,而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最后连听的兴趣都没有了,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如何改变这种现象?。 困惑2:变味的夸奖?“你真棒”“嗨、嗨、嗨,你真棒!”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评价是不少教师很喜欢用的。我们常常看到,不管是什么原因在什么场景下,学生撞对了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学生都会得到如此程式化的肯定。我们还来不及或者没有意识到,日常非规范化评价如何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的需求?我们也没有想到这种泛化的评价最终演绎为廉价的夸奖,早已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表扬的泛滥能否对学生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回答真的无懈可击? 困惑3:华彩的课堂?华彩的课堂就如一曲独幕剧,似乎每一个小节,都经过教师的精心打磨。到最后就是舞台走秀,学生的思维被教师所替代、被教师的言语所捆绑,谢幕似乎是完美的休止符,其实学生就是一个被操纵的木偶。我们呼唤有生命力的课堂,我们迫切希望师生共同呼吸。近年来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时尚。教师一声令下,学生马上4—6人围在一起,教室里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其他学生只是陪客、旁观者。 尤其是在大班容量情况下,教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这种情况怎样避免? 困惑4:热烈的讨论?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上都安排过“讨论”这一教学环节。我也经常这样做,可随着一次次课堂实践的效果,我对这种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操作上有很多的困惑。 首先,我总是感觉每次安排的讨论环节,看似课堂上很热闹、气氛很活跃,可实际上,基本上都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唱主角,一些成绩一般或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的学生一般都扮演听众或旁观者的角色。我不知道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是讨论的问题难度偏大,还是讨论的问题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起大部分学生的参与性。究竟应该怎么设计讨论的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在问题的探究性和兼顾学生的参与性上我始终无法找准平衡点,因此在效果上就大打折扣。 其次,我还对讨论的时间和过程的掌控上有困惑。一节课中频繁地出现讨论场景是肯定没有太大实效的,一般来说,应该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比较合适。但时间上总是控制不好,时间短了,学生交流的

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

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然而现在的素质教育没有达到我们当初预期的全面发展人的要求,还是学生为分数而学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推行途中面临着种种困难,亟待寻求出路。 1. 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 1.1考试依然是指导教学的唯一方向 考试指挥棒依然不停地挥舞。这就是有人所说的, “应试教育这条粗线越描越粗”, 升学竞争压力有争无减。其表现是: 竞争目标不断提高。以高考为例,无论城市或农村, 学习稍好一些的学生, 几乎都不愿考高等职业学校; 考上了普通的高专也不去读, 宁肯进高复班学习, 第二年再考; 有些甚至不愿读一般大学, 而是重点大学志在必得。 竞争重心不断下移。不只是上大学竞争激烈, 中考也是一样, 因为都想进重点中学( 现称为示范性高中) 。如今的普遍现象是, 幼儿园的小孩想进好小学, 小学生想进好初中, 初中生想进好高中; 而其所谓的好, 都是指升学率高而言的。一句话, 在考试指挥棒的挥舞下, 无校( 包括幼儿园)不竞争, 无生( 包括幼儿) 不竞争。 1.2课业负担依然很重 课业负担重照样未能减轻。在这方面存在一种怪现象, 一方面不停地高喊减轻课业负担, 一方面又不停地增加课业负担, 以至到头来课业负担越减越重。如必修课不减, 选修课与各种竞赛活动增加。不少学校只能靠加班加点来提高学习成绩。有些学校还推行研究性学习与双语教育。这必然使课业负担有增无减。 1.3素质发展更加片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严重下降1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愈演愈烈, 只要业务素质, 忽视其它素质的发展,如身心素质。64%的中学生不做任何家务, 63%课余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 身体素质下降: 据教育部最新的体质监测结果, 在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 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等持续下降; 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 初高中学生近视眼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 心理素质下降:大多中学生步都心情总是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不到50%。不少

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以怀仁县5所中学为例摘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调动乡村学子学习的积极性,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优秀教师流失严重,队伍稳定性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薪酬水平偏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认同感低;培训针对性弱,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对此,国家及有关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注重乡村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满足乡村教师诉求,增强其职业认同,从而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以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怀仁县5所中学为例,试图通过分析怀仁县中学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教育的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①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旨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专门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并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指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农村,往往既吸引不来又留不下优秀的教师,致使广大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令人担忧。 一、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透视 (一)优秀教师流失严重,队伍稳定性低 虽然乡村教师的薪酬待遇在逐年增长,但是其所得到实际收入在高消费、高物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难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更不说实现富裕的生活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乡村教师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大部分乡村教师渴望逃离这种环境,造成大量乡村教师尤其是其中的骨干教师向城镇过渡,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当然乡村教师不单单是为了更高的工资待遇而选择这一步,还会考虑自身的职业发展、家庭影响以及为提高生活水准等进行工作流动。主要表现在从乡村院校流动到城镇院校、普通学校向重点学校流动,以及向教育系统外部的流动或是说教师的流失。③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具能动性的力量,而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然会在性别、年龄、职称、学科、学历结构等等方面达到优化。然而,乡村教师队伍在性别、年龄、学科、职称、学历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成为制约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④ 1.性别比例不合理 从我们调查中发现,怀仁县的专任教师中女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了男教师。很多女教师都是当地的农民考上中师后留在当地任教,在当地结婚生子,农村的家里还有几亩地可种,夫家也不指望她养家糊口,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农忙时候还能帮的上忙,每年还能有几个月的寒暑假,带孩子同时还能够教育孩子,这些原因导致留在乡村任教的女教师比例大大超过 ①薛二勇.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N]. 人民政协报,2017-11-08(009).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680617.html,/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6/t20150612_190354.html.2015-06- 01. ③赵传珍.基于利益逻辑的城乡教师单向流动分析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15. ④丁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透视与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7(08):106-107.

关于安全隐患出现与对策的几点建议

安全隐患是人类社会的大敌,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畔脚石,大千世界无处不有安全隐患的潜伏和出现。安全隐患一直是人们议论颇多、各级政府颇感困惑的问题。然而,人们并不积极主动地去防患于未然,从而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无情地伤害。个人之见,其中之问题、原因、建议有感如下:安全隐患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经济利益的趋动和人们在生产、经营、生活过程中缺乏安全知识的掌握了解致使麻痹大意所致。其原因探究:一、安全意识观念滞后。由于客观存在着市场经济竟争,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为利是图思想作梗,淡漠了安全教育和防范意识。比如交通安全隐患大都是超速超载、“黑车非驾”和搭乘“三无”车、船引发肇事;生产安全隐患主要是违背操作规程和使用报废设备、设施引发事端,尤其矿山开采在设备、设施投入上因陋就简,在安全管理上意识不强得过且过导致安全隐患出现;生活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食用品的安全常识缺少了解。久而久之,爆发安全事故发生。二是行政执法人员不作为。一些部门、单位少数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重利忘义,吃拿卡要致使安全隐患无空不入。三是说情风盛行。各行业在整治安全隐患时或查处当事人时,迫于说情风的压力不得以而违之,无形地给安全隐患当事人撑起了“保护伞”。四是机制体制不顺。近几年来,政府不断创新机制体制,破解了不少难题。但是,部门、单位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同时,有的部门、单位普遍存在着官多兵少、头重脚轻、人浮于事、死水一潭的状况,形成机制体制不畅不活等弊端。五是管理部门措施不力。有的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对上级交办的工作,缺乏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作风,往往只是做一些文字游戏而已,没有真正地把安全行之有效措施落到实处。事故出现后,追查责任相互推诿,尽量将其责任推到他人身上,甚至不了了之。安全隐患出现的对策:一是全民应自觉地形成安全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安全防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做到安全防范,人人有责。二是要强化安全隐患治理措施的效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有章可循,有责必担,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让遵规守纪的人得到人们的拥戴,让制造安全隐患的人受人唾骂。如交通安全方面要严把上路执勤关、警示监督关、从严查处关,杜绝“三无”车、船行驶,要制订切实有效制度堵住说情风,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于高危生产单位要实行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双管齐下,深入排查安全隐患,不留死角,不留后患,防患于未然。就其矿山安全隐患治理提出三点具体建议:<供参考>1、实行过程监管,跟踪问效。主管单位、安全监管部门要实行“一杆子到底”全面监管,督导检查,建立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运行机制;2、建立保障体系,强化责任。一般矿山业主为私人老板经营,大都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难于提高,有的业主只图现实利益,在管理上实行“一言堂”。因此,建议技术负责人和安管员通过考试考核持证上岗,其工资报酬纳入主管部门考核计发。工人一般来自农民工,应实行长期合同制,克服农闲做副业,农忙回家抡种收的“菜园子门”进出自由和软散工人队伍,并按照《劳动合同法》实行社会保险制,从而,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爱矿如家的奉献精神。3、建立勘探设计网络,定期评估。矿山资源开采有限,地质结构复杂,长期不通过专家评估论证是必造成人为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事故责任重大。 三、安全隐患的治理要创新机制、释放潜能。对于机构重叠、部门之间互不买帐该撤则撤,该并则并。尤其是安全监管部门人员不团结,不听领导安排,不思进取,精神萎靡,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该换则换,该调则调,绝不姑息迁就。应注重选拔服从安排、恪尽职守、品行端正、能力较强的人充实监管部门。总之,安全隐患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各级政府督导,各主管单位强化监管,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让人们生活、工作更加美好和谐。

农村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教师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农村基层教育抓起。 在倍受关注的农村弱势群体中,教师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在多数人看来,教师是一个令人感到幸福、满足的职业:“工作稳定,环境单纯,假期多”。然而,在社会变革和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村小学教师已成为一个饱含清苦酸楚、面临生存窘况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状况。关注、改善其生存、生活状态,无疑是农村教育发展最大的期待和寄托。 一、农村教师现状 整体素质不高。在农村教师中普遍存在结构不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骨干教师缺乏。 工作负担重。只要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有教师的身影”,是山区教师工作环境艰苦的写照。目前在农村教师课时数普遍为16-20节/周,村小及教学点教师大都在20节以上,大多数教师跨科目、跨年级任课,边远教学点实行包班上课,有的要负责两个班。此外,还要承担个别辅导、家访等工作。新课改的培训、教研日活动有时占用双休日。大部分教师反映自己每日累计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多余的教学工作量自然分摊到其他教师身上。 专业化发展不足。在提倡终身学习、“教师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泉水”的时代,农村小学教师不管有没有“一桶水”,一用数十年。历史

原因造成了中、老年教师的文化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继续教育的不足又导致了其思想观念和业务技能的落后,有些中老年教师实际上只是识字的农民,知识更新程度慢,信息技术素养差,教学、科研等业务素质低,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效率不高。究其因:一是培训目标被歪曲。尽管教师有自我提高发展的愿望,职称评定中的论文、外语、计算机等“硬性规定”,成了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为不影响晋职加薪,教师参训率达到了100%。但买一本书,参加一次考试,一年花费百元到数百元不等(完全由教师承担),教师的反应是“费时费力还费银子”,“权力部门的变相创收”,挫伤农村教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职能部门难作为。进修学校和教研室,承担教师日常培训任务,但职能严重弱化,力量不足,深居简出,下基层开展培训活动要由学校或教师承担活动经费,农村教师认为这种培训机会少,有也是坐而论道的多,敢于“下水”示范的少,指导性不强。三是学习渠道单一。专业培训、网络学习、报告讲座以及学术会议,一般教师难于企及,平时学习渠道以自学、同行交流为主。节省费用、工学矛盾相对缓解的学历提高于是成为一枝独秀。在调查中,30岁以下教师参加自考或函授的占100%,有的还同时兼顾等级考试,但普遍存在学非所教,都为职称、文凭而学。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受内部流动体制(如城乡)不畅以及外地、其他行业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吸引,大多数农村中青年骨干教师都有“跳槽”的想法,流失教师基本上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这对农村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影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湖北省某县的个案分析 2016-06-20 11:01:21 《当代教育科学》吴亚林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小规模学校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发展农村教育必须解决好小规模学校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今后若干年内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建设发展小规模学校是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课题。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 2001年以来,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一直在持续进行,经过了几轮布局调整以后,全国各地区改变了“乡办高中、村办初中、自然村办小学”的学校布局格局。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在广大农村地区,初中和完全小学规模大幅度缩小,所谓的“必要存在”的教学点运行艰难,农村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几乎都成为小规模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人口减少、城镇化流动及打工外出等原因,学校规模普遍偏小,其生存与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存在着难以调和的新矛盾。小规模学校是指与常模相比,学校人数少、师资结构不合理的学校,主要分布在农村,大部分是人数少的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其基本特征是学校学生总数偏少,学校班级偏少,班级人数偏少,教师人数少且师资结构不合理,班师比不合理。也正是从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把农村教育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义务教育投资新机制的实施,使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是,现阶段的农村教育仍然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农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当前农村的学校大多为小规模学校,小规模学校的生存状况如何呢?我在河南、湖南、贵州等省调查农村教育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田野调查方法调查了湖北省崇阳县的小规模学校。崇阳县是鄂南山区县,版图面积196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总人口47万余人,是湖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县及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样本监测县之一。我实地调查走访了60余所小规模学校,察看学校校园校舍、周边环境及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访谈了多名校长和教师,观察了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调查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有八大困境。 其一,小规模学校的存与亡的困惑。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师人数少。教学点学生班级人数大多在3-10人之间,学生总人数为20人左右,完小学生人数大约在60人左右。很多小规模学校还存在着复式教学和包班教学现象,学校规模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没有规模,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都是空话。那么,这些小规模学校是继续撤并还是必要保留呢?如果继续撤并,不利于山区群众子弟就近入学;如果必要保留,学校又是低效低质运转。当前小规模学校的存与亡的确是个问题。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但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教师结构不合理、县城学校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难、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与城镇教师有差距等问题,亟待关注。 (一)教师结构不合理。当前,乡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普遍不合理,教师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受工作环境、成长机遇等因素影响,优秀师范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二)县城学校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难。《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也规定,“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当前,推进县城学校教师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还存在不少困难,主要形式是支教,但上级分配的名额较少,其他形式比如县直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帮扶,由于没有相关补贴政策,县城学校教师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与城镇教师有差距。当前,虽然各级各类培训普及到乡村教师,但从参加比例来看,乡村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和市级培训的比例明显低于县城学校教师,乡村教师参加较多的培训是县级培训和校本

培训,与县城学校教师相比,乡村教师所拥有的的专业发展机会、接受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不能有效满足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乡村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较城镇教师普遍有所差距。同时,部分乡村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易于安于现状,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消极对待教学变革,自身专业水平不能有效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一是制定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二是拓宽乡村教师来源,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三是制定相关补贴政策,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浅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编号:SY-AQ-0111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浅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 性 On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safety work

浅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安全工作说白了也就是安全责任。在矿山工作的人都知道,安全工作对于矿山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这句话的意思,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你,懂安全吗? 大道理大家都听得多了,所谓“安全无小事,事事皆大事”,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安全工作,我以为首先是职责必须要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由于分工不同,所承担的职责也是有区别的。 其次是重在参与。矿山企业必须坚持“一岗双责”的管理理念,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有人总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部门的事情,是领导者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那就错了。事实上,安全工作涵盖

我们生产、生活工作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安全工作不仅与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壮大密切相连,更与我们每一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息息相关。 因此,安全工作要想做得好,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就拿井下工作来说,每一个下井人员,无论是谁,都必须是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准下井作业的。那么,在这里,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培训人员,就要求我们自身一是理论知识过硬,二是实践工作经验丰富,二者缺一不可。因为接受培训的人员未必都是有矿井工作经验的。要能够把抽象的、枯燥乏味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或个别事故案例(如果是讲课人亲身经历,会更形象、生动,更有说服力),加以分化、讲解,效果会更好。 下井前,须认真按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用具,携带好自救器,在井口按顺序乘罐,切不可嬉笑打闹。 下井前,一定要吃饱、休息好,严禁酒后入井。 乘罐后,一定要把罐帘放下来,并抓好罐笼内两边扶手;到达

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困惑与反思

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困惑与反思 仙游县榜头后坂小学杨平燚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校长,从事农村小学校长及教育管理工作已近6年,也是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今又服务于农村小学教育的小学教师。我1992年于福建省仙游师范毕业后,一直在边远农村小学工作,从2003年起担任基层小学教导主任,2004年担任副校长,2005年春季起因原校长家庭原因辞去校长职务,我主持工作至今。基本尝试和体验过农村小学各个层次的管理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在实际工作中,着实感到有太多的困惑和无奈,校长工作的艰难,责任之重,压力之大,所面临的问题之多,一直困扰着我。近几年,我无时无刻不为教育所迷,为安全所忧,为管理所困,为经费所愁,为课改所惑。 一、我为教育痴迷,但对教育迷茫。 作为从贫困的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由于家族原因(我父辈的兄弟中好几个都是当老师的),我从小就有着对老师无比的崇拜与向往,读小学时总认为老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长大也要像老师一样,所以选择师范至今无悔。自认为是一个对学校有感情的人,当老师时用心教书,学生几乎是自己生活的全部,当校长时用心经营自

己的学校,努力做到“静心办教育,尽力办学校”,真正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但往往事与愿违,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了,常常感到孤独、痛苦与无助,这种痛苦不是别的,而是在教育中无力抗拒又要努力去做的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人说过一句话:“会思考的校长是痛苦的,但不会思考的校长更痛苦”。不由我不想,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教育真的只能摆在战略地位而没有实际位置?我还告诫老师们的抱怨,注意言行,不要在学生面前发牢骚,但已经实实在在感到老师们心里是不平衡的。有一样不争的事实:就是每次招考公务员,成群的老师赶着去报考(其中不乏有很多年轻的小学校长),这还是限制了35周岁以下的才能报考,35周岁以上的只能抱怨自己早生了几年,而每年招考中小学教师呢?却没有一名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的人愿意来报考。用他们的话说,老师是精英职业,不是随便哪个都吃得住这碗饭的。事实真是这样吗?还是有的大学生说得实在:老师待遇太差了,有能力的哪个还考老师哟!考个村官都比老师工资高。据调查,现在农村小学老师与公务员的待遇差别是天壤之别。特别是当前我们这个仿古家具工人的工资更是天价,我们大部分的老师的工资不如一位磨光的女工的工资(不包括加班费)。不管把教书育人说得多么崇高和神圣,你叫老师们怎么安心教学?

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1,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当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素质教育直接决定创新型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和国民的共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素质教育自被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时至今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讨论、研究和实践仍旧方兴未艾,素质教育依然是各级各类学校研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来看,客观上讲,形势较好,但喜中深忧,新形势下我国素质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涵 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与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素质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概念,素质教育理论也在不断丰富。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协调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丰富多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学会生活,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原国家教委曾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拨、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2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有明显区别的,甚至是对立的。素质教育强调受教育 1《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公报》 2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5):1-6.

农村学校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学校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有绝对比例的农村人口,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与提高直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对农村学校生存发展现状进行更深层次的把握和思考。 1.教育经费短缺。由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加之各种政策倾斜,使得教育经费供给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区域内校际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 2.师资力量薄弱。一个学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该校教育质量的高低。随着城乡差别的加大,造成了教师分布的严重不均衡,城市学校教师学科配套齐全,教师学历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且参加学习进修机会多,见多识广,而边远农村的学校则正好相反。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乡村学校严重缺编,安排课都非常困难。乡村教师调入城市,新分配教师和原有教师流向了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学校,偏远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不平衡,硬件设施和教育教学条件简陋,不能留住老师,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办学条件滞后。长期以来,为了树立本地区的形象,把有限的财力集中到本地区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使学校之间的教学设施存在着严重不均衡现象。应加大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列项一所,附属设施等完善配套一所。 4.生源层次低下。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师资分布的不均衡以及办学条件的不均衡,造成教育资源的天壤之别,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学生对优质教育的向往等导致了生源状况的不均衡。乡村优质学生和部分学生全部转入城市就读,致使农村学校人数急剧下降。 5.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这是真理,每个校长和教师都要明确这一点。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的思想,不为条件而论,学校负责人要加强

安全生产重在安全观念转变和提高安全认识

安全生产重在安全观念转变和提高安全认识 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GDP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运行。国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生活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以前有一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有些人为了能吃饱肚子,求得生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事故频发,人员伤亡也很大。但在目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员不在为温饱而东奔西忙的盲目去工作,去牺牲自己,而是在劳动之余,更多的分享现代社会进步带来的文明成果,更加珍惜健康,更加珍惜生命,享受愉快幸福的人生。但是,由于一部分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风险意识差,防范措施不到位,片面追求效益,省略必要的程序,违章蛮干造成的,最终害人害己。还有一部分人员受历史观念的影响,哪怕是在微小的利益面前,也放弃原则,铤而走险,侥幸创关,搭配上自己的性命。 国家为了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局面,于2002年11月1日施行《安全生产法》,从法律角度规定了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2004年1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决定中讲到,我国的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以及监管工作亟待加强。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尽快实现我国安全生产局面的根本好转,特做此决定。决定中讲到,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人或业主,要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和经济处罚的力度。认真查处各类事故,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

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依法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对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地方政府、企业领导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追究责任。国家有于2004年5月1日施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仅2007年一年,国家就颁布了多项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如2007年6月1日施行的493号国务院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7月12日施行的国家安监总局1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2007年11月1日施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30日施行的国家安监总局15号令《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8年2月1日施行的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等。这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起草、颁布、实施,表明了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态度。法律法规的颁布数量上、范围上、力度上表明了国家治理安全生产的立场和决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和治国方略。 中国石油为了落实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法律法规,于近年来颁布了多项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大了对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者的行政责任追究和经济责任追究力度,加大了对事故单位的经济责任追究力度。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技术投入,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在2007年岁末,中国石油颁布实施了《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特别奖励办法》。对事故的调查和应急进行了详细规定,对事故隐患的报告进行奖励。这些制度的出台,体现了中国石油治理生产安全的决心和信心。制度中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