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不仅是个经济实体,而且是个生态经济实体,并在以此为基础上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仅是谋求经济利益的组织,而且是谋求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协调优化,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选择,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战略。现代企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经济,是直接关系企业自身的前途与命运的战略性问题,是事关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历史性课题。
一、可持续发展内涵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3、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均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可总结为三个特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稳定发展,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孤立追求生态持续不能遏制全球环境的衰退。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稳定发展是目的。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如何保持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观念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成功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现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有的企业都像穿上了红舞鞋,停下来的就是被淘汰的。企业的发展是需要以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来维护的,要想生存就不能停止创新。而一
切的创新都源于人的思想观念的创新,所以观念的创新更处于企业创新的先行地位——没有意识的飞跃就没有行动的指南——观念是产生生产力和利润的源泉,是企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观念创新,就是要敢于挑战传统,超越前人,否定自我。
1、管理者观念创新。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支配。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者不仅应具有四方面的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还应加上全球观念和创新观念。加入WTO,中国以更快的速度纳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作为企业管理者应有全球化的意识,看问题做决策要综观全球,放眼全世界。
2、可持续发展管理观念。不仅要实现利润作为实施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做贡献的手段;还必须科学合理地追求利润,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因此,在管理观念中就要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开拓创新,讲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变革与稳定并存;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对待企业外界的利益相关者,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3、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观念。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它的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潜力。企业文化的风行体现了企业管理模式由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的大趋势,它标志着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的兴起。马克思所说的“精神生产力”也正是如此,形成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并且在经营战略、经营宗旨、人才观念、指导思想、质量意识、质量方针、人际关系、职工教育等各方面形成一种独特风格的企业精神。
4、危机管理观念。新现实还要求企业对内外部客观环境保持敏锐反应,加强危机管理,不断增强组织的适应性,提高处理复杂性、不确定性问题的速度和能力。企业的运营能力主要表现在基本能力(转换能力、创新能力、整合能力等)、特殊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把握未来的能力等方面。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就要使企业在生产、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敏捷”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全新的“敏捷性”经营实体,实现向“敏捷管理”方式的转变。美国GE公司的巨大成功应验了韦尔奇的战略理念:在庞大的企业身躯里,安装上小公司的灵魂和速度。
5、注重履行社会责任观念。现代企业应由过去片面追求企业自身利益转变为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其中企业社会责任有3个基本要素,即市场行为、监督行为和自愿行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市场行为是企业通过竞争的市场所体现的社会责任,它始终处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支配地位。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行为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必须符合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规则、社会契约的规定。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愿行为是指企业自愿承担不完全社会契约的要求。用于社会责任的投资永远不会是负面的,它会影响到商业表现的其他方面。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技术创新应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设计,如:生态设计(Ecodesign),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环境无害化技术(Environmentally Sound Technology),绿色制造,工业生态学( Industrial Ecology)等等。其目的都是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与环境友好兼容。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第一,促使企业尽快面向市场,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基础。第二,要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立足于结构调整,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第三,建立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路子,通过构筑企业人才高地,以加速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第四,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政策和法规体系,切实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的建立。第五,实行科学管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三)制度创新
1、制度创新能够为技术创新扫清障碍。技术创新绝不单纯是技术层面的事情,而是与制度创新密切相关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制度重于技术”。制度创新,减少阻力,加大支撑的力度,从制度上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相反,如果制度创新缓慢或制度根本就不合理,存在重大的内在缺陷,就会限制技术创新,阻碍技术进步。
2、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要加强我国的技术创新,就必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改革那些存在缺陷的制度,大力进行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
企业在制度创新设计时,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观念。人是内部控制活动的载体,企业内部控制本身就是人的活动,并且与其它活动相比使人的作用更加凸显。人们的管理观念创新与进步,极大地唤起人类自我意识,人类的自我发展成为了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以人为本的观念反映到企业内部控制当中就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围绕人的价值管理来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环境控制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使企业内每个职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表现人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