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通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泉寻珍之元德通宝鉴赏

文章摘要:元德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汉文钱,有楷书,隶书,行书三种钱文。其直径一般在20毫米----25毫米之间。隶书品也不多见,尤其楷书、行书品极其难得。上海博物馆藏品真书体元德通宝小平钱,直径24毫米,厚1.5毫米,光背。是品传世极罕。

关键词:元德通宝、西夏、藏品、

元德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汉文钱,有楷书,隶书,行书三种钱文。其直径一般在20毫米----25毫米之间。隶书品也不多见,尤其楷书、行书品极其难得。上海博物馆藏品真书体元德通宝小平钱,直径24毫米,厚1.5毫米,光背。是品传世极罕。西夏“元德通宝”汉文钱,版式有阔缘隶楷书体相间、楷书等几种。从文物价值上看楷书元德通宝比隶书元德通宝少见,是我国古钱币中的罕见品种。藏品行书体元德通宝传世品小平钱,直径21毫米,厚1毫米,光背。黄铜铸造,钱文直读,行书字体,品相完美,四字轮廓清晰,包浆甚好,润而色古,整个钱币精到秀丽漂亮,是古代钱币中的佼佼者。

元德通宝是西夏崇宗赵乾顺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汉文钱,有楷书,隶书,行书三种钱文。谱录中所载的元德年号钱,有小平、折二两种。小平钱书体有隶、楷之分;隶书小平旧谱曾列为无考品,今根据出土地域情况,已定为西夏所铸,其存世亦少,偶有所见。楷书小平则有大小样和大字版之别,其无论何品种,均极为稀罕,“重宝”折二钱亦有大小样两种,且钱文版式不同,大样者多被认为是折三钱,殊为珍贵。楷书小平与“重宝”大钱,昔被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通宝”为小平,钱径一般为24毫米左右;“重宝”为折二大钱,直径一般在29毫米左右,惟两者铸量甚少。隶书品也不多见,尤其楷书、行书品极其难得,存世稀少,多发现于宁夏、内蒙等地。

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如西夏钱都是年号钱;宝文有通宝、元宝、重宝之称;币材有铜铁之别;币值有小平、折二之差;到了后期又出现了“光定元宝”真书和篆书对钱。西夏钱也有其自身特点,明显的表现在其不仅有汉文钱,还有西夏文钱。同时期的金王朝,虽有本民族文字,但并未发现有女真文钱币。而辽国的契丹文钱则为非流通货币,具有纪念币的性质,如契丹大字“天朝万顺”或译作“天朝万岁”、“天朝通宝”,契丹小字“福寿永昌”,系吉祥语压胜钱。

西夏钱币的铸造很精美。除早期的福圣宝钱、大安宝钱等制作较为粗糙,文字也不甚规范外,后期西夏钱币则轮廓规整,文字清秀、深峻,制作精工。如乾枯汉文楷书右旋读小平钱,字体精妙,质地光明;行书右旋读小平钱与铜品铁母右旋读小平钱,轮廓规整,钱文深峻,书体流畅,品相极精;皇建元宝,轮廓规整,书体端正,铸工精细。夏荃之在其《退武钱谱》中称西夏钱铜质字画俱精好。清代古钱学者翁宜泉在《古泉汇考》中亦称西夏钱币史册不载,依据今天所见到的西夏钱来看,字文为端正楷书,文字非常精美。还说西夏桓宗李纯枯所铸“天庆宝钱”,甚至比辽天祚帝所铸天庆钱都要精好。现代经济学者或钱币学者均认为西夏钱币的精致绝不亚于被人称颂的宋钱。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郭彦岗在《中国货币史纲要》中称西夏钱制作精致,文字整齐。西夏钱币受到古今钱币家的称赞,充分说明了西夏钱币铸造工艺水平的高超。

最能突出表现崇宗重视汉文化特色的就是在铸币方面,从元德年间(1119~1126年)开始,一改过去只铸西夏文钱的状况,出现了用汉文铸造的“元德通宝”、“元德重宝”钱,这是西夏自铸币以来第一次正式铸行的汉文流通货币,也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真实反映。元德初年,宋、金订立盟约,联合灭辽;崇宗虽说为救辽费尽心机,然于事无补,后崇宗审时度势,附金称臣;金视为藩国,把原属辽的西北地带及阴山以南大片土地割让给西夏。国

力的陡然增强,使崇宗踌躇满志,趁机攻占宋境西北地区;辽、宋相继亡后,西夏又得到了陕西北部和湟水流域大片土地。

西夏所铸元德年号钱,有二等币值,形制上有小平、折二之分,钱文上则有“通宝、重宝”之别;所见所闻及谱录中所载,钱文均为汉文直读,未有超其右者。然小平钱中尚有大样一种存世,其钱文旋读,书体近于行楷,文字隐起;版式大异于诸谱所载,当为另类别品,值得探讨。

西夏汉文钱似以惠宗李秉常所铸的“大安通宝”钱为早,该钱于1981年在内蒙古林西县三道营子出土窖藏钱中首次发现,曾引起钱币界关注。根据实物分析研究,多认为这枚大安钱是参照唐开元或北宋太平钱改范所为;其钱文为真、隶两种书体,背穿上隐见月纹,且形制与西夏铸钱风范有所不类。因该钱时为孤品,故一时无法定论,不置可否。据说起因可能在于清人孟麟《泉布统志》所载,书中有一枚传世品,被列为西夏铸钱;由于此书谬误太多,后人多不信其真。

如依据客观事实而言,内蒙古林西出土的这枚汉文大安钱,极有可能只是试铸而已,故存世极少。是时所流通的货币,应为大量的宋钱和少数辽钱及西夏文钱,除了量能关系外,当时的社会形态也起到决定作用。按说大安年间梁太后把持朝政,恢复蕃礼;囚禁惠宗,数次侵宋,惠宗复位后虽下令以汉礼更换蕃礼,但梁氏母党势力仍强,不可能铸汉文年号钱。只有在梁太后死后,皇族势力占上风时,才有可能铸造;几个月后,惠宗改元,不久即亡。故汉文大安钱,因属草创阶段所铸,才有用唐、宋旧钱改范之举。若按推理,铸钱乃国家正典,景宗元昊称帝建号后本应铸钱以示正统,但却从未见闻过实物。从钱谱所载和出土实物上看,目前西夏铸币中最早的钱,当属毅宗李谅祚所铸的西夏文“福圣宝钱”。虽说毅宗酷嗜爱好汉文化,亲政后即时下令停用蕃礼,并改回汉姓,但铸钱仍采用西夏文。所以,判断一枚钱的归属,尤其是对于创见品的定论,应结合实物本身状况,再从其历史根源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上去分析研究,这才是较为严谨的科学方法,而不能一概而论。

西夏汉文元德钱的正式铸行,主要是崇宗亲政后改变了国策,使西夏与宋朝罢战日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宋朝又重新恢复“岁赐”和开放榷场,使西夏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此时,有识之士曾提出“富国之方,无非食货”的建议;而一贯坚持提倡汉学的崇宗,极有可能就此汲取北宋币制的优越性特点,采用汉文开铸了元德年号钱。其钱文楷书直读,“通宝”为小平,钱径一般为24毫米左右;“重宝”为折二大钱,直径一般在29毫米左右。惟两者铸量甚少。谱录中所载的元德年号钱,有小平、折二两种。小平钱书体有隶、楷之分;隶书小平旧谱曾列为无考品,今根据出土地域情况,已定为西夏所铸,其存世亦少,偶有所见。楷书小平则有大小样和大字版之别,其无论何品种,均极为稀罕,“重宝”折二钱亦有大小样两种,且钱文版式不同,大样者多被认为是折三钱,殊为珍贵。楷书小平与“重宝”大钱,昔被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