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延长怎么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期延长怎么办

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期延长,行经时间延长七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为基本特征。常见于黄体萎缩不全、盆腔炎等疾病及宫内放置节育环之后,属于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范畴,博粹堂李娅讲。

经期延长的原因:

中医认为,女性经期延长的原因有虚实之分,所以调理月经也要分清虚实以后再着手。

1、气滞血瘀如果女性平时心情郁闷,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气滞血瘀。或者女性在行经期,生产后感受到寒邪,寒邪阻碍气血运行而形成瘀血。因瘀血阻滞胞脉,新血不能归经,以致经血延期不绝。

2、阴虚内热如果女性属阴虚体质,或者因久病耗伤阴液、生产过多,房事过度,使体内阴血亏耗。阴虚内热而血海不宁,经血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经期延长。

另外,中医的治疗注重整体的察言观色,从女性的气色也可观察出是否有月经不调的现象。这不是因为中医师会看面相,而是中医师认为脏腑、气血发生变化时,都会在人的脸部表现出来。

月经失调往往是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或者气血不足所引起的。所以月经失调的女性往往有唇色或面色的改变。根据经验,月经失调女性的面色一般有以下的变化:

1、面色隐隐发青,双颊及鼻间有青筋隐现,唇色暗,眼圈色暗多见于情绪郁闷,易怒的女性。

2、面色灰暗,唇色发紫多见于有体内有瘀血的女性。

3、面色暗黄或者苍白浮肿,唇色淡多见于脾虚、气虚的女性。

4、颜面爱出油,喜欢长小痘痘多见于体内有湿热的女性。

5、面色苍白,宛如擦粉一般,双颧红如涂了腮红,唇色红,身体瘦弱多见于气阴两虚的女性。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很多,有外因,也有内因。其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外因常见风寒湿热邪毒外侵,侵淫胞脉,以致血海不宁,冲任不固;内因常见素体虚弱,饮食失调,劳倦内伤,思虑过度,或地理环境改变,调摄适宜等,以致中气虚陷,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或情志不遂,大怒伤肝,肝郁失疏,气郁化火,损伤血络,冲脉不固;或素体阴虚,或久病阴伤,或多产房劳损伤,肝肾不足,阴精耗伤,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大怒伤肝,肝郁失疏,气滞血瘀,瘀阻胞宫,血不循经。

诊断要点:

一、西医诊断要点

1、可有饮食、起居、情志失调、盆腔炎症等病史,或有计划生育手术史。

2、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始净,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可伴有经量增多。

3、妇科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妇科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慢性盆腔炎者,妇科检查有宫体压痛,附件增粗、压痛等阳性体征。

4、卵巢功能检查BBT测定,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适时的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二、中医辨证要点

本病辩证以月经量、色、质为主,结合全身证候、舌脉综合分析。一般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伴倦怠乏力,舌淡,脉弱,多属气虚;经期延长,量少、色红、质稠,舌红,脉细数,多属虚热;行经时间延长,月经量多、色红有块、质稠,小腹坠胀,平时带下量多色黄,或伴有阴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属于湿热。

本病临床须以崩漏相鉴别,崩漏是经血非时而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其特点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严重紊乱,而本病仅行经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正常,有时可伴见经量增多。

辨证施治:

一、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以固冲止血调经为大法,重在缩短经期,以经期服药为主。气虚者重在益气摄血;阴虚血热者宜滋阴清热,安冲宁血;瘀血阻滞者以通为止,活血化瘀止血。湿热阻滞者,清热利湿,行滞止血。不可概投固涩之剂,以犯虚虚实实之戒。

二、分证论治

1、气虚失摄证

主症:行经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量多、色淡、质清稀,伴怠倦乏力,舌淡,脉虚弱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方用举元煎加减。

常用药物:加黄芪、党参、升麻、柴胡、当归、芍药、阿胶、艾叶、乌贼骨等。

若经量多者,酌加炮姜炭、五味子、生牡蛎、五味子等温经固涩之品;伴有经行腹痛,经血有块者,酌加三七、茜草根、益母草以化瘀止血;若兼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者,酌加炒川续、杜仲、熟地等补肾益精之品;若气血两虚,可加乌鸡白凤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或加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2次,益气养血。若气阴两虚,可加生脉饮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2次,益气养阴。若脾肾阳虚,四肢乏力,畏寒怕冷,加人参、茯苓、白术、巴戟天,薏苡仁,补骨脂,乌贼骨,健脾补肾,调经止血。

2、阴虚血热证

主症:经行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量少,经色鲜红,质稠,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

治疗: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方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地骨皮、麦冬、阿胶、白芍、丹皮、白芍、玄参、黄柏、女贞子、墨旱莲、茜草、益母草、山萸肉、乌贼骨、椿根皮、血余炭。

若口渴者,酌加麦冬、天花粉,以滋阴生津止渴;若伴见带倦乏力,气短懒言者,乃气阴两虚,酌加太子参、制黄精、五味子,气阴双补以止血。

3、气滞血瘀证

主症:经行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小瘀点,脉涩。

治疗: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方药: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加减。

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生地、延胡索、广郁金、赤白芍、炒蒲黄、桂枝、茯苓等。

若兼见口渴心烦,大便干结,舌黯红苔薄黄,酌加生地、黄芩、马齿苋、藕节炭等清热化瘀止血之品。若血瘀重,小腹坠胀,可加血竭胶囊,每次4~6粒,每日3次,收敛止血,祛瘀止痛。

4、湿热阻滞证

主症:经行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多、色红有块、质稠,小腹坠胀,平时带下量多色黄,或伴有阴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固冲止血方药方用四妙丸合小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如苍术、黄柏、怀牛膝、薏苡仁、藕节、炒蒲黄、黄芩炭、茜草根、白茅根、仙鹤草。

若兼见湿热带下量多,色黄有腥臭气味,可用易黄汤,或龙胆泻肝汤,或加地榆、椿根皮、败酱草、苦参、泽泻,以加强清热利湿之功。

最后李娅辨证三期治月经不调:

一、经前调气:气顺血和,症状自消

很多女性在行经之前,自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这是气行不畅,肝郁气滞的典型症状。情志不舒,肝气不顺,经欲行而瘀滞,则乳房胀痛。故以调气为先,在月经来之前的一周以中药汤剂配“经灵散”调理,气血顺和,症状则缓解。

二、经期调血:调和脾胃,引血归经

治血先治脾。脾主生化,脾胃一旦虚弱了,生化之源匮乏,血液来源不足,就会血海空虚,引起月经不调。一般来讲,月经期间不服药。但是痛经、血滞、有崩漏症的必须遵循“急者治标、缓者治本”原则。脾气虚则血不固,就会出现月经淋漓不断、逾期不净、崩漏等。故补气健脾,引血归经。

三、经后调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

调经肝为先。经后失血,气血较虚,要适时而补。肝藏血,女以血为本,肾藏精,是孕育之根。因此,治疗月经不调,要以滋补肝肾、补气养血为本。月经调理正常了,可根据体质调配一些养生膏方,如十全十美膏、暖宫调经膏等,健脾固本,补气养血,促进健康。

食疗方法:

莲藕花生猪骨汤

用途:健脾补气,止血调经,脾虚而致,月经过多,神疲乏力,崩漏,经期延长,更年期综合症.

材料:莲藕250克,花生100克,猪骨500克,红枣10个。

做法:将莲藕连节洗净,切小块;花生、红枣(去核)洗净;猪骨洗净,斩成小块,一起放入沙锅内,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煮3小时,调味即可。

麦冬茅根饮

用途:养阴,清热,凉血,阴虚内热,月经经期延长.

材料:麦冬、百合各15克,白茅根12克。

做法:将上3味一起入锅水煎,去渣取汁。

酥炸月季花

用途:疏肝解郁,活血调经,血淤,月经经期延长.

材料:鲜月季花瓣100克,面粉400克,鸡蛋3个,牛奶200毫升,白糖100克,精盐一撮,色拉油50毫升,发酵粉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