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
二、课程编码
0811161
三、课程性质
必修
四、学时学分
课程培养计划总学时:48 (含16学时实验)
总学分:
五、适用专业
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
六、前导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技术领域,是当今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重点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 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次的构成原理;
3. 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主要概念、功能与实现机制;
4. 结合实验实践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方法;
5. 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八、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学时)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组交换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评价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用层中的客户/服务器模型;并从分层体系结构入手,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脉络、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其中的概念和内容都是贯穿全书的。
第二章:直连网络(6学时)
主要内容:直连网络概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基本概念;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可靠传输机制的原理,实现可靠传输的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媒介接入控制机制的原理,有线局域网络CSMA/CD,无线局域网络CSMA/CA;网卡的实现机制。
重点:透彻理解基本概念;从对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逐步完善的角度,重点理解连续ARQ和其中的滑动窗口概念;了解CSMA/CD和CSMA/CA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分组交换网络(2学时)
主要内容: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概念和比
较;分组转发机制;局域网的功能和工作层次;传统以太网802.11协议的工作原理;交换机的实现机制。
重点: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概念和比较;分组转发机制;以太网交换机的作用。
第四章:网络互联(10学时)
主要内容:IP服务模型;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与协议;距离矢量路由算法与协议;IP协议;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相互转化,IP报文格式,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的技术;典型的IGP路由协议;BGP路由协议;路由器的作用、构成和交换结构。
重点:理解/概括数据报文在网络中的整个传输过程;尽力服务的IP服务模型;路由器的原理和作用;IP协议,IP地址,子网划分;IP层处理数据报的流程并能计算;路由算法;路由协议
第五章:传输控制与资源分配(4学时)
主要内容:传输层功能和协议概述;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比较;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TCP速率控制;TCP拥塞控制原理与机制。
重点:掌握传输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尤其是TCP协议的各种机制。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比较;TCP的滑动窗口机制;拥塞控制机制。
九、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实验教学和学生课下实践来学习本课程
十、实验配备与安排建议
十一、本课程的教材、参考书
[1] L. L. Peterson & B. S. Davie,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三版或者第四版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 3rd or 4th Edition, Morgan Kaufmann.
[2]James F. Kurose and Keith W. Ross,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三版或者第四版,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 3rd Edition or 4th Edition,
[3]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或第6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十二、本课程考察方式
实验成绩*30% + 平时作业*10% + 期末笔试*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