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助游实用省钱之攻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自助游实用省钱之攻略北京恭王府
发布时间: [ 2006-07-20 10:32:42 ] 阅读30932
恭王府在西城区前海西街。
是目前现存王府中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一座。
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亲王府第。
前身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珅的邸宅。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邸宅入官,嘉庆帝将其一部分赐给其弟庆僖亲王永磷,是为庆王府。
以后咸丰将庆王府收回,转赐其弟奕沂,是为恭王府。
咸丰、同治年间曾整修,并在府后添建花园。
恭王府的建筑,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府邸占地46.5亩,分为中东西三路,各由多进四合院组成,后面环抱着长160余米的通脊二层后罩楼。
楼后为花园,占地38.6亩,园内建筑也约略形成中东西三路,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
中路前部是面阔3间的大门和面阔5间的二门,门里原有正殿银安殿,已毁,现存后殿,即嘉乐堂;东路由三进四合院组成,是恭亲王奕折的起居生活用房;西路正房为锡晋斋,院宇宏大,廊点周接,气派非凡。
在三路院落之后,环抱东西长160米的40余间两层后楼,东边名瞻雾楼,西边名宝约楼。
楼后即花园--苹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占地2.8万平方米。
园内建筑分中东酉三路,也有约略的轴线,散置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水池花木。
主要建筑有蝎殿、邀月台、大戏台、沁秋亭等。
由于恭王府邸及花园设计富丽堂皇,斋室轩院曲折变幻,风景幽深秀丽,加以昔日有碧水潆洄并流经园内,因此,一向被传称为《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及大观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
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
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
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
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门票价格:60元乘车路线:乘331、365、375、801路可达。
纪念堂对外开放厅室主要有:
①北大厅。
正中是毛泽东汉白玉座像,总高3.45米。
背景是一幅《祖国大地》绒绣,宽23.74米,高6.6米。
大厅里的4根方柱,柱体是江苏无锡奶油红大理石,柱端采用天山白色大理石作衬托。
地面铺杭州灰色大理石。
天花板上装110盏玻璃葵花灯。
【学校名称】北京大学简称北大 Peking University,英文媒体也常用Beijing University 【成立时间】1898年【学校性质/历史地位】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建立,最初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
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
可以用“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来评价北大的历史地位。
在2006英国Times Higher的世界大学排名,北京大学在总平均排名世界第十四,名列亚洲高校第一。
国家“211工程”大学。
北大西门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北京大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
北京大学因而在中国文化史和近现代历史中均享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北大南门
【学校地址】
北京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核心地带,西靠“颐和园”,北临“圆明园”,南靠北四环,周边高校众多,例如东北边的清华大学、东边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边的中国农业大学,南边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学校概况】占地2707 853平方米(4062亩)。
北京大学现有普通本专科学生15000余人、硕士生8119人、博士生3956人,共有5个学部、42个院系、216个研究所(中心)、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附属和教学医院;100个本科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58个硕士专业、228个博士专业;81个全国重点学科、3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88名教授(其中博士生导师1135名)、1503名副教授。
北京大学的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以及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数目,均居全国高等院校之首。
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629万余册。
现任校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校长许智宏院士。
北京大学教学楼
【历史变迁】★京师大学堂
1898年,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学。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
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恢复。
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并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
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
北大钟亭
★国立北京大学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
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
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
北京大学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
北京大学教授“南陈北李”相约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筹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当选为第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长期作为中共实际的领袖人物。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军警当场逮捕学生。
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
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初再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复员北京,于1946年10月正式复校,胡适出任校长,整合了北平大学医学院、农学院以及北洋工学院在北平的部分师资和学生。
北京大学图书馆
★合并后的北京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于1952年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4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农学院、医学院、政法专业等脱离北京大学,或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关院校。
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
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1998年5月4日,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
198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静园草坪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
198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 ★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两所大学之一。
毛泽东题写的北京大学校名北京大学始终保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据统计,北大校友中,已有吴文俊、王选、黄昆等三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仅五人),12人成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近500人当选两院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
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奕沂府的草料场和马厩。
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
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于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郭沫若先生在这里渡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北京国子监
在北京城的东北隅,有一条古老的成贤街,在其人口处和中间,矗立着4座完整的过街牌楼,金碧辉煌。
人们走进这条古老的街道,可以远远望见牌楼上三个斗大的金
字“国子监”。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创建于元大德十年(130年)。
明初称“北平郡学”,永乐二年(140年),复改称国子监。
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有集贤门、太学门、辟雍、彝伦堂、敬一亭等,建筑布局相当讲究。
进人学府院内大门--太学门,即可见到一座瑰丽壮观的琉璃牌坊,南面的题字是“圜桥教泽”,北面的题字是“学海节观”。
正厅彝伦堂,是监生们会讲的大礼堂,皇帝来国子监讲学时在这里设座。
东西两廊各有房33间、设监内“六堂”:东为率性、诚心、崇智,西为修道、正义、广业,是监生课堂。
东西两面还有4厅:东为典簿、绳愆,西为典籍、博内,是监内分管文书、纪律、图书、教学的办公处。
国子监内有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原置放于东西六堂,县位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之内。
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
经书由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
乾隆皇帝命和珅为主刘墉为副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
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
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
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六百年前的三朝最高学府,如今建筑依然,已改为首都图书馆。
宽敞的院落,参天的古柏,花木葱茏,清雅幽静,为当代的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梅兰芳纪念馆位于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是一座典型的两进院落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是梅兰芳先生生前最后10年的居所。
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先生搬到这里居住。
梅兰芳先生逝世后,周梅先生的亲人将家中珍藏的照片、剧本、纪念品等共3万余件文物、资料捐给国家。
1986年10月27日建成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
明十三陵是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的一个著名的陵墓区。
这里青山环抱,风景美丽,在方圆约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后人称为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代皇陵,位于昌平县天寿山下的盆地中。
其中包括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共13处,统称十三陵。
十三陵广达40平方公里,建造用时长达200多年(1409-1644),工程极为浩大。
陵区三面环山,蟒山、虎峪雄踞两侧;北京平原横陈于前。
神路长达20余里。
十三座陵墓呈整体布局,各陵又自成体系。
一般游人主要游览其中的两个陵墓,一个是建筑规格最宏伟的长陵,一个是将地下宫殿发掘出来的定陵。
大宫门是十三陵的正门,大宫门左右各有龙、虎二山把门。
门右侧立有“下马碑”,从前不论帝后、大臣等,到此必须下马步行进入陵区,以体现皇祖们的崇高与尊严。
长陵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之一。
明楼匾额上写有“长陵”二字,碑上刻有“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字样。
高耸的明楼,是长陵的标志。
献陵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陵墓,建于公元1426年。
仁宗是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不足九个月。
献陵分为前后两组建筑,前部分建陵门,棱恩殿自成一院落,后一院落则由三座门起始,由二柱门、石供案、明楼、宝城等组成。
京东大溶洞位于平谷县黄松峪乡黑豆峪村东侧,是爬山、攀岩、公路自行车等多种旅游运动项目的理想场所。
京东大溶洞发育于中元古界,高于庄组白云岩地层,距今大约15亿年,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溶洞之一,由此号称“天下第一古洞”。
国家4A 级旅游区,是平谷接待游客最多、旅游收入最高的旅游景点。
京东大溶洞现洞内全长2500多米,其中有100米的水路。
洞内景观晶莹剔透、绚丽多彩。
洞内沉积分类有:鹅管、石笋、石珍珠、石钟乳、石塔、石幔、石人、石兽、石花等,最为壮观的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洞壁上具有浮雕特色的“龙绘天书”,洞壁上群龙飞舞盘旋,活灵活现,天书文字曲折,仿佛记叙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古老传说。
洞内景观晶莹剔透,绚丽多彩。
景点名称 云居寺
云居寺 行车路线 乘917路车到房山站,换乘开往云居
寺方向的中巴到云居寺;或乘游10路
直达
所在区县
房山区 景点位置
北京市房山区南尚乐镇水头村 联系电话
61381612 开放时间
暂无信息 票价(元)
20元,学生10元 更新时间
2004-04-26 景点描述 云居寺位于北京城南郊,距市区约75公里。
这里邻近上方山
云水洞,又有拒马河流经,景色殊丽。
寺建于隋唐之际,历代屡有扩建,是北京南郊的佛教圣地,
惜于八年中日战争中遭兵焚,仅存北塔(辽塔)及四周的唐塔;
近年又修复大悲殿、天王殿、配殿、藏经阁、戒坛等建筑。
云居寺除了是一座历史名刹外,这里也保存自隋唐迄明 清的石刻经板,尤为珍贵。
云居寺刻经始自隋代的静琬和尚,他为了永久保存佛法,遂将佛经刻於长100公分、宽50公分的石板上,以後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云居寺石经板主要藏于寺内南塔塔前地穴中,藏量丰富,共发掘出一万多件石刻经板。
云居寺门外的石经山也有四千多块石经板,分藏于九个洞窟,其中以第五窟的雷音洞所藏最具价值,约有100多块隋唐的佛刻石经,洞内石柱上并雕有1056尊佛像。
总计云居寺一带的石经板达一万五千馀件,时间上涵盖千馀年,内容包含佛经三千四百馀卷,不但工程浩大,同时也展现中国石刻艺术精湛的一面,有"北京小敦煌"之称。
景点名称
白草畔
白草畔 行车路线
天桥或六里桥乘917路车到房山站,换乘开往白草畔的中巴到四马台村 所在区县
房山区 景点位置
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四马台村 联系电话
暂无信息 开放时间
暂无信息 票价(元)
暂无信息 更新时间
2004-04-26 景点描述 白草畔自然风景区于房山区霞云岭乡四马台村,白草畔是百
花山的主峰,海拔2035米,是北京地区惟一能乘车直达2000多
米高峰的旅游景点。
白草畔有丰富的奇花异草、野果山菜,她是难得的野生动物宝库。
景区按海拔高度设立了三级度假村,一级是四马山庄,海拔850--900米,比北京气温低3--5度;二级是松林度假村,海拔
300--1400,比北京气温低6--7度;三级是白草畔山顶度假村,
海拔2000米以上,比北京气温低8--9度。
这三级度假村各具特
色,是您消暑度假的理想场所。
白草畔山上有高坪白草、千秋古柏、五指秀峰、丁香清泉、亭台赏月、极顶晨光、云海烟波、京城灯火等景观;山下有松海
林涛、蚁冢千丘、怒石天降、史前胜迹、松林圆城、母子拜龙、
鲲鹏峡谷、神洞仙道等景观。
景点名称妙峰山风景区
地铁苹果园站乘336、326路车到河滩
行车路线
站,换乘去妙峰山的中巴车
所在区县门头沟区
景点位置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乡涧沟村
联系电话61882936
开放时间6:00-19:00
票价(元)30元,学生半价
更新时间2004-04-26
景点描述妙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北部,北与昌平,东与海淀相邻,西倚太行山脉,南有永定河大峡谷萦绕。
距市中
心55公里,京兰公路(109国道)、丰沙铁路横穿而过。
妙峰山
为北京著名的“八顶”之一,以“金顶庙会”著称,主祀碧霞元
君的娘娘庙“香火甲天下”;妙峰山独特的庙会民俗文化使其成
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源地;山脚下的涧沟村是我国的玫瑰之乡,
培育千余亩世界驰名的妙峰玫瑰;妙峰山主峰海拔1291米,为距
京城最近的千米高山,妙峰山是京郊一处集宗教朝圣、民俗采风、
亲近自然、康体休闲、花果观光、山地度假、消夏避暑为一体的
旅游胜地。
景点名称
灵山风景区
灵山风景区 行车路线
地铁苹果园站乘336、326路车到河滩车站,换乘去灵山的中巴车
所在区县
门头沟区 景点位置
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西北 联系电话
60857994 开放时间
全天 票价(元)
35元,学生半价 更新时间
2004-04-26 景点描述 灵山风景区位于门头沟与河北交界处,距市区122公里,海
拔2303米,是北京地区最高峰,因为海拔高、温度低而成为京郊
避暑胜地。
虽然灵山方圆只有25平方公里,却是京郊唯一集高原、
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天然景观独特,夏季气候变幻莫测,山间云雾缭绕,既
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生长着杜鹃、丁
香、白桦林和榛子、黄花、玫瑰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为著名,
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藏牦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养殖场。
景点名称 百花山风景区
行车路线
地铁苹果园站乘366、326路车到河滩、换乘百花山的中
巴车
百花山风景区
所在区县 门头沟区
景点位置 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百花山林场
联系电话 69811632 60856110
开放时间 全天
票价(元) 30元,残疾人、老人半价
更新时间 2004-04-26 景点描述 百花山,山如其名,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华北百草园”之称。
百花山景区由四大部分组成,即百花山主峰景区、百花山草甸景区、望海楼景区、百草畔景区。
三十五个景点分布在景区各处,其中以百花草甸、百花山瀑布、万年冰肌、山顶日出、晚霞映翠、蚂蚁山等最为著名。
景区内植被繁茂,人迹罕至,为野生动植物休养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穿行其间,你不时会听到勺鸡、褐马鸡、黑鹳等清脆的叫声,如果走远的话,还会看到斑羚、野鹿的身影......但是如果想攀登百花山,请你准备好体力、毅力与胆量。
愿你能够穿透林海到达山顶,亲身体会百花山的真谛。
景点名称 川底下(古迹山庄)
川底下(古迹山庄)
行车路线
地铁苹果园乘336路车到河滩,乘去斋堂方向的中巴到
斋堂,再乘小巴到川底下
所在区县 门头沟区
景点位置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
联系电话 69816574
开放时间 全天
票价(元) 20元,10元
更新时间 2004-04-26
景点描述 古迹山庄距北京市区90公里,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所属的一个自然
村。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
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
其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造型艺术高超,颇具特色。
该村落座北朝南,北靠龙头浸水,面对金蟾望月和威虎镇山,还有神龟啸天、蝙蝠献福、一线天、花仙池、老龙头、老龙窝、神驹蹄窝、牛头山、抗日小学遗址、九柏九石阵,京西故道遗址等自然景观。
铁别是70套四合院,主次分明,青砖灰瓦,玉阶雕梁,硬木家俱,古色古香。
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在这块古老的建筑群落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全村统一构思,各成单元,并配有防汛、照明、防盗设施。
四合院内充分利用空间,设计独具匠心,门楼等级严格,影壁构思巧妙,砖雕、木雕、石雕、刀法朴拙;颂词、壁画、楹联俊秀典雅。
这里高低错落,看似古堡又似山城,完全用彩色石板铺成的小巷,曲径通幽,是拍摄电视剧、电影的天然基地。
曾有多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
这里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土特产品、山野菜也非常丰富。
景点名称 潭柘寺
潭柘寺 行车路线 乘地铁到苹果园站下车,换乘931路车到潭柘寺站
所在区县 门头沟区
景点位置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潭柘山下
联系电话 60862505
开放时间 8:00-17:00
票价(元) 35元,学生半价
更新时间 200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