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纹枯病病原菌
中文名称:水稻纹枯病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花脚秆、烂脚轩
拉丁学名: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为害作物:水稻、大麦、甘蔗、大豆、花生、茭白
为害症状: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以后病斑增多,常互相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形的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中部灰绿色或淡褐色。叶片上的症状和叶鞘上基本相同。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上剑叶,甚至造成穗部发病,大片倒伏。
病原菌形态特征:主要有菌丝和菌核两种形态。在病斑发生数日后,肉眼可见表面有菌丝长出,纠结成团,先为白色,后变成萝卜子大小的褐色菌核。菌核以少数菌丝联接在病组织上,空气干燥时,极易脱落。病株上产生的白色粉末是病菌的担孢子。
分类属性:
分布区域:我国华南、华中和华东稻区发生较重,华北、东北和云南稻区也有发生,局部地区也重。
发病特点: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第二年飘浮水面的菌核萌发抽出菌丝,浸入叶鞘形成病斑,从病斑上再长出菌丝向附近蔓延形成新病斑。当菌核落入水中又可借水流传播。气温在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菌丝的发育与致病温度均以28℃最适宜,以25~31℃和饱和湿度为病害流行有利条件。过量施氮肥,高度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水稻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前后达到发病高峰,乳熟期后病情下降。
流行动态:近几年在各稻区发生流行面积达2.5亿亩次左右
防治方法:1、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有效途径,也是综合防治的关键措施。
2、农业防治:春耕灌水后,多数菌核浮于水面,及时打捞菌核,减少当年菌源,可减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另外,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水稻后期徒长,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水稻生长老健,增强抗病能力,控制病害发生流行。
3、适时施药保护:对水稻病害的防治,必须强调"预防为主"。在各类型水稻分蘖期加强调查,根据发病早迟,确定防治时期,根据发病轻重,确定防治对象田。
常用药剂: 井冈霉素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