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艾米丽的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小说中的艾米丽是美国南方没落贵族世家的一个老小姐。
她依恋她的父亲,父亲去世后,她不许人们将他下葬。
后来,艾米丽和工头
霍默相恋。
一年多之后,艾米丽毒死了她的未婚夫,并把他的尸体放在布置得象新房一样的屋子
里,守了40年之久,直到她去世。
从小说叙述的故事表层来看,艾米丽是一个性格古怪的老小姐,
但在艾米丽的一系列怪异行为掩盖下的是一个心灵分裂的女性的悲剧命运。
本文试图从艾米丽
的个性心理和美国南方文化的悲剧性两方面出发,来对艾米丽的悲剧情结作一剖析。
艾米丽对她的父亲怀有的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感?她为什么毒杀他的情人却又死守着他的
尸体过了40年?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牵涉到对艾米丽本人的个性心理的解释。
根据小说中有关艾米丽与其父亲及其情人关系的隐晦描写,有的评论者得出结论说,艾米丽的悲剧源自她
的恋父情结。
这让我想起弗洛伊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少女杜拉的故事》,书中少女杜拉患有歇
斯底里症。
弗洛伊德通过对杜拉进行精神分析,发现她有严重的心理情结,即恋父情结。
杜拉
在家中因为迷恋父亲,曾与母亲作对,形成一种三角关系,又称三角关系情结;杜拉即羡慕又忌
恨父亲的情人K女士,形成一个新的三角关系;而杜拉又与K先生接近,与其妻对抗,又形成
另一个三角关系。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理论中,除了少女和自己爱
恋的父亲外,还有另一个令她忌恨的女人。
很显然,不论是在艾米丽与其父亲的关系中,还是
艾米丽与其情人的关系中,福克纳都只字未提另一个女人。
因此,是否可以简单套用弗洛伊德
的“恋父情结”理论来解释艾米丽的悲剧情结,还有待商榷。
如果我们把小说中有关艾米丽与其父亲及情人关系的支离破碎的叙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梳理一下,就可以看出艾米丽对父亲的情感前后是有变化的,而正是这种变化影响着艾米丽对
霍默的态度。
小说中写到,艾米丽的父亲在世时,小镇上的人“把这家人看做一幅画中的人物:
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艾米丽,手执
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
”艾米丽小姐“对什么年轻男子都看不
上眼”,而她的父亲则“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
”从上述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艾米丽来
说,她的父亲是高大而又强有力的,就象一尊保护神。
艾米丽对父亲既顺从又依恋,父亲就是
她情感的唯一支撑。
在对父亲的这种情感支撑下,她感到骄傲又满足,以至于对任何年轻男子
都看不上眼。
因此,当她的父亲死去时,她不能正视父亲离去在她心灵上留下的情感空白,不
许人们将她的父亲下葬。
当她必须每日面对这一她必须接受的残酷事实时,她对父亲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她的心灵陷人难以挣脱的分裂的痛苦中。
这种分裂体现为两种不同情感的撕扯,即对父亲的顺从依恋和反抗、报复。
她意识到在自己以往的生活中,除了父亲,她一无所有。
父亲既是她的保护神,也是“抢走了她一切的那个人。
”因此,在分裂的苦痛中,艾米丽试图从对
.
83.
反抗和报复行动中找到一度被父亲淹没了的自我。
于是,她接受了一个与她父亲完全
不同的“北方佬”霍默。
但是,正当他们的恋爱在人们的非议声和亲属的干扰中走向高潮时,艾
米丽却毒杀了霍默,然后又守着霍默的尸体,直到去世。
从这个出人意料的恋爱结局中可看出,对父亲的反抗和报复行动,并未能使艾米丽真正从分裂的痛苦中超脱出来,因为父亲和霍
默分别代表着艾米丽两种不同的情感需求,前者是精神的,后者则是生命本体的情欲。
由于艾
米丽3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父亲所代表的精神世界里,对这种精神的需求并没有随着父亲的死
亡而消失,只是由于霍默的出现,唤醒了她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对男性的情欲需求,而这种情欲
的诱惑又太强大,它才暂时掩盖了艾米丽对父亲所代表的精神的深层需求。
但当激情具体化为实实在在的婚姻时,艾米丽意识到,从此她将永远面对霍默所代表的情欲,而她对精神的深
层依恋使她无法正视这样一种包括情欲在内的生命存在状态,她认为这是一种堕落,是对精神
的衰读。
因此,在艾米丽的心灵世界里,精神和情欲是无法调和的,她必须作出选择。
最后,她
选择了精神的尊严,杀死了她的情人。
事实上艾米丽并非不爱霍默,但她又必须毒杀霍默,以
此来扼杀情欲向精神献祭。
这一悲壮的举动使得艾米丽小姐的形象有了几分捍卫精神尊严的圣女意味。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阅读小说时感情上并不把艾米丽当作令人恐惧的杀人凶手。
艾米丽要捍卫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精神呢?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的几段描写中得到启示:“艾
米丽·格里尔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子们是出于敬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
了”;“可是汽车间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侵犯了这一带庄严的名字,把它们涂抹得一干二净。
只
有艾米丽小姐的屋子岿然独存”;“艾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艾米丽小姐免
税,“到思想更为开明的第二代人当了镇长和参议员时,这项安排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不满。
”“他
们派出一个代表团对她进行访问,结果被她把他们连人带马地打败了”;“沙多里斯上校的同时
代人全都把女儿、孙女儿送到她那里学画,那样的按时按刻,那样的认真精神,简直同礼拜
天把
她们送到教堂去,还给她们三角伍分钱的硬币准备放在捐献盆子里的情况一摸一样。
”“后来新
的一代成了全镇的骨干和精神”,便不再有人去学画,艾米丽小姐的前门也关上了,“而且永远
关上了”;全镇实行免费邮递制度后,只有艾米丽小姐一人拒绝理睬他们。
从上述描写中我们
不难看出,艾米丽小姐要捍卫的实际上是一种已经成为过去的南方文化精神,它的内容包括庄
严辉煌的贵族门第观念、骄傲的个人荣誉和尊严、南方贵妇淑女的风操等。
但是,这一切赖以
存在的经济基础—南方的蓄奴制庄园经济已被南北战争的炮火所摧毁,取而代之的是北方的资本主义文明。
然而,可悲的是,在艾米丽的心灵世界中却一直保留着对南方文化精神的幻想,这种幻想的非现实性,造成了她的精神世界与客观的现实世界、人与时代的严重错位。
即
使没有事实的支持,艾米丽仍执拗地相信生活中最完美的东西存在在他父亲所代表的那个世界里。
因此,她才死死抓住过去不放;她父亲死时,她不许将他下葬;她父亲死后,她一直将她
父亲的炭笔画像供奉在壁炉上方;她死后,“停尸架上方悬挂着她父亲的炭笔画像”,这一句似
乎是在暗示读者,艾米丽至死都未背叛她父亲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看出,作为南方精神的守护者,艾米丽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事实上的美国南方文化并不象艾米丽幻想中的那么美好,它是一种典型的以基督教为核心的父权制文化。
根据基督教对女性所规定的种种道德规范,南方女性生活在一种被压抑的文化环境中。
庄园贵族们按照父权文化的需要,编造出一系列有关贵妇淑女的道德风操的神话。
这些优雅贞洁的神话装点着南方贵族的门面,却无情的压抑着女性的正常情感和欲望。
象艾米丽的父亲就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把对女儿的庇护变成了毁灭女JL幸福的灾难。
因此我们
说,艾米丽既是南方精神的守护者,又是南方精神的牺牲品。
南方文化精神,尤其是南方的妇
道观念造成了艾米丽人格的分裂和正常理智的丧失。
她执着于南方精神的信仰,在与淹没了84
神的现实社会接触时,她的行为显得乖张,甚至近乎疯狂。
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性,她不
可避免地要受异性吸引。
因此,在父亲死后不久,为了反抗和报复父亲对她的精神压抑,艾米
丽不顾众人的非议。
找了一个与南方精神格格不人的北方佬霍默。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艾米丽已经成为南方精神的叛逆者。
她只是出于女性渴望爱情的本能,自发地起来反抗以她父亲为代表的南方文化对她的情感压抑。
而在她的潜意识里,她又时刻准备着给任何一个不同于她父亲的男人戴上“绿头巾”,尤其是象霍默这样一个北方佬。
因为艾米丽在心灵上是属于南
方的,她不可能再有其它的信仰方式,即使它是一度令人销魂的爱情。
因此,小说中写道:“她
把头抬得高高—甚至当我们深信她已经堕落了的时候也是如此,仿佛她比历来都更要求人们承认她作为格里尔家族末代人物的尊严;仿佛她的尊严就需要同世俗的接触来重新肯定她
那不受任何影响的性格。
”事实上,他人的非议和亲属的干扰并不是促成艾米丽毒杀情人的因
素,艾米丽是自觉自愿地作出了毒杀情人的选择。
当她意识到她和霍默的结合会使她成为南方精神的背叛者时,她便失去了理智,疯狂地毒杀了霍默,给他永远地戴上了“绿头巾”。
艾米丽杀死霍默后,却又厮守着他的尸体过了40年,直到去世。
我认为,这一看似怪异的行为说明艾米丽是一个守旧的、偏执的理想主义者。
为了守住她的精神尊严不受站污,她毒杀
了霍默,但她又意识到在杀死霍默的同时,她也杀死了自己的爱情。
因此,她只有绝望地守住
霍默的尸体,以留住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幻想。
实际上,艾米丽所维护和追寻的理想的生活和爱
情,在南北战争后完全资产阶级化了的社会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兑现,而艾米丽似乎也意识到了
这一点。
于是,当再没有学生去她那里学画画时,她家的“前门关上了.而且永远关上了。
”在这
里“门”的关闭,意味着艾米丽不愿正视社会生活内涵的变迁,在主观上切断了自己与现实社会
生活的一切联系,遁入一个与世隔绝的心灵空间中去。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心灵空间中,艾米丽
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分裂,而她所守护的一切—充满诗情画意的南方文化、对霍默的爱情,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甚至超越了死亡(霍默之死),走进一个幻想中的永恒的理想世界,
为艾米丽赢得了一朵美丽的玫瑰花。
萨特曾经谈到,福克纳把人写得好象完全没有未来,只有过去。
在他的作品中,眼光总是往后看,人生就象从疾驰的汽车后窗望出去的道路,可以看得见,但却在飞速后退,难以追及。
①
萨特的这个比喻极为出色,它让我联想到艾米丽最后赢得的玫瑰花的含义。
事实上福克纳本人似乎也很清楚他的主人公是只有过去没有未来的。
但是,在一个喧器混乱的现代工业文明世界里,回望过去的南方文明,过去的一切在想象中被涂抹成神话般美丽,而这种美丽在现存
世界中是找不到的。
因此,福克纳只有无可奈何的把艾米丽写成一个偏执于过去的理想主义者,让她在一个满是灰尘的封闭世界里,死守着一份美好的梦想,直到去世。
小说结尾时,福克
纳描写了艾米丽守了40年的新房,并巧妙地运用了“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等
字眼。
这些字眼让读者联想起莎士比亚笔下朱丽叶表白爱情时那段著名的台词:“我们叫做玫
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
”如果福克纳是有意暗示读者作这
种联想的话,这就道出了他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的真正意义。
这朵令福克纳又恋又哀的玫瑰花,不仅包含着艾米丽小姐心灵中的悲剧情节,也透显出福克纳本人灵魂深处那割舍不掉的南
方‘情结。
诚然,福克纳和艾米丽眷恋的南方是属于过去的,但是,不能把南方文明中的玫瑰芳
香永远地留住在现存世界中,任它被人们日益膨胀的物欲和金钱所淹没,对于美国现代工业文
明的发展来说,不也是一种遗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