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洲经济一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亚洲经济一体化

陆建人

2012-10-11 10:17:23 来源:《当代亚太》(京)2006年5期作者简介:陆建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在市场力量和各国政府的推动下,亚洲的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正在蓬勃开展,不仅是东亚地区,南亚、中亚、西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也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还出现了跨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本文论述了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东盟、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并勾画了“泛亚洲经济共同体”蓝图。目前,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显著特点是各种形式、各种范围的区域合作机制并存,这一局面仍将继续。

关键词:亚洲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的加速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在全球各地蓬勃兴起。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显著的标志——区域贸易协定(RTAs)在过去15年中出现了爆炸式的扩散(见图1)。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球各类RTAs(包括已实施的和即将签署的)总数已接近300个。目前,已向WTO通报的RTAs达250个,其中130个是在1995年1月后才通报的,多数是新签署的。迄今为止,向WTO通报并已生效的RTAs有173个,而未向WTO 通报但即将实施的RTAs估计还有70个之多①。

在向WTO通报并已生效的RTAs中,自由贸易协定(FTAs)占84%,余下的16%是关税同盟(CU)和优惠贸易协定(PTAs)②。无论是FTA、CU还是PTA,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需的组织形式③。

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一体化过程通常由六个阶段组成(见图2)。

RTAs在全球的大规模扩散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虽然有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WTO存在,但今天各国通过RTAs方式进行的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0%以上,甚至更多④。从全球来看,几乎所有国家(不论是否为WTO成员)都至少参加了一个RTA/FTA⑤。

RTAs数量的激增反映出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加快发展的趋势。虽然新一代RTAs/FTAs已突破了地域限制⑥,处于地球两端的国家,例如东北亚的韩国与南美洲的智利,可以缔结双边FTA,且这一类例子并不少见,但大多数RTAs/FTAs 的成员仍处于同一个区域或地理上邻近的跨区域范围之内。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初级阶段的RTAs/FTAs的大量出现,引起了支持WTO

体制人士的普遍担心。他们认为,这些协定与WTO多边主义精神背道而驰,将会成为WTO的绊脚石。于是,全球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关于RTAs/FTAs究竟是全球贸易体制的基石还是绊脚石的辩论⑦。目前,占上风的观点认为RTAs/FTAs只要与WTO规则保持一致,非但不会阻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反而有助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一度对其内部的各类次区域协定持否定态度⑧,认为这些小贸易集团会阻碍茂物目标的实现。但面对亚太地区越来越多FTAs的出现,APEC最终改变了态度。从2001年的上海会议,到2005年的釜山会议,在APEC成员之间的FTAs问题上,已从默认但不鼓励转变为肯定和鼓励。在《釜山宣言》中,APEC 领导人明确表示,要在APEC内“促进高质量的RTAs/FTAs”,认为这是实现茂物目标的“重要途径”⑨。

目前,新一代的RTAs/FTAs都注意强调与WTO规则保持一致,并且不少协定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甚至超过了WTO的要求,即所谓的“WTO plus”⑩。尽管迄今尚没有真正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的RTAs/FTAs出现(11),换言之,所有的RTAs/FTAs都具有排他性,对于非成员都是歧视的,但它们在推动成员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方面功不可没,从而推动了成员所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在WTO多哈议程谈判多年未果,WTO体制困难重重的全球大背景下,各地雨后春笋般涌现的RTAs/FTAs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推动全球各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力量。它们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标志,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为参与该过程的各个成员带来各种利益。为此,有学者指出,“经济一体化是指一种能使各成员凭借各自的相对优势,通过合作或一体化行为,在共同的目标下获得各成员单方面行动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状态或过程。”(12) 经典的一体化理论指出,经济一体化能产生贸易创造效应,扩大市

场规模,产生规模经济,刺激竞争和投资,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等,使各成员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最终,所有成员体的总福利在一体化后都会上升。正是对这些利益的预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兴起。而欧洲和北美经济一体化产生的示范效应及强烈冲击,则对世界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

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从全球来看,亚洲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反应显得比较迟缓。亚洲最早的经济一体化尝试也许是1975年签署的《曼谷协定》,当时成员仅有五个:孟加拉国、印度、韩国、老挝与斯里兰卡。2000年,中国也加入了该协定。但曼谷协定只是一个优惠关税协定,由于其成员少、优惠关税覆盖面窄,对成员间消除关税壁垒作用有限。

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虽然是亚洲一个重要的区域组织,但其真正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直到90年代初才开始。1992年组建的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最初只是对来自欧洲和北美经济一体化组织欧共体(E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挑战的一种被动反应,不被人们所看好。但后来AFTA逐渐成为亚洲一个规范的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并推动了东亚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在南亚,1985年才成立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但其经济合作进展缓慢,水平不高。直到1995年,南亚国家签署《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优惠贸易安排框架协议》后,南亚的贸易自由化才出现实质性进展。

在西亚,1981年成立了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其成员包括沙特阿拉伯等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