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火中取莲》阅读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晓风散文《火中取莲》,完成1—5题。班级姓名

火中取莲

①认识孙超这人,会使人有个冲动——想给他写传记,因为太精彩。先从三代前说起吧。

②轰然一声,三进大屋的第一进炸成平地。

③接着,第二进也倒了。

④那是中日战争的年代,地点则在自古以来一直和“战争”连在一起的徐州城。

⑤一家人都逃光了,只剩下一位老妇人不动如山,端坐在第三进堂屋里。有个日本军人直走进来,看见她夷然自若地抽着水烟袋,啪哒——啪哒——,日本人刚入城,是这片沦陷区的新主人,但她是这所屋子的主人,一向就是。现在屋子虽炸了,但主人还是主人,她不

打算站起身来。

⑥日本军人心虚了,他恭恭敬敬地放了一些东西在桌上,是罐头——沦陷区最实惠的礼物。老妇人用大袖一拂,所有的罐头砰砰然全落在地上。

⑦依照当时日本军人的气焰,此刻洗劫全家,亦无不可,但那军人走开了,走到藏书的地方,拿了几本书就走了。

⑧那老妇人是孙超的奶奶。

⑨她把全家赶走,说:“逃得愈远愈好。”可是她自己却留了下来。只凭一口气,跟整

个日本军比强。

⑩逃难时,孙超和母亲冲散了,母亲被炸死,父亲也回了老家。开始自己流浪的那一年,他八岁。等胜利还乡,他十六岁,在徐州女师附小读了二年半,又开始第二次的漂徙,平生

最拿得出手的资历,大约就是流浪吧!

?“绝不拿别人的东西!”

?从小离家,但从来没遭过人白眼,只因家里规矩大,教得严——看到别人有好东西,规定先把手背到背后才准看,绝对不去碰一下。这简单而彻底的训练使孙超成为一介不取的人。而且,日后他艺术上也一空依傍,绝不捡现成的便宜。他永远只取属于自己的东西!

?孙超当过兵,在部队的那段日子,他学了两项绝活,其一是射击,其二是针灸,两

者都是准确精密的艺术。孙超似乎是一个对准确精密着迷的人。迷上结晶釉以后,他守住窑门口,竟像圣贤守住一颗心似的慎重,虽然窑外有仪器表,窑内有探测锥,两者都可以知道温度,但都不是最精准的办法,最精准的办法还是靠目测。有一次,他看得忘形,竟致瓦斯

中毒,全身高烧到四十一度,在医院躺了两个礼拜。等身体好了,他依然时时刻刻去看窑,

只是改良通风设备,并且加买了防毒面具。

?第一次碰陶,是因工作的需要,他买了许多书,累积了许多资料,对于陶瓷这种“窑门没打开之前,完全不敢肯定”的刁钻性格,他深深折服了。面对艺术加科学的双重难题,

他变得斗志昂扬起来。他生平喜欢困难的东西,像二十岁的时候,读那本胡适的《古代哲学史》,便是一场硬战。一本书看了半年,总算生吞活剥咽下去了,懂不懂不敢说,但至少以

后看类似的书就不再觉得困难了。

?有人把陶瓷艺术叫成“炎艺术”,让人看了不免一惊。世上的艺术,有些真的是要经

千度的火来煅,万分的情来炼,才能成形成器的啊!陶瓷艺术就是这一种。陶是奇怪的东西,既可以是小儿无心的玩捏,也可以是一生探之不尽、究之不穷的大学问。看来人也是大化或工或拙的捏塑吧?否则为什么人也是如此单纯又如此复杂的个体?为什么人也是探针指测

不明,形制规范不尽,釉彩淋漓不定的一种艺术?人本身也是一种成于水、成于火、且复受煎熬于火的成品吧?

?艺术理论上有人颇以为作品因个人的境遇而有悲喜,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莫里

哀一生穷愁潦倒,最后死在舞台上,却是喜剧圣手;莫扎特贫病交加,英年早逝,其乐章却

华美流畅,如天际朝霞,花溪春水,浑不知人间有忧愁。有的人是奇怪的战士,受创愈重,

流血愈多,他愈刻意隐藏怆痛,只让你看、也只许你看他的微笑。孙超似乎也是这种人,看

到他的结晶釉,清澈美丽,透明处是雪,艳异时似紫水晶原矿,令人想起云母,想起冰河,

想起菲薄匀整的细胞切片图。我虽因性情所趋,一向比较偏好质木素朴之美,也不得不承认孙超所经营的精致无瑕的艺术。这种精纯唯美,几乎可以解释为一种赌气。命运,你要给我

砂砾吗?好,我就报之以珍珠。命运陷我于窑火吗?我就偏偏生出火中莲花。一只陶皿,是

大悲痛大磨难大创痕之余的定慧。那些一度经火的器皿,此刻已凉如古玉,婉似霜花。经过火——但不要让你看到烟熏火燎之气,经过火——但只容别人看到沉静收敛的光华。

?我说到哪里了?是孙超的半生?还是他的火中取莲的结晶釉?我自己也弄不分明

了。(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塑造孙超奶奶的沉勇形象,文章既从正面叙写她坚决留守家中一事,又用日本军人

的表现侧面衬托。

B. 作者把孙超流浪的经历称之为“平生最拿得出手的资历”,戏谑之词中饱含着作者对

孙超的怜惜之情。

C. 文章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人究竟是不是‘大化或工或拙的捏塑’”的思考与困惑。

D. 作者在第?自然段中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且将整句与散句结合,使得文章语势激

荡而又意味深长。

2. 本文题目“火中取莲”有哪些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3. 本文读来有一种“厚重”之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份“厚

重”的。(6分)

4.文中主人公是孙超,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奶奶,有何用意? 6

5.请概括孙超的人物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C(“困惑”错,从“否则”领起的两个问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人也是

大化或工或拙的捏塑”持肯定态度,而不是困惑)

2.本文题目“火中取莲”有哪些意蕴?

①本意:指孙超于窑火中煅造出的结晶釉作品;②比喻意:指孙超一生坎坷,却能保持一介不取的高洁品行;

③ 主旨:指人们在坎坷与磨难的人生历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对艺术的升华

或人性之美(人们虽历经磨难,但不对命运低头的执着之美)。(每点2 分,共6 分;意思接近即可) 86字。

3.本文读来有一种“厚重”之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

表现这份“厚重”的。

①选材上:选材丰富,文中关于艺术与人生的故事涉及中外;

②行文思路上:时间跨度大,从三代前的奶奶写起,从孙超的童年写到成年;由制陶器到做人。【教书匠】托物言志

③主题上:呈现了种种人生苦难,更呈现了于苦难中生长出的人性之美。 110字。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接近即可)

【教书匠】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请掌握答题方向角度!

——形散:①选材;②艺术手法;神不散:③主旨集中。

【教书匠问题】①;②;③。

4.文中文中主人公是孙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奶奶,有何用意?

【答】①内容:奶奶留守夷然自若、比强,表明孙超出生于书香之家,继承了奶奶从容镇定,敢于比强的刚强性格;

②为写主要人物作衬托铺垫:照应后文孙超流浪、当兵、买书啃书,着迷陶艺,斗志昂扬,铸就一生坚强不屈;

③揭示哲理:大悲大痛大难而定慧。人经历煅炼、困难、磨难,才变得坚强、收敛、成熟、完美。140字。

——掌握答题方法。试问?最后写莫扎特等人的作用,同理。——衬托、揭示

5.请概括孙超的人物形象?6分

①生逢乱世,生于书香之家,家教严格,一介不取,深受奶奶影响;

②人生曲折,经过煅炼:战争、失散、流浪、当兵、读书,着迷并煅炼出精密

的结晶釉;

③人生精彩:对难题斗志昂扬,肯钻研不服输、精益求精,性格变得慎重、沉静收敛、成熟,人性的美好。——116字。

——90%的词语来自文本。学会整合。2019-0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