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的辩证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证的辩证治疗

尿路感染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痛,偶有血尿、腰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属于中医学“淋证”于尿道口。检查时耻骨上方常有压痛。淋证是以小便频数

量少,尿道灼热疼痛,排出不畅,或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临床上的常

见病、多发病。现对对89例淋证病人辩证治疗淋证,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临床2009年收治的淋证患者89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0例,女49例,年龄17-51岁,病程最长10天,最短3h。

1.2中医诊断血淋者,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或尿中夹紫暗血块;石淋者,尿中砂石,小便急不

能卒出,或尿来中断,或尿出分叉,尿道刺痛甚剧,尿出砂石而痛止;气淋者,少腹满痛或胀坠,小便涩滞,尿后余沥不尽;膏淋者,尿如脂膏或米泔水;劳淋者,久淋,遇劳累、房劳即

加重或诱发。

2辩证治疗

2.1 热淋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或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木通、车

前子、萹蓄、瞿麦、滑石利湿通淋;大黄、山栀、甘草梢清热泻火。若伴见寒热、、口苦、

呕恶者,可合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以养

阴清热;若热毒弥漫三焦,又当急则治标,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

2.2 石淋尿中时挟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

绞痛难忍,尿中带血,舌红,苔黄,脉滑数。砂石不能随尿排出,则小便艰涩,尿时疼痛;

如砂粒较大,阻塞尿路,则尿时突然中断,并因阻塞不通而致疼痛难忍,结石损伤脉络,则

见尿中带血;初起阴血未亏,湿热偏盛,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久则阴血亏耗,

损伤正气,或为阴虚,或为气虚,而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阴虚者,腰酸隐痛,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带数。气虚者,面色少华,精神委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治宜清利湿热,通淋排石,方药石韦散(《证治汇补》)加减。方中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大部分是利水通淋药物,,其清热作用不及八正散,故只用于石淋,在应用时须

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以加强排石消坚的作用。若腰腹绞痛者,可加芍药,配甘草以

缓急止痛;若见尿中带血,可加小蓟草、生地、藕节凉血止血;若兼有发热,可加蒲公英、

黄柏、大黄以清热泻火。

2.3 气淋实证主症:小便涩滞,淋漓不畅,少腹满痛,苔薄白,脉多沉弦。虚证主症:少腹

坠胀,尿有余沥,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脉虚细无力。治法且实证宜利气疏导,虚证宜补中

益气。实证用沉香散(《金匮翼》),虚证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沉香散中沉香、橘皮利气;当归、白芍柔肝;甘草清热;石韦、滑石、冬葵子、王不留行利尿通淋。胸胁胀闷者,

可加青皮、乌药、小茴香以疏通肝气;日久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川牛膝以活血行瘀;若兼血虚肾亏者,可用八珍汤倍茯苓加杜仲、枸杞、怀牛膝以益气养血,脾肾双补。

2.4 血淋实证主症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挟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苔黄,脉滑数。虚证主症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实

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实证用小蓟饮子(《济生方》),虚

证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方中小蓟、生地、蒲黄、藕节凉血止血;木通、竹叶

降心火、利小便;栀子清泄三焦之火;滑石利水通淋;当归引血归经。生甘草梢泻火而能走

达茎中以止痛;虚证用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亦可加旱莲草、阿胶、小蓟等以补虚止血。若

血多痛甚者,可另吞服参三七、琥珀粉以化瘀通淋止血。

2.5 膏淋实证主症:小便浑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

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虚证主症:病久不愈,反复发作,淋出

如脂,涩痛反而减轻,但形体日见消瘦,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虚证宜补虚固涩。实证用程氏草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加减,

虚证用膏淋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前方中革薢、菖蒲清利湿浊;黄柏、车前子清热

利湿;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莲子心、丹参清心活血。膏淋汤中党参、山药补脾,地黄、芡

实滋肾,龙骨、牡蛎、白芍固护阴液。若少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小便夹血者,加小蓟草、藕节、茅根;若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肾失固涩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

丸益气升陷、滋肾固涩。

2.6 劳淋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虚弱。诸淋日久,或过服寒凉,或久病体虚,或劳伤过度,以致脾肾两虚;湿浊留恋不去,故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遇劳即发;气血不足,故舌淡,脉弱。治宜健脾益肾。无比

山药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山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苁蓉、赤石脂益肾固涩;若脾虚气陷,症见少腹坠胀、小

便点滴而出者,可与补中益气汤同用,以益气升陷;若肾阴亏虚,症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者,可与知柏地黄丸同用,以滋阴降火;若肾阳虚衰,症见畏寒怯冷、面色

少华、四肢欠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可合右归丸以温补肾阳。

3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源于湿热蕴结下焦和脾肾两虚之故,其中以下焦膀胱湿热为主要发

病原因,病位在膀胱和肾,且于肝脾相关。本病的病理机制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

不利。该病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久则邪恋正伤,而病“淋证”“腰痛”“尿血”等症。本

病虚实辨证极为重要。因感受外邪而发病者,多属实证,因肾气亏虚而致病者,多属虚证;

初起急性发作阶段属实证,以下焦湿热,气滞不利为主;久则湿热耗伤正气,致脾肾亏虚,

形成中气不足,或肾元不固证属虚;若正气已虚而湿热之邪未尽,或年老、体弱之人感受湿

热之邪,则形成虚实夹杂之证。从临床症状来看,若白天尿频、点滴难出,少腹窘迫者;或

尿急欲解不解,里急下坠,少腹急痛者;或尿如刀割,痛引膀胱少腹;或尿色黄赤或鲜红者

属实。若夜尿频为主,甚则失禁者;或尿频欲解,少腹喜按者;或尿时隐痛,遇劳即发者;

或尿色如水或淡红不浊者属虚。但虚实之间可以转化,虚证常因外因诱发而转为实证,实证

日久也可转为虚证。本病标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标实之间,可以互相夹杂。如郁热可以夹湿,湿热可以兼有气滞血瘀等。若患病日久,脾肾阳衰,阳不化湿,水湿内生,浊邪壅滞三

焦转为关格。故临床上必须分辨标本缓急,辨清是以正虚为主还是邪实为主。若正气未亏,

则辨邪实的性质是热毒、湿热、郁热;若正气已亏,要辨在脏、在腑、在阴、在阳或标本同病;要辨新病久病,一般新病为标,久病为本,新病多实,病在膀胱,久病多虚,其本在肾;辨疾病的转化,原发病为本,病情多缓;转化病为标,其势多急,且预后变证多,治疗困难。

参考文献

[1] 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76-285.

[2]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学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4;2278.

[3] 何春水.精选千家妙方,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119-120.

[4] 曹艺.再谈淋病的辨证施治.新中医,1993,(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