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债危机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韩宗英
怎么判断2012年的经济形势?国际形势要看三件事解决得如何:欧债危机、美国危机和中东之乱。
国内形势则要看三件事情发展得如何:GDP会不会大幅度下滑、物价水平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房地产的前景。
国际形势我们用一个字可以总结,就是“乱”,现在我们所处的国际形势的确是一个乱世,现在变化之中的各种各样的经济事件、金融事件正在影响着未来世界的格局。
三件大事组合在一块,影响着我们的国际形势,在构成这个“乱”字:一是欧债危机,是美国危机,三是中东乱局。
我们今天就谈一谈欧债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启示
欧债危机,是乱的重要导火索。
事实上欧债危机也是大量社会矛盾、经济矛盾集中的爆发点,欧债危机不是一个简单的债务危机,而是金融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体。
欧债危机最表象的现象是很多处于欧债危机之中的国家,它们的公共财政状况令人担忧。
欧洲基本上是两个“50%”:一个50%指的是国家整个的预算和财政支出占GDP的50%,另一个是每个国家以50%的财政支出用于福利型的社会开支。
也就是说,社会福利支出约占GDP的四分之一;德国的这一比例更高达43%。
欧洲实行多年的高福利政策通过保障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导致很多人不愿储蓄、不爱就业、过度消费。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导火索----“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棵稻草”
欧洲债务危机是由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而形成的----希腊债务危机
长期的高福利政策是欧元区诸国财政负担沉重一大诱因。
这些国家一直奉行高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执政者出于选举的需要,不敢对经济和社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长期维持高福利的社
会保障体系,造成了财政的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举债度日。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日趋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
欧洲高福利政策使欧洲各地懒人横行,在习惯了少劳动、多获得的“美好”生活后,再要养尊处优的欧洲人去过节衣缩食的日子——哪怕只是稍减油盐,都已变得难以容忍。
欧洲的政党选举,为了争选民,竞选人不断加码福利许诺。
这种情况下以致把整个社会的未来利益抛到了一边,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低增长、高支出。
一些国家开始寅吃卯粮,依赖外债维持财政。
希腊的社会福利不仅高昂且名目繁多。
根据希腊经济网站的数据,每年政府都要为公务员福利拨出数以十亿计的款项。
例如已经去世的公务员的未婚或者已婚的女儿,都可以继续领取其父母的退休金。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到了2050年,希腊的养老金开支将上升到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欧盟的成员国的平均养老金开支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
希腊的公务员们每个月更是可以享受到5欧元到1300欧元之间的额外奖金,奖金的名目也相当随意而奇诡,比如会使用电脑、会说外语、能准时上班都有奖金。
如此奢侈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难怪有专家预测,除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希腊的社会保障制度必会在15年之内崩溃。
刚才说过,希腊的不同政党不断地开出各种高福利支票来争取选民,也造成了高福利的恶性循环。
当然,如果经济形势喜人,高福利也可以维持,可是希腊经济发展偏偏停滞不前,是欧盟内经济最弱的国家之一。
政府实在无力偿债,反而以债养债,将雪球越滚越大。
2010年4月,希腊爆发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希腊政府高达3000亿欧元的债务,相当于其GDP 的113%。
希腊是一个小国,希腊创造财富的能力较弱,危机一来经济低迷。
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而如果将欧元区看成是一个国家,希腊只是一个省,那么央行很可能立刻出出手援救希腊。
但问题是,在这个“国家”中,欧洲央行却没有这个权利,那些富有的国家不愿平白消耗自己的财富去拯救希腊,
欧洲央行只能和这些国家磋商而不能独自决策,事情久拖不决。
而希腊自己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在得不到救助的情况下,又不能印钞来解决问题,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就出现了。
为什么呢?因为欧洲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政策,但是它没有一个共同的经济政府。
这不禁使人想起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讲过的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当你打电话给欧洲是,你会发现,没有这个号码。
现在,这个笑话又有了新的版本:欧洲的电话号码有了,就是欧盟外交专员阿什顿的电话,但是打通之后没人接,只能听到一段录音:“如果你要知道德国立场请按1;法国立场,请按2…….。
希腊的债务和美国、日本比差不多,美国、日本没有出现债务危机是因为背后有政府在支撑这个债务,政府来为这个债务做担保,这样的话,投资者都会相信不会出现违约。
希腊就不一样,希腊自身的能力比较弱,后面也没有一个“欧元区政府”来做担保,没有机制上的保障说德国、法国法律上必须要救助希腊,所以投资者就容易担心希腊(这样的)小国家出现违约。
欧元是超主权货币,欧盟成员国不能干预欧元汇率,
像意大剥、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也同样面临这种问题。
从2008到2010年,爱尔兰和西班牙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
希腊债务本来就是已经是雪,意大剥、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等又加上霜,因此投资者因为希腊的危机,进而担心到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体系。
故投资者大量抛出欧元(欧元下调),而美元则相对欧元必然上涨(这是相对的)。
如此一来----主权债务危机上升成为欧债危机。
希腊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欧元的贬值,欧元又继续影响到欧盟各国的经济;欧债危机已成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重要因素。
纵观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以及此次欧债危机,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步骤:一是债务国都存在经济结构失衡、政府腐败、效率低下等内部问题;二是外部资本介入较深,一国经济依靠外部资本程度较高,包括短期或长期资本。
下面从几方面来谈一下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欧元区构想存漏洞
实际上,欧元区的构想是很美好的,通过使用统一的货币,降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交易成本。
从1998年欧洲央行成立、1999年欧元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开始,欧洲经济一体化给欧元区国家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发展。
可以说如果没有欧元体系,欧元区国家无法对抗美国经济增长、也无法达到全球危机爆发前的那种繁荣。
例如在当初的构想中,统一的货币将带来金融、货物、资源、人员的自由流动。
金融、货物的自由流动实现了,但人员的自由流动还没能达到当初的愿望。
这里所说的人员流动,可以理解为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公共财政等等。
也就是说,当初的构想是欧洲经济一体化之后。
就业机会在各国得到合理分配,人才可以到任何一个国家就业。
财富是由人来创造的,如果人才自由流动,那么欧元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将趋于同步,相应的。
社会福利也趋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但实际情况是,这种人员的自由流动没能实现,人才仍聚集在部分国家创造财富,其他国家因为人才较少而发展较慢,造成有的国家很富有,例如德国,有的国家则一般,如希腊或西班牙。
发展趋同的情况没能出现,这就给危机埋下了伏笔。
经济下滑漏洞显现
这些问题为什么当初没有影响,现在影响这么大?在金融危机之前,也就是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欧元区各国的发展速度虽然不同,但经济都在增长,足以偿付主权债务,那么这种问题制不会显露出来。
可经济是有周期的,当金融危机爆发、经济环境变差,欧元区中的一些国家每年赚的钱不足以偿付到期的主权债务时,我们刚才说过的漏洞就开始体现出影响了。
二战结束后,很多欧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军费支出大幅下降,社会福利制度日益发展。
基本福利主要包括免费医疗保健、长期失业救济、高额养老金、悠长假期等。
高福利也逐渐成为政党竞争上台的筹码。
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一些国家开始寅吃卯粮,依赖外债维持财政。
欧洲多国政府艰难推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以来,可谓频频受挫,阻力重重。
在亟需救助的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后,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等国政府也纷纷采取公务员减薪裁员、养老金冻结等手段紧缩财政,减少赤字,结果遭到民众和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各种罢工游行此起彼伏,欧洲社会到处弥漫着不满情绪。
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对此置之度外,中国也不例外。
欧债危机如果进一步恶化,欧洲经济必然会大受影响,欧洲国家的消费信心和实际的消费能力都会大幅度下降,这将对欧洲的对外需求造成直接冲击,并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中国的出口。
欧洲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对象,我们4万亿外汇储备有三分之一是欧元。
从战略上讲,欧洲和欧元是中国最重要的平衡美国和美元的力量,是不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根本保证,一旦欧元崩溃,中国别无选择,全部鸡蛋将无可奈何地只能放在美元这一只篮子里了,而美元不过是美国财政部可以随时加印面额和图案的纸而已,这对于中国来说,简直是个噩梦。
另外,如果欧元资产大幅贬值,中国的欧元外汇储备将大幅度缩水。
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
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2.欧债危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从短期看,无论是贸易渠道还是金融渠道,欧债危机已经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带来阻碍。
但综合各种因素,这种负面作用目前是有限的,可控的。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尚在进行中的欧债危机绝非短期问题,未来的潜在风险在于:
首先,如果危机进一步扩大,导致其它国家特别是法德等欧洲核心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问题,那么债务风险的敞口会急剧扩大。
如果出现政府债务违约,将使银行以及其它债权人因为蒙受损失而连锁性地违约,甚至破产。
目前,希腊国家财政破产的风险已高达98%。
这将拖垮一些买了大量希腊国债的欧洲大银行,特别是三大法国银行。
这些银行同时还持有很多意大利的国债—另一个陷入国债危机的欧洲大国。
一旦希腊宣布破产,这些欧洲大银行的很大一笔资产将化为乌有,银行危机将如三年前的雷曼兄弟破产一样,推到波及全球的多米诺骨牌。
甚至,欧元乃至欧盟,都被拖至崩溃的边缘。
其次,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本已停滞不前的欧洲经济复苏会更加艰难。
这将使银行对私人部门的风险敞口也大幅提高。
而这两种风险的相互加强,必然给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挑战。
因此,危机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需要密切观察,不排除外部形势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从中长期看,由于欧盟的政治体制与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欧元区的复苏会相当缓慢,甚至出现反复。
这使得我们在出口多元化以及储备货币多元化方面要有新的准备和举措。
在出口方面,由于欧元走弱,外需下降等局面有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过度依赖对欧出口将会给我国经济的长期走势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中国应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以分散市场风险,优化贸易结构。
在储备货币方面,从全球外汇储备构成来看尽管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的比重从2007年一季度的65.3%,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61.5%。
同期欧元的占比由25.2%上升到27.2%。
总体上讲,全球储备货币的存量调整将是较为缓慢的过程,短期内欧元作为第二储备货币的地位将不会动摇。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欧债危机已成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会受到影响。
只有深刻总结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种种启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面对欧洲债务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
中国的国情虽然和欧洲各国有很大差别,但其中也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从欧洲债务危机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加强风险控制。
目前,中国的主权债务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太大,国债余额总量约为10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不足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安全标准。
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却要严重得多,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地方债务的总规模大约为10.7万亿,如果加上国债余额,那么中国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就将翻一番,达到约50%,接近警戒线水平。
因此,中国在控制主权债务规模的同时,现阶段应将主要注意力放到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上。
2.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提前到来的老龄化浪潮,再加上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
与此相适应,财政收入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快速增加,据统计,早在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就首次超过10%,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从欧洲危机国家可以得到教训:社会保障的改革应秉承循序渐进的策略,注重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努力消除保障水平和标准的不公平现象。
3.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是解决包括债务危机在内的各种经济问题的根本办法。
欧洲各国的债务危机,究其根源还在于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寻找未来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不能完全走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
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增长乏力,国际产业竞争力下降。
发生危机的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加入欧元区后又面临了更大的生存压力,在私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
而增加政府的债务和财政赤字。
希腊借助筹备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东风,希腊大量举借国内外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而当长期投资与短期借款的期限匹配出现问题时,债务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
我国从2007年的财政盈余变成近两年的财政赤字。
因此,如何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即降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未来的基建投资应该适度压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应该成为国内经济工作重点。
4.扩大政府融资渠道,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将政府负债控制在合理水平。
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我国应尽快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
应该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
统计数字来看,2009年我国财政赤字的GDP占比低于3%,总债务占比低于20%,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审慎性优于发达国家,短期不存在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
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隐藏了不少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据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
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GDP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
这些借贷资金大部分被使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给地方留下了隐性赤字和债务负担,造成巨大的财政结构性风险。
同时,这些资金中80%以上都来自于银行体系,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势必会对银行产生重大的冲击。
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今年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地方政府负债问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