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提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八、剩余静校正
九、倾角时差校正(DMO) 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一、叠后噪音压制
引言
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其中地震资料处理是连接野外采集和资料解释的关键环节。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助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包这些信息是叠加在于扰背景上且被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间往往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
因此,需要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理。
常规处理流程,数据输入→置道头→静校正→叠前噪音压制→振幅补偿→叠前反褶积→抽cmp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初叠加→剩余静校正→DMo或叠前时间前移→叠后褶积→随机噪音衰减→偏移→时变滤波,增益
一、数据加载
1、数据输入: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
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炮号、道号波形、道长、采样间隔等等。
二、置道头
●道头: 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个固定字节长度的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道头。
如第8炮第2道,第126MP等。
观测系统定义: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按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井放入地震教据的道头中。
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炮、哪一道? CIP号是多少?炮检距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8的处里,如抽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3、观测系统检查
利用置完道头的数据,绘制炮、检波点位置图、线性动校正图。
三、静校正
静校正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实现共中心点叠加的一项最主要的基础工作。
它直接影响叠加效果,决定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垂向分辨率,同时也影响查加速度分析的质量。
三、静校正
静校正方法
(1)高程静校正;
(2)微测井静校正子利用微测并得到的表层厚度、速度信息,计算静校正量;
(3)初至折射波法;
四、叠前噪音压制
1、噪音压制原因和目的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条件及施工因素和仪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地震记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
尤其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为了获得高频信号,不得不采用小药量激发、小组合或无组合甚至是单个检波器接收,各类干扰会更加严重。
这些干扰,对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压制。
4、50Hz工业电干扰压制
(3) 50Hz工业电干扰压制使用单频干抗圧制模坎:①判断干抗是否是单频干抗,井把含有単
頻干扰的地震记录挑选出来;
②針対选出来的地震祀彖,迸行单频压制;
③数据体合井。
其它噪音压制方法
相干加强径向滤波多项式拟合随机澡声衰减
这些噪音压制方法,都是建立在资料相邻有的效信号具有相干性和可预测的基础上,对相干性好的信号进行加强,从而压制相干性不好的噪音。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信噪比较低的资料,相邻道的有效信号相干性也可能无法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
这些噪音压制方法的保真性相对较差、一般叠前少使用:如果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构造解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
五、振幅补偿
受几何扩散作用和大地吸收作用的影响,随着传播路程的增加、反射能量逐渐变弱:另外、受激发和接收条件因素等的影响,原始地震记录的能量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一定差别,这些变化地下地质信息无关,容易使解释陷入误区、因此,处理中要采现有效的措施,补偿地震记录能量的损失、改善地震记录横向一致性,使地震资料的能量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地下储层的岩性变化,目的:消除由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和偏移距不同带来的能量差异,使地震道的振幅能量分布均匀合理。
基本假设:近地表不均匀因素对地震记录影响十分复杂,把各种因素同时加以考虑会使问题变得十分棘手,甚至无法解决。
为了使问题简化并满足地表一致性要求,一般作以下假设(1)地表振幅影响因子对整道是一个常数,它是震源强度、表层素减、检波器耦合等影响的总和系数。
(2)各振幅因子保持地表一致性原则。
即不管波的传播路径如何,同一道集内所有道将具有同-补偿因子。
如:同一炮的所有道将具有同一炮的补偿因子,同一检波点所有道将具有同检波点的补遥因子
(3)输入数据为经准确的静校正、球面扩散、地层衰减补偿后的记录,可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
在处理的不同阶段多次使用。
六、叠前反褶积
1、为什么要进行反褶积
(2)但是由于震源爆炸时岩石破坏圈和岩石塑性圈的作用,使得震源发生的脉冲到达弹性形变区时变成具有一个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稳定的波b (t),通常称为地震子波。
地层对地震脉冲的这种改造作用,通常称为大地滤波器。
通过大地滤波器、子波的高频成分损失,低频部分变窄,从而使产生的尖脉冲经大地滤波器后延续时间加大。
(1)在反射法地震勘探中,由震源产生的一个尖脉冲,在地层中传播,经反射界面反射后又回到地面,被检波器所接收,送到仪器车,记录在磁带上,这就是地震信号产生过程的简单叙述。
由此想来,理想的地震记录应该是一系列尖脉冲,其中每个脉冲代表地下存在的一个反射界面,整个脉冲序列就表示地下一组反射界面。
将来自同一个反射点的地震道排列到一起。
当地震数据置完道头以后,每个地震道的CMP号、线号、炮检距等各种信息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分选就是利用道头信息,按要求将地震道排列到一起。
CMP分选一般按CmP 号从小到大,使用两级分选或三级分选。
七、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动收正:由于每个接收点距激发点距离不同,导到地下同一反射点信息的传播路径不同,每
个接收点接收到该点反射信息的时间也不同,即产生与地下介质无关的时差一正常时差。
动校正的目的是消除正常时差的影响,使同一反射信息的反射同相轴拉平,为共中心点叠加提供基础数据。
八、剩余静校正
由于低速带的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的变化,使野外表层参数测量不准确或无法测量,故使野外静校正后,爆炸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量还残存着或正或负的误差,这个误差称为“剩余静校正量”.
静校正量是由于由表层因素局部变化及观测误差引起的时差。
这种误差在一个排列内或一个共cmp道集内随机出现,其和趋近于零。
它影响多个叠加的结果,使水平叠加的剖面的质量降低、
余静校正量同样会影响记录的对比解释,叠加质量及参数的提取。
所以要设法把它从反射法的到达时间中消除
九,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1、为什么要做DMO
(1)反射界面倾斜时,道集中同层反射信号并不是精确地来自同一个点,而是反射点发生了沿反射界面向上方向的离散。
(2)当不同倾角的倾斜界面同时存在时,在地震记录中,反射界面相互交叉。
根据速度分析知识可知,叠加速度与倾角有关。
此时两个反射同相轴的交点处的叠加速度是不同的,而实际提现速度时,同一点同一个反射时间只能使用一个速度
因此,只能舍弃其中的一个速度。
十、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一方面,由于叠加的低通滤波效应,使叠前已经展宽的频带又变窄,有进一步展宽频带的需要。
另一方面,叠加后的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大幅度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奠定了基础。
叠后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地震记录对薄层的识别能力。
叠后提高分辨率常用方法(1)类似谱白化的时变零相位反褶积系列(2)反Q滤波系列
十一、叠后噪音压制
1、叠后噪音压制的原因和目的
(1)虽然叠前进行了各种噪音压制,但对于一些能量相对较弱的噪音难以识别和彻底压制,因此,叠加地震记录中仍然会有一些噪音存在,需要进一步压制,从而进一步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也可以为进步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奠定基础。
(2)经过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剖面,会使一些高频噪音的能量抬升,
降低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因此,需要对高频噪音进一步压制。
(3)某些低信噪比资料,叠加后的地震记录难以追踪解释,需要提高信噪比,增强连续性,以满足解释的需要。
注意:压噪处理可以根据地震记录的情况放在流程的任何部位,没有固定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