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考研报录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考研报
录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知识点
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现代文学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
文学理论(及西方文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语言学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现代汉语北大教研室《现代汉语》黄伯荣《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殷国光《古代汉语》
在专业课复习过程中,上面的教材绝对已经足够了,准备初试的朋友没有必要先担心自己的方向,觉得要把自己方向做得更好才行,事实证明大综合就是
大综合,一定要合理布局给各个科目,一个登峰造极的科目抵挡不住一个垃圾科
目造成的严重后果,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就是这个道理,
一定要多管齐下,把各科搞好才行。

我在复习中还用到了一些书,如各个科目的《辅导及习题集》,这是做笔记的一个重要参考,有必要买来看看,并且可以将经典例题融入到笔记中去。


然还买了参考《中国现代文学丛刊》《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现代文学
经典:症候式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学科概要》《鲁迅与周作人》《现代诗名著名
篇解读》等等,这些书,说句实话,和考研没什么关系,要是在考研前当闲书读
一定有好处,但考研准备的诸位就不要买这些书了,因为时间不允许,要是某本
书读上瘾了,好处一定不及坏处大,因为闲书很费时间,可以留着初试过后准备
复试的时候集中去读,这才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呢。

绪论
l.简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1)客观条件。

前期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文化环境极为有利,也带来昂扬的精神风貌,形成了浩大的盛唐气象;安史之乱又在文人面前展示了杀戮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现实。

这样的时代内容为其他时代所少有。

(2)文学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独立成科,并迅速发展。

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又暴露出它的危机;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但还没有完全确定下列,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已经呼之欲出。


都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为唐人创造全面繁荣的文学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唐代文学的繁荣的表现:①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②作者众多且大师辈出。

2.简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1)最初的九十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

①表现领域上,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②情思格调上,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③诗的形式上,在永明体的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并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到了开元十五年前后,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兴象,还是声律形式都已经为唐诗繁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国初诗人“虞、魏诸公,稍离旧习。

”魏徵《述怀》气韵高古,虞世南的边塞之什,追琢精警,风格苍劲;王绩摹仿陶诗,成为王、孟的先驱;武后时,四杰挺出,他们才调纵横,气象宏阔,改造了宫体诗,声律及风骨兼有的唐诗正式形成,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继而又有刘希夷、张若虚的,融情理风景于一体,成为“孤篇横绝”的宫体极致;同时沈、宋继承了前人以声律入诗的成就,完成了五、七言律诗形式的创造,诗歌近体和古体界限划然,实为“词章改变之大机”;陈子昂上承阮籍、下启李白,举复古之大旗,以汉魏风骨振衰起敝,阔大的盛唐气象已经被他开启。

)(2)开元、天宝盛世唐诗的全面繁荣。

这个时期有: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以及大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

后人对盛唐诗歌的评价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开元、天宝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奋厉无前、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诗风是这时期诗坛的主流。

①以高适、岑参为主,并有王昌龄、李颀等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他们的诗歌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变现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还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等内容。

这一派还有王翰、王之涣、崔颢、刘湾、张谓等。

②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等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

他们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谢眺描写山川自然和田园生活的传统。

他们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丰富山水田园诗的内容和技巧。

这一派还有常建、祖咏、裴迪、丘为、崔曙、綦毋潜等。

当然,这两派的诗人并不局限于流派之内。

③盛唐诗歌高峰是李白。

他的七古杂言歌行,极尽变化之能事,如《蜀道难》、《将进酒》等,他是继屈原之后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安史之乱成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也引起了文学的变化。

正当唐诗发展到它的高峰的时候,唐代社会也从它繁荣的顶峰走向动乱与衰败。

诗歌中开元、天宝盛世繁荣期那种兴象玲珑、骨气端翔的境界意味已逐渐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调也逐渐消退。

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是杜甫,他亲历了安史之乱,以动地的歌吟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生民血泪,把强烈深沉的抒情融人叙事手法中,以叙事手法写时事,从题材到写法,都不同于盛唐诗了,这可以说是唐诗发展中的一种转变。

此后大历诗人出来,因社会的衰败而心绪彷徨,诗中出现了寂寞情思,夕阳秋风,气骨顿衰。

(4)贞元元和年间,士人渴望中兴,与政治改革同时,诗坛上也出现了革新的风气。

诗歌创作出现了又一个高潮。

韩愈、孟郊、李贺等人,受到杜甫奇崛、散文化、炼字的影响,更加怪变,甚至以丑为美,形成韩孟诗派。

白居易、元稹,还有张籍、王建,则从乐府民歌吸取养料,把诗写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诗派。

这些中唐诗人在盛唐那样高的水平上,在盛极难继的局面中,以他们的革新精神和创新勇气,又开拓出一片诗歌的新天地。

(此期诗歌的派别最多,可分前后两小期:大历、元和两期:①大历前期有元结、顾况等揭发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诗歌,成为杜甫的同调;刘长卿多写山水隐逸,清新含蓄,字句研炼,权德舆推为“五言长城”;韦应物高雅闲淡,为白居易所称道,皆接近王、孟;大历十才子皆以华美灵秀为宗;独
李益的七绝,音节神韵,可追王昌龄、李白。

②元和时期,诗歌又出现第二次高潮,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窄天地,显现出多种流派和多种风格。

就其趋向而言,大致为韩孟诗派及元白诗派。

两派之外尚有柳宗元、刘禹锡能自树一帜。


(5)长庆以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也趋向细腻。

诗歌创作也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题材偏狭窄,写法多苦吟。

在这一片诗的退潮中,杜牧、李商隐突起,聚显光芒。

特别是李商隐,以其善感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3.简述唐代散文的发展变化轨迹。

(1)唐初近百年间,奏疏章表虽已多有散体,但骈体仍占主要地位。

(2)天宝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提倡古文,明确提出以五经为源泉、重政教之用的主张,但他们的主张没有与政治现实相结合。

(3)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散体取代骈体,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部分。

(4)韩、柳之后,散体文的写作走向低潮。

晚唐虽仍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的犀利的杂文,但骈体又重新得到发展。

一者因古文的提倡与政治改革联系过于紧密,政治改革的失败,古文也便随之低落。

再者韩门弟子过于追求险怪,使古文的道路越来越窄。

4.简述唐代新文体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社会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文化土壤,新读者群的出现又有了新的需要,而文学自身的发展也提供了可能,于是出现了新的文体。

传奇、变文、词,是唐文学中的新体裁,是唐文学在文体上的新发展。

(1)唐代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奇小说,传奇小说的出现,从文体内部说,是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的产物;从外部基础说,则是现实生活中娱乐的需要。

传奇小说异于六朝小说的地方:①它的作意,就是鲁迅所说的“始有意为小说”。

②它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

③它有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

④唐传奇题材多样化,富于人生情趣,以史传笔法叙述虚构故事,不时插入诗赋,与散文、诗歌的发展,都有着微妙的联系。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2)唐代出现的又一影响深远的新文体是词。

词的出现主要出于娱乐的需要,它最初来自民间,俗曲歌舞、酒令著辞,用于日常宴饮、歌楼伎馆。

中唐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词也得以迅速兴起,文人加入词作的行列。

到晚唐五代,词在西蜀和南唐得到高度繁荣。

西蜀《花间》词人绮靡侧艳,视野离不开男女情爱。

南唐词人拓大了词的境界,转向内心缠绵情致的抒写。

特别是李煜亡国之后的词,把词表现绵邈情怀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3)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布道化俗,出现了俗讲和变文。

俗讲是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

俗讲的底本为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佛教的无常、无我、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涅槃解脱等教义,敦煌遗书中尚保存有十来种。

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在敦煌说唱类的作品中保存较多。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1.简述陈子昂针对齐梁文风的弊端所提出的文学理论及其意义。

隋唐文坛开始还是沿袭了齐梁文风,只有陈子昂登上文坛后,才大力倡导革新,他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其诗歌革新的一个纲领性文献。

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①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②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前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后者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那种充实的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这两点命中了六朝、特别是齐梁诗
的弊端。

为此他提出两点主张:
(1)兴寄说。

即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

《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寄托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见解,是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实注解。

(2)风骨说。

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他的“风骨说”就是指建安风力,即是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说正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

2.简答“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特点及对唐诗的贡献。

“初唐四杰”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绮错婉媚,提倡刚健骨气,成为初唐诗歌准备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

四杰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涛,都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充满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四杰”的贡献表现在:
(1)题材、内容的阔大。

卢照邻《长安古意》将场景、题材由宫廷转向市井;杨炯《从军行》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寒漠。

他们的诗中还透出壮大的格调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充满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

(2)对诗的格律形式作了有益探索。

①五言八句的律诗开始初步定型,尤其是王勃、杨炯的五律,追求对偶的整齐和声律的协调,对五言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

②古体和歌行体趋于完备,特别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有刚健之气。

如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

当然,“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但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

附:初唐诗集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卢照邻《长安古意》)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陈子昂《感遇》其三十)
前人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