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研究生国际化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高等教育高度国际化及生命科学成为世界科学前沿最活跃学科的形势下,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制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开展双语教学、加强教材与导师队伍建设、开设多种形式讲座报告、推进国际化科研训练与学术交流以及实施国际化培养质量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构建生命科学学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新模式。

[标签]生命科学学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因此,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经验,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策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对于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成为世界科学前沿最活跃的学科,是代表科学发展方向的学科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生物技术所主导的BT产业与计算机技术所主导的IT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主导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把培养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具备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并在构建生命科学学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新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一、建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管理机构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把大学的讲授、学习、研究、服务和管理等活动置于世界教育和文化范围之中进行建设和管理的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实践措施。国际化培养应深入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师队伍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为保障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有效开展,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门成立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管理委员会”,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高级引进人才组成。他们不仅具备多年国外工作或学习的经历,而且长期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制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方案与管理制度。同时,成立了由从事研究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外事管理等人员组成的“国际化培养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教学、教务以及外事活动的管理与实施,推进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开展。

二、制定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构建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将为提高研究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通过借鉴国外高水平生命科学学科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制定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

在课程体系中,首先设置了融入国际先进理论和科研成果的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如《现代生物科学进展》、《细胞信号转导与人类重大疾病》、《现代疫苗进展》等,以顺应学科发展的进程。其次,开发1至2门涵盖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内容的课程,如《计算机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等。第三,以“吉林大学研究生海外优质课程引进计划”为依托,利用海外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引进2至3门海外优势学科的高水平研究生课程,全面推进课程国际化。第四,专门开设了《中英文科技阅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教材选用上,尽可能采用近年来出版的高水平英文原版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及时补充先进的科研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由于生命科学学科发展速度较快,部分教师也选用国外前沿科研成果或高水平学术文献自编讲义或课件授课,弥补了“教材滞后”的缺陷。

在师资配备上,根据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的要求,我们选聘了一批具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高水平教师,担任过学术带头人或课题负责人者优先聘用。由这部分教师担任主讲教师,能够通过借鉴国外高校的教学方法将先进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并与科研相结合,将学院研究生培养的课堂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学院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上投入较大。众所周知,世界上大约70%左右的信息都是用英语传播的,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起着独特的媒介作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语。因此,强化英语教学成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双语教学课程并达到一定的比重,对于将专业知识与国际知识前沿相衔接,营造英语讲授专业知识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以及为学生搭建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必修课部分,我们建设了三门“双语教学”课程,分别为《计算生物学》、《新型给药系统》和《中英文科技阅读》。教学中都采用中、英文授课,分别由具有国外工作经历的高水平教师或教学团队担任主讲。同时,吉林大学于2011年启动了“研究生海外优质课程引进计划”项目,生命科学学院有《现代生物科学进展》和《现代生物学方法论》两门课程人选,并聘请美国Oklahoma大学的李光朴教授和美国Tulane大学的董妍副教授分别担任这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在该项目的优势上,2012年又增设了一门“海外引进课程”——《药物代谢动力学》,聘请新西兰Otago大学的J.Paul Fawcett副教授担任主讲教师,并采用全英文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这几门课程的引进和开设,学生开始逐渐用外语的思维建立起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双语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国际前沿的专业知识,还使他们的专业外语水平大大提高。

三、开展多形式的学科前沿讲座

开展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对于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必不可少。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学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与国外保持着密切联系,共同开展科研合作与交流。学院充分利用了这一部分师资与智力资源,邀请国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来华工作或访问,为学生开设各种形式的前沿讲座和报告。几年来,已安排来自美国、新西兰、瑞典等国的多名外籍专家举办报告与研讨会,内容多为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先进科研成果。学生通过与外籍专家的近距离交流与讨论,不仅收

获了耳目一新的专业知识,更能深刻体会到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四、拓宽研究生国际交流的渠道

在我国开展深化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以来,国际学术交流是被最早应用的形式。国内很多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项目与培训计划,扩大了研究生接受国际化教育的范围。迄今,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创建国际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积极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国际交流的条件和机会。一方面,导师根据自身的科研方向,指导学生从事或参与国际合作的科研项目,并积极鼓励优秀的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另一方面,学院进一步拓宽研究生国际交流渠道,通过学校开展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世界名校研修”项目、国外高校暑期研修项目、“亚洲校园”赴外留学项目、赴外暑期交流和夏令营以及导师根据课题需要安排学生赴外联合培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培养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能力。5年来,学院派送学生出国参加各种研修及联合培养项目10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60余人次,面向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不仅在研究生中掀起了出国交流的热潮,开拓了学术视野,增长了见识与阅历,还可以通过对先进科学技术与知识的学习,完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五、建设国际化的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的国际化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主体地位,导师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在这方面采取了相应的举措。一方面,学院加大海外人才引进的力度,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争建设一支国际化的导师队伍。几年来,已从海外引进专兼职研究生导师十多人,他们已成为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学院也积极为这些研究生导师提供条件,通过学术会议、科研合作、访问讲学等形式带动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另一方面,学院安排部分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或开展科研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开展双语教学、指导学生国际化培养做好师资准备。

六、实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质量保障措施

在推进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同时,学院积极探索实施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主要包括:(1)导师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定期安排学生研修高水平、前沿性科技文献,如《SCIENCE》、《NATURE》、《CELL》等高级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并在Seminar上用英文作总结报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鼓励学生用英文撰写学年报告、毕业论文等,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英文写作能力。(3)进一步提升学生学术成果的国际化水平,学生根据科研进展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尽量选择在高质量英文版的期刊上发表。(4)在论文开题、评审、答辩等环节上与国际接轨,邀请外籍专家、学者参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上述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