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设计
摘要:全球化的发展在给世界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外来强势文化造成的均一化及同质化对景观设计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回应这一问题的理论思想于20世纪开始逐渐形成。本文通过分析这种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并佐以世界各地的一些实践应用案例,试图探讨分析对这一理论思想的理解及其对中国景观设计今后发展方向的启发。
关键字:全球化;批判的地域主义;景观设计
21世纪,人类迈入了一个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其影响也是巨大的,不仅发生在经济、社会等领域,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观念。但问题也随之接踵而至,尤其是对于那些较晚接触到现代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负面效果尤为明显。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加速,在城乡建设上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再加之经济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很多地方都采取了以廉价的标准化生产施工方式,盲目模仿所谓的“国际风格”。而作为城市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园林,或者说景观设计,也陷入了一种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的尴尬局面。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为求发展而变得急功近利,为追求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各地区的特点,导致我国的城乡建设呈现出单一、贫乏的面貌,不仅破坏了各地区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特色,也使生态环境陷入了危机。[1]
而批判的地域主义(Critical Regionalism)可以说是对全球化发展所造成的问题的一种回应,它是以城市、建筑、景观等领域为基础的一种设计思潮,对全球化持开放、批判的态度。不同于旧形式的地域主义倾向于与全球化对立,批判的地域主义主张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进行双向批判,消除区域性与全球化之间的对立,弥补和改善大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其强调设计应当基于场所和体验,并希望恢复被现代主义所摈弃的人文尺度,使设计焕发新的文化生命力,这种设计思想可以说对全球化持续加温的当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2]
1批判的地域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地域性”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之后到20世纪中期已经逐渐变成了被商业主义、集权主义和沙文主义所利用的工具。[3] 而最初作为一种建筑潮流的“批判的地域主义”历史却并不是很长。这种思想最早萌芽于乌拉圭艺术家佩德罗·费加里(PadroFecari,1861-1938)。20世纪初,他就敏锐地发现到了国际化给地域文化带来的影响。在1915-1919年期间,他就如何解决和表现拉美地域化问题,提出了应当建立一种与国际特点相融合、全新而又具有本土特征的表现方式,并第一个制定了地域主义的文化道路。费加里所提倡的是批判地接受国际化和地域文化,而不是把两者简单对立,这对此后拉美的建筑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之后,到了20世纪40年代,美国城市规划学家路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也注意到了国际风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了地域主义的概念。首先,他认为这个概念与之前人们印象中的地域主义不同,因为时代在进步,一切都在变化,而单单是对历史先例的模仿或地方材料的运用已经远不能满足当今的需求,应当被抛弃。其次,他也不完全赞成“回归自然”,相较于对景观的纯粹欣赏,他更倾向于让景观反映出本地文化的现状,让当地人能体会到家的感觉。此外,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也被他纳入了这一思想的考虑要点。同样的,他也没有将地域主义作为抵制全球化的一种方法,而是主张在两者间建立一种平衡的关系。虽然芒福德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却为后来的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2]
1981年,当代希腊建筑理论家A·楚尼斯(Alexander Tzonis)及其夫人历史学家L·勒弗夫尔(Liane Lefaivre)在《为什么今天需要批判的地域主义》一文中最早提出了“批判的地域主义”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批判的地域主义在过去十年中已经开始替代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来承担解决当代所出现的问题的使命[2],并指出批判的地域主义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①。[4]在《批判的地域主义之今昔》中,他们赞成以“自检、自审、自我的估价”的态度来看待世界性和地域性,同时对全球化和保守的地域主义提出批判。[2]他们认为过去的商业主义和浪漫的地域主义是以“本土的真实性”(True to Region)来反抗其他地区因素观念的入侵,并以民族性为限定的地区建筑元素来对其加以保护,而这实际上创造了一种“熟悉化”(Familiarization)的怀旧建筑,使人产生身临本地区共同历史的幻觉中。[1]楚尼斯和勒弗夫尔不提倡这种做法,他们建议要批判地评价地方文化,引入现代策略对其进行再创造,从而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使其超越狭隘的地域观念。
1983年,美国建筑史学家肯尼斯·弗兰姆普敦(KennethFrampton)在其《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面面观》和1985年出版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正式地将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一种明确而清晰的设计思维来进行讨论,引起了广泛的响应。他对于批判的地域主义的阐述可以归纳为以下七个特点:(1)批判的地域主义是一种边缘性的实践,虽然它批判现代化,但对于现代建筑遗产中解放和进步的方面也不会全然拒绝;(2)批判的地域主义是自觉限定边界的建筑学(consciously bounded architecture),强调的是使场地上的构筑物产生一种领域感,即“场所——形式”(place-form)的产物;(3)批判的地域主义把建筑看成是一种建构(Tectonic)现象,而不是把它当做建造环境还原成一系列杂乱的布景式片段;(4)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诸如场地、气候、光线等与场地相关的要素;(5)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人们通过触觉获得的经验与视觉获得的信息同等重要;(6)批判的地域主义试图培养一种不会过于封闭的、当代的、面向场所的文化;(7)批判的地域主义在逃避了“普世文明”冲击的文化间隙中成长繁荣,这是对目前“中心—边缘”这样一种不充分的文化模型的反对。[1]
①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家维克多·什克罗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曾提出艺术方法就是“使表现对象变陌生”、“把一个对象从通常理解的状态变成新的感知对象”,借此达到艺术上的陌生化效果。芒福德首次将这一概念运用到地域主义中,楚尼斯夫妇沿用了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