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摘要:本文从政治教育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的重要意义及教学实践两方面进行阐述,剖析它给政治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倡导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建构政治课堂的生活意义。关键词:政治教学;回归生活;意义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16-2
长期以来,传统的政治教学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遗忘和忽视教学对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学生只是沉浸于“书本世界”中。这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以考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又导致了学生同生活的分裂。如何让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课成为教师爱上,学生爱听的“幸福课堂”?政治新课程改革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把生活、教育与课程三者有机结合,倡导政治教学应回归生活的理念,从而让政治教学焕发鲜艳夺目的生活之光。
一、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
传统教育中课程设置都是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缺乏对学生生活的关注和可能生活的建构,从而把学生禁锢在教材上面,课堂生活缺乏生气和活力。而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强调“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是跑的过程本身”,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建构政治教学的生活意义,突现其深刻的内在意蕴。
第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释放与张扬。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社会上各种群体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观、利益观、道德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的是与非、大众传播内容的善恶、美丑,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果政治课脱离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那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课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课,学生为应付考试背条条框框。久而久之,学生对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也不会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为此新课程改革以政治教学生活化为基本价值取向,使政治教学真正向生活回归。它立足让学生从十分熟悉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去感知、反思、探究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大胆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从而使政治教学关注个体的现实生活,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以此顺应学生的本性及其自然发展的需要,打破被动、压抑的教学氛围,真正让个体自由选择。
第二,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生活世界潜移默化的熏陶。
“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与生活是不可分离的,政治教学应
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用生活理解知识,更让知识为生活服务。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政治教学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去,而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理解才能充分理解课程的内容和价值,才能把自己的生活和课程联系起来,使人类历史的生活智慧转化为个人的生活智慧,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行为,从而促使教育真正向生活回归。第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
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理念主张理论知识要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许多问题教师提出后学生根本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答案,光靠一人苦思冥想有时也难于开启思路,于是,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启发自然而频繁地发生,成为贯穿课堂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懂得了如何合作,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益处,合作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第四,增强社会责任感。
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必然改变某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意识,驱使他们“探出脑袋、伸长脖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剖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于是学生的思想会逐渐深刻,人生态度会更为积极,社会责任感会不断增强。
第五,师生关系更为和谐。
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必须创设一种多主体的平等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处于富有知识的地位,是知识的权威者、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处在待加工者的地位。因此,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首要前提是教师的正确定位,即按照现代生活教育理论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同时使自己和学生多层面沟通、交流的,教学氛围宽松并洋溢浓浓人情味,师生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累积、加深。
二、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理念的实践
(一)立足生活,制定教学目标
这是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理念实践的前提。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立足生活,制定出具体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讲“近、小、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尤其要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如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诚信观念、民主意识等。例如,在设计高一经济常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教学目标时,笔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讨论分析学生中盲目攀比等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使学生认清其危害,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
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根据家庭消费要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适应的原理,模拟一份家庭消费的合理计划,培养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这既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二)学习内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这是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理念实践的关键。由于教学目标的转变,即由教授学科知识转变为以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也要生活化,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长期以来的传统政治课由于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把理论或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感受强加传授给学生,导致政治课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挖掘生活素材,设计导致学生自己产生某种体验、理解的思想“碰撞”,让这些“碰撞”去产生它的必然效应。例如,在分析诚实信用原则时,教师让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如假奶粉、黑心棉、三无食品、地沟油、毒胶囊以及肯德鸡“苏丹红事件”等,自己思考、讨论其危害、如何解决。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例子,与学生边聊边讲,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政治课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源于生活,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学、乐学,主动地学。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前进行生活调查,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而且使学生自主探索、资源共享,积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