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管理的概念及必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管理的概念及必要性

:

•彩盒类包装产品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色彩的还原问题,如中性灰偏色等,从而影响产品质量,这除了设备本身、生产人员技术水平存在的问题之外,关键一个问题是企业没能进行有效的色彩管理和油墨的合理应用。

色彩管理的概念及必要性

色彩管理即管理人们对色彩的感觉,目的是使在整个图像复制的工艺流程中实现不同色之间的转换,以保证图像色彩从输入显示到输出中所表现的外观尽可能匹配,最终达到原稿与复制品的色彩和谐一致。

图像复制需经历图像的获取、处理加工、分色、印刷等多个阶段,在每个阶段,色彩信息将按照当前所使用设备的呈色原理及色彩描述特性进行表现。不同的扫描与显示设备对同一张原稿会有不同的色彩表现。另外,采用RGB三色呈色的显示屏与四色呈色的印刷油墨之间的色彩表达能力不同,加之不同的应用软件将RGB 数据转换成CMYK也缺乏一致性,使用不同的纸张和油墨,得到的印刷品也不一样。因此,必须通过色彩管理技术对生产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介质上的色彩还原加以控制。

色彩管理的内容

建立设备的色彩描述文件(Profile)是色彩管理的核心,描述文件中有每个设备代表性的颜色特征,如色度的特性化曲线、输出色色域特性曲线等,色彩管理系统利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颜色特征实现各设备色空间的匹配和转换。

进行色彩管理,必须遵循一系列规定的操作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色彩管理在原理上分为3个步骤,简称为“3C”,即校准(Calibration)、特性化

(Characterization)及转换(Conversion)。

校准:为了保证色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可*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对输入、显示、输出设备进行校准,以保证它们处于标准工作状态。输入校正包括扫描仪等的亮度、对比度、黑白场的校正。以保证对于同一份原稿,不论什么时候扫描,都应当能获得相同的图像数据。

通过对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色温以及整个显示系统的Gamma值进行设定,使其准确显示色彩。输出校正包括打印机、照排机、印刷机和打样机的校正,对其特性进行校正后,使该设备能按照出厂时的标准特性输出。

特性化:将所有设备校正后的特性记录下来,就是特性化的过程。这些特性描述文件是从设备色空间向标准设备无关色空间(PCS)进行转换的桥梁。

转换:在对系统设备进行校准的基础上,利用设备描述文件,以标准的设备无关色空间为媒介,实现各设备色空间之间的正确转换。由于输出设备的色域要比原稿、扫描仪、显示器的色域窄,因此在色彩转换时需要对色域进行压缩,色域压缩在ICC协议中又有绝对色度法、相对色度法、突出饱和度法和感觉法四种方法。

色彩管理的实施

通俗来讲,对于一个包装印刷企业要做好色彩管理,需要有标准的环境光源;高品质的色彩特性文件生成软件;先进的色彩管理系统;标准的测量仪器和测试工具;标准的颜色色靶;标准的印刷管理;标准的远程数码打样色彩管理;标准的扫描还原、数码相机色彩管理;标准的显示器校正和屏幕软打样。在色彩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精心做好印刷全程各道工序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生产管理,这是应用ICC色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企业要严格制定精细产品的质量标准,纸张、油墨等原辅材料及设备完好的标准,测量工具及环境光源的标准,制定标准化管理文件等,并要求人人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显示器、软打样、打印机的ICC文件、印刷机各参数等要规范,并在标准和规范内进行量化,在一切可以用数据表达的地方,通过测试手段,总结归纳出能够保证质量的数据。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从而保证稳定的高质量、高效率生产。

印前图像处理技术是印刷复制质量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显示器要专业,原稿的扫描和数字原稿的处理应统一用复制质量的四个基本标准(灰平衡、阶调复制、色彩校正、锐度增强)来指导工作,并通过实验规范四个标准的参数。扫描文件完成,要对非适性原稿缺陷作调整处理和艺术加工,使印品层次更加丰富,达到优于原稿的效果。对于异地印刷的企业,远程数码打样的Profile文件管理,可确保两地的数码样张色彩一致。

色彩管理系统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色彩管理系统较多,如Adobe的Photoshop色彩管理系统,Apple 的ColorSync色彩管理系统,Kodak的色彩管理系统等。不同的色彩管理系统对设备的色彩管理能力各不相同且都有其擅长的部分,因此企业必须首先确定在哪些设备上需要获得一致的色彩,以便进行选择。

其次,要确定色彩管理系统中的自描述文件,以及是否支持在开放式系统中建立描述文件;若属封闭式系统,则必须由厂方建立描述文件,这样就需要确定是否能够承受建立描述文件所需的费用。应针对企业自身情况,对系统的可*性、设备支持能力、可扩充性、兼容性和易用性等多种性能进行比较和测试,测试时可用同一彩色原稿,观察哪一种系统在具体操作环境下,能获得与原稿最吻合的效果。

有效的色彩管理是整个复制质量的保证,但最终产品的获得是通过油墨来实现的。油墨作为印刷的五大要素之一,对印刷过程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油墨进行正确合理的使用和调配,是保证色彩准确还原的关键。水墨使用问题

水墨的组成及性能:水性油墨是由水溶性树脂、高级颜料、溶剂和助剂加工而成。其色相取决于颜料的性质,一般要求颜料具有鲜艳的色泽、适当的着色力和遮盖力,良好的耐性及较高的分散度。为获得水墨的良好印刷适性,往往要根据不同情况用各种油墨添加剂来调整油墨的流动性、干燥性和粘稠性。决定水墨质量的因素较多,使用不当,会带来一系列质量问题,在选购和使用时应注意分析,判断其优劣状态,并根据情况做出调整,以保证其优良的印刷适性。

在印刷中,水墨具有一定的粘度是保持正常传递、转移水墨的必要条件。因此一般将高档水墨的粘度控制在20±5秒左右,粘度的差异会造成印刷颜色的深浅不同。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承物和温度的不同,对上机水墨的PH值可调整或控制在8.0~9.5之间。

水墨的调配:油墨调配主要是指油墨的颜色调配。在包装产品印刷中,水墨采用的颜色以专色实地平涂为主,达到视觉及防伪的双重效果。

这些不同的专色,不能通过青、品、黄、黑四色叠印而成,往往也找不到原装的油墨直接使用,须由技术人员根据生产状况,对原墨进行不同比例的调配而得到。

油墨的色彩调配是基于减色法原理的,即任何一种颜色都能利用三原色的不同比例混合调配而成,并考虑其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基本属性。配色时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并考虑油墨本身的色相、光泽、着色力、遮盖力等因素。

配色工艺

分析原稿颜色:调色是针对原稿的色样进行的,为了减少调色的盲目性,必须首先对原稿色彩进行分析,以确定需要原色墨的色相和比例。分析原稿主要是采用仪器测色和人眼比色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印刷色谱确定三原色油墨比例较为简单实用,可根据色谱中标注的原色网点面积百分比计算三原色墨及白墨含量。

配色:按照计算出的配比,先称取少量原色墨进行调配。注意墨色与原稿色的时时比较,当两者颜色接近时,可取所调墨在刮样纸上进行刮样对比,如此反复,直到两色完全一致。比色时,油墨应打均匀,并且墨层越薄越好,为了保证色样色相的准确性,纸张应与印刷时所用的纸张相同。亮度和饱和度的调整是通过添加白墨和黑墨实现的。需要加入白、黑墨时,应特别注意称量的准确性。

待调配出来的油墨达到原稿要求后,可按比例进行批量油墨的调配。一批活件所用油墨的调配量通常由纸张的种类规格、图像面积、印数多少以及损耗量来确定,并就多不就少的原则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