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内容提要]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因素十分复杂。本文认为最主要的有三大因素,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及美国因素。前两大因素与日本经济状况、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直接相关。对于后一个因素,既要看到日美相互呼应的一面,也应看到日本追随美国有一定的限度。
[关键词]中日关系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美国影响
2001年,日本更换了领导人,强硬的右派上台。中日关系随之出现了教科书、李登辉访日、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贸易摩擦等一系列问题,呈现出更加严峻的局面。分析中日关系的走向,首先需要弄清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应该说当前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很多、很复杂,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美国因素。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萧条,每况愈下。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对中日关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在经济频临危机的情况下右派乘势上台。每况愈下的经济形势使日本国民产生了忍无可忍的情绪。一位日本作家甚至这样写道: 如今日本这样的状况如果发生在别的国家,早该爆发革命了。 这类议论典型地反映了当今日本民怨沸腾、广大国民迫切要求变革的心声。另一方面,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无能和失策,又导致国民对出现 政治强人 的强烈期待,甚至到了 饥不择食 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被一些善于表演、却并没有什么真知灼见的政治家所迷惑。在这一背景下,自民党内的小泉纯一郎以其 怪人 的行事风格和 改革 高调脱颖而出,先后登上了总裁和首相的宝座;而后还赢得了高达80~90%的支持率。其实,日本国民对小泉的 情绪型 的支持就是对改革、变革的支持,同时也反映出日本缺乏真正有远见、有魄力的大政治家。
然而,在国内问题上极力主张改革的小泉首相,在外交问题却堪称是个 右派 ,无论是在教科书问题上,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还是在贸易摩擦问题上,都表现得又臭又硬,根本不把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批评放在眼里,从而大大恶化了日本同中国、韩国的关系。
(二)中日经济发展的强烈反差导致所谓 中国威胁论 更加盛行。在日本,人们普遍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 失去的10年 ,而且21世纪初日本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很可能是十分黯淡的。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发表的中长期经济预测报告,如果今后日本经济出现 停滞趋势 ,在2000~2005年、2005~2010年和2000~2025年日本GDP年均实际增长率分别只有0.3%、0.1%和0.1%;如果出现 中间趋势 ,在2上述三个时期日本GDP年均实际增长率分别为0.9%、1.0%和0.6%;如果出现 积极趋势 ,日本GDP年均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4%、2.2%和1.1% ,换句话说,即便是出现 积极趋势 ,在今后25年日本GDP年均实际增长率也只有1.1%。
与之对照,90年代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而且预计在今后一二十年这种增长趋势很可能保持下去,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很可能在2015~2020年超过日本。这种反差对于日本和亚洲来说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却因此而产生了一种嫉妒、害怕中国的心理,招致情绪性的因素日益上升。正如日本有的学者所说: 日本相当多的国民对中国的心理几乎可以归结到一点,这就是对一个走向强大的中国感到害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日本自身的停滞,少数人鼓吹的 中国威胁
这里引用的是在多次中日国际讨论会上日方人士的即兴发言及采访日方人士的谈话记录,由于未经本人同意,不便注明发言者的名字。
日本经济新闻 2001年3月22日。
[日] 周刊文春 2001年3月29日。
论 日益蔓延成为一部分国民 害怕中国强大 的心理。
所谓 中国威胁论 的蔓延,首先是从一些鼓吹者那里开始的。例如佐伯喜一就认为: 中国即使没有膨胀主义、扩张主义的意图,通过国家的统一、通过追求恢复昔日帝国版图的行动,有可能形成针对周边各国的扩张主义、强权主义的威胁。 中国威胁论 也反映了日本的一种不健康心理。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亚洲唯一发达国家,在近代史上习惯于 周边国家都是弱国或小国 ,对自己身旁正在崛起一个人口和幅员超出自己十倍和几十倍的、走向现代化的大国深感不安。一些人甚至由此担心中国发展起来会在亚洲同它 争当领导 ,甚至担心中国强大起来以后会为了过去那场战争而对日本进行报复。
(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中日贸易摩擦。今年4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和日本国内很多人反对,强行宣布自4月23日起至11月8日止的200天内对中国的大葱、鲜蘑菇、蔺草席这三种农产品对日出口的超限额(即1997~1999年3年期间年均对日出口量)部分分别征收256%、266%、106%的关税,从而挑起了一场中日贸易摩擦战。日本挑起这场贸易战的原因很多,其中,在经济长期萧条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随着中日经贸关系扩大,中国商品对日出口迅速增长。2000年中国(不包括香港、台湾)对日出口额近6万亿日元(约相当于500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22%,比1996年增长了35%,占2000年日本进口总额的15%,仅次于美国(占19%)。
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品种也大大增加,商品质量明显提高,日本的消费者对 中国货 的 抵触感 (比如因为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质量差而不愿买进口品)几近消失。这样,廉价的中国农产品等商品的进口,使日本广大消费者得到了很大实惠。
然而,由于整个日本经济处在所谓 通货紧缩 (按日本政府的定义, 通货紧缩 就是指 持续的物价下降 )状态,物价下降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这样,从整个日本经济看,来自中国等国家的廉价商品加剧了 通货紧缩 ,特别是冲击了一部分生产者。为满足日本这类企业和商社的要求,日本政府对中国的出口产品采取了限制措施。
(四)在日本财政濒临危机和中日关系倒退的双重因素作用下,日本可能大幅度削减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从而给中日关系带来消极影响。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财政状况不断恶化,为此,削减财政支出成为财政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日本的财政支出中有一项内容就是政府开发援助(ODA),估计日本削减财政支出必然殃及ODA,其中就涉及到对华ODA问题。从1980年到2000年,日本采取比照中国的五年计划、以5-6年为一个贷款期(也称为 一批 )的方式,向中国提供了四批贷款,这四批贷款的金额分别为3309亿日元、5400亿日元、8099亿日元和9700亿日元。从2001年以后,日元贷款由上述的 分批方式 转变为 年度方式 。与此同时,日本同欧洲等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也向中国提供了无偿援助 ,用于社会发展、农业、环保、经济基础设施、工业等领域。
日本ODA对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中很多项目对中日双方都有利。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1972年同日本复交时,放弃了战争赔偿要求。1980年日本开始向中国提供ODA 时,中日双方都心照不宣地把它同中国放弃战争赔偿问题联系起来,即日本向中国提供ODA,在某种程度上含有对中国放弃战争赔偿的一种补偿的性质。直到2001年2月日本一位长期从事中日贸易工作的人士还在感叹:有些日本人批评中国对日本提供ODA居然不感谢,那么,中国放弃战争赔偿,日本向中国感谢了吗?这说明在比较熟悉日中关系的日本人心目中,仍然深深地意识到对华ODA与中国放弃战争赔偿之间的联系。
然而,近年来围绕对华ODA,日本国内出现了各种议论:所谓 中国对日本ODA不宣传、不感谢 ;所谓 中国将日本ODA用于军事 等等。 在2001年4月日本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蘑菇等实施所谓 紧急进口限制 后,在日本国内甚至出现了日本的ODA在帮助中国人同日本竞争的议论。这些议论在实际上也是为日本大幅度削减对华ODA进行舆论准备,而日本一旦走出这一步,就不能不对中日关系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比如在2001年4月下旬进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作为总裁候选人之一的龟井静香公然在电视上指责中国将日本提供的OD A用于军事,但并没有提出事实根据。
从1981年到1983年,中国先后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比利时等国签订了双边发展合作总协定或议定书,并与欧盟和日本在双边混委会或年度会议的机制下确立了援助合作关系;我国还与荷兰、挪威、新西兰签署了无偿援助的双边框架协议,并与瑞典、芬兰、卢森堡等国有着不定期的发展合作关系。
[日]中曾根康弘: 21世纪日本的国家战略 ,P HP研究所2000年版,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