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同化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民族》2003年第6期

论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同化政策

杨洪贵

强制同化曾经是许多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政策,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且在现实世界里仍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30—6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对土著人采取的种族同化政策就是强制同化政策的典型。在同化政策下,澳大利亚政府试图在给予土著人生存权的前提下消灭他们的种族文化身份,以实现种族、文化同质的“理想社会”。鉴于同化政策是澳大利亚土著人政策发展的重要阶段,且学术界缺乏对澳大利亚土著人同化政策的系统探讨,本文拟就澳大利亚土著同化政策的由来、内涵和结果进行评述。

一、土著人同化政策产生的原因

自从英国人踏上澳大利亚起,土著人就成为澳大利亚白人耿耿于怀的“种族难题”。为了夺取土地和财富,为建立一个“雪白”的澳大利亚社会,从1788年英国将其辟为犯人流放地开始,英国殖民当局就对澳大利亚土著人进行种族屠杀,到19世纪末,当地土著人已经濒于灭绝的境地。此后,英属澳大利亚各殖民区(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称州)先后放弃种族屠杀政策,转而实施种族隔离政策,把土著人限制在保留地内,企图使残存的土著人自行灭绝。从20世纪30年代起,澳大利亚政府(1931年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对土著人的政策开始从种族隔离转向种族同化。澳大利亚政府土著人政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种族隔离政策的失败。长期以来,英国殖民当局及澳大利亚政府视澳大利亚土著人为即将自行灭绝的种族。“土著问题是个会自行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总会自行灭绝的,这种令人厌恶的假设一直支配着官方的政策,直到1939年。甚至像同一年在墨尔本出版的《现代参考百科全书》这种严肃的著作,竟也轻描淡写地说:‘那些分成许多部落的、习惯于原始生活的、智力低下的土著人正在消亡之中’。”①经过半个世纪的种族隔离,白人预期的土著人灭绝并未实现。1921—1947年,土著人数量在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使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数量从1921年的60479人增加到1947年的73817人。②土著人不但没有自行灭绝,反而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混血土著人数量增长很快。在二战期间人们认识到,土著人这个曾经被认为是一个正在消亡的种族,“有规律的饮食,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收入,也许还因为有些土著妇女在抚养孩子方面的天赋,所有这些使一个世纪

〔美〕约翰・根室著、符良琼译:《澳新内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103页。

②参见黄源森、陈弘:《当代澳大利亚社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1页。

以来土著人的出生率第一次被承认有所上升”。①同时,“正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土著没有自行

灭绝,才被迫从保护政策转向同化政策的”。②因此,土著人数量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不断增

长这一事实迫使澳大利亚政府寻找新的对策。

2.人类学家的研究引起澳大利亚社会对土著人问题的关注。1925年,悉尼大学建立了人类学系。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如拉德克利・布朗和阿道夫斯・耶尔金等,皆撰文公正地介绍土著公民,呼吁政府提高土著人地位,要求政府改变现行的歧视政策,号召全国关心土著人,并要求给予他们更好的教育机会,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1929年联邦政府任命J ・M ・布莱克(Bleakley )为北部地方土著人保护官,负责调查北部地方土著人的状况。他的报告揭示了土著

人的困境:土著工人的工资极低,大多遭受着疾病和营养不良之苦。③澳大利亚著名的人类学

家唐纳德・汤姆逊曾经长期研究土著人的生活,他于1949年在墨尔本的《先驱报》上写道:“那些没有见过北部领土、西澳大利亚和昆士兰畜牧场土著的人,是很难想象这种悲剧的全部悲惨

情形的。”④人类学家对土著人的研究引起了白人社会的关注,促动了白人社会对澳土著人的

同情和对土著人文化的认识,使全国公众形成一种共识:只有将土著人尽快同化到主流社会中来,才是解决土著人问题的惟一途径。

3.土著人的抗争。土著人掀起的反歧视斗争也积极推动了澳大利亚政府土著人政策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土著人成立了政治组织,抗议政府“一年仅给我们一条毛毯”的做法,要求摆脱隔离状态,享有生活自主权。三四十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土著人不断举行抗议活动。在二战期间,为满足劳动力和为战争服务的需要,大量土著人进入城市工作,有的进入军队,为澳大利亚对敌作战做出了贡献。在为保卫国家安全的共同斗争和生活中增强了白人对土著人的了解,使白人“扫除了认为土著人对货币一无所知、对卫生习惯一窍不通的偏见。人们曾经担心,不同种族的混杂会酿成社会的分裂。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毫无根据的。他们曾经被人们认为很懒惰,但在马塔伦卡,土著人一天干10个小时的活,他们在中东干得比士兵和民工卖力得

多”。⑤土著人以其勤劳和努力获得了一些白人的认同,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自身的反抗能力。二战后,土著人对政府的剥削、社会的歧视和恶劣的生活条件已无法忍受。1945年5月,几百名西澳大利亚土著工人罢工。他们要求派代表参加当地的行政机关,并由他们自己规定最低工资数额。1951年1月,北部地方也发生了类似的罢工事件。

4.澳大利亚社会对土著劳动力的需求。澳大利亚政府对土著人政策的改进,“与其说是出自人道主义考虑,不如说是由于养牛场及其他企业对于劳动力需要的增加,从美拉尼西亚运入工人早在20世纪前十年就已被禁止,而从亚洲各国运入工人又受极大的限制。世界大战大大地减少了现有劳动力。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和牧场主们不得不重视保存土著居民得到后备力

量”。⑥尤其是在二战中为了补充军队和后方劳动力,澳大利亚政府大量招募土著人,“到1945年9月,大约有3000名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在军队里服务,还有一些人受雇于准军事组

①②③④⑤⑥〔苏〕C ・A ・托卡列夫等著、李毅夫等译:

《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各族人民》(上),三联书店,1980年,第394页。〔澳〕杰弗里・博尔顿著、李尧译:《澳大利亚历史》,第16页。

骆介子:《澳大利亚建国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36页。

参见W.H.Blackm ore ,R.E.C otter ,M.J.E lliott ,Landmarks ,A History o f Australia to the Present Day ,M acm illan of Australia ,1969,p.165。

黄源森、陈弘:《当代澳大利亚社会》,第103页。

〔澳〕杰弗里・博尔顿著、李尧译:《澳大利亚历史》,北京出版社,1992年,第1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