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孝义市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分析摘要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本文根据孝义市近40年的各种气象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影响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影响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7-0030-01
0 引言
山西省孝义市辖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

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呈缓倾单斜势态,由于受季风环流、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

东部为太原盆地的组成部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主要粮棉产区。

雨热同步,昼夜温差较大;冬季较长,夏无酷暑。

年均降雨量470mm,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60%,常有暴雨和冰雹,冬、春降水很少,常有春旱发生。

在此气候条件下,很容易造成地域性的水热条件不平衡,引起一些气象要素的突变和过量,进而引发气象灾害。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暴雨、冰雹、雷击等。

1 山西省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特点
气象灾害是由于地域水热条件不平衡和其它一些气象要素突变或过量引起的,常常具有强烈的地方特征。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区,
属我国东部季风气候与蒙新高原气候区过渡带,季风影响显著。

加之地形复杂多样,温度、降水的季风变化和年际变化不稳定,气象灾害发生更加频繁。

1.1 干旱灾害
干旱是孝义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区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旱灾与其它气象灾害相比,具有范围广、历时长、灾情重的特点,干旱灾害平均每年要使 20%~25%的耕地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是其它各种气象灾害总和的两倍,同时干旱也是造成受灾人口最多的。

孝义市历史上主要的干旱年有:1965、1972、1986、1997~2001、2008。

孝义市干旱季节分布规律是:一是春旱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直接影响冬小麦返青及大秋作物播种;二是有些年份汛期推迟或无汛期,出现严重的旱年,直接影响农业丰收;三是秋旱时有发生,影响冬小麦的播种。

1.2 洪涝灾害
孝义市虽以旱著称但在降水量集中时段常有暴雨发生,产生洪涝灾害,损失,暴雨洪涝在山西出现的次数最为频繁,造成的损失也最大。

主要的涝年有:1958、1959、1961、1963、1964、1967、1971、1973、1988、2003年,从统计资料分析,我区暴雨多出现在7月和8月,占全年总暴雨的80%,6月和9月占18%。

暴雨分布是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平川。

下午到傍晚出现机率最多。

1.3 低温冷害
低温冻害主要出现在10月~12月。

1.4 冰雹
冰雹是孝义主要农业灾害天气,随大风、强雷雨天气产生,有季节性明显,地方性强、灾情重等特征。

我区冰雹分布特点是:山区多于平川,不毛之地多于森林草地;旱年多于涝年,白天多于夜间,下午多于上午。

1.5 霜冻
霜冻日出现的迟早,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吕梁地区霜冻特点为:南部无霜日多于北部,平川无霜日多于山区,年际变化较大。

1.6 风灾
孝义市大风多出现在冬春季,尤其春季危害较重,因春季气温回升,土地解冻,表层失墒快,大风将表层干土刮起,形成扬沙或沙尘暴天气。

据统计,我区大风多为西北偏北风,每年出现八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为7d~10d。

2 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
从数据统计的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山西省主要的气象灾害发生次数没有增加的趋势,暴雨造成死亡人数呈减少的趋势,但是不管是干旱还是暴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却有明显增加。

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1990 年以后数值升高明显,而干旱发生的次数在 90 年以后的增幅并不大,这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农产品价格升高和
农作物品种变化所致。

山西暴雨出现次数变化,大致以 10 年左右为一个周期,与降水量变化基本相似,历年变化中,1988 年达到最高值,2000 年左右处于平稳阶段,其值相对较低,2003 年后又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中,1996 年因暴雨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2007 年排在历史第二位;从暴雨洪涝发生的时间看,主要集中在 7、8 两月,7 月下旬发生次数最多。

同时受地形影响,短历时、高强度的局部性特大暴雨多发生,山区。

这是由于地势陡峭,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输入过程中被高山阻挡,使气流抬升所致。

暴雨造成的死亡人数变化规律与直接经济损失基本相同,均在 1996 年出现一个极值,2000 年以后变化较为平稳,2007 年有较大升高。

3 防御对策
1)掌握低温气候规律,合理安排品种搭配和播栽期。

改进栽培技术,培育壮秧,增强秧苗的抗灾能力。

冷害出现后,以水调温,增强抗御低温能力。

另外要深耕结合增施基肥,可以加速土壤熟化,促进秧苗和根系生长健壮;
2)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需水规律和本地的降水、蒸发等气候特点,以及土壤水分状况,制定一套合理的灌溉制度,最直接的方法市通过覆盖抑制农田蒸发。

从根本上解决旱涝灾害,要造林种草、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
3)加强流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

重点是加强岗地、丘陵、
中低山区的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山地灾害。

对于丘陵漫岗区要通过大量的修建水库、谷坊、塘坝、截流沟等水利工程,并结合田间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坡地洪水爆发,在保护了坡耕地的同时也保护了下游的农田,同时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变水害为水利;
4)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综合检测能力建设,加强极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影响评估技术研究,认真落实孝政办发[2007]167号《孝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促进信息共享,构建多部门联动的灾害应对机制,更好的抗灾减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