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时新课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时新课的导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师生凭借教材进行教学活动的最初的信息交流。
导人虽然在一节课中只占极少的教学时间,但却直接关系着整堂课教学的效果。
教师利用有效的方法导入新课,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方法如下:
一、复习导入法。
即在新课教学时教师采用复习旧知识而引入新课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语文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听写上一课的生字或重点词语,也可背诵相关联的一段文章或是诗词来引入新课教学。
数学教学时做一些和新课相关联的复习准备题来导人新课教学。
二、直接讲述法。
在一堂新课开始时,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讲述本节课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或者讲述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并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三、设疑法。
所谓设疑法导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围绕教学目标,故意设下问题,制造悬念,以引起学生思考而导入新课的方法。
我们在学习,探索、研究时一般都是从问题人手的,‘教师在应用此法导人新课,设置疑难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并且是学生经过努力学习能够弄懂的问题,还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新课内容巧妙设置疑问,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从而有效的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采用悬念法。
教师在教学时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出乎学生意料,巧妙设下矛盾或问题,让学生迷惑不解,造成学生心灵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并想尽快知道问题的究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向学生提问,“你们想知道一只口渴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弄清这个问题。
”学生当然想知道,于是就会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二)提问法。
教师在新课教学时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巧设难点和疑问,直接向学生提出与新课有关的问题来导入新课的方法。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出示“三角板”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又出示“五角星”,并提问,为什么叫它们“!角板”和“五角星”?学生很容易回答,因为“三角板”有三个伯,“五角星”有五个角,教师很自然的说出,“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三)展示错误法。
教师在教学新课时展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估计学生在学习中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改错而导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教学《米和厘米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位同学做的作业,并提问看他做得对不对。
〇1一只铅笔长1米;〇2教室门高20厘米。
待学生回答后顺势引人新课。
四、情景法。
在应用此法时,教师必须从教学学科和学生年龄特征出发,精心准备,巧妙构思,必须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所创设的情景必须为教学服务。
情景导人法具体又有以下几类。
(一)描述法。
教师通过优美的言辞和满腔的热情,绘声绘色的描述事物的性质,形状、色彩等,或描述事件的历史背景,发生过程和结果等。
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师导人新课时讲述当时红军长征的背景。
(二)故事法。
就是教师在新课导人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征的需要,讲述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故事、典故、寓言、传说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课导入法。
如小学科学课教学《浮力》一课时,教师可采用讲述古时侯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
(三)演示法。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借助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并能为本节课服务的图片、实物、教具、投影仪、电视、计算机等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人手,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导人方法。
如教学《孔明借箭》一课,教师先播放动画片,学生在看了动画后教师自然的过渡到新课。
五,望梅止渴激励法。
教师在教学新课时根据学生的最近心理需求,在能够满足学生心理愿望并得以实现的实际情况下,向学生许诺,只要本节课同学们认真学习,专心听讲,积极完成教学任务,在上完课后,老师将给他们讲故事,或让他们多活动一会,或带他们出去玩。
总之是学生心里最乐意的事。
六、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
如教师教学应用文…一一书信时,询问同学们是否给亲人写过信没有;数学课教学生“计算器”的使用时,教师询问,你们买东西算账吗?有时数目较大时又要很快算
出时你们想到用什么东西来帮助算账最快了?学生自然会想到计算器,从而顺势导入新课。
这样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新课导入是桥梁,导入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堂课成功与否,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