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杯论文初次成文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

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作者:刘旭洪邓鹏鹏刘畅王登攀

2014年10月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2.1国外相关研究 (1)

1.2.2国内相关研究 (4)

1.3 本文研究方法 (5)

2. 汽车产业竞争机制分析 (6)

2.1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特质 (6)

2.1.1汽车产业的资本特征 (6)

2.1.2汽车产业的组织结构特征 (6)

2.1.3汽车产业的价值链特征 (6)

2.1.4汽车产业的关联特征 (7)

3.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7)

3.1 我国汽车市场概述 (7)

3.1.1我国汽车发展历史 (7)

3.2 我国汽车企业发展现状 (8)

3.3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已具备的条件分析 (9)

3.3.1 国内环境分析 (9)

3.3.2国外环境分析 (10)

3.4本章小结 (11)

4. 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4.1政府作用 (11)

4.2产业组织 (14)

4.3企业技术选择 (15)

4.4资源条件 (16)

4.5需求条件 (17)

5.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19)

5.1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定位与战略 (19)

5.2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19)

5.2.1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 (19)

5.2.2贯彻品牌战略,营造品牌形象 (20)

5.2.3降低生产成本,抢占市场先机 (21)

5.2.4紧跟时代潮流,开辟国内外市场 (22)

参考文献 (22)

摘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产销量达到2000万辆,成为汽车大国。与此同时,我国的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在产量上也取得了飞速的增长。但是产销量的增长掩盖不了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竞争力低的事实。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因此,研究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竞争力对于促进国民经济良好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关键词:竞争力,汽车,中国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浪潮席卷下,全球汽车产业逐渐向经营全球化,产业集中化,技术高新化,生产规模化,产品环保化的方向变化发展。1957年中国第一辆汽车诞生,中国开始了在汽车生产领域不懈的探索,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速。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将近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于全球汽车产业融为一体,而且越来越成为世界汽车产业中不可分割和忽视的一部分。汽车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见证着中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也越来越成为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0万辆,增速大幅提升,再次刷新全球记录,已连续五年蝉联第一。

在国内,也涌现出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家汽车集团。同时,中国汽车产业还不断吸引外资,吸收外国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借鉴改造,重组创新。湖北的东风雪铁龙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由于世界汽车产业竞争激烈,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企业创新力不足,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等原因导致东风雪铁龙在国际上竞争力有限。因此,本文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相关理论,探索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形成机制,以促进武汉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

(1)研究的理论基础

①比较优势理论

1871年,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之上的,这个理论得出,一国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相对价格优势的产品,去交换具有相对劣势价格的产品。即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由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建立以一系列条件假设为基础,而且只考虑了生产技术相对差别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使之很难解释二十世纪新的国际贸易发展的变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贝蒂尔.俄林共同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进一步对比较优势的根源做了解释。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是不同国家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该理论的基础为:各国在同等技术水品下,如果存在要素禀赋的不同诸如:资本,劳动力,土地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差异使得国家之间出现商品流动进行国际贸易。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一种静态的分析,已经无法解释新时代由于资本自由流动,规模经济等原因影响的国际贸易。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在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运动的普遍现象,当企业推出新产品时产品的生命周期就开始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经过了新产品创新,产品成熟和产品标准化三个阶段。

②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用“国家钻石模型”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辅助产业

状况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四个关键要素构成。两个辅助要素即为政府和机遇。该理论着重从动态的角度来解释各国比较优势的形成,是适应了新的变化环境变化形势的,用于解释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格局具有十分大的说服力

③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基于数学定量方法研究所有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观念。一方面所有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机械的组合或简单相加,整体的功能是在要素组合下所表现出新的特征;另一方面系统中各个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发挥一定的作用。他们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国汽车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行业,政府,企业等多个方面,这项工程需要各个方面通力配合和努力,才能最终提升中国汽车。

④五力竞争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