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数学(广东专用,理)一轮题库:第8章 第8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

合集下载

2015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_Word版含标准答案

2015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_Word版含标准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若集合{|(4)(1)0}M x x x =++=,{|(4)(1)0}N x x x =--=,则M N =A .∅B .{}1,4--C .{}0D .{}1,4 2.若复数z=i ( 3 – 2 i ) ( i 是虚数单位 ),则z =A .3-2iB .3+2iC .2+3iD .2-3i 3.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A .xe x y += B .x x y 1+= C .x xy 212+= D .21x y += 4.袋中共有15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0个白球,5个红球。

从袋中任取2个球,所取的2个球中恰有1个白球,1个红球的概率为 A .1 B.2111 C. 2110 D. 215 5.平行于直线012=++y x 且与圆522=+y x 相切的直线的方程是A .052=+-y x 或052=--y x B. 052=++y x 或052=-+y x C. 052=+-y x 或052=--y x D. 052=++y x 或052=-+y x6.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031854y x y x 则y x z 23+=的最小值为A .531 B. 6 C. 523 D. 4 7.已知双曲线C :12222=-by a x 的离心率e =45,且其右焦点F 2( 5 , 0 ),则双曲线C 的方程为A .13422=-y x B. 191622=-y x C. 116922=-y x D. 14322=-y x 8.若空间中n 个不同的点两两距离都相等,则正整数n 的取值A .大于5 B. 等于5 C. 至多等于4 D. 至多等于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13题)9.在4)1(-x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 。

2015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集合()(){}410M x x x =++=,()(){}410N x x x =--=,则M N =( )A .{}1,4B .{}1,4--C .{}0D .∅2、若复数()32z i i =-(i 是虚数单位),则z =( )A .23i -B .23i +C .32i +D .32i -3、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 )A.y = B .1y x x =+ C .122x x y =+ D .x y x e =+ 4、袋中共有15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0个白球,5个红球.从袋中任取2个球,所取的2个球中恰有1个白球,1个红球的概率为( )A .521B .1021C .1121D .1 5、平行于直线210x y ++=且与圆225x y +=相切的直线的方程是( )A .250x y ++=或250x y +-= B.20x y ++=或20x y +=C .250x y -+=或250x y --= D.20x y -+=或20x y -=6、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4581302x y x y +≥⎧⎪≤≤⎨⎪≤≤⎩,则32z x y =+的最小值为( )A .4B .235C .6D .3157、已知双曲线C:22221x y a b -=的离心率54e =,且其右焦点为()2F 5,0,则双曲线C 的方程为( ) A .22143x y -= B .221916x y -= C .221169x y -= D .22134x y -= 8、若空间中n 个不同的点两两距离都相等,则正整数n 的取值( )A .至多等于3B .至多等于4C .等于5D .大于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一)必做题(11~13题)9、在)41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 . 10、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3456725a a a a a ++++=,则28a a += .11、设C ∆AB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3a =,1sin 2B =,C 6π=,则b = .12、某高三毕业班有40人,同学之间两两彼此给对方仅写一条毕业留言,那么全班共写了 条毕业留言.(用数字作答)13、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n p B ,若()30E X =,()D 20X =,则p = .(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作一题)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已知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 24πρθ⎛⎫-= ⎪⎝⎭,点A 的极坐标为722,4π⎛⎫A ⎪⎝⎭,则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1,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4AB =,C E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C ,C 1B =.过圆心O 作C B 的平行线,分别交C E 和C A 于点D 和点P ,则D O = .三、解答题16.(本小题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向量(1) 若m n ⊥,求tan x 的值;(2) 若m 与n 的夹角为3π,求x 的值. 17. (本小题满分12分)某工厂36名工人年龄数据如下表(1) 用系统抽样法从36名工人中抽取容量为9的样本,且在第一分段里用随机抽样法抽到的年龄数据为44,列出样本的年龄数据;(2) 计算(1)中样本的均值x 和方差2s ;(3) 36名工人中年龄在x s -和x s +之间有多少人?所占百分比是多少(精确到0.01%)?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2,三角形PDC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4,6,3PD PC AB BC ====,点E 是CD 的中点,点、F G 分别在线段、AB BC 上,且2,2AF FB CG GB ==.(1) 证明:PE FG ⊥; (2) 求二面角P AD C --的正切值;(3) 求直线PA 与直线FG 所成角的余弦值.19. (本小题满分14分)设1a >,函数2()(1)x f x x e a =+-(1) 求()f x 的单调区间; (2) 证明()f x 在(,)-∞+∞上仅有一个零点;(3) 若曲线()y f x =在点P 处的切线与x 轴平行,且在点M (m,n )处的切线与直线OP 平行,(O 是坐标原点),证明:1m ≤-.20.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 与圆221:650C x y x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1) 求圆1C 的圆心坐标;(2) 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3) 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直线:(4)l y k x =-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1. (本小题满分14分) 数列{a }n 满足:*12122......3,2n n n a a na n N -+++=-∈. (1) 求3a 的值;(2) 求数列{a }n 的前 n 项和n T ;(3) 令111111,(1......)(2),23n n n T b a b a n n n-==+++++≥证明:数列{}n b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22ln n S n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参考答案。

2015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立体几何分类整理详细解答

2015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立体几何分类整理详细解答

2015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立体几何详细解答一、选择题: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的体积为( )A .168π+B .88π+C .1616π+D .816π+ 【解析】:本题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三视图;二、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一、三视图:1、如果三个三视图中有两个三角形,这个立体图形一定是椎体,另一个三视图用来说明其为锥体的那一种;2、如果三个三视图中有两个矩形,这个立体图形一定是柱体,另一个三视图用来说明其为柱体的那一种;3、如果三个三视图中有两个梯形,这个立体图形一定是台体,另一个三视图用来说明其为台体的那一种;二、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1、锥体的体积计算:⨯=31V 底面积⨯高2、柱体的体积计算:=V 底面积⨯高3、台体的体积计算:=V 大椎体体积-小椎体体积解:本题目是由两个立体图形组成的一个组合图形,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分为两个部分各自处理。

上半部分:三视图为三个矩形,说明这个立体图形为四棱柱。

=V 底面积⨯高=16224=⨯⨯下半部分:三视图为两个矩形一个半圆,说明这个立体图形为圆柱的一半。

ππ842212=⨯⨯⨯=V所以:该组合立体图形的体积为π816+。

2、已知正四棱锥1111D C B A ABCD -中,AB AA 21=,则CD 与平面1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 .23B .33C .23D .13【解析】本题考查线与面的夹角计算,线与面的夹角计算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第一步:线中两个端点一般情况下一个在平面上,一个在平面,由不在平面上的点找到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点。

(该点和投影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该平面) 第二步:连接线重在平面的端点和投影点,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第三步:三角形中在平面的边与该直线之间的夹角就是线与面的夹角。

第四步: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求该角的三角函数值。

如图所示:其中'PAP ∠为直线'PP 和平面α的夹角,在'PAP Rt ∆中计算'PAP ∠的三角函数值。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一轮练习题-数学试题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一轮练习题-数学试题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一轮练习题-数学试题第1课时立体几何的结构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没有严格要求).[对应学生用书P109]【梳理自测】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教材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C.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叫棱锥D.棱台各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将其折叠起来,变成正方体后的图形是()答案:1.D 2.B◆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多面体棱柱棱柱的侧棱都平行且相等,上下底面是平行且全等的多边形.棱锥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棱台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平行且相似的多边形.旋转体圆柱圆柱可由矩形绕其任意一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圆锥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圆台圆台可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中点连线旋转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球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直径所在直线旋转得到.二、三视图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A.棱台B.棱锥C.棱柱D.都不对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A.球B.三棱锥C.正方体D.圆柱答案:1.A 2.D◆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名称几何体的三视图有: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画法1.画三视图时,重叠的线只画一条,挡住的线画成虚线. 2.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得到的正投影图.规则1.画法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摆放规则:侧视图在正视图的右侧,俯视图在正视图的下方.三、直观图及投影1.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一个正方形,则原来的图形是()2.如图,过BC的平面截去长方体的一部分,所得的几何体________棱柱(填“是”或“不是”).答案:1.A 2.是◆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轴、y轴、z 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垂直. (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等于原来的一半.投影1.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平行. 2.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影线相交于一点.【指点迷津】1.一个程序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按下面的程序进行定底面根据俯视图确定定棱及侧面根据正视图确定几何体的侧棱与侧面特征,调整实线、虚线对应棱的位置定形状确定几何体的形状2.三个“变”与“不变”斜二测画直观图时“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改变,与x、z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不改变,相对位置不改变.[对应学生用书P110]考向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底面为正多边形,且有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正棱柱;③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都是圆锥;④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 D.3【审题视点】根据柱、锥、台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判定.【典例精讲】①不一定,只有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②正确;③错误.当以斜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时,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不是圆锥.如图所示,它是由两个同底圆锥组成的几何体;④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且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答案】B【类题通法】(1)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换模型中的线面关系或增加线、面等基本元素,然后再依据题意判定.(2)通过反例对结构特征进行辨析,即要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②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③侧面都是矩形的直四棱柱是长方体;④若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其中不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个.解析:认识棱柱一般要从侧棱与底面的垂直与否和底面多边形的形状两方面去分析,故①③都不准确,②中对等腰三角形的腰是否为侧棱未作说明,故也不正确,④平行六面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也可能与底面垂直且互相平行,故④也不正确.答案:4考向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2014&#8226;陕西省高三质检)如图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其中小立方体中的数字表示相应位置的小立方体的个数,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审题视点】从左侧看这个几何体中小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高度.【典例精讲】由俯视图知左视图从左到右最高的小立方体个数分别为2,3,1,选C.【答案】C【类题通法】(1)由实物图画三视图或判断选择三视图,此时需要注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2)由三视图还原实物图,这一题型综合性较强,解题时首先对柱、锥、台、球的三视图要熟悉,再复杂的几何体也是由这些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其次,要遵循以下三步:①看视图,明关系;②分部分,想整体;③综合起来,定整体.2.(2014&#8226;山西高考训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均为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则围成该几何体的各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1B.2C.3 D.4解析:选D.依题意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锥,其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选D.考向三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那么◆ABC的平面直观图◆A′B′C′的面积为()A.34a2B.38a2C.68a2D.616a2【审题视点】画出正三角形◆ABC的平面直观图◆A′B′C′,求◆A′B′C′的高即可.【典例精讲】先画出正三角形ABC,然后再画出它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如图所示,由斜二测画法规则知B′C′=a,O′A′=34a.过A′作A′M◆x′轴,垂足为M,则A′M=O′A′&#8226;sin 45°=34a×22=68a.◆S◆A′B′C′=12B′C′&#8226;A′M=12a×68a=616a2.【答案】D【类题通法】对于直观图,除了了解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外,还要了解原图形面积S与其直观图面积S′之间的关系S′=24S,能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一平面图形的水平放置的斜二测画法的直观图,在斜二测直观图中,四边形A′B′C′D′是一直角梯形,A′B′◆C′D′,A′D′◆C′D′,且B′C′与y′轴平行,若A′B′=6,D′C′=4,A′D′=2.求这个平面图形的实际面积.解析:根据斜二测直观图画法规则可知该平面图形是直角梯形,且AB=6,CD=4保持不变.由于C′B′=2A′D′=22.所以CB=42.故平面图形的实际面积为12×(6+4)×42=202.[对应学生用书P111]忽视几何体的放置与特征致误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正解】由正视图和俯视图可以推测几何体为半圆锥和三棱锥的组合体(如图所示),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恰是底面半圆的圆心,可知侧视图为等腰三角形,且轮廓线为实线,故选D.【答案】D【易错点】(1)根据正视图和俯视图确定原几何体的形状时出现错误,误把半圆锥看成半圆柱,不能准确判断出几何体的形状而误选A.(2)对实线与虚线的画法规则不明确而误选C.【警示】 1.首先确定几何体,面对读者是怎么放置的.2.要分清三视图中的虚线是被哪部分挡住的.3.要明确三视图中三角形的高度是不是几何体的高度.1.(2013&#8226;高考四川卷)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解析:选D.先观察俯视图,再结合主视图和侧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由俯视图是圆环可排除A,B,C,进一步将已知三视图还原为几何体,可得选项D. 2.(2013&#8226;高考湖南卷)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其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侧视图是一个面积为2的矩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等于()A.32B.1C.2+12D.2解析:选D.根据正方体的俯视图及侧视图特征想象出其正视图后求面积.由于该正方体的俯视图是面积为1的正方形,侧视图是一个面积为2的矩形,因此该几何体的正视图是一个长为2,宽为1的矩形,其面积为2.3.(2012&#8226;高考陕西卷)将正方体(如图(1)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解析:选B.还原正方体后,将D1,D,A三点分别向正方体右侧面作垂线.D1A的射影为C1B,且为实线,B1C被遮挡应为虚线.4.(2012&#8226;高考湖南卷)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解析:选C.若为C选项,则主视图为:故不可能是C选项.。

2015年高考数学(理)核按钮:第八章《立体几何》(含解析)

2015年高考数学(理)核按钮:第八章《立体几何》(含解析)

第八章立体几何§8.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高考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和视图,柱,锥,台,球的定义与性质是基础,以它们为载体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关系是重点,三视图一般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以给出空间图形选择其三视图或给出三视图判断其空间图形的形式出现,考查空间想象能力.1.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______,其余各面都是________,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__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注:棱柱又分为斜棱柱和直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2)棱锥:有一个面是________,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____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注:如果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它的顶点在过底面中心且与底面垂直的直线上,则这个棱锥叫做正棱锥.(3)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注: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2.棱柱,棱锥,棱台的性质(1)棱柱的性质侧棱都相等,侧面是______________;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__________的多边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______________;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且侧面,对角面都是________.(2)正棱锥的性质侧棱相等,侧面是全等的__________;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构成一个____________;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上的射影也构成一个____________;侧面的斜高,侧棱及底面边长的一半也构成一个____________;侧棱在底面上的射影,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及底面边长的一半也构成一个____________.(3)正棱台的性质侧面是全等的____________;斜高相等;棱台的高,斜高和两底面的边心距组成一个____________;棱台的高,侧棱和两底面外接圆的半径组成一个____________;棱台的斜高,侧棱和两底面边长的一半也组成一个____________.3.圆柱,圆锥,圆台(1)圆柱,圆锥,圆台的概念分别以________的一边,__________的一直角边,________中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圆柱,圆锥,圆台.(2)圆柱,圆锥,圆台的性质圆柱,圆锥,圆台的轴截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__________.4.球(1)球面与球的概念以半圆的______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________.(2)球的截面性质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________截面;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圆的半径r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5.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__________.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__________.6.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1)三视图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正投影得到的,在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三视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三视图尺寸关系口诀:“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指正视图和俯视图长度相等,高平齐指正视图和侧(左)视图高度要对齐,宽相等指俯视图和侧(左)视图的宽度要相等.(2)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①在已知图形所在空间中取水平面,在水平面内作互相垂直的轴Ox ,Oy ,再作Oz 轴,使∠xOz =________且∠yOz =________.②画直观图时,把Ox ,Oy ,Oz 画成对应的轴O ′x ′,O ′y ′,O ′z ′,使∠x ′O ′y ′=____________,∠x ′O ′z ′=____________.x ′O ′y ′所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y 轴或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____________x ′轴,y ′轴或z ′轴的线段,并使它们和所画坐标轴的位置关系与已知图形中相应线段和原坐标轴的位置关系相同.④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和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__________.⑤画图完成后,擦去作为辅助线的坐标轴,就得到了空间图形的直观图.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在观察角度和投影效果上的区别是:(1)观察角度: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直观图是从某一点观察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2)投影效果:三视图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平面图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自查自纠】1.(1)平行 四边形 平行 (2)多边形 三角形2.(1)平行四边形 全等 平行四边形 矩形 (2)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3)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直角梯形 直角梯形 3.(1)矩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梯形 (2)矩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圆4.(1)直径 球心 (2)垂直于 d =R 2-r 2 5.平行投影 平行6.(1)①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 俯视图 (2)①90° 90°②45°(或135°) 90° ③平行于 ④一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 .棱锥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C .棱锥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D .棱柱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解:根据棱柱,棱锥的性质及截面性质判断,故选D.以下关于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球的三视图总是三个全等的圆B .正方体的三视图总是三个全等的正方形C .水平放置的正四面体的三视图都是正三角形D .水平放置的圆台的俯视图是一个圆解:几何体的三视图要考虑视角,只有球无论选择怎样的视角,其三视图总是三个全等的圆.故选A.(2012·陕西)将正方体(如图a 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图b 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解:还原正方体知该几何体侧视图为正方形,AD 1为实线,B1C 的正投影为A 1D ,且B 1C 被遮挡为虚线.故选B.用一张4cm×8cm 的矩形硬纸卷成圆柱的侧面,则圆柱轴截面的面积为________cm 2(接头忽略不计).解:以4cm 或8cm为底面周长,所得圆柱的轴截面面积均为32πcm 2,故填32π.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那么△ABC的平面直观图△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如图所示是实际图形和直观图.由图可知,A ′B ′=AB =a ,O ′C ′=12OC =34a ,在图中作C ′D ′⊥A ′B ′,垂足为D ′,则C ′D ′=22O ′C ′=68a .∴S △A ′B ′C ′=12A ′B ′×C ′D ′=12×a×68a =616a 2.故填616a 2.类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2012·湖南)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解:D 选项的正视图应为如图所示的图形. 故选D.【评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近年高考中的热点题型.本题可用排除法一一验证:A ,B ,C 都有可能,而D 的正视图与侧视图不可能相同.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解:从俯视图看,B ,D 符合,从正视图看,B 不符合,D 符合,而从侧视图看D 也是符合的.故选D.类型二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6 3B .93C .12 3D .18 3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斜四棱柱,高h=22-1=3,底面积为9,所以体积V =9×3=9 3.故选B.【评析】通过三视图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运算是较为常规的考题,考生对此并不陌生.对于空间几何体的考查,从内容上看,柱,锥的定义和相关性质是基础,以它们为载体考查三视图,体积是重点.本题给出了几何体的三视图,只要掌握三视图的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难将其还原得到斜四棱柱.如图所示的三个直角三角形是 一个体积为20cm 3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h =________cm.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此三棱锥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5cm ,6cm ,三棱锥的高为h cm ,则三棱锥的体积为V=13×12×5×6×h=20,解得h =4cm.故填4.类型三 空间多面体的直观图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一个正四棱台,上部是一个正四棱锥.画法:(1)画轴.如图1,画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90°.图1(2)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ABCD ,在z 轴上截取O ′使OO ′等于三视图中相应高度,过O ′作Ox 的平行线O ′x ′,Oy 的平行线O ′y ′,利用O ′x ′与O ′y ′画出底面A ′B ′C ′D ′.(3)画正四棱锥顶点.在Oz 上截取点P ,使PO ′等于三视图中相应的高度.(4)成图.连接P A ′,PB ′,PC ′,PD ′,A ′A ,B ′B ,C ′C ,D ′D ,整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所示.图2【评析】根据三视图可以确定一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按照斜二测画法,建立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90°,确定几何体在x 轴,y 轴,z 轴方向上的长度,最后连线画出直观图.已知一个四棱锥的高为3,其底面用斜二测画法所画出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此四棱锥的体积为( )A . 2B .6 2C .13D .2 2解:因为四棱锥的底面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原图底面的底边长为1,高为直观图中正方形的对角线长的两倍,即22,则原图底面积为S =2 2.因此该四棱锥的体积为V =13Sh =13×22×3=2 2.故选D.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直观图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16,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cm ,求圆台的母线长.解:设圆台的母线长为l ,截得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4r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33+l =r4r ,解得 l =9. 所以,圆台的母线长为9cm.【评析】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锥,台等几何体,注意抓住截面的性质(与底面全等或相似),同时结合旋转体中的轴截面(经过旋转轴的截面)的几何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中的相似比,设相关几何变量列方程求解.圆锥底面半径为1cm ,高为2cm,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解:过圆锥的顶点S 和正方体底面的一条对角线CD 作圆锥的截面,得圆锥的轴截面SEF ,正方体对角面CDD 1C 1如图所示. 设正方体棱长为x ,则CC 1=x ,C 1D 1=2x .作SO ⊥EF 于O ,则SO =2,OE =1.∵△ECC 1∽△ESO ,∴CC 1SO =EC 1EO ,即x2=1-22x1, 解得x =22(cm).故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22cm.1.在研究圆柱,圆锥,圆台的相关问题时,主要方法就是研究它们的轴截面,这是因为在轴截面中容易找到这些几何体的有关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数量关系.2.正多面体(1)正四面体就是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正六面体就是正方体,连接正方体六个面的中心,可得到一个正八面体,正八面体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棱长都相等的正四棱锥拼接而成.(2)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连接A 1B ,BC 1,A 1C 1,DC 1,DA 1,DB ,可以得到一个棱长为2a 的正四面体A 1-BDC 1,其体积为正方体体积的13.(3)正方体与球有以下三种特殊情形:一是球内切于正方体;二是球与正方体的十二条棱相切;三是球外接于正方体.它们的相应轴截面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3.长方体的外接球(1)长,宽,高分别为a ,b ,c 的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a 2+b 2+c 2=2R .(2)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3a =2R .4.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1)斜高为32a ;(2)高为63a ;(3)对棱中点连线长为22a ; (4)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5)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3a 2,体积为212a 3.5.三视图的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对于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6.一个平面图形在斜二测画法下的直观图与原图形相比发生了变化,注意原图与直观图中的“三变,三不变”.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线段的长度改变(减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变,与x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相对位置不变.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有以下关系:S 直观图=24S 原图形,S 原图形=22S 直观图.1.由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是( )A .六棱锥B .六棱台C .六棱柱D .非棱柱,棱锥,棱台的一个几何体解: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符合棱柱的定义,故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B .若棱柱有两个侧面是矩形,则该棱柱的其它侧面也是矩形C .正方体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 .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解: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A 错误;其它侧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B 错误;棱柱的侧棱与底面边长并不一定相等,选项D 错误;易知选项C 正确.故选C.3.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包括( )A .一个圆台,两个圆锥B .两个圆台,一个圆柱C .两个圆台,一个圆锥D .一个圆柱,两个圆锥解:把等腰梯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由旋转体的定义可知所得几何体包括一个圆柱,两个圆锥.故选D.4.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所示A ,B ,C 分别是△GHI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所示方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 )A B C D解:观察图形,易知图2所示几何体的侧视图为直角梯形,且EB 为直角梯形的对角线.故选A.5.(2013·四川)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A .棱柱B .棱台C .圆柱D .圆台 解:由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上,下两底面为半径不等的圆,又∵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可判断其为旋转体.故选D.6.如图,网格纸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其上用粗线画出了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多面体最长的一条棱的长为()A .2 2 B. 2 C .2 3 D. 3 解:由三视图可知,此多面体是四棱锥,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并且有一条长为2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以最长棱长为22+22+22=2 3.故选C.7.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表面积等于________.解:由正视图知,三棱柱是底面边长为2,高为1的正三棱柱,所以底面积为2×12×2×2×32=23,侧面积为3×2×1=6,所以其表面积为6+2 3.故填6+23.8.如图是某个圆锥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所标尺寸可得俯视图中圆的面积为________,圆锥母线长为________.解:由三视图可知,圆锥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圆的中心,根据图中的数据,底面圆的半径为10,则俯视图中圆的面积为100π,母线长为302+102 =1010,故填100π;1010.9.如图a 是截去一个角的长方体,试按图示的方向画出其三视图.解:图a 中几何体三视图如图b 所示:10.如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试说明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解:图1中几何体是由上部为正六棱柱,下部为倒立的正六棱锥堆砌而成的组合体.斜二测画法:(1)画轴.如图2,画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yOz =90°.(2)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ABCDEF ,在z 轴上截取O ′,使OO ′等于正六棱柱的高,过O ′作Ox 的平行线O ′x ′,Oy 的平行线O ′y ′,利用O ′x ′与O ′y ′画出底面A ′B ′C ′D ′E ′F ′.(3)画正六棱锥顶点.在Oz 上截取点P ,使PO ′等于正六棱锥的高.(4)成图.连接P A ′,PB ′,PC ′,PD ′,PE ′,PF ′,AA ′,BB ′,CC ′,DD ′,EE ′,FF ′,整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3所示.注意:图形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11.某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7,在该长方体的正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为6,在该长方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分别为a 和b ,求ab的最大值.解:如图,则有AC 1=7,DC 1=6, BC 1=a ,AC =b ,设AB =x ,AD =y ,AA 1=z ,有 x 2+y 2+z 2=7,x 2+z 2=6,∴y 2=1.∵a 2=y 2+z 2=z 2+1,b 2=x 2+y 2=x 2+1, ∴a =z 2+1,b =x 2+1. ∴ab =(z 2+1)(x 2+1)≤z 2+1+x 2+12=4,当且仅当z 2+1=x 2+1,即x =z =3时,ab 的最大值为4.水以匀速注入某容器中,容器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与题中容器对应的水的高度h 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是( )解:由三视图知其直观图为两个圆台的组合体,水是匀速注入的,所以水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率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又因为容器的对称性,所以函数图象关于一点中心对称.故选C.§8.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了解棱柱,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会利用公式求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高考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相关元素的关系与计算,这些内容常与三视图相结合,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面关系,侧面积,表面积以及体积.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S直棱柱侧=__________,S正棱锥侧=__________,S正棱台侧=__________(其中C,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S圆柱侧=________,S圆锥侧=________,S圆台侧=________(其中r,r′为底面半径,l为母线长).(3)柱或台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锥体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1)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V棱柱=__________,V棱锥=__________,V棱台=__________(其中S,S′为底面积,h为高).(2)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V圆柱=__________,V圆锥=__________,V圆台=__________(其中r,r′为底面半径,h为高).3.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半径为R的球的表面积S球=________.(2)半径为R的球的体积V球=________.【自查自纠】1.(1)Ch 12Ch′12()C+C′h′(2)2πrlπrlπ(r+r′)l(3)侧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2.(1)Sh 13Sh13h()S+SS′+S′(2)πr2h13πr2h13πh()r2+rr′+r′23.(1)4πR2(2)43πR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π和4π的矩形,则圆柱的表面积为()A.6π(4π+3)B.8π(3π+1)C.6π(4π+3)或8π(3π+1)D.6π(4π+1)或8π(3π+2)解:分两种情况:①以边长为6π的边为高时,4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4π,r=2,∴S底=πr2=4π,S侧=6π×4π=24π2,S表=2S底+S侧=8π+24π2=8π(3π+1);②以边长为4π的边为高时,6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6π,r=3.∴S底=πr2=9π,S表=2S底+S侧=18π+24π2=6π(4π+3).故选C.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为()A.23 2 B. 2 C.23 D.43 2解:∵正三棱锥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故侧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顶点为棱锥的顶点,∴侧棱长为2,V=13×12×(2)2×2=23.故选C.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圆柱的体积与球体积之比为()A.1∶2 B.2∶1 C.2∶3 D.3∶2解:设球半径为R,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2R.∵V球=43πR3,V圆柱=πR2·2R=2πR3,∴V圆柱∶V球=3∶2.故选D.长方体ABCD-A1B1C1D1的8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且AB=2,AD=3,AA1=1,则球面面积为________.解:∵长方体ABCD-A1B1C1D1的8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而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为AB2+AD2+AA21=22,∴半径R= 2.∴S球=4πR2=8π.故填8π.若圆锥的侧面积为2π,底面面积为π,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__.解: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πr2=π,πrl=2π,有⎩⎪⎨⎪⎧r=1,l=2,从而可知圆锥的高h=l2-r2=4-1= 3.∴V=13×π×3=33π.故填33π.类型一空间几何体的面积问题如图,在△ABC中,∠ABC=45°,∠BAC=90°,AD是BC边上的高,沿AD把△ABD折起,使∠BDC=90°.(1)证明:平面ADB⊥平面BDC;(2)若BD=1,求三棱锥D-ABC的表面积.解:(1)证明:∵折起前AD是BC边上的高,∴沿AD把△ABD折起后,AD⊥DC,AD⊥BD.又DB∩DC=D,∴AD⊥平面BDC.又∵AD⊂平面ADB,∴平面ADB⊥平面BDC.(2)由(1)知,DA⊥BD,BD⊥DC,DC⊥DA,DB=DA=DC=1,∴AB=BC=CA= 2.从而S△DAB=S△DBC=S△DCA=12×1×1=12,S△ABC=12×2×2×sin60°=32.∴三棱锥D-ABC的表面积S=12×3+32=3+32.【评析】充分运用图形在翻折前后的不变性,如角的大小不变,线段长度不变,线线关系不变等,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证明,然后再计算.(2013·福建)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球构成一个简单组合体,如果该组合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均如图所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解:由三视图可知该组合体为球内接一个棱长为2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球的直径2r=22+22+22=23,S球=4πr2=12π.故填12π.类型二空间旋转体的面积问题如图,半径为4的球O中有一内接圆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是______.解:如图,设球的一条半径与圆柱相应的母线的夹角为α,圆柱侧面积S=2π×4sinα×2×4cosα=32πsin2α,当α=π4时,S取最大值32π,此时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为32π.故填32π.【评析】根据球的性质,内接圆柱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为球心,且圆柱的上,下底面圆周均在球面上,球心和圆柱的上,下底面圆上的点的连线与母线的夹角相等,这些为我们建立圆柱的侧面积与上述夹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提供了依据.(2012·辽宁)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长4宽3高1的长方体的中间挖去一个半径为1高为1的圆柱所成几何体,所以表面积为2×(4×3+4×1+3×1)-2×π×12+2π×1×1=38.故填38.类型三空间多面体的体积问题一个正三棱锥(底面是正三角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的底面边长为6,侧棱长为15,求这个三棱锥的体积.解:如图所示为正三棱锥S-ABC,设H为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连接SH,则SH的长即为该正三棱锥的高.连接AH并延长交BC于E,则E为BC的中点,且AH⊥BC.∵△ABC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AE =32×6=33,AH =23AE =2 3. 在△ABC 中,S △ABC =12BC ×AE =12×6×33=93,在Rt △SHA 中,SA =15,AH =23, ∴SH =SA 2-AH 2=15-12= 3.∴V 正三棱锥=13×S △ABC ×SH =13×93×3=9.【评析】(1)求锥体的体积,要选择适当的底面和高,然后应用公式V =13Sh进行计算.(2)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常用方法为割补法和等积变换法:①割补法:将这个几何体分割成几个柱体,锥体,分别求出柱体和锥体的体积,从而得出要求的几何体的体积;②等积变换法:特别的,对于三棱锥,由于其任意一个面均可作为棱锥的底面,从而可选择更容易计算的方式来求体积;利用“等积性”还可求“点到面的距离”.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 =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23 B.33 C.43 D.32 解:如图,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BN 垂直于EF ,垂足分别为M ,N ,连接DM ,CN ,可证得DM ⊥EF ,CN ⊥EF ,则多面体ABCDEF 分为三部分,即多面体的体积V ABCDEF =V AMD -BNC +V E -AMD +V F -BNC .依题意知AEFB 为等腰梯形.易知Rt △DME Rt △CNF ,∴EM =NF =12.又BF =1,∴BN =32.作NH 垂直于BC ,则H 为BC 的中点,∴NH =22. ∴S △BNC =12·BC ·NH =24.∴V F -BNC =13·S △BNC ·NF =224, V E -AMD =V F -BNC =224,V AMD -BNC =S △BNC·MN=24. ∴V ABCDEF =23,故选A .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体积问题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是( )A .8-2π3B .8-π3C .8-2πD .2π3解:由三视图知几何体为一个正方体中间去掉一个圆锥,所以它的体积是V =23-13×π×12×2=8-23π.故选A.【评析】根据已知三视图想象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分析该几何体的组成,再用对应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2012·河南模拟)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主)视图,侧(左)视图均是由三角形与半圆构成,俯视图由圆与其内接三角形构成,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得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2π3+12 B.4π3+16 C.2π6+16 D.2π3+12解: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的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半球,根据三视图中的数据可得V =12×43π×⎝⎛⎭⎫223+13×⎝⎛⎭⎫12×1×1×1=2π6+16.故选C.1.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1)几何体的表面积,除球以外,都是利用展开图求得的,利用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把一个平面图形折叠成一个几何体,再研究其性质,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常用方法.(2)多面体的展开图①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②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③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梯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3)旋转体的展开图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矩形的长(或宽)是底面圆周长,宽(或长)是圆柱的母线长;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的半径长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周长;③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扇环的上,下弧长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面周长.注:①圆锥中母线长l 与底面半径r 和展开图扇形中半径和弧长间的关系及符号容易混淆,同学们应多动手推导,加深理解.②圆锥和圆台的侧面积公式S 圆锥侧=12cl 和S 圆台侧=12(c ′+c )l 与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形式上相同,可将二者联系起来记忆.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关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通常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这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常用的基本方法.(1)棱柱,棱锥,棱台等多面体的表面积可以分别求各面面积,再求和,对于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也可直接利用公式;(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是曲面,计算其侧面积时需将曲面展为平面图形计算,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圆的面积之和;(3)组合体的表面积应注意重合部分的处理. 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1)计算柱,锥,台体的体积,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相应的底面面积和高,应注意充分利用多面体的截面和旋转轴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注意求体积的一些特殊方法:分割法,补体法,还台为锥法等,它们是计算一些不规则几何体体积常用的方法,应熟练掌握.(3)利用三棱锥的“等体积性”可以解决一些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即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视为一个三棱锥的高,通过将其顶点和底面进行转化,借助体积的不变性解决问题.4.由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问题,一般按如下三个步骤求解:(1)由三视图想象出原几何体的形状;(2)由三视图给出的数量关系确定原几何体的数量关系;(3)如果是规则几何体,直接代入公式求解,如果不是规则几何体,通过“割补”后,转化为规则几何体求解.1.已知圆锥的正视图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该圆锥体积为( )A .2π2B .2πC .3π3D .3π 解:易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2,母线长为2,则该圆锥的高为22-12=3,因此其体积是13π·12×3=3π3.故选C. 2.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则这个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是( ) A .2 3 B .3 2 C .6 D . 6 解: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则有ab =2,ac =3,bc =6,解得a =1,b =2,c=3,则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l =a 2+b 2+c 2= 6.故选D.3.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π+2 3B .4π+2 3C .2π+233D .4π+233解:该空间几何体由一圆柱和一正四棱锥组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体积为2π,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3,所以体积为13×(2)2×3=233.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2π+233.故选C . 4.将长,宽分别为4和3的长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成直二面角,得到四面体A -BCD ,则四面体A -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25πB .50πC .5πD .10π解:由题设知AC 为外接球的直径,∴2R =32+42=5,S 表=4πR 2=4π×⎝⎛⎭⎫522=25π.故选A.。

【步步高】(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8讲 曲线与方程同步检测 文

【步步高】(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8讲 曲线与方程同步检测 文

第8讲 曲线与方程一、选择题1.已知两定点A (1,1),B (-1,-1),动点P 满足PA →·PB →=x22,则点P 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拋物线解析 设点P (x ,y ),则PA →=(1-x,1-y ),PB →=(-1-x ,-1-y ), 所以PA →·PB →=(1-x )(-1-x )+(1-y )(-1-y )=x 2+y 2-2. 由已知x 2+y 2-2=x 22,即x 24+y 22=1,所以点P 的轨迹为椭圆.答案 B2.已知点F ⎝ ⎛⎭⎪⎫14,0,直线l :x =-14,点B 是l 上的动点.若过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A .双曲线B .椭圆C .圆D .抛物线解析 由已知:|MF |=|MB |.由抛物线定义知,点M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l 为准线的抛物线,故选D. 答案 D3.设圆(x +1)2+y 2=25的圆心为C ,A (1,0)是圆内一定点,Q 为圆周上任一点.线段AQ 的垂直平分线与CQ 的连线交于点M ,则M 的轨迹方程为 ( ). A.4x 221-4y225=1 B.4x 221+4y225=1C.4x 225-4y221=1D.4x 225+4y221=1 解析 M 为AQ 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则|AM |=|MQ |,∴|MC |+|MA |=|MC |+|MQ |=|CQ |=5,故M 的轨迹为椭圆,∴a =52,c =1,则b 2=a 2-c 2=214,∴椭圆的标准方程为4x 225+4y221=1.答案 D4.已知点P 是直线2x -y +3=0上的一个动点,定点M (-1,2),Q 是线段PM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M |=|MQ |,则Q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2x +y +1=0B .2x -y -5=0C .2x -y -1=0D .2x -y +5=0解析 由题意知,M 为PQ 中点,设Q (x ,y ),则P 为(-2-x ,4-y ),代入2x -y +3=0,得2x -y +5=0. 答案 D5.已知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为θ,点P 在二面角内,PA ⊥α,PB ⊥β,A ,B 为垂足,且PA =4,PB =5,设A ,B 到棱l 的距离分别为x ,y ,当θ变化时,点(x ,y )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y 2=9(x ≥0) B .x 2-y 2=9(x ≥0,y ≥0) C .y 2-x 2=9(y ≥0) D .y 2-x 2=9(x ≥0,y ≥0)解析 实际上就是求x ,y 所满足的一个等式,设平面PAB 与二面角的棱的交点是C ,则AC =x ,BC =y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Rt △PAC ,Rt △PBC 中其斜边相等,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x ,y 所满足的关系式.如图,x 2+42=y 2+52, 即x 2-y 2=9(x ≥0,y ≥0).答案 B6.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AD =60°,AD =2AB ,若P 是平面ABCD 内一点,且满足:xAB →+yAD →+PA →=0(x ,y ∈R ).则当点P 在以A 为圆心,33|BD →|为半径的圆上时,实数x ,y应满足关系式为( ). A .4x 2+y 2+2xy =1 B .4x 2+y 2-2xy =1 C .x 2+4y 2-2xy =1D .x 2+4y 2+2xy =1解析 如图,以A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D =2.据题意,得AB =1,∠ABD =90°,BD = 3.∴B 、D 的坐标分别为(1,0)、(1,3),∴AB →=(1,0),AD →=(1,3).设点P 的坐标为(m ,n ),即AP →=(m ,n ),则由xAB →+yAD →+PA →=0,得:AP →=xAB →+yAD →,∴⎩⎨⎧m =x +y ,n =3y .据题意,m 2+n 2=1,∴x 2+4y 2+2xy =1.答案 D 二、填空题7.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4,若抛物线过点A (-1,0)、B (1,0)且以圆的切线为准线,则抛物线的焦点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解析 设抛物线焦点为F ,过A 、B 、O 作准线的垂线AA 1、BB 1、OO 1,则|AA 1|+|BB 1|=2|OO 1|=4,由抛物线定义得|AA 1|+|BB 1|=|FA |+|FB |,∴|FA |+|FB |=4,故F 点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去掉长轴两端点). 答案 x 24+y 23=1(y ≠0)8. 如图,点F (a,0)(a >0),点P 在y 轴上运动,M 在x 轴上运动,N 为动点,且PM →·PF →=0,PM →+PN →=0,则点N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PM ⊥PF 且P 为线段MN 的中点,连接FN ,延长FP 至点Q 使P 恰为QF 之中点;连接QM ,QN ,则四边形FNQM 为菱形,且点Q 恒在直线l :x =-a 上,故点N 的轨迹是以点F 为焦点,直线l 为准线的抛物线,其方程为:y 2=4ax . 答案 y 2=4ax9.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M 在AB 上,且AM =13AB ,点P 在平面ABCD 上,且动点P 到直线A 1D 1的距离的平方与P 到点M 的距离的平方差为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Ay 中,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 过P 作PQ ⊥AD 于Q ,再过Q 作QH ⊥A1D 1于H ,连接PH 、PM ,可证PH ⊥A 1D 1,设P (x ,y ),由|PH |2-|PM |2=1,得x 2+1-⎣⎢⎡⎦⎥⎤⎝ ⎛⎭⎪⎫x -132+y 2=1,化简得y 2=23x -19. 答案 y 2=23x -1910. 曲线C 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1,0)和F 2(1,0)的距离的积等于常数a 2(a >1)的点的轨迹,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曲线C 过坐标原点; ②曲线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③若点P 在曲线C 上,则△F 1PF 2的面积不大于12a 2.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 ①曲线C 经过原点,这点不难验证是错误的,如果经过原点,那么a =1,与条件不符;②曲线C 关于原点对称,这点显然正确,如果在某点处|PF 1||PF 2|=a 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处也一定符合|PF 1||PF 2|=a 2;③三角形的面积S △F 1F 2P 2≤a 22,很显然S △F 1F 2P =12|PF 1||PF 2|sin ∠F 1PF 2≤12|PF 1||PF 2|=a22.所以②③正确.答案 ②③ 三、解答题11.如图,已知F (1,0),直线l :x =-1,P 为平面上的动点,过点P作l 的垂线,垂足为点Q ,且QP ·QF =FP ·FQ .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解 法一:设点P (x ,y ),则Q (-1,y ),由QP ·QF =FP ·FQ ,得(x +1,0)·(2,-y )=(x -1,y )·(-2,y ),化简得C :y 2=4x .法二:由QP ·QF =FP ·FQ ,得FQ ·(PQ +PF )=0,∴(PQ -PF )·(PQ +PF )=0, ∴PQ 2-PF 2=0.∴|PQ |=|PF |.∴点P 的轨迹C 是抛物线,由题意,轨迹C 的方程为y 2=4x .12.设椭圆方程为x 2+y 24=1,过点M (0,1)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点P 满足OP →=12(OA →+OB →),点N 的坐标为⎝ ⎛⎭⎪⎫12,12,当直线l 绕点M 旋转时,求:(1)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NP →|的最大值,最小值.解 (1)直线l 过定点M (0,1),当其斜率存在时设为k ,则l 的方程为y =kx +1.设A (x 1,y 1),B (x 2,y 2),由题意知,A 、B 的坐标满足方程组⎩⎪⎨⎪⎧y =kx +1,x 2+y 24=1.消去y 得(4+k 2)x 2+2kx -3=0. 则Δ=4k 2+12(4+k 2)>0. ∴x 1+x 2=-2k 4+k 2,x 1x 2=-34+k2.P (x ,y )是AB 的中点,则由⎩⎪⎨⎪⎧x =12x 1+x 2=-k4+k2,y =12y 1+y 2=12kx 1+1+kx 2+=44+k2;消去k 得4x 2+y 2-y =0.当斜率k 不存在时,AB 的中点是坐标原点,也满足这个方程,故P 点的轨迹方程为4x 2+y 2-y =0.(2)由(1)知4x 2+⎝ ⎛⎭⎪⎫y -122=14,∴-14≤x ≤14而|NP |2=⎝ ⎛⎭⎪⎫x -122+⎝ ⎛⎭⎪⎫y -122=⎝ ⎛⎭⎪⎫x -122+1-16x 24=-3⎝ ⎛⎭⎪⎫x +162+712,∴当x =-16时,|NP →|取得最大值216,当x =14时,|NP →|取得最小值14.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E :x 2a 2+y 2b2=1(a >0,b >0)经过点A ⎝⎛⎭⎪⎫62,2,且点F (0,-1)为其一个焦点. (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随圆E 与y 轴的两个交点为A 1,A 2,不在y 轴上的动点P 在直线y =b 2上运动,直线PA 1,PA 2分别与椭圆E 交于点M ,N ,证明:直线MN 通过一个定点,且△FMN 的周长为定值.解 (1)根据题意可得⎩⎪⎨⎪⎧32a 2+2b2=1,b 2-a 2=1,可解得⎩⎨⎧a =3,b =2,∴椭圆E 的方程为x 23+y 24=1. (2)由(1)知A 1(0,2),A 2(0,-2),P (x 0,4)为直线y =4上一点(x 0≠0),M (x 1,y 1),N (x 2,y 2),直线PA 1方程为y =2x 0x +2,直线PA 2方程为y =6x 0x -2,点M (x 1,y 1),A 1(0,2)的坐标满足方程组⎩⎪⎨⎪⎧x 23+y 24=1,y =2x 0x +2,可得⎩⎪⎨⎪⎧x 1=-6x3+x 20,y 1=2x 20-63+x 20.点N (x 2,y 2),A 2(0,-2)的坐标满足方程组⎩⎪⎨⎪⎧x 23+y 24=1,y =6x 0x -2,可得⎩⎪⎨⎪⎧x 2=18x 027+x 2,y 2=-2x 2+5427+x 20.由于椭圆关于y 轴对称,当动点P 在直线y =4上运动时,直线MN 通过的定点必在y 轴上,当x 0=1时,直线MN 的方程为y +1=43⎝⎛⎭⎪⎫x +32,令x =0,得y =1可猜测定点的坐标为(0,1),并记这个定点为B .则直线BM 的斜率k BM =y 1-1x 1=2x 20-63+x 20-1-6x 03+x 20=9-x 206x 0,直线BN 的斜率k BN =y 2-1x 2=-2x 20+5427+x 20-118x 027+x 2=9-x 26x 0,∴k BM =k BN ,即M ,B ,N 三点共线,故直线MN 通过一个定点B (0,1),又∵F (0,-1),B (0,1)是椭圆E 的焦点,∴△FMN 周长为|FM |+|MB |+|BN |+|NF |=4b =8,为定值. 14.已知向量a =(x ,3y ),b =(1,0),且(a +3b )⊥(a -3b ). (1)求点Q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2)设曲线C 与直线y =kx +m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又点A (0,-1),当|AM |=|AN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1)由题意得a +3b =(x +3,3y ),a -3b =(x -3,3y ),∵(a +3b )⊥(a -3b ),∴(a +3b )·(a -3b )=0, 即(x +3)(x -3)+3y ·3y =0.化简得x 23+y 2=1,∴Q 点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3+y 2=1.(2)由⎩⎪⎨⎪⎧y =kx +m ,x 23+y 2=1得(3k 2+1)x 2+6mkx +3(m 2-1)=0,由于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Δ>0,即m 2<3k 2+1.①(i)当k ≠0时,设弦MN 的中点为P (x P ,y P ),x M 、x N 分别为点M 、N 的横坐标,则x P =x M +x N2=-3mk 3k 2+1,从而y P =kx P +m =m3k 2+1,k AP =y P +1x P =-m +3k 2+13mk,又|AM |=|AN |,∴AP ⊥MN .则-m +3k 2+13mk =-1k,即2m =3k 2+1,②将②代入①得2m >m 2,解得0<m <2, 由②得k 2=2m -13>0,解得m >12,故所求的m 的取值范围是⎝ ⎛⎭⎪⎫12,2.(ii)当k =0时,|AM |=|AN |, ∴AP ⊥MN ,m 2<3k 2+1,解得-1<m <1.综上,当k ≠0时,m 的取值范围是⎝ ⎛⎭⎪⎫12,2, 当k =0时,m 的取值范围是(-1,1).。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一轮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复习题(附答案)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一轮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复习题(附答案)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一轮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复习题(附答案)第1课时直线及其方程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2.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等),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对应学生用书P127]【梳理自测】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教材改编)直线过点(0,2)和点(3,0),则它的斜率为()A.23B.32C.-23D.-322.(教材改编)直线3x-y+a=0(a为常数)的倾斜角为()A.30°B.60°C.150°D.120°答案:1.C2.B◆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1)直线的倾斜角①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方向与直线l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②倾斜角的取值范围:0°,180°).(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当α≠9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通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tan_α,倾斜角是90°的直线,其斜率不存在.②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y1-y2x1-x2.二、直线方程1.(教材改编)过点(-1,2)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方程为()A.3x-3y+6+3=0B.3x-3y-6+3=0C.3x+3y+6+3D.3x+3y-6+3=02.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α满足3sinα=cosα,且它在x轴上的截距为2,则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3.经过两点M(1,-2),N(-3,4)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答案:1.A2.x-3y-2=03.3x+2y+1=0◆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方程适用范围点斜式y-y0=k(x-x0)不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斜截式y=kx+b不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两点式y-y1y2-y1=x-x1x2-x1(x1≠x2,y1≠y2)不含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截距式xa+yb=1(ab≠0)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零)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指点迷津】1.一个关系——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1)任何直线都存在倾斜角,但并不是任意的直线都存在斜率.(2)直线的倾斜角α和斜率k之间的对应α0°0°<α<90°90°90°<α<180°k0k>0不存在k<02.两种方法——求直线方程(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形式的直线方程,直接求出方程中系数,写出直线方程;(2)待定系数法:先根据已知条件设出直线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求系数,最后代入求出直线方程.3.三个因素——确定直线的倾斜角①前提:直线l与x轴相交;②基准:x轴;③方向:x轴正向与l 向上的方向.对应学生用书P128]考向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若直线l:y=kx-3与直线2x+3y-6=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A.π6,π3B.π6,π2C.π3,π2D.π3,π2(2)已知点A(2,-3),B(-3,-2),直线l过点P(1,1)且与线段AB有交点,则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审题视点】确定直线过的定点,结合图象,使直线绕定点转动,使之符合题意,找出边界线所处的位置.【典例精讲】(1)由题意,可作两直线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π6,π2.(2)如图,由斜率公式,得kAP=1-(-3)1-2=-4,kBP=1-(-2)1-(-3)=34,∴k≥34或k≤-4.【答案】(1)B(2)(-∞,-4]∪34,+∞)【类题通法】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π),但这个区间不是正切函数的单调区间.因此在考虑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时,要分0,π2与π2,π两种情况讨论.由正切函数图象可以看出,当α∈0,π2时,斜率k∈0,+∞);当α=π2时,斜率不存在;当α∈π2,π时,斜率k∈(-∞,0).1.(2014•贵阳模拟)直线l经过点A(1,2),在x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A.-1<k<15B.k>1或k<12C.k>15或k<1D.k>12或k<-1解析:选D.设直线的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2=k(x-1),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k,令-3<1-2k<3,解不等式可得.也可以利用数形结合.考向二求直线方程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经过点P(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2)过点A(-1,-3),斜率是直线y=3x的斜率的-14;(3)过点A(1,-1)与已知直线l1:2x+y-6=0相交于B点且|AB|=5. 【审题视点】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形式,把所需要的条件求出即可.【典例精讲】(1)设直线l在x,y轴上的截距均为a,若a=0,即l过点(0,0)和(3,2),∴l的方程为y=23x,即2x-3y=0.若a≠0,则设l的方程为xa+ya=1,∵l过点(3,2),∴3a+2a=1,∴a=5,∴l的方程为x+y-5=0,综上可知,直线l的方程为2x-3y=0或x+y-5=0.(2)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依题意k=-14×3=-34.又直线经过点A(-1,-3),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y+3=-34(x+1),即3x+4y+15=0.(3)过点A(1,-1)与y轴平行的直线为x=1.解方程组x=1,2x+y-6=0,求得B点坐标为(1,4),此时|AB|=5,即x=1为所求.设过A(1,-1)且与y轴不平行的直线为y+1=k(x-1),解方程组2x+y-6=0,y+1=k(x-1).得两直线交点为x=k+7k+2y=4k-2k+2.(k≠-2,否则与已知直线平行).则B点坐标为k+7k+2,4k-2k+2.∴k+7k+2-12+4k-2k+2+12=52解得k=-34,∴y+1=-34(x-1),即3x+4y+1=0.综上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1或3x+4y+1=0.【类题通法】在求直线方程时,应先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的形式,并注意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用斜截式及点斜式时,直线的斜率必须存在,而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或经过原点的直线,故在解题时,若采用截距式,应注意分类讨论,判断截距是否为零;若采用点斜式,应先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2.(1)求过点A(1,3),斜率是直线y=-4x的斜率的13的直线方程;(2)求经过点A(-5,2),且在x轴上的截距等于在y轴上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解析:(1)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依题意k=-4×13=-43.又直线经过点A(1,3),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y-3=-43(x-1),即4x+3y-13=0.(2)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x2a+ya=1,将(-5,2)代入所设方程,解得a=-12,此时,直线方程为x+2y+1=0.当直线过原点时,斜率k=-25,直线方程为y=-25x,即2x+5y=0,综上可知,所求直线方程为x+2y+1=0或2x+5y=0.考向三直线方程的应用为了绿化城市,拟在矩形区域ABCD内建一个矩形草坪(如图),另外△EFA内部有一文物保护区不能占用,经测量AB=100m,BC=80m,AE=30m,AF=20m,应如何设计才能使草坪面积最大?【审题视点】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借助直线方程解决,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设出参数进行求解.【典例精讲】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E(30,0)、F(0,20),∴直线EF的方程为x30+y20=1(0≤x≤30).易知当矩形草坪的一个顶点在EF上时,可取最大值,在线段EF上取点P(m,n),作PQ⊥BC于点Q,PR⊥CD于点R,设矩形PQCR的面积为S,则S=|PQ|•|PR|=(100-m)(80-n).又m30+n20=1(0≤m≤30),∴n=20-23m.∴S=(100-m)80-20+23m=-23(m-5)2+180503(0≤m≤30).。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广东卷(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广东卷(含答案解析)

数学试卷 第1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16页)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本试卷共4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参考公式:样本数据1x ,2x ,⋅⋅⋅,n x 的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其中x 表示样本均值.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集合{|(4)(1)0}M x x x =++=,{|(4)(1)0}N x x x =--=,则M N = ( )A .∅B .{1,4}--C .{0}D .{1,4} 2.若复数i(32i)z =-(i 是虚数单位),则z =( )A .32i -B .32i +C .2+3iD .23i - 3.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 )A .x y x e =+B .1y x x=+C .122x xy =+D.y 4.袋中共有15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0个白球,5个红球.从袋中任取2个球,所取的2个球中恰有1个白球,1个红球的概率为( )A .1B .1121C .1021 D .5215.平行于直线210x y ++=且与圆225x y +=相切的直线的方程是( )A.20x y -=或20x y -= B.20x y +或20x y += C .250x y -+=或250x y --=D .250x y ++=或250x y +-=6.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458,13,02,x y x y +⎧⎪⎨⎪⎩≥≤≤≤≤则32z x y =+的最小值为( )A .315B .6C .235D .47.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的离心率54e =,且其右焦点为2(5,0)F ,则双曲线C 的方程为( )A .22143x y -=B .221169x y-= C .221916x y -=D .22134x y -= 8.若空间中n 个不同的点两两距离都相等,则正整数n 的取值( )A .大于5B .等于5C .至多等于4D .至多等于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13题)9.在41)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 .10.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3456725a a a a a ++++=,则28a a += . 11.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1sin 2B =,π6C =,则b = .12.某高三毕业班有40人,同学之间两两彼此给对方仅写一条毕业留言,那么全班共写了 条毕业留言(用数字作答).13.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B n p .若()30E X =,()20D X =,则p = . (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π2sin()4ρθ-,点A的极坐标为7π)4A ,则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数学试卷 第3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4页(共16页)15.(几何证明选讲)如图,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4AB =,EC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C ,1BC =.过圆心O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EC 和AC 于点D 和点P ,则OD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向量m (22=,n (sin ,cos )x x =,π(0,)2x ∈. (Ⅰ)若m ⊥n ,求tan x 的值; (Ⅱ)若m 与n 的夹角为π3,求x 的值.17.(本小题满分12分)(Ⅰ)用系统抽样法从36名工人中抽取容量为9的样本,且在第一分段里用随机抽样法抽到的年龄数据为44,列出样本的年龄数据; (Ⅱ)计算(Ⅰ)中样本的均值x 和方差2s ;(Ⅲ)36名工人中年龄在x s -与x s +之间有多少人?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精确到0.01%)?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三角形PDC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4PD PC ==,6AB =,3BC =.点E 是CD 边的中点,点F ,G 分别在线段AB ,BC 上,且2AF FB =,2CG GB =.(Ⅰ)证明:PE FG ⊥;(Ⅱ)求二面角P AD C --的正切值; (Ⅲ)求直线PA 与直线FG 所成角的余弦值.19.(本小题满分14分)设1a >,函数2()(1)x f x x e a =+-. (Ⅰ)求()f x 的单调区间;(Ⅱ)证明:()f x 在(,)-∞+∞上仅有一个零点;(Ⅲ)若曲线()y f x =在点P 处的切线与x 轴平行,且在点(,)M m n 处的切线与直线OP 平行(O 是坐标原点),证明:1m .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 与圆1C :22650x y x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 (Ⅰ)求圆1C 的圆心坐标;(Ⅱ)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Ⅲ)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直线L :(4)y k x =-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本小题满分14分)数列{}n a 满足:1212242n n n a a na -+++⋅⋅⋅+=-,*n ∈Ν. (Ⅰ)求3a 的值;(Ⅱ)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 ; (Ⅲ)令11b a =,1111(1)(2)23n n n T b a n n n-=++++⋅⋅⋅+≥,证明: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22ln n S n <+.数学试卷 第5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6页(共16页)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1,4}{1,4}M N M N =--==∅I ,,. 【提示】求出两个集合,然后求解交集即可.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 2.【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i(32i)23i z =-=-,因此23i z =+. 【提示】直接利用复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化简求解即可. 【考点】复数的基本计算以及共轭复数的基本概念 3.【答案】D【解析】A 选项,()()f x f x -===,偶函数;B 选项,()11()f x x x f x x x ⎛⎫-=-+=-+=- ⎪-⎝⎭,奇函数; C 选项,11()22()22x x x x f x f x ---=+=+=,偶函数;D 选项,1()e ()()ex x f x x x f x f x --=-+=-+=≠≠-,因此选D .【提示】直接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判断选项即可. 【考点】函数的奇偶性的判定 4.【答案】B【解析】任取两球一共有215151415712C ⨯==⨯⨯种情况,其中一个红球一个白球一共有11105105C C =⨯g ,因此概率为1051015721⨯=⨯. 【提示】首先判断这是一个古典概型,从而求基本事件总数和“所取的2个球中恰有1个白球,1个红球”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容易知道基本事件总数便是从15个球任取2球的取法,而在求“所取的2个球中恰有1个白球,1个红球”事件的基本事件个数时,可利用分步计数原理求解,最后带入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即可. 【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5.【答案】A【解析】与直线210x y ++=平行的直线可以设为20x y m ++=,= ∴||5m =,解得5m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直线方程为:250x y ++=或250x y +-=.【提示】设出所求直线方程,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出直线方程中的变量,即可求出直线方程.【考点】解析几何中的平行,圆的切线方程 6.【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可行域如右图所示,初始函数为032l y x =- :,当0l 逐渐向右上方平移的过程中,32z x y =+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当l 过点41,5E ⎛⎫⎪⎝⎭的时候,min 235z =.【提示】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根据z 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到最小值.【考点】线性规划问题 7.【答案】C数学试卷 第7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8页(共16页)【解析】已知双曲线22221x y C a b-=:,54c e a ==,又由焦点为()25,0F,因此45435c a c b =⇒==⇒=,因此双曲线方程为221169x y -=.【提示】利用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出双曲线的几何量,即可得到双曲线方程. 【考点】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求解问题 8.【答案】B【解析】解:考虑平面上,3个点两两距离相等,构成等边三角形,成立; 4个点两两距离相等,由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不成立;n 大于4,也不成立;在空间中,4个点两两距离相等,构成一个正四面体,成立;若4n >,由于任三点不共线,当5n =时,考虑四个点构成的正四面体,第五个点,与它们距离相等,必为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由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三边,故不成立; 同理5n >,不成立. 故选:B .【提示】先考虑平面上的情况:只有三个点的情况成立;再考虑空间里,只有四个点的情况成立,注意运用外接球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 【考点】棱锥的结构特征 二、填空题 9.【答案】6【解析】展开通式为144(1)m m m C ---,令2m =可得14124244(1)(1)4m m m C C x ----=-=,因此系数为6.【提示】根据题意二项式41)的展开的通式为144(1)m m m C ---,分析可得,2m =时,有x 的项,将2m =代入可得答案. 【考点】二项式定理的运用 10.【答案】10【解析】根据等差中项可得:345675525a a a a a a ++++==,55a =,因此285210a a a +==.【提示】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化简已知的等式即可求出5a 的值,然后把所求的式子也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化简后,将5a 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值. 【考点】等差中项的计算 11.【答案】1【解析】由1sin 2B =,得π6B =或者5π6B =,又因为π6C =,因此π6B =,2π3A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a bA B =1sin 1sin 2a b B A ===g g . 【提示】由1sin 2B =,可得π6B =或者5π6B =,结合a ,π6C =及正弦定理可求b .【考点】正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 12.【答案】1560【解析】某高三毕业班有40人,每人给彼此写一条留言,因此每人的条数为39,故而一共有40391560⨯=条留言.【提示】通过题意,列出排列关系式,求解即可. 【考点】排列与组合的实际应用 13.【答案】13【解析】根据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B n p ,根据()30()(1E X n p D X n p p===-=,,可得()21()3D X p E X -==,化简后可得13p =. 【提示】直接利用二项分布的期望与方差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14.【答案】2【解析】考察基本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化简以及点到直线距离问题.由数学试卷 第9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10页(共16页)2sin 4πρθ⎛⎫- ⎪⎝⎭l 的直角坐标系方程为10x y --=,由7π4A ⎛⎫ ⎪⎝⎭可得它的直角坐标为()2,2A -, 因此,点A 到直线l的距离为d ==. 【提示】把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然后求出极坐标表示的直角坐标,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求解即可. 【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5.【答案】8 【解析】连接OC ,根据AOC △为等腰三角形可得CAO ACO ∠=∠,又因为AB 为直径, 因此可得90CAO B ∠+∠=︒,90ACO B ∠+∠=︒, ∵OP BC ∥∴90AC OP ACO COP ⊥∠+∠=︒,, 因此可得COP B ∠=∠,因此Rt Rt DOC ABC △∽△, 故而可得21OD OC AB BC ==,∴8OD =. 【提示】连接OC ,根据AOC △为等腰三角形可得CAO ACO ∠=∠,AB 为直径以及OP BC ∥得出Rt Rt DOC ABC △∽△即可求出OD 的值.【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三、解答题16.【答案】(Ⅰ)tan 1x =(Ⅱ)5π12x =【解析】∵m n ⊥u r r,π(sin ,cos )sin 22224m n x x x x x ⎛⎛⎫=-=-=- ⎪ ⎝⎭⎝⎭u r r g g , ∴||1||1m n ==u r r, ,因此:(Ⅰ)若m n ⊥u r r ,可得πsin 04m n x ⎛⎫=-= ⎪⎝⎭u r r g ,∴ππππ44x k x k -=⇒=+,又∵π0,2x ⎛⎫∈ ⎪⎝⎭,π04k x ==,,因此可得πtan tan 14x ==.(Ⅱ)若m u r 和n r 的夹角为π3,可得ππ1sin ||||cos 432m n x m n ⎛⎫=-== ⎪⎝⎭u r r u r r g g, ∴ππ2π46x k -=+或π5π2π46x k -=+, 又∵π0,2x ⎛⎫∈ ⎪⎝⎭,∴πππ,444x ⎛⎫⎛⎫-∈- ⎪ ⎪⎝⎭⎝⎭,∴ππ46x -=,解得5π12x =.【提示】(Ⅰ)若m n ⊥u r r ,则0m n =u r rg ,结合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即可求tan x 的值.(Ⅱ)若m u r 和n r 的夹角为π3,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公式进行求解即可求x 的值.【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17.【答案】(Ⅰ)444036433637444337, , , , , , , , (Ⅱ)40x =21009s =(Ⅲ)23人63.89%.【解析】(Ⅰ)根据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9个样本,因此分成9组,每组4人.又因为第一组中随机抽样可抽到44,因此按照现有的排序分组.故而每组中抽取的都是第二个数,因此我们可得样本数据为第2个,第6个,第10个,第14个,第18个,第22个,第26个,第30个,第34个, 分别为:444036433637444337, , , , , , , , (Ⅱ)由平均值公式得444036433637444337409x ++++++++==,由方差公式得数学试卷 第11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12页(共16页)22222212291100()()()(994440)(4040)(3740)s x x x x x x ⎡⎤=-+-+⋅⋅⋅+-=⎣⎦-+-=+-+.(Ⅲ)103s ===,因此可得21364333x s x s -=+=,,因此在x s -和x s +之间的数据可以是444036433637444337, , , , , , , , ,因此数据一共有23人,占比为23100%63.89%36⨯≈.【提示】(Ⅰ)利用系统抽样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Ⅱ)根据均值和方差公式即可计算(Ⅰ)中样本的均值x 和方差2s . (Ⅲ)求出样本和方差即可得到结论. 【考点】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分层抽样方法 18.【答案】(Ⅰ)见解析(Ⅱ)【解析】(Ⅰ)证明:由PD PC =可得三角形PDC 是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点E 是CD 边的中点,因此可得PE CD ⊥,又因为三角形PDC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而且相交于CD ,因此PE ⊥平面ABCD ,又因为FG 在平面ABCD 内,因此可得PE FG ⊥,问题得证.(Ⅱ)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因此可得AD CD ⊥, 又因为PE ⊥平面ABCD ,故而PE AD ⊥, 又PECD E =,因此可得AD ⊥平面PDC ,因此,AD PD AD CD ⊥⊥,所以P AD C PDE ∠--=∠.在等腰三角形PDC 中,46PD CD AB ===,,132DE CD==.因此可得PE ==tan 3PE PDE DE ∠==. (Ⅲ)如图所示,连接AC AE ,.∵22AF FB CG GB ==,, ∴BF BGAB BC=,BFG BAC △∽△,GF AC ∥, 因此,直线PA 与直线FG 所成角即为直线PA 与直线AC 所成角PAC ∠, 在矩形ABCD 中,点E 为CD中点,因此AE ==,而且AC =.又PE ⊥面ABCD ,三角形PAE 为直角三角形,故5PA ==,因此在PAC △中,54PA PC AC ===,,,因此可得222cos 2PA AC PC PAC PA AC +-∠==g .【提示】(Ⅰ)通过等腰三角形PDC 可得PE CD ⊥,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即得结论.(Ⅱ)通过(Ⅰ)及面面垂直定理可得PE AD ⊥,则PDE ∠为二面角P AD C ∠--的平面角,利用勾股定理即得结论.(Ⅲ)连结连接AC AE ,,利用勾股定理及已知条件可得GF AC ∥,在PAC △中,利用余弦定理即得直线PA 与直线FG 所成角即为直线PA 与直线FG 所成角PAC ∠的余弦值.【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9.【答案】(Ⅰ)单调增区间为R (Ⅱ)见解析 (Ⅲ)见解析【解析】()()()()2222e 1e 12e 1e x x x xf x x x x x x '=++=++=+Qg ,因此:(Ⅰ)求导后可得函数的导函数()()21e 0x f x x '=+≥恒成立,因此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数学试卷 第13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14页(共16页)故而单调增区间为R .(Ⅱ)证明:令2()(1)e 0x f x x a =+-=可得2(1)e xx a +=,设212(1)e x y x y a =+=,,对函数21(1)e xy x =+, 求导后可得21(1)e 0x y x '=+≥恒成立,因此函数21(1)e xy x =+单调递增,因此可以得到函数图像. 函数2()(1)e x f x x a =+-有零点,即方程2(1)e xx a +=有解, 亦即函数212(1)e xy x y a =+=,,图像有交点.当0x =时,11y =,因此根据函数的图像可得:212(1)e xy x y a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即2()(1)e xf x x a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Ⅲ)证明:设点P 的坐标为00(,)x y ,故而在点P 处切线的斜率为:0200()(1)e 0xf x x '=+=,01x =-,因此21,1e P ⎛⎫-- ⎪⎝⎭.在点M 处切线的斜率为:22()(1)e em OP f m m k a '=+==-, 因为1a >,因此20ea ->.欲证1m ≤-,即证322(1)(1)e e m m a m +≤-=+,1e m m +≤,设()e 1x g x x =--,求导后可得()e 1xg x '=-,0x =,令()e 10xg x '=-=,因此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因此可得()(0)0g x g ≥=,所以()e 10xg x x =--≥,e 1x x ≥+,e 1m m ≥+问题得证.【提示】(Ⅰ)利用()0f x '≥,求出函数单调增区间.(Ⅱ)证明只有1个零点,需要说明两个方面:函数单调以及函数有零点. (Ⅲ)利用导数的最值求解方法证明.【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20.【答案】(Ⅰ)1(3,0)C(Ⅱ)2230x y x +-=,其中5,33x ⎛⎤∈ ⎥⎝⎦(Ⅲ)存在34k ⎛⎧⎫∈± ⎨⎬ ⎩⎭⎝⎭【解析】依题意得化成标准方程后的圆为:22(3)4x y -+=,因此:(Ⅰ)根据标准方程,圆心坐标为1(3,0)C . (Ⅱ)数形结合法:①当动线l 的斜率不存在是,直线与圆不相交. ②设动线l 的斜率为m ,因此l y mx =:, 联立22650y mxx y x =⎧⎨+-+=⎩,则22(1)650m x x +-+=根据有两个交点可得:()22224362010056151A B A B m m x x m x x m ⎧∆=-+>⇒≤<⎪⎪⎪+=⎨+⎪⎪=⎪+⎩,故而点M 的坐标为2233,11m m m ⎛⎫ ⎪++⎝⎭,令223131x m m y m ⎧=⎪⎪+⎨⎪=⎪+⎩,因此由此可得2230x y x +-=,其中235,313x m ⎛⎤=∈ ⎥+⎝⎦. (Ⅲ)证明:联立2230(4)x y x y k x ⎧+-=⎨=-⎩,所以,2222(1)(83)160k x k x k +-++=因此,当直线L 与曲线相切时,可得29160k ∆=-=,解得34k =±. 设2230x y x +-=,5,33x ⎛⎤∈ ⎥⎝⎦的两个端点是C D 、,设直线L 恒过点(4,0)E数学试卷 第15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16页(共16页)因此可得53C ⎛ ⎝⎭,5,3D ⎛ ⎝⎭,故而可得77CE DE k k ==-, 由图像可得当直线L 与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时候,34k ⎛⎧⎫∈± ⎨⎬ ⎩⎭⎝⎭.【提示】(Ⅰ)通过将圆1C 的一般式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即得结论(Ⅱ)设当直线l 的方程为y mx =,通过联立直线l 与圆1C 的方程,利用根的判别式大于0、韦达定理、中点坐标公式及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相互转化,计算即得结论. (Ⅲ)通过联立直线L 与圆1C 的方程,利用根的判别式0∆=及轨迹C 的端点与点(4,0)E 决定的直线斜率,即得结论.【考点】轨迹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1.【答案】(Ⅰ)14(Ⅱ)1122n n T -=- (Ⅲ)见解析【解析】由给出的递推公式可得: ①当1n =时,1431a =-=②当2n ≥时,121122(1)42n n n n a a n a na --+++⋅⋅⋅+-+=-, 121212(1)42n n n a a n a --+++⋅⋅⋅+-=-, 所以12n n n na -=,112n n a -⎛⎫= ⎪⎝⎭其中1n =也成立,因此可得11()2n n a n -⎛⎫=∈ ⎪⎝⎭*N(Ⅰ)因此231124a ⎛⎫== ⎪⎝⎭.(Ⅱ)∵11()2n n a n -⎛⎫=∈ ⎪⎝⎭*N ,所以数列{}n a 的公比12q =,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 111121*********n nn n T -⎡⎤⎛⎫⨯-⎢⎥ ⎪⎝⎭⎡⎤⎢⎥⎛⎫⎣⎦==-=- ⎪⎢⎥⎝⎭⎣⎦-. (Ⅲ)因为()11111223n n n T b a n n n -⎛⎫=++++⋅⋅⋅+≥ ⎪⎝⎭11b a =,1221122a b a ⎛⎫=++ ⎪⎝⎭,1233111323a a b a +⎛⎫=+++ ⎪⎝⎭, 123111123n n n a a a a b a n n +++⋅⋅⋅+⎛⎫=++++⋅⋅⋅+ ⎪⎝⎭,因此,欲证22ln n S n <+,即证1111112122ln ln 2323n n n n ⎛⎫+++⋅⋅⋅+<+⇐++⋅⋅⋅+< ⎪⎝⎭,将ln n 化简为132l n l n l n l n l n1221n n n n n -=++⋅⋅⋅++--,即证1111l n l n l n 11n n n n n n n-⎛⎫>⇐-=--> ⎪-⎝⎭, 令()ln 1g x x x =-+,所以11()1xg x x x-'=-=,因此函数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因此()(1)0g x g ≤=, 又因为111n-<,因此11111()0l l n1g g x nnn n⎛⎫⎛⎫⎛-<=⇒⇒-- ⎪ ⎪ ⎝⎭⎝⎭⎝, 问题得证.【提示】(Ⅰ)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即可求3a 的值.(Ⅱ)利用作差法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即可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 .(Ⅲ)利用构造法,结合裂项法进行求解即可证明不等式.【考点】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数列的求和。

(人教A版,理科)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细讲精练【第八篇】解析几何

(人教A版,理科)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细讲精练【第八篇】解析几何

第八篇解析几何第1讲直线与方程[最新考纲]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①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②规定: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③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π).(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当直线l的倾斜角α≠π2时,其倾斜角α的正切值tan α叫做这条斜线的斜率,斜率通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tan_α;②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1(x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y 2-y 1x 2-x 1.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若点P 1,P 2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线段P 1P 2的中点M 的坐标为(x ,y ),则⎩⎪⎨⎪⎧x =x 1+x 22,y =y 1+y 22,此公式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坐标公式.辨 析 感 悟1.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理解(1)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均有倾斜角与斜率.(×) (2)过点M (a ,b ),N (b ,a )(a ≠b )的直线的倾斜角是45°.(×)(3)(教材习题改编)若三点A (2,3),B (a,1),C (0,2)共线,则a 的值为-2.(√) 2.对直线的方程的认识(4)经过点P (x 0,y 0)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0=k (x -x 0)表示.(×)(5)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表示.(√)(6)直线l 过点P (1,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直线l 的方程为x +y -3=0.(×) [感悟·提升]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斜率k 是一个实数,当倾斜角α≠90°时,k =tanα.直线都有斜倾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存在斜率,倾斜角为90°的直线无斜率,如(1).2.三个防范 一是根据斜率求倾斜角,要注意倾斜角的范围,如(2); 二是求直线方程时,若不能断定直线是否具有斜率时,应对斜率存在与不存在加以讨论,如(4);三是在用截距式时,应先判断截距是否为0,若不确定,则需分类讨论,如(6).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例1】 (1)直线x sin α+y +2=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0,π)B.⎣⎢⎡⎦⎥⎤0,π4∪⎣⎢⎡⎭⎪⎫3π4,π C.⎣⎢⎡⎦⎥⎤0,π4 D.⎣⎢⎡⎦⎥⎤0,π4∪⎝ ⎛⎭⎪⎫π2,π (2)若直线l 与直线y =1,x =7分别交于点P ,Q ,且线段PQ 的中点坐标为(1,-1),则直线l 的斜率为( ).A.13B .-13C .-32D.23解析 (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有tan θ=-sin α,其中sin α∈[-1,1],又θ∈[0,π),所以0≤θ≤π4或3π4≤θ<π.故选B.(2)依题意,设点P (a,1),Q (7,b ),则有⎩⎪⎨⎪⎧a +7=2,b +1=-2,解得a =-5,b =-3,从而可知直线l 的斜率为-3-17+5=-13.答案 (1)B (2)B规律方法 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π),而这个区间不是正切函数的单调区间,因此根据斜率求倾斜角的范围时,要分⎣⎢⎡⎭⎪⎫0,π2与⎝ ⎛⎭⎪⎫π2,π两种情况讨论.由正切函数图象可以看出当α∈⎣⎢⎡⎭⎪⎫0,π2时,斜率k ∈[0,+∞);当α=π2时,斜率不存在;当α∈⎝ ⎛⎭⎪⎫π2,π时,斜率k ∈(-∞,0).【训练1】 经过P (0,-1)作直线l ,若直线l 与连接A (1,-2),B (2,1)的线段总有公共点,求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范围. 解 法一 如图所示, k P A =-2-(-1)1-0=-1,k PB =1-(-1)2-0=1, 由图可观察出:直线l 倾斜角α的范围是⎣⎢⎡⎭⎪⎫3π4,π∪⎣⎢⎡⎦⎥⎤0,π4.法二 由题意知,直线l 存在斜率.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1=kx ,即kx -y -1=0.∵A ,B 两点在直线的两侧或其中一点在直线l 上. ∴(k +2-1)(2k -1-1)≤0,即2(k +1)(k -1)≤0. ∴-1≤k ≤1.∴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3π4,π∪⎣⎢⎡⎦⎥⎤0,π4.考点二 求直线的方程【例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经过点P (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2)过点A (-1,-3),斜率是直线y =3x 的斜率的-14.(3)过点A (1,-1)与已知直线l 1:2x +y -6=0相交于B 点,且 |AB |=5.解 (1)法一 设直线l 在x ,y 轴上的截距均为a ,若a =0,即l 过点(0,0)和(3,2), ∴l 的方程为y =23x ,即2x -3y =0. 若a ≠0,则设l 的方程为x a +ya =1, ∵l 过点(3,2),∴3a +2a =1, ∴a =5,∴l 的方程为x +y -5=0,综上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2x -3y =0或x +y -5=0. 法二 由题意,所求直线的斜率k 存在且k ≠0, 设直线方程为y -2=k (x -3),令y =0,得x =3-2k ,令x =0,得y =2-3k , 由已知3-2k =2-3k , 解得k =-1或k =23,∴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3)或y -2=23(x -3), 即x +y -5=0或2x -3y =0. (2)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 ,依题意 k =-14×3=-34.又直线经过点A (-1,-3),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y +3=-34(x +1), 即3x +4y +15=0.(3)过点A (1,-1)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为x =1. 解方程组⎩⎨⎧x =1,2x +y -6=0,求得B 点坐标为(1,4),此时|AB |=5, 即x =1为所求.设过A (1,-1)且与y 轴不平行的直线为y +1=k (x -1), 解方程组⎩⎨⎧2x +y -6=0,y +1=k (x -1),得两直线交点为⎩⎪⎨⎪⎧x =k +7k +2,y =4k -2k +2.(k ≠-2,否则与已知直线平行) 则B 点坐标为⎝⎛⎭⎪⎫k +7k +2,4k -2k +2. 由已知⎝⎛⎭⎪⎫k +7k +2-12+⎝ ⎛⎭⎪⎫4k -2k +2+12=52, 解得k =-34,∴y +1=-34(x -1),即3x +4y +1=0. 综上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1或3x +4y +1=0.规律方法 在求直线方程时,应先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的形式,并注意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用斜截式及点斜式时,直线的斜率必须存在,而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或经过原点的直线,故在解题时,若采用截距式,应注意分类讨论,判断截距是否为零;若采用点斜式,应先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训练2】 △ABC 的三个顶点为A (-3,0),B (2,1),C (-2,3),求: (1)BC 所在直线的方程;(2)BC 边上中线AD 所在直线的方程; (3)BC 边的垂直平分线DE 的方程.解 (1)因为直线BC 经过B (2,1)和C (-2,3)两点,由两点式得BC 的方程为y -13-1=x -2-2-2,即x +2y -4=0. (2)设BC 中点D 的坐标为(x ,y ),则x =2-22=0,y =1+32=2.BC 边的中线AD 过A (-3,0),D (0,2)两点,由截距式得AD 所在直线方程为x -3+y2=1,即2x -3y +6=0.(3)BC 的斜率k 1=-12,则BC 的垂直平分线DE 的斜率k 2=2,由点斜式得直线DE 的方程为y -2=2(x -0),即2x -y +2=0.考点三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例3】 已知直线l 过点P (3,2),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如右图所示,求△ABO 的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 的方程.审题路线 根据截距式设所求直线l 的方程⇒把点P 代入,找出截距的关系式⇒运用基本不等式求S △ABO ⇒运用取等号的条件求出截距⇒得出直线l 的方程. 解 设A (a,0),B (0,b ),(a >0,b >0),则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b =1, ∵l 过点P (3,2),∴3a +2b =1. ∴1=3a +2b ≥26ab ,即ab ≥24.∴S △ABO =12ab ≥12.当且仅当3a =2b ,即a =6,b =4. △ABO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12.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6+y4=1. 即2x +3y -12=0.规律方法 (1)与函数相结合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是利用直线方程中的x ,y 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关于x (或y )的某函数,借助函数的性质解决; (2)与方程、不等式相结合的问题:一般是利用方程、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如方程解的个数、根的存在问题,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等)来解决.【训练3】 在例3的条件下,求直线l 在两轴上的截距之和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 解 设l 的斜率为k (k <0),则l 的方程为y =k (x -3)+2,令x =0,得B (0,2-3k ),令y =0,得A ⎝ ⎛⎭⎪⎫3-2k ,0,∴l 在两轴上的截距之和为2-3k +3-2k =5+⎣⎢⎡⎦⎥⎤(-3k )+⎝ ⎛⎭⎪⎫-2k ≥5+26,当且仅当k =-63时,等号成立. ∴k =-63时,l 在两轴上截距之和最小, 此时l 的方程为6x +3y -36-6=0.1.求斜率可用k =tan α(α≠90°),其中α为倾斜角,由此可见倾斜角与斜率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牢记:“斜率变化分两段,90°是分界,遇到斜率要谨记,存在与否需讨论”.2.求直线方程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先设直线方程,再求直线方程中的系数,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思想方法9——分类讨论思想在求直线方程中的应用【典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 ,AB =2,BC =1,AB 、AD 边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A 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将矩形折叠,使A 点落在线段DC 上.若折痕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 ,试写出折痕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 (1)当k =0时,此时A 点与D 点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12. (2)当k ≠0时,将矩形折叠后A 点落在线段CD 上的点为G (a,1).所以A 与G 关于折痕所在的直线对称, 有k AG ·k =-1,1a k =-1⇒a =-k .故G 点坐标为G (-k,1),从而折痕所在的直线与AG 的交点坐标(线段AG 的中点)为M ⎝ ⎛⎭⎪⎫-k 2,12.折痕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12=k ⎝ ⎛⎭⎪⎫x +k 2,即y =kx +k 22+12.∴k =0时,y =12;k ≠0时,y =kx +k 22+12.[反思感悟] (1)求直线方程时,要考虑对斜率是否存在、截距相等时是否为零以及相关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讨论.(2)本题需对斜率k 为0和不为0进行分类讨论,易错点是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自主体验】1.若直线过点P ⎝ ⎛⎭⎪⎫-3,-32且被圆x 2+y 2=25截得的弦长是8,则该直线的方程为( ).A .3x +4y +15=0B .x =-3或y =-32 C .x =-3D .x =-3或3x +4y +15=0解析 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该直线的方程为x =-3,代入圆的方程解得y =±4,故该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8,满足条件;若直线的斜率存在,不妨设直线的方程为y +32=k (x +3),即kx -y +3k -32=0,因为该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8,故半弦长为4.又圆的半径为5,则圆心(0,0)到直线的距离为52-42=⎪⎪⎪⎪⎪⎪3k -32k 2+1,解得k =-34,此时该直线的方程为3x +4y +15=0. 答案 D2.已知两点A (-1,2),B (m,3),则直线AB 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当m =-1时,直线AB 的方程为x =-1, 当m ≠-1时,直线AB 的方程为 y -2=1m +1(x +1),即y =1m +1x +1m +1+2. 答案 x =-1或y =1m +1x +1m +1+2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直线3x-y+a=0(a为常数)的倾斜角为().A.30°B.60°C.150°D.120°解析直线的斜率为k=tan α=3,又因为α∈[0,π),所以α=60°. 答案 B2.已知直线l经过点P(-2,5),且斜率为-34.则直线l的方程为().A.3x+4y-14=0 B.3x-4y+14=0 C.4x+3y-14=0 D.4x-3y+14=0解析由点斜式,得y-5=-34(x+2),即3x+4y-14=0.答案 A3.若直线(2m2+m-3)x+(m2-m)y=4m-1在x轴上的截距为1,则实数m是().A.1 B.2 C.-12D.2或-12解析 由题意可知2m 2+m -3≠0,即m ≠1且m ≠-32,在x 轴上截距为4m -12m 2+m -3=1,即2m 2-3m -2=0,解得m =2或-12.答案 D4.(2014·佛山调研)直线ax +by +c =0同时要经过第一、第二、第四象限,则a ,b ,c 应满足( ).A .ab >0,bc <0B .ab >0,bc >0C .ab <0,bc >0D .ab <0,bc <0解析 由题意,令x =0,y =-c b >0;令y =0,x =-ca >0.即bc <0,ac <0,从而ab >0. 答案 A5.(2014·郑州模拟)直线l 经过点A (1,2),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15 B.⎝ ⎛⎭⎪⎫-∞,12∪()1,+∞ C .(-∞,1)∪⎝ ⎛⎭⎪⎫15,+∞ D .(-∞,-1)∪⎝ ⎛⎭⎪⎫12,+∞解析 设直线的斜率为k ,如图,过定点A 的直线经过点B 时,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3,此时k =-1;过定点A 的直线经过点C 时,直线l 在x 轴的截距为-3,此时k =12,满足条件的直线l 的斜率范围是(-∞,-1)∪⎝ ⎛⎭⎪⎫12,+∞.答案 D 二、填空题6.(2014·长春模拟)若点A (4,3),B (5,a ),C (6,5)三点共线,则a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k AC =5-36-4=1,k AB =a -35-4=a -3.由于A ,B ,C 三点共线,所以a -3=1,即a =4.答案 47.(2014·温州模拟)直线3x -4y +k =0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2,则实数k =________.解析 令x =0,得y =k 4;令y =0,得x =-k 3. 则有k 4-k3=2,所以k =-24. 答案 -248.一条直线经过点A (-2,2),并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则此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 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a +yb =1, ∵A (-2,2)在直线上, ∴-2a +2b =1.①又因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 ∴12|a |·|b |=1.②由①②可得(1)⎩⎪⎨⎪⎧ a -b =1,ab =2或(2)⎩⎪⎨⎪⎧a -b =-1,ab =-2.由(1)解得⎩⎪⎨⎪⎧ a =2,b =1或⎩⎪⎨⎪⎧a =-1,b =-2,方程组(2)无解.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 2+y 1=1或x -1+y-2=1,即x +2y -2=0或2x +y +2=0为所求直线的方程. 答案 x +2y -2=0或2x +y +2=0 三、解答题9.(2014·临沂月考)设直线l 的方程为(a +1)x +y +2-a =0(a ∈R ). (1)若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l 的方程;(2)若l 不经过第二象限,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1)当直线过原点时,该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为0,当然相等.∴a =2,方程即为3x +y =0.当直线不过原点时,由截距存在且均不为0, 得a -2a +1=a -2,即a +1=1, ∴a =0,方程即为x +y +2=0.综上,l 的方程为3x +y =0或x +y +2=0. (2)将l 的方程化为y =-(a +1)x +a -2, ∴⎩⎨⎧ -(a +1)>0,a -2≤0或⎩⎨⎧-(a +1)=0,a -2≤0.∴a ≤-1. 综上可知a 的取值范围是(-∞,-1].10.已知直线l 过点M (2,1),且分别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O 为原点,是否存在使△ABO 面积最小的直线l ?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存在.理由如下: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k (x -2)(k <0),则A ⎝ ⎛⎭⎪⎫2-1k ,0,B (0,1-2k ),△AOB 的面积S =12(1-2k )⎝ ⎛⎭⎪⎫2-1k =12⎣⎢⎡⎦⎥⎤4+(-4k )+⎝ ⎛⎭⎪⎫-1k ≥12(4+4)=4.当且仅当-4k =-1k ,即k =-12时,等号成立,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1=-12(x -2),即x +2y -4=0.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14·北京海淀一模)已知点A (-1,0),B (cos α,sin α),且|AB |=3,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A .y =3x +3或y =-3x - 3B .y =33x +33或y =-33x -33C .y =x +1或y =-x -1D .y =2x +2或y =-2x - 2 解析 |AB |=(cos α+1)2+sin 2α=2+2cos α=3,所以cos α=12,sin α=±32,所以k AB =±33,即直线AB 的方程为y =±33(x +1),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y =33x +33或y =-33x -33. 答案 B2.若直线l :y =kx -3与直线2x +3y -6=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π6,π3 B.⎝ ⎛⎭⎪⎫π6,π2 C.⎝ ⎛⎭⎪⎫π3,π2 D.⎣⎢⎡⎦⎥⎤π6,π2 解析 如图,直线l :y =kx -3,过定点P (0,-3),又A (3,0),∴k P A =33,则直线P A 的倾斜角为π6,满足条件的直线l 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π6,π2.答案 B 二、填空题3.已知直线x +2y =2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于A ,B 两点,若动点P (a ,b )在线段AB 上,则a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直线方程可化为x2+y =1,故直线与x 轴的交点为A (2,0),与y 轴的交点为B (0,1),由动点P (a ,b )在线段AB 上,可知0≤b ≤1,且a +2b =2,从而a =2-2b ,故ab =(2-2b )b =-2b 2+2b =-2⎝ ⎛⎭⎪⎫b -122+12,由于0≤b ≤1,故当b =12时,ab 取得最大值12. 答案 12三、解答题4.如图,射线OA ,OB 分别与x 轴正半轴成45°和30°角,过点P (1,0)作直线AB 分别交OA ,OB 于A ,B 两点,当AB 的中点C 恰好落在直线y =12x 上时,求直线AB 的方程.解 由题意可得k OA =tan 45°=1,k OB =tan(180°-30°)=-33,所以直线l OA :y =x ,l OB :y =-33x ,设A (m ,m ),B (-3n ,n ), 所以AB 的中点C ⎝ ⎛⎭⎪⎫m -3n 2,m +n 2,由点C 在y =12x 上,且A ,P ,B 三点共线得 ⎩⎪⎨⎪⎧m +n 2=12·m -3n 2,m -0m -1=n -0-3n -1,解得m =3,所以A (3,3).又P (1,0),所以k AB =k AP =33-1=3+32, 所以l AB :y =3+32(x -1),即直线AB 的方程为(3+3)x -2y -3-3=0.第2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最新考纲]1.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2.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3.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知 识 梳 理知 识 梳 理1.两直线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 1,l 2,其斜率分别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特别地,当直线l 1,l 2的斜率都不存在时,l 1与l 2的关系为平行. (2)两条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l 1,l 2的斜率存在,设为k 1,k 2,则l 1⊥l 2⇔k 1k 2=-1,当一条直线斜率为零,另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两条直线垂直. 2.两直线的交点直线l 1:A 1x +B 1y +C 1=0和l 2:A 2x +B 2y +C 2=0的公共点的坐标与方程组⎩⎨⎧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的解一一对应. 相交⇔方程组有唯一解,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平行⇔方程组无解; 重合⇔方程组有无数个解. 3.距离公式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平面上任意两点P 1(x 1,y 1),P 2(x 2,y 2)间的距离公式为|P 1P 2|=(x 2-x 1)2+(y 2-y 1)2. 特别地,原点O (0,0)与任一点P (x ,y )的距离|OP |=x 2+y 2. (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平面上任意一点P 0(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的距离为d =|Ax 0+By 0+C |A 2+B 2.可以验证,当A =0或B =0时,上式仍成立. (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一般地,两条平行直线l 1:Ax +By +C 1=0,l 2:Ax +By +C 2=0(其中A ,B 不同时为0,且C 1≠C 2)间的距离d =|C 1-C 2|A 2+B 2. 辨 析 感 悟1.对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理解(1)当直线l 1和l 2的斜率都存在时,一定有k 1=k 2⇒l 1∥l 2. (×) (2)如果两条直线l 1与l 2垂直,则它们的斜率之积一定等于-1.(×)(3)(2013·天津卷改编)已知过点P(2,2)斜率为-12的直线且与直线ax-y+1=0垂直,则a=2. (√) 2.对距离公式的理解(4)点P(x0,y0)到直线y=kx+b的距离为|kx0+b|1+k2. (×)(5)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6)(教材习题改编)两平行直线2x-y+1=0,4x-2y+1=0间的距离是0.(×)[感悟·提升]三个防范一是在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首先应分析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可根据判定定理判断,若直线无斜率时,要单独考虑.如(2)中忽视了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二是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若给出的直线不是一般式,则应化为一般式,如(4);三是求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时,应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式,且x,y的系数对应相同,如(6).考点一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例1】已知直线l1:ax+2y+6=0和直线l2:x+(a-1)y+a2-1=0.(1)试判断l1与l2是否平行;(2)l1⊥l2时,求a的值.解 (1)法一 当a =1时, l 1:x +2y +6=0, l 2:x =0,l 1不平行于l 2; 当a =0时,l 1:y =-3, l 2:x -y -1=0,l 1不平行于l 2; 当a ≠1且a ≠0时,两直线可化为 l 1:y =-a 2x -3,l 2:y =11-a x -(a +1),l 1∥l 2⇔⎩⎪⎨⎪⎧-a2=11-a ,-3≠-(a +1),解得a =-1,综上可知,a =-1时,l 1∥l 2,否则l 1与l 2不平行.法二 由A 1B 2-A 2B 1=0,得a (a -1)-1×2=0,由A 1C 2-A 2C 1≠0,得a (a 2-1)-1×6≠0,∴l 1∥l 2⇔⎩⎨⎧a (a -1)-1×2=0,a (a 2-1)-1×6≠0,⇔⎩⎨⎧a 2-a -2=0,a (a 2-1)≠6⇒a =-1, 故当a =-1时,l 1∥l 2,否则l 1与l 2不平行.(2)法一 当a =1时,l 1:x +2y +6=0,l 2:x =0,l 1与l 2不垂直,故a =1不成立;当a =0时,l 1:y =-3,l 2:x -y -1=0,l 1不垂直于l 2; 当a ≠1且a ≠0时,l 1:y =-a 2x -3,l 2:y =11-a x -(a +1),由⎝ ⎛⎭⎪⎫-a 2·11-a=-1⇒a =23. 法二 由A 1A 2+B 1B 2=0得a +2(a -1)=0⇒a =23.规律方法 (1)当直线的方程中存在字母参数时,不仅要考虑到斜率存在的一般情况,也要考虑到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同时还要注意x ,y 的系数不能同时为零这一隐含条件.(2)在判断两直线的平行、垂直时,也可直接利用直线方程的系数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训练1】 (2014·长沙模拟)已知过点A (-2,m )和点B (m,4)的直线为l 1,直线2x +y -1=0为l 2,直线x +ny +1=0为l 3.若l 1∥l 2,l 2⊥l 3,则实数m +n 的值为( ).A .-10B .-2C .0D .8 解析 ∵l 1∥l 2,∴k AB =4-m m +2=-2,解得m =-8,又∵l 2⊥l 3,∴⎝ ⎛⎭⎪⎫-1n ×(-2)=-1,解得n =-2,∴m +n =-10. 答案 A考点二 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例2】 求经过直线l 1:3x +2y -1=0和l 2:5x +2y +1=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l 3:3x -5y +6=0的直线l 的方程. 解 法一 先解方程组⎩⎨⎧3x +2y -1=0,5x +2y +1=0,得l 1,l 2的交点坐标为(-1,2), 再由l 3的斜率35求出l 的斜率为-53, 于是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求出l : y -2=-53(x +1),即5x +3y -1=0.法二 由于l ⊥l 3,故l 是直线系5x +3y +C =0中的一条,而l 过l 1,l 2的交点(-1,2),故5×(-1)+3×2+C =0,由此求出C =-1, 故l 的方程为5x +3y -1=0.法三 由于l 过l 1,l 2的交点,故l 是直线系3x +2y -1+λ(5x +2y +1)=0中的一条,将其整理,得(3+5λ)x +(2+2λ)y +(-1+λ)=0.其斜率-3+5λ2+2λ=-53,解得λ=15, 代入直线系方程即得l 的方程为5x +3y -1=0.规律方法 运用直线系方程,有时会给解题带来方便,常见的直线系方程有:(1)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Ax +By +m =0(m ≠C );(2)与直线Ax +By +C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Bx -Ay +m =0;(3)过直线l 1:A 1x +B 1y +C 1=0与l 2:A 2x +B 2y +C 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其中λ∈R ,此直线系不包括l 2).【训练2】 直线l 被两条直线l 1:4x +y +3=0和l 2:3x -5y -5=0截得的线段的中点为P (-1,2),求直线l 的方程.解 法一 设直线l 与l 1的交点为A (x 0,y 0),由已知条件,得直线l 与l 2的交点为B (-2-x 0,4-y 0),并且满足⎩⎨⎧ 4x 0+y 0+3=0,3(-2-x 0)-5(4-y 0)-5=0,即⎩⎨⎧ 4x 0+y 0+3=0,3x 0-5y 0+31=0,解得⎩⎨⎧ x 0=-2,y 0=5,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y -25-2=x -(-1)-2-(-1), 即3x +y +1=0.法二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2=k (x +1),即kx -y +k +2=0.由⎩⎨⎧ kx -y +k +2=0,4x +y +3=0,得x =-k -5k +4. 由⎩⎨⎧kx -y +k +2=0,3x -5y -5=0,得x =-5k -155k -3. 则-k -5k +4+-5k -155k -3=-2,解得k =-3. 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y -2=-3(x +1),即3x +y +1=0.考点三 距离公式的应用【例3】 已知三条直线:l 1:2x -y +a =0(a >0);l 2:-4x +2y + 1=0;l 3:x+y -1=0,且l 1与l 2间的距离是7510.(1)求a 的值;(2)能否找到一点P ,使P 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点P 在第一象限;②点P 到l 1的距离是点P 到l 2的距离的12;③点P 到l 1的距离与点P 到l 3的距离之比是2∶ 5.若能,求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解 (1)直线l 2:2x -y -12=0,所以两条平行线l 1与l 2间的距离为d =⎪⎪⎪⎪⎪⎪a -⎝ ⎛⎭⎪⎫-1222+(-1)2=7510,所以⎪⎪⎪⎪⎪⎪a +125=7510,即⎪⎪⎪⎪⎪⎪a +12=72,又a >0,解得a =3. (2)假设存在点P ,设点P (x 0,y 0),若P 点满足条件②,则P 点在与l 1,l 2平行的直线l ′:2x -y +c =0上,且|c -3|5=12⎪⎪⎪⎪⎪⎪c +125,即c =132或116, 所以2x 0-y 0+132=0或2x 0-y 0+116=0;若P 点满足条件③,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有|2x 0-y 0+3|5=25|x 0+y 0-1|2, 即|2x 0-y 0+3|=|x 0+y 0-1|,所以x 0-2y 0+4=0或3x 0+2=0;由于P 在第一象限,所以3x 0+2=0不可能.联立方程2x 0-y 0+132=0和x 0-2y 0+4=0,解得⎩⎪⎨⎪⎧ x 0=-3,y 0=12;(舍去)联立方程2x 0-y 0+116=0和x 0-2y 0+4=0,解得⎩⎪⎨⎪⎧ x 0=19,y 0=3718.所以存在P ⎝ ⎛⎭⎪⎫19,3718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规律方法 (1)在应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时.要注意两直线方程中x ,y 的系数必须对应相同.(2)第(2)问是开放探索性问题,要注意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策略.【训练3】 (1)已知直线l 过点P (3,4)且与点A (-2,2),B (4,-2)等距离,则直线l 的方程为( ).A .2x +3y -18=0B .2x -y -2=0C .3x -2y +18=0或x +2y +2=0D .2x +3y -18=0或2x -y -2=0(2)已知两条平行直线,l 1:mx +8y +n =0与l 2:2x +my -1=0间的距离为5,则直线l 1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由题意可知所求直线斜率存在,故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4=k (x -3),即kx -y +4-3k =0, 由已知,得|-2k -2+4-3k |1+k 2=|4k +2+4-3k |1+k2, ∴k =2或-23.∴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2x -y -2=0或2x +3y -18=0. (2)∵l 1∥l 2,∴m 2=8m ≠n -1,∴⎩⎪⎨⎪⎧ m =4,n ≠-2或⎩⎪⎨⎪⎧m =-4,n ≠2. ①当m =4时,直线l 1的方程为4x +8y +n =0,把l 2的方程写成4x +8y -2=0,∴|n+2|16+64=5,解得n=-22或18.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4y-11=0或2x+4y+9=0.②当m=-4时,直线l1的方程为4x-8y-n=0,l2的方程为4x-8y-2=0,∴|-n+2|16+64=5,解得n=-18或22.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4y+9=0或2x-4y-11=0.答案(1)D(2)2x±4y+9=0或2x±4y-11=0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要考虑平行、垂直和重合.对于斜率都存在且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1,l2,l1∥l2⇔k1=k2;l1⊥l2⇔k1·k2=-1..若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那么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一定要特别注意思想方法10——对称变换思想的应用【典例】已知直线l:2x-3y+1=0,点A(-1,-2).求:(1)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的坐标;(2)直线m:3x-2y-6=0关于直线l的对称直线m′的方程;(3)直线l 关于点A (-1,-2)对称的直线l ′的方程.解 (1)设A ′(x ,y ),再由已知⎩⎪⎨⎪⎧ y +2x +1·23=-1,2×x -12-3×y -22+1=0.解得⎩⎪⎨⎪⎧ x =-3313,y =413.∴A ′⎝ ⎛⎭⎪⎫-3313,413. (2)在直线m 上取一点,如M (2,0),则M (2,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必在m ′上. 设对称点为M ′(a ,b ),则⎩⎪⎨⎪⎧ 2×⎝ ⎛⎭⎪⎫a +22-3×⎝ ⎛⎭⎪⎫b +02+1=0,b -0a -2×23=-1.解得M ′⎝ ⎛⎭⎪⎫613,3013. 设m 与l 的交点为N ,则由⎩⎨⎧2x -3y +1=0,3x -2y -6=0,得N (4,3). 又∵m ′经过点N (4,3),∴由两点式得直线方程为9x -46y +102=0.(3)设P (x ,y )为l ′上任意一点,则P (x ,y )关于点A (-1,-2)的对称点为P ′(-2-x ,-4-y ),∵P ′在直线l 上,∴2(-2-x )-3(-4-y )+1=0,即2x -3y -9=0.[反思感悟] (1)解决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要把握两点:点M 与点N 关于直线l 对称,则线段MN 的中点在直线l 上,直线l 与直线MN 垂直.(2)如果是直线或点关于点成中心对称问题,则只需运用中点公式就可解决问题.(3)若直线l 1,l 2关于直线l 对称,则有如下性质:①若直线l 1与l 2相交,则交点在直线l 上;②若点B 在直线l 1上,则其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在直线l 2上.【自主体验】(2013·湖南卷)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B =AC =4,点P 是边AB 上异于A ,B 的一点.光线从点P 出发,经BC ,CA 反射后又回到点P (如图).若光线QR 经过△ABC 的重心,则AP 等于( ).A .2B .1 C.83 D.43 解析 以AB 、A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0,0),B (4,0),C (0,4),得△ABC 的重心D ⎝ ⎛⎭⎪⎫43,43,设AP =x ,从而P (x,0),x ∈(0,4),由光的几何性质可知点P 关于直线BC 、AC 的对称点P 1(4,4-x ),P 2(-x,0)与△ABC的重心D ⎝ ⎛⎭⎪⎫43,43共线,所以4343+x =43-(4-x )43-4,求得x =43.答案 D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直线l 过点(-1,2)且与直线2x -3y +4=0垂直,则l 的方程是( ).A .3x +2y -1=0B .3x +2y +7=0C .2x -3y +5=0D .2x -3y +8=0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是-32,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y -2=-32(x +1),即3x +2y -1=0.答案 A2.(2014·济南模拟)已知两条直线l 1:(a -1)x +2y +1=0,l 2:x +ay +3=0平行,则a =( ).A .-1B .2C .0或-2D .-1或2解析 若a =0,两直线方程分别为-x +2y +1=0和x =-3,此时两直线相交,不平行,所以a ≠0;当a ≠0时,两直线若平行,则有a -11=2a ≠13,解得a =-1或2.答案 D3.已知直线l 1的方程为3x +4y -7=0,直线l 2的方程为6x +8y +1=0,则直线l 1与l 2的距离为( ).A.85B.32 C .4 D .8解析 ∵直线l 1的方程为3x +4y -7=0,直线l 2的方程为6x +8y +1=0,即3x+4y +12=0,∴直线l 1与l 2的距离为⎪⎪⎪⎪⎪⎪12+732+42=32. 答案 B4.(2014·金华调研)当0<k <12时,直线l 1:kx -y =k -1与直线l 2:ky -x =2k 的交点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解析 解方程组⎩⎪⎨⎪⎧kx -y =k -1,ky -x =2k得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 ⎛⎭⎪⎪⎫k k -1,2k -1k -1,因为0<k <12,所以k k -1<0,2k -1k -1>0,故交点在第二象限. 答案 B5.若直线l 1:y =k (x -4)与直线l 2关于点(2,1)对称,则直线l 2经过定点( ).A .(0,4)B .(0,2)C .(-2,4)D .(4,-2)解析 直线l 1:y =k (x -4)经过定点(4,0),其关于点(2,1)对称的点为(0,2),又直线l 1:y =k (x -4)与直线l 2关于点(2,1)对称,故直线l 2经过定点(0,2).答案 B二、填空题6.若三条直线y =2x ,x +y =3,mx +2y +5=0相交于同一点,则m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 y =2x ,x +y =3得⎩⎪⎨⎪⎧x =1,y =2.∴点(1,2)满足方程mx +2y +5=0,即m ×1+2×2+5=0,∴m =-9.答案 -97.设a 、b 、c 分别是△ABC 中∠A 、∠B 、∠C 所对边的边长,则直线x sin A +ay +c =0与bx -y sin B +sin C =0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 由a sin A =b sin B ,得b sin A -a sin B =0.∴两直线垂直.答案 垂直8.若直线m 被两平行线l 1:x -y +1=0与l 2:x -y +3=0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22,则m 的倾斜角可以是:①15°;②30°;③45°;④60°;⑤75°.其中正确答案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 很明显直线l 1∥l 2,直线l 1,l 2间的距离为d =|1-3|2=2,设直线m 与直线l 1,l 2分别相交于点B ,A ,则|AB |=22,过点A 作直线l 垂直于直线l 1,垂足为C ,则|AC |=d =2,则在Rt △ABC 中,sin ∠ABC =|AC ||AB |=222=12,所以∠ABC =30°,又直线l 1的倾斜角为45°,所以直线m 的倾斜角为45°+30°=75°或45°-30°=15°.答案 ①⑤三、解答题9.已知直线l 1:x +my +6=0,l 2:(m -2)x +3y +2m =0,求m 的值,使得:(1)l 1与l 2相交; (2)l 1⊥l 2; (3)l 1∥l 2; (4)l 1,l 2重合.解 (1)由已知1×3≠m (m -2),即m 2-2m -3≠0,解得m ≠-1且m ≠3.故当m ≠-1且m ≠3时,l 1与l 2相交.(2)当1·(m -2)+m ·3=0,即m =12时,l 1⊥l 2.(3)当1×3=m (m -2)且1×2m ≠6×(m -2)或m ×2m ≠3×6,即m =-1时,l 1∥l 2.(4)当1×3=m (m -2)且1×2m =6×(m -2),即m =3时,l 1与l 2重合.10.求过直线l 1:x -2y +3=0与直线l 2:2x +3y -8=0的交点,且到点P (0,4)的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解 由⎩⎨⎧ x -2y +3=0,2x +3y -8=0,解得⎩⎨⎧x =1,y =2,∴l 1,l 2的交点为(1,2),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2=k (x -1),即kx -y +2-k =0,∵P (0,4)到直线的距离为2,∴2=|-2-k |1+k2, 解得k =0或43.∴直线方程为y =2或4x -3y +2=0.能力提升题组(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设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为x +y +a =0和x +y +b =0,已知a ,b 是关于x 的方程x 2+x +c =0的两个实数根,且0≤c ≤18,则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A.24,12 B.2,22 C.2,12 D.22,12解析 ∵d =|a -b |2,a +b =-1,ab =c ,又|a -b |=1-4c ∈⎣⎢⎡⎦⎥⎤22,1,从而d max=22,d min =12.答案 D2.(2014·武汉调研)已知A ,B 两点分别在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2x -y =0与x +ay =0上,且AB 线段的中点为P ⎝ ⎛⎭⎪⎫0,10a ,则线段AB 的长为( ).A .11B .10C .9D .8解析 由两直线垂直,得-1a ·2=-1,解得a =2.所以中点P 的坐标为(0,5).则OP =5,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AB =2OP =2×5=10,所以线段AB 的长为10.答案 B二、填空题3.已知0<k <4,直线l 1:kx -2y -2k +8=0和直线l 2:2x +k 2y -4k 2-4=0与 两坐标轴围成一个四边形,则使得这个四边形面积最小的k 值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l 1,l 2恒过定点P (2,4),直线l 1的纵截距为4-k ,直线l 2的横截距为2k 2+2,如图,所以四边形的面积S =2k 2×2+(4-k +4)×2×12=4k 2-k +8,故面积最小时,k =18.答案 18三、解答题4.(1)在直线l :3x -y -1=0上求一点P ,使得P 到A (4,1)和B (0,4)的距离之差最大;(2)在直线l :3x -y -1=0上求一点Q ,使得Q 到A (4,1)和C (3,4)的距离之和最小.图1图1解 (1)如图1,设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B ′的坐标为(a ,b ),直线l 的斜率为k 1,则k 1·k BB ′=-1.即3·b -4a =-1. ∴a +3b -12=0.①又由于线段BB ′的中点坐标为⎝ ⎛⎭⎪⎫a 2,b +42,且在直线l 上, ∴3×a 2-b +42-1=0.即3a -b -6=0.②解①②得a =3,b =3,∴B ′(3,3).于是AB ′的方程为y -13-1=x -43-4,即2x +y -9=0. 解⎩⎨⎧ 3x -y -1=0,2x +y -9=0,得⎩⎨⎧x =2,y =5,即l 与AB ′的交点坐标为P (2,5).(2)如图2,设C 关于l 的对称点为C ′,求出C ′的坐标为⎝ ⎛⎭⎪⎫35,245. ∴AC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9x +17y -93=0,AC ′和l 交点坐标为⎝ ⎛⎭⎪⎫117,267, 图2故Q 点坐标为⎝ ⎛⎭⎪⎫117,267.第3讲 圆的方程[最新考纲]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知 识 梳 理1.圆的定义和圆的方程 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方 程标准 (x -a )2+(y -b )2=r 2(r >0)圆心C (a ,b )半径为r一般 x 2+y 2+Dx +Ey +F =0 充要条件:D 2+E 2-4F >0圆心坐标:⎝ ⎛⎭⎪⎫-D 2,-E 2 半径r =(1)确定方法:比较点与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2)三种关系: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点M (x 0,y 0).①(x 0-a )2+(y 0-b )2=r 2⇔点在圆上;②(x 0-a )2+(y 0-b )2>r 2⇔点在圆外;③(x 0-a )2+(y 0-b )2<r 2⇔点在圆内.辨 析 感 悟1.对圆的方程的理解(1)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是圆心与半径.(√)(2)方程x 2+y 2=a 2表示半径为a 的圆.(×)(3)方程x 2+y 2+4mx -2y +5m =0表示圆.(×)(4)(2013·江西卷改编)若圆C 经过坐标原点和点(4,0)且与直线y =1相切,则圆C的方程是(x -2)2+⎝ ⎛⎭⎪⎫y +322=254. (√) 2.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认识(5)若点M (x 0,y 0)在圆x 2+y 2+Dx +Ey +F =0外,则x 20+y 20+Dx 0+Ey 0+F >0.(√)(6)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2y =0,过点A (1,2)作该圆的切线只有一条.(×)[感悟·提升]1.一个性质 圆心在任一弦的中垂线上,如(4)中可设圆心为(2,b ).2.三个防范 一是含字母的圆的标准方程中注意字母的正负号,如(2)中半径应为|a |;二是注意一个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时的充要条件,如(3);三是过一定点,求圆的切线时,首先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若点在圆外,有两个结果,若只求出一个,应该考虑切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如(6).考点一 求圆的方程【例1】 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1)求过P (4,-2),Q (-1,3)两点,且在y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3的圆的方程.(2)已知圆的半径为10,圆心在直线y =2x 上,圆被直线x -y =0截得的弦长为4 2.解 (1)设圆的方程为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①将P ,Q 点的坐标分别代入①得⎩⎨⎧ 4D -2E +F =-20, ②D -3E -F =10, ③令x =0,由①得y 2+Ey +F =0.④由已知|y 1-y 2|=43,其中y 1,y 2是方程④的两根, 所以(y 1-y 2)2=(y 1+y 2)2-4y 1y 2=E 2-4F =48.⑤解②、③、⑤组成的方程组得⎩⎨⎧ D =-2,E =0,F =-12或⎩⎨⎧ D =-10,E =-8,F =4.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2x -12=0或x 2+y 2-10x -8y +4=0.(2)法一 设圆的方程为(x -a )2+(y -b )2=10.由圆心在直线y =2x 上,得b =2a .①由圆在直线x -y =0上截得的弦长为42,将y =x 代入(x -a )2+(y -b )2=10,整理得2x 2-2(a +b )x +a 2+b 2-10=0.由弦长公式得 2(a +b )2-2(a 2+b 2-10)=42,化简得a -b =±2.②解①、②得a =2,b =4或a =-2,b =-4.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2)2+(y -4)2=10或(x +2)2+(y +4)2=10.法二 根据图形的几何性质:半径、弦长的一半、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如图, 由勾股定理,可得弦心距d =r 2-⎝ ⎛⎭⎪⎫4222=10-8= 2.又弦心距等于圆心(a ,b )到直线x -y =0的距离,所以d =|a -b |2,即|a -b |2= 2.③又已知b =2a .④解③、④得a =2,b =4或a =-2,b =-4.故所求圆的方程是(x -2)2+(y -4)2=10或(x +2)2+(y +4)2=10.规律方法 求圆的方程,主要有两种方法:(1)几何法:具体过程中要用到初中有关圆的一些常用性质和定理.如:①圆心在过切点且与切线垂直的直线上;②圆心在任意弦的中垂线上;③两圆相切时,切点与两圆心三点共线.(2)待定系数法:根据条件设出圆的方程,再由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等式,求出相关量.一般地,与圆心和半径有关,选择标准式,否则,选择一般式.不论是哪种形式,都要确定三个独立参数,所以应该有三个独立等式.【训练1】 (1)(2014·济南模拟)若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4x -3y =0和x 轴都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A .(x -2)2+(y -1)2=1B .(x -2)2+(y +1)2=1C .(x +2)2+(y -1)2=1D .(x -3)2+(y -1)2=1(2)已知圆C 经过A (5,1),B (1,3)两点,圆心在x 轴上,则C 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1)由于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x 轴相切,故设圆心为(a,1),又由圆与直线4x -3y =0相切,得|4a -3|5=1,解得a =2或-12(舍去).故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1)2=1.故选A.(2)依题意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 -a )2+y 2=r 2,将A ,B 点坐标分别代入方程得⎩⎪⎨⎪⎧(5-a )2+1=r 2,(1-a )2+9=r 2, 解得⎩⎪⎨⎪⎧a =2,r 2=10.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 -2)2+y 2=10. 答案 (1)A (2)(x -2)2+y 2=10考点二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例2】 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x 2+y 2-4x +1=0.(1)求y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y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求x 2+y 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高考数学课标通用(理科)一轮复习配套教师用书:第八章 立体几何 大题冲关 Word版含答案

高考数学课标通用(理科)一轮复习配套教师用书:第八章 立体几何 大题冲关 Word版含答案

高考中立体几何问题的热点题型■特级教师石朝华1.立体几何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每年基本上都是一个解答题,两个选择题或填空题.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及简单计算能力.解答题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首先是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再利用空间向量进行空间角的计算.重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热点题型主要有平面图形的翻折、探索性的存在问题等;2.思想方法:(1)转化与化归(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2)数形结合(根据空间位置关系利用向量转化为代数运算).热点一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空间几何体(主要是柱、锥或简单组合体)为载体,通过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论证命制试题,主要考查公理4及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常与平面图形的有关性质及体积的计算等知识交汇考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一般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典题1]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2)求证:C1F∥平面ABE;(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1)[证明]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底面ABC,AB⊂平面ABC,所以BB1⊥AB.又AB⊥BC,BC∩BB1=B,所以AB⊥平面B1BCC1.又AB⊂平面ABE,所以平面ABE ⊥平面B 1BCC 1.(2)[证明] 证法一:如图①,取AB 中点G ,连接EG ,FG . 因为E ,F 分别是A 1C 1,BC 的中点, 所以FG ∥AC ,且FG =12AC .因为AC ∥A 1C 1,且AC =A 1C 1, 所以FG ∥EC 1,且FG =EC 1. 所以四边形FGE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 1F ∥EG .又EG ⊂平面ABE ,C 1F ⊄平面ABE , 所以C 1F ∥平面ABE .①②证法二:如图②,取AC 的中点H ,连接C 1H ,FH . 因为H ,F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所以HF ∥AB .又E ,H 分别是A 1C 1,AC 的中点, 所以EC 1綊AH ,所以四边形EAH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 1H ∥AE .又C 1H ∩HF =H ,AE ∩AB =A , 所以平面ABE ∥平面C 1HF . 又C 1F ⊂平面C 1HF , 所以C 1F ∥平面ABE .(3)[解] 因为AA 1=AC =2,BC =1,AB ⊥BC , 所以AB =AC 2-BC 2= 3. 所以三棱锥E -ABC 的体积V =13S △ABC ·AA 1=13×12×3×1×2=33.1.证明面面垂直,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问题,再将“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2.计算几何体的体积时,能直接用公式时,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高,若不能直接用公式时,注意进行体积的转化.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请将字母F ,G ,H 标记在正方体相应的顶点处(不需要说明理由); (2)判断平面BEG 与平面ACH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证明:直线DF ⊥平面BEG . (1)解:点F ,G ,H 的位置如图所示.(2)解:平面BEG ∥平面ACH .证明如下:因为ABCD-EFGH为正方体,所以BC∥FG,BC=FG.又FG∥EH,FG=EH,所以BC∥EH,BC=EH,于是四边形BCH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CH.又CH⊂平面ACH,BE⊄平面ACH,所以BE∥平面ACH,同理BG∥平面ACH,又BE∩BG=B,所以平面BEG∥平面ACH.(3)证明:连接FH,与EG交于点O,连接BD.因为ABCD-EFGH为正方体,所以DH⊥平面EFGH.因为EG⊂平面EFGH,所以DH⊥EG.又EG⊥FH,DH∩FH=H,所以EG⊥平面BFHD.又DF⊂平面BFHD,所以DF⊥EG,同理DF⊥BG,又EG∩BG=G,所以DF⊥平面BEG.热点二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此类试题一般以解答题形式呈现,常涉及线面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探究或空间角的计算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1)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进一步论证.(2)利用空间向量,先假设存在点的坐标,再根据条件判断该点的坐标是否存在.[典题2] [2017·山东济南调研]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C1C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ABC⊥平面AA1C1C,AB=3,BC=5.(1)求证:AA 1⊥平面ABC ;(2)求二面角A 1-BC 1-B 1的余弦值;(3)在线段BC 1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若存在,试求出BDBC 1的值. (1)[证明] 在正方形AA 1C 1C 中,A 1A ⊥AC . 又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且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AC ,AA 1⊂平面AA 1C 1C . ∴AA 1⊥平面ABC .(2)[解] 由(1)知,AA 1⊥AC ,AA 1⊥AB , 由题意知,在△ABC 中,AC =4,AB =3,BC =5, ∴BC 2=AC 2+AB 2,∴AB ⊥AC .∴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A 1(0,0,4),B (0,3,0),C 1(4,0,4),B 1(0,3,4),于是A 1C 1→=(4,0,0),A 1B →=(0,3,-4),B 1C 1→=(4,-3,0),BB 1→=(0,0,4).设平面A 1BC 1的法向量n 1=(x 1,y 1,z 1), 平面B 1BC 1的法向量n 2=(x 2,y 2,z 2).∴⎩⎪⎨⎪⎧ A 1C 1→·n 1=0,A 1B →·n 1=0⇒⎩⎪⎨⎪⎧ 4x 1=0,3y 1-4z 1=0,∴取向量n 1=(0,4,3).由⎩⎪⎨⎪⎧B 1C 1→·n 2=0,BB 1→·n 2=0⇒⎩⎪⎨⎪⎧4x 2-3y 2=0,4z 2=0,∴取向量n 2=(3,4,0). ∴cos θ=n 1·n 2|n 1||n 2|=165×5=1625.由题图可判断二面角A 1-BC 1-B 1为锐角, 故二面角A 1-BC 1-B 1的余弦值为1625.(3)[解] 假设存在点D (x ,y ,z )是线段BC 1上一点,使AD ⊥A 1B ,且BD →=λBC 1→,∴(x ,y -3,z )=λ(4,-3,4), 解得x =4λ,y =3-3λ,z =4λ, ∴AD →=(4λ,3-3λ,4λ).又AD ⊥A 1B ,∴0+3(3-3λ)-16λ=0, 解得λ=925,∵925∈[0,1], ∴在线段BC 1上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 此时BD BC 1=925.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借助向量,引进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热点三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在高考中主要考查通过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证明空间中的线、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计算空间角(特别是二面角),常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等知识综合,以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常见的命题角度有:[考查角度一] 计算线线角、线面角[典题3]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PA ⊥平面ABCD ,且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BC =∠BAD =π2,PA =AD =2,AB =BC =1.(1)求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Q 是线段BP 上的动点,当直线CQ 与DP 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 的长.[解] 以{AB →,AD →,AP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各点的坐标为B (1,0,0),C (1,1,0),D (0,2,0),P (0,0,2).(1)由题意知,AD ⊥平面PAB ,所以AD →是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 AD →=(0,2,0).因为PC →=(1,1,-2),PD →=(0,2,-2).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PC →=0,m ·PD →=0,即⎩⎪⎨⎪⎧x +y -2z =0,2y -2z =0.令y =1,解得z =1,x =1.所以m =(1,1,1)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从而cos 〈AD →,m 〉=AD →·m|AD →||m |=33, 所以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2)因为BP →=(-1,0,2), 设BQ →=λBP →=(-λ,0,2λ)(0≤λ≤1),又CB →=(0,-1,0), 则CQ →=CB →+BQ →=(-λ,-1,2λ),又DP →=(0,-2,2),从而cos 〈CQ →,DP →〉=CQ →·DP→|CQ →||DP →|=1+2λ10λ2+2. 设1+2λ=t ,t ∈[1,3], 则cos 2〈CQ →,DP →〉=2t25t 2-10t +9=29⎝ ⎛⎭⎪⎫1t -592+209≤910.当且仅当t =95,即λ=25时,|cos 〈CQ →,DP →〉|的最大值为31010.因为y =cos x 在⎝⎛⎭⎪⎫0,π2上是减函数,所以此时直线CQ 与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 又因为BP =12+22=5, 所以BQ =25BP =255.解决与线线角、线面角有关的问题,关键是利用垂直关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运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考查角度二] 求二面角[典题4] [2016·浙江卷]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中,平面BCFE ⊥平面ABC ,∠ACB =90°,BE =EF =FC =1,BC =2,AC =3.(1)求证:BF ⊥平面ACFD ;(2)求二面角B -AD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1)[证明] 延长AD ,BE ,CF 相交于一点K ,如图所示.因为平面BCFE ⊥平面ABC ,平面BCFE ∩平面ABC =BC ,且AC ⊥BC , 所以AC ⊥平面BCK ,因此BF ⊥AC . 又EF ∥BC ,BE =EF =FC =1,BC =2, 所以△BCK 为等边三角形,且F 为CK 的中点, 则BF ⊥CK ,又AC ∩CK =C , 所以BF ⊥平面ACFD .(2)[解] 解法一:过点F 作FQ ⊥AK 于Q ,连接BQ .因为BF ⊥平面ACK ,所以BF ⊥AK ,则AK ⊥平面BQF ,所以BQ ⊥AK . 所以∠BQF 是二面角B -AD -F 的平面角. 在Rt △ACK 中,AC =3,CK =2,得AK =13,FQ =31313. 在Rt △BQF 中,FQ =31313,BF =3,得cos ∠BQF =34. 所以二面角B -AD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解法二:如图,延长AD ,BE ,CF 相交于一点K ,则△BCK 为等边三角形.取BC 的中点O ,连接KO ,则KO ⊥BC ,又平面BCFE ⊥平面ABC ,所以KO ⊥平面ABC . 以点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B ,OK 的方向为x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意,得B (1,0,0),C (-1,0,0),K (0,0,3),A (-1,-3,0) ,E ⎝ ⎛⎭⎪⎫12,0,32,F ⎝ ⎛⎭⎪⎫-12,0,32. 因此,AC →=(0,3,0),AK →=(1,3,3), AB →=(2,3,0).设平面ACK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平面ABK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由⎩⎪⎨⎪⎧AC →·m =0,AK →·m =0,得⎩⎨⎧3y 1=0,x 1+3y 1+3z 1=0, 取m =(3,0,-1); 由⎩⎪⎨⎪⎧ AB →·n =0,AK →·n =0,得⎩⎨⎧ 2x 2+3y 2=0,x 2+3y 2+3z 2=0,取n =(3,-2,3).于是cos 〈m ,n 〉=m·n |m||n |=34. 所以二面角B -AD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1.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推理论证变为计算求解,降低思维难度,使立体几何问题“公式”化,训练的关键在于“归类、寻法”.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转化为求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提醒 完成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六)。

2015高考数学一轮课件:第8章 专题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2015高考数学一轮课件:第8章 专题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数学 粤(理)
专题四 高考中的立体
几何问题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考点自测
题号
1 2 3 4 5
考点自测
答案
B
D
D
A
平行
自我检测 查缺补漏
解析
高考题型突破
练出高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高考题型突破
题型一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例 1】 (2013·山东)如图,四棱
PB,AB,BC,PD,PC 的中点. (2)MN 是平面 EFG 的垂线.
(1)求证:CE∥平面 PAD;
(2) 求 证 : 平 面 EFG⊥ 平 面
EMN.
考点自测
高考题型突破
练出高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高考题型突破
题型一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例 1】 (2013·山东)如图,四棱 证明 (1)方法一 取 PA
如图,作
BH⊥CD于H.
考点自测
高考题型突破
练出高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五十二分。
高考题型突破
题型二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
【例 2】 如图 1 所示,在 Rt△ABC 思维启迪 解析 思维升华
中,AC=6,BC=3,∠ABC=90°, CD 为∠ACB 的平分线,点 E 在
∵平面BCD⊥平面ACD,
将△BCD 沿 CD 折起,使得平面 ∵CD为∠ACB的平分线,∴∠BCD
BCD⊥平面 ACD,连接 设点 F 是 AB 的中点.
AB,BE,
=∠ACD=30°.
∴CD=2
3.

2015高考试题——理数(广东卷)word版含答案

2015高考试题——理数(广东卷)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集合()(){}410M x x x =++=,()(){}410N x x x =--=,则MN =( )A .{}1,4B .{}1,4--C .{}0D .∅2、若复数()32z i i =-(i 是虚数单位),则z =( )A .23i -B .23i +C .32i +D .32i -3、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 )A .y =B .1y x x =+C .122x x y =+D .x y x e =+4、袋中共有15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0个白球,5个红球.从袋中任取2个球,所取的2个球中恰有1个白球,1个红球的概率为( )A .521B .1021C .1121D .15、平行于直线210x y ++=且与圆225x y +=相切的直线的方程是( )A .250x y ++=或250x y +-=B .20x y ++=或20x y +-=C .250x y -+=或250x y --=D .20x y -+=或20x y --=6、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4581302x y x y +≥⎧⎪≤≤⎨⎪≤≤⎩,则32z x y =+的最小值为( )A .4B .235C .6D .3157、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的离心率54e =,且其右焦点为()2F 5,0,则双曲线C的方程为( )A .22143x y -=B .221916x y -=C .221169x y -=D .22134x y -=8、若空间中n 个不同的点两两距离都相等,则正整数n 的取值( )A .至多等于3B .至多等于4C .等于5D .大于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11~13题) 9、在)41-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 .10、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3456725a a a a a ++++=,则28a a += . 11、设C ∆AB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若a =1sin 2B =,C 6π=,则b = .12、某高三毕业班有40人,同学之间两两彼此给对方仅写一条毕业留言,那么全班共写了条毕业留言.(用数字作答)13、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n p B ,若()30E X =,()D 20X =,则p = .(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作一题)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已知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 4πρθ⎛⎫-= ⎪⎝⎭,点A 的极坐标为74π⎛⎫A ⎪⎝⎭,则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1,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4AB =,C E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C ,C 1B =.过圆心O 作C B 的平行线,分别交C E 和C A 于点D 和点P ,则D O = .三、解答题16.(本小题满分12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向量22(,),(sin ,cos ),(0,)2m n x x x π=-=∈ (1) 若m n ⊥,求tan x 的值;(2) 若m 与n 的夹角为3π,求x 的值. 17.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工厂36名工人年龄数据如下表(1) 用系统抽样法从36名工人中抽取容量为9的样本,且在第一分段里用随机抽样法抽到的年龄数据为44,列出样本的年龄数据;(2) 计算(1)中样本的均值x 和方差2s ; (3) 36名工人中年龄在x s -和x s +之间有多少人?所占百分比是多少(精确到0.01%)?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2,三角形PDC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4,6,3PD PC AB BC ====,点E 是CD 的中点,点、F G 分别在线段、AB BC 上,且2,2AF FB CG GB ==. (1) 证明:PE FG ⊥;(2) 求二面角P AD C --的正切值; (3) 求直线PA 与直线FG 所成角的余弦值.19. (本小题满分14分) 设1a >,函数2()(1)x f x x e a =+-(1) 求()f x 的单调区间;(2) 证明()f x 在(,)-∞+∞上仅有一个零点;(3) 若曲线()y f x =在点P 处的切线与x 轴平行,且在点M (m,n )处的切线与直线OP 平行,(O 是坐标原点),证明:1m ≤-.20.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 与圆221:650C x y x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1) 求圆1C 的圆心坐标;(2) 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3) 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直线:(4)l y k x =-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 (本小题满分14分)数列{a }n 满足:*12122......3,2n n n a a na n N -+++=-∈.(1) 求3a 的值;(2) 求数列{a }n 的前 n 项和n T ; (3) 令111111,(1......)(2),23n n nT b a b a n n n -==+++++≥证明:数列{}n b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22ln n S n <+参考答案(化学部分)7.B 8.C 9.A 10.D11.C 12.B 22.BC 23.AD30.答案(1)C 12H 9Br (2)AD(3)CH 2=CHCOOHBrCH 2CH 2COOHBrCH 2CH 2COOCH 2CH 3(4)4 、 4 (5)31.答案(1)、2HCl(g) + 1/2O2(g) H 2O(g)+Cl 2(g) △H=△H 1+△H 2 (2) ①< K(A) ② 见右图增大压强,平衡右移,ɑHCl 增大,相同温度下,HCl 的平衡转化率比之前实验的大。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广东卷(含答案)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广东卷(含答案)

数学试卷 第1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16页)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本试卷共4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参考公式:样本数据1x ,2x ,⋅⋅⋅,n x 的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其中x 表示样本均值.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集合{|(4)(1)0}M x x x =++=,{|(4)(1)0}N x x x =--=,则M N = ( )A .∅B .{1,4}--C .{0}D .{1,4} 2.若复数i(32i)z =-(i 是虚数单位),则z =( )A .32i -B .32i +C .2+3iD .23i - 3.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 )A .x y x e =+B .1y x x=+C .122x xy =+D.y 4.袋中共有15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0个白球,5个红球.从袋中任取2个球,所取的2个球中恰有1个白球,1个红球的概率为( )A .1B .1121C .1021 D .5215.平行于直线210x y ++=且与圆225x y +=相切的直线的方程是( )A.20x y -=或20x y -= B.20x y +或20x y += C .250x y -+=或250x y --=D .250x y ++=或250x y +-=6.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458,13,02,x y x y +⎧⎪⎨⎪⎩≥≤≤≤≤则32z x y =+的最小值为( )A .315B .6C .235D .47.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的离心率54e =,且其右焦点为2(5,0)F ,则双曲线C 的方程为( )A .22143x y -= B .221169x y -= C .221916x y -= D .22134x y -= 8.若空间中n 个不同的点两两距离都相等,则正整数n 的取值( )A .大于5B .等于5C .至多等于4D .至多等于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13题)9.在41)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 .10.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3456725a a a a a ++++=,则28a a += . 11.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1sin 2B =,π6C =,则b = .12.某高三毕业班有40人,同学之间两两彼此给对方仅写一条毕业留言,那么全班共写了 条毕业留言(用数字作答).13.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B n p .若()30E X =,()20D X =,则p = . (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π2sin()4ρθ-点A的极坐标为7π)4A ,则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数学试卷 第3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4页(共16页)15.(几何证明选讲)如图,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4AB =,EC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C ,1BC =.过圆心O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EC 和AC 于点D 和点P ,则OD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向量m =,n (sin ,cos )x x =,π(0,)2x ∈. (Ⅰ)若m ⊥n ,求tan x 的值; (Ⅱ)若m 与n 的夹角为π3,求x 的值.17.(本小题满分12分)(Ⅰ)用系统抽样法从36名工人中抽取容量为9的样本,且在第一分段里用随机抽样法抽到的年龄数据为44,列出样本的年龄数据; (Ⅱ)计算(Ⅰ)中样本的均值x 和方差2s ;(Ⅲ)36名工人中年龄在x s -与x s +之间有多少人?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精确到0.01%)?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三角形PDC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4PD PC ==,6AB =,3BC =.点E 是CD 边的中点,点F ,G 分别在线段AB ,BC 上,且2AF FB =,2CG GB =.(Ⅰ)证明:PE FG ⊥;(Ⅱ)求二面角P AD C --的正切值; (Ⅲ)求直线PA 与直线FG 所成角的余弦值.19.(本小题满分14分)设1a >,函数2()(1)x f x x e a =+-. (Ⅰ)求()f x 的单调区间;(Ⅱ)证明:()f x 在(,)-∞+∞上仅有一个零点;(Ⅲ)若曲线()y f x =在点P 处的切线与x 轴平行,且在点(,)M m n 处的切线与直线OP 平行(O 是坐标原点),证明:1m .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 与圆1C :22650x y x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 (Ⅰ)求圆1C 的圆心坐标;(Ⅱ)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 (Ⅲ)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直线L :(4)y k x =-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本小题满分14分)数列{}n a 满足:1212242n n n a a na -+++⋅⋅⋅+=-,*n ∈Ν. (Ⅰ)求3a 的值;(Ⅱ)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 ; (Ⅲ)令11b a =,1111(1)(2)23n n n T b a n n n-=++++⋅⋅⋅+≥,证明: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22ln n S n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答案解析【解析】依据题意,可行域如右图所示,数学试卷第5页(共16页)数学试卷第6页(共16页)数学试卷第7页(共16页)数学试卷第8页(共16页)【解析】连接OC,数学试卷第9页(共16页)数学试卷第10页(共16页)数学试卷 第11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12页(共16页)(3740)+-+PECD E =,因此可得,AD PD AD ⊥在等腰三角形PDC数学试卷 第13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14页(共16页)34⎫⎧⎫±⎪⎨⎬⎪⎩⎭⎭【解析】依题意得化成标准方程后的圆为:(Ⅰ)根据标准方程,圆心坐标为25A B x m =+23,1m m ⎫⎪+⎭,数学试卷 第15页(共16页) 数学试卷 第16页(共16页)34⎫⎧⎫±⎪⎨⎬⎪⎩⎭⎭.(Ⅰ)通过将圆1C 的一般式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即得结论的方程为y。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广东卷-答案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广东卷-答案
又 ,因此可得 平面 ,
因此 ,所以 .
在等腰三角形 中, , .
因此可得 ,故而可得 .
(Ⅲ)如图所示,连接 .
∵ ,
∴ , , ,
因此,直线 与直线 所成角即为直线 与直线 所成角 ,
在矩形 中,点 为 中点,因此 ,
而且 .
又 面 ,三角形 为直角三角形,故 ,
因此在 中, ,
因此可得 .
【提示】(Ⅰ)通过等腰三角形 可得 ,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即得结论.
令 ,所以 ,
因此函数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因此 ,
又因为 ,因此 ,
问题得证.
【提示】(Ⅰ)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即可求 的值.
(Ⅱ)利用作差法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利用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即可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Ⅲ)利用构造法,结合裂项法进行求解即可证明不等式.
【考点】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数列的求和
若 ,由于任三点不共线,当 时,考虑四个点构成的正四面体,第五个点,与它们距离相等,必为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由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三边,故不成立;
同理 ,不成立.
故选:B.
【提示】先考虑平面上的情况:只有三个点的情况成立;再考虑空间里,只有四个点的情况成立,注意运用外接球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
因此,点A到直线 的距离为 .
【提示】把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然后求出极坐标表示的直角坐标,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求解即可.
【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5.【答案】8
【解析】连接 ,
根据 为等腰三角形可得 ,又因为 为直径,
因此可得 , ,
∵ ∴ ,
因此可得 ,因此 ,
故而可得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一、选择题1.两平行平面α,β分别经过坐标原点O 和点A (2,1,1),且两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 =(-1,0,1),则两平面间的距离是( )A.32B.22 C.3 D .3 2 解析 两平面的一个单位法向量n 0=⎝ ⎛⎭⎪⎫-22,0,22,故两平面间的距离d=|OA →·n 0|=22.答案 B2.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法向量,若cos 〈m ,n 〉=-12,则l 与α所成的角为( ).A .30°B .60°C .120°D .150°解析 设l 与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m ,n 〉|=12,∴θ=30°. 答案 A3.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A 1=2,AD =1,E 为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010B.3010C.21510D.31010解析 建立坐标系如图,则A (1,0,0),E (0,2,1),B (1,2,0),C 1(0,2,2). BC 1→=(-1,0,2),AE →=(-1,2,1), cos 〈BC 1→,AE →〉=BC 1→·AE →|BC 1→||AE →|=3010.所以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010. 答案 B4.已知直二面角α­l ­β,点A ∈α,AC ⊥l ,C 为垂足,点B ∈β,BD ⊥l ,D 为垂足,若AB =2,AC =BD =1,则CD =( ).A .2 B. 3 C. 2 D .1 解析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D ­xyz ,由已知条件B (0,0,1),A (1,t,0)(t >0), 由AB =2解得t = 2. 答案 C5.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 =1,AD =23,BC =3,CD =2.∠ABC =∠DCB =π2,则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 ).A.π6 B.π3 C.5π3D.5π6解析 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等于AB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AD →=AB →+BC →+CD →.而AD →2=AB →2+CD →2+BC →2-2|AB →|·|CD →|·cos 〈AB →,CD →〉,即12=1+4+9-2×2cos 〈AB →,CD →〉,∴cos 〈AB →,CD →〉=12,∴AB 与CD 所成角为π3,即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π3.故选B. 答案 B6.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2AC =AA 1=BC =2.若二面角B 1-DC -C 1的大小为60°,则AD 的长为( )A. 2B. 3 C .2D.22解析 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C 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1,0,0),B 1(0,2,2),C 1(0,0,2),D (1,0,1)设AD =a ,则D 点坐标为(1,0,a ),CD =(1,0,a ),1CB =(0,2,2),设平面B 1C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 则⎩⎪⎨⎪⎧m ·1CB =0m ·CD =0⇒⎩⎨⎧2y +2z =0x +az =0,令z =-1,得m =(a,1,-1),又平面C 1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1,0),则由cos60°=m·n |m ||n |,得1a 2+2=12,即a =2,故AD = 2. 答案 A 二、填空题7.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4,1,1),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 =(-2,-3,3),则l 与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 解析 cos 〈n ,a 〉=n ·a |n ||a |=-832×22=-41133.又l 与α所成角记为θ,即sin θ=|cos 〈n ,a 〉|=41133. 答案41133.8.若向量a =(1,λ,2),b =(2,-1,2)且a 与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89,则λ=________.解析 由已知得89=a·b |a ||b |=2-λ+45+λ2·9, ∴8 5+λ2=3(6-λ),解得λ=-2或λ=255. 答案 -2或2559.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CC 1上,且B 1E =2EB ,CF =2FC 1,则面AEF 与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 解析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D -xyz ,设DA =1由已知条件A (1,0,0),E ⎝ ⎛⎭⎪⎫1,1,13,F ⎝ ⎛⎭⎪⎫0,1,23,AE →=⎝ ⎛⎭⎪⎫0,1,13,AF →=⎝ ⎛⎭⎪⎫-1,1,23,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面AEF 与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为θ, 由⎩⎪⎨⎪⎧n ·AE →=0,n ·AF →=0得⎩⎪⎨⎪⎧y +13z =0,-x +y +23z =0.令y =1,z =-3,x =-1,则n =(-1,1,-3) 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m =(0,0,-1) cos θ=cos 〈n ,m 〉=31111,tan θ=23. 答案 2310.在三棱锥O -ABC 中,三条棱OA ,OB ,OC 两两垂直,且OA =OB =OC ,M 是AB 边的中点,则OM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是________. 解析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OA =OB =OC =1,则A (1,0,0),B (0,1,0),C (0,0,1),M ⎝ ⎛⎭⎪⎫12,12,0,故AB →=(-1,1,0),AC →=(-1,0,1),OM →=⎝ ⎛⎭⎪⎫12,12,0. 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由⎩⎪⎨⎪⎧n ⊥AB →,n ⊥AC →,得⎩⎨⎧-x +y =0,-x+z =0,令x =1,得n =(1,1,1).故cos 〈n ,OM →〉=13×22=63, 所以OM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其正切值为 2. 答案2三、解答题11.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 、BC 、BD 两两垂直,AB =BC =BD =4,E 、F 分别为棱BC 、AD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AB 与EF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E 到平面ACD 的距离;(3)求EF 与平面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如图,分别以直线BC 、BD 、BA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各相关点的坐标为A (0,0,4)、C (4,0,0)、D (0,4,0),E (2,0,0)、F (0,2,2). (1)∵AB →=(0,0,-4),EF →=(-2,2,2), ∴|cos 〈AB →,EF →〉|=⎪⎪⎪⎪⎪⎪-84×23=33, ∴异面直线AB 与E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2)设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1), 则⎩⎪⎨⎪⎧n ·AC →=0,n ·CD →=0,∵AC →=(4,0,-4),CD →=(-4,4,0),∴⎩⎨⎧4x -4=0,-4x +4y =0, ∴x =y =1,∴n =(1,1,1,).∵F ∈平面ACD ,EF →=(-2,2,2),∴E 到平面ACD 的距离为d =|n ·EF →||n |=23=233.(3)EF 与平面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cos 〈n ,EF →〉|=23×23=1312.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ABC =90°,P A ⊥平面ABCD ,P A =3,AD =2,AB =23,BC =6. (1)求证:BD ⊥平面P AC ;(2)求二面角P -BD -A 的大小. (1)证明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0,0,0),B (23,0,0), C (23,6,0),D (0,2,0),P (0,0,3),∴AP →=(0,0,3),AC →=(23,6,0), BD →=(-23,2,0).∴BD →·AP →=0,BD →·AC →=0.∴BD ⊥AP ,BD ⊥AC . 又∵P A ∩AC =A ,∴BD ⊥面P AC .(2)解 设平面ABD 的法向量为m =(0,0,1), 设平面P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BD →=0,n ·BP →=0.∵BP →=(-23,0,3),∴⎩⎨⎧-23x +2y =0,-23x +3z =0解得⎩⎨⎧y =3x ,z =233x .令x =3,则n =(3,3,2),∴cos 〈m ,n 〉=m·n |m||n |=12.∴二面角P -BD -A 的大小为60°.13.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BC =12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DC 1⊥BD . (1)证明:DC 1⊥BC .(2)求二面角A 1-BD -C 1的大小.(1)证明 由题设知,三棱柱的侧面为矩形.由于D 为AA 1的中点, 故DC =DC 1.又AC =12AA 1,可得DC 21+DC 2=CC 21,所以DC 1⊥DC . 而DC 1⊥BD ,DC ∩BD =D ,所以DC 1⊥平面BCD . 因为BC ⊂平面BCD ,所以DC 1⊥BC .(2)解 由(1)知BC ⊥DC 1,且BC ⊥CC 1,则BC ⊥平面ACC 1A 1,所以CA ,CB ,CC 1两两相互垂直.以C 为坐标原点,CA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CA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C -xyz .由题意知A 1(1,0,2),B (0,1,0),D (1,0,1),C 1(0,0,2).则A 1D →=(0,0,-1),BD →=(1,-1,1),DC 1→=(-1,0,1). 设n =(x ,y ,z )是平面A 1B 1BD 的法向量,则 ⎩⎪⎨⎪⎧n ·BD →=0,n ·A 1D →=0,即⎩⎨⎧x -y +z =0,z =0,可取n =(1,1,0). 同理,设m =(x ,y ,z )是平面C 1BD 的法向量,则 ⎩⎪⎨⎪⎧m ·BD →=0,m ·DC 1→=0,即⎩⎨⎧x -y +z =0,-x +z =0,可取m =(1,2,1). 从而cos 〈n ,m 〉=n ·m |n |·|m |=32. 故二面角A 1-BD -C 1的大小为30°.14.如图,已知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CD 为等边三角形,AD =DE =2AB ,F 为CD 的中点. (1)求证:AF ∥平面BCE ;(2)求证:平面BCE⊥平面CDE;(3)求直线BF和平面BCE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方法一:(1)证法一:取CE的中点G,连接FG、BG.∵F为CD的中点,∴GF∥DE且GF=12 DE,∵AB⊥平面ACD,DE⊥平面ACD,∴AB∥DE,∴GF∥AB.又AB=12DE,∴GF=AB.又DE=2AB,∴四边形GFAB为平行四边形,则AF∥BG. ∵AF⊄平面BCE,BG⊂平面BCE,∴AF∥平面BCE.证法二:取DE的中点M,连接AM、FM,∵F为CD的中点,∴FM∥CE.∵AB⊥平面ACD,DE⊥平面ACD,∴DE∥AB.又AB=12DE=ME,∴四边形ABEM为平行四边形,则AM∥BE. ∵FM、AM⊄平面BCE,CE、BE⊂平面BCE,∴FM∥平面BCE,AM∥平面BCE.又FM∩AM=M,∴平面AFM∥平面BCE.∵AF⊂平面AFM,∴AF∥平面BCE.(2)证明:∵△ACD 为等边三角形,F 为CD 的中点, ∴AF ⊥CD .∵DE ⊥平面ACD ,AF ⊂平面ACD ,∴DE ⊥AF . 又CD ∩DE =D ,故AF ⊥平面CDE . ∵BG ∥AF ,∴BG ⊥平面CDE . ∵BG ⊂平面BCE , ∴平面BCE ⊥平面CDE .(3)在平面CDE 内,过F 作FH ⊥CE 于H ,连接BH , ∵平面BCE ⊥平面CDE ,∴FH ⊥平面BCE . ∴∠FBH 为BF 和平面BCE 所成的角.设AD =DE =2AB =2a ,则FH =CF sin45°=22a ,BF =AB 2+AF 2=a 2+3a2=2a ,在Rt △FHB 中,sin ∠FBH =FH BF =24. ∴直线BF 和平面B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4. 方法二:设AD =DE =2AB =2a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A -xyz ,则A (0,0,0),C (2a,0,0),B (0,0,a ),D (a ,3a,0),E (a ,3a,2a ).∵F 为CD 的中点,∴F ⎝ ⎛⎭⎪⎫32a ,32a ,0.(1)证明:AF →=⎝ ⎛⎭⎪⎫32a ,32a ,0,BE →=(a ,3a ,a ),BC →=(2a,0,-a ),∵AF →=12(BE →+BC →),AF ⊄平面BCE ,∴AF ∥平面BCE .(2)证明:∵AF →=⎝ ⎛⎭⎪⎫32a ,32a ,0,CD →=(-a ,3a,0),ED →=(0,0,-2a ),∴AF →·CD →=0,AF →·ED →=0,∴AF →⊥CD →,AF →⊥ED →. ∴AF →⊥平面CDE ,又AF ∥平面BCE , ∴平面BCE ⊥平面CDE .(3)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BE →=0,n ·BC →=0可得x +3y +z =0,2x -z =0,取n =(1,-3,2).又BF →=⎝ ⎛⎭⎪⎫32a ,32a ,-a ,设BF 和平面BCE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BF →·n ||BF →|·|n |=2a 2a ·22=24.∴直线BF 和平面B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