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下面是一种较普遍的说法,其来源是国民政府在1946年公布的数据:
国军与日军共有22场大型会战、大型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伤亡、失踪约321万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国军师旅级以上将军阵亡206人,包括集团军总司令2名(张自忠、李家钰),军长8名(郝梦龄、吴克仁、冯安邦、陈安宝、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王铭章),副军长2名(佟龄阁、郑作民),师长20名,副师长13人,旅长17人。
对于国民党的206位阵亡将领,笔者没有看到任何一份完整的名单,网上的大多数名单都只列出了100—120位阵亡将领。因此笔者对206持严重怀疑的态度。笔者手头有一本出版于1993年的书籍《380万军人之死》(作者:西尔枭),该作者认为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死亡人数就达380万之巨,显然有些夸大了。书后附了一份117人的国民党殉国将领名单,与目前网上的大多数名单基本吻合。笔者以此名单为基础,整理出了下面一系列“阵亡国军将领”名单,其中与其它名单的最大区别是,笔者列出了这些将领的派系情况,从中试图看出蒋介石是否存在“厚嫡排杂”的端倪。
几点说明:
1. “国军”本文特指有番号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不包括游击队、保安部队等地方武装。
2. 本文的“阵亡”:特指在前线作战中直接牺牲(含自杀),或因作战受伤后不治身亡,以及被俘后遇害。不包括因非作战因素导致的病亡或意外死亡等。
3. 只计算旅级和以上军衔的将领,很多团级后来被追授为少将(至少有二十几位)的未列入。
排列顺序分两级:首先按职务级别,参谋长单列;相同级别再按部队番号,以“新”、“暂”等字开头的番号排在纯数字番号的后面。
一、集团军级
说明:
1. 张自忠将军为大家所熟知,于1940.5 在枣(阳)宜(城)战役中殉国,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
2. 李家钰将军,四川蒲江人,于1944.5 在豫中战役中殉国。
3. 在抗战中,中国军队共被编为40个集团军,其中两位最高司令官不幸殉国。
二、军级
说明:
1. 佟麟阁将军殉国于1937.7.28,与赵登禹将军一起,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我军高级将领,故以副军长之职而被追晋为上将。
2. 上文中提到阵亡军长(正职)有8位,本表少了一位,是王铭章将军,王将军是122师师长,兼41军代军长,因多数观点将其列为师长,本文还是将其列入师级。
3. 吴克仁将军及其67军的其他高级将领英勇殉国后,竟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列为失踪,甚至被污蔑为叛国投敌,直到1981年,才由旅美华人把真相诏告天下,因此,1946年的国民政府公告中不可能出现吴将军的名字,这个谬误不知从何而来。如此一来,本表中就少了一位军级将领,应该不会是下面第6条中的李守维军长吧?
4. 我们从本表发现,属于国民党嫡系的只有一位:第2军副军长郑作民将军,而西北军(冯玉祥系)背景的竟然有6位,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这仅仅是个巧合吗?
5. 唐淮源和武士敏两位将军都是自杀殉国的。
6. 抗战期间还阵亡了一位国民党军长,第89军中将军长李守维,黄埔二期生,他是1940年在苏北黄桥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作战,在兵败撤退时溺水而亡的,故不列入。外寇当前,还内斗不止,真不知该如何说。
三、参谋长—军级或以上
说明:
1. 张谞行将军聪明过人,深得蒋介石器重,1939年殉国之前任“天水行营”副参谋长(行营主任为程潜),所辖战区达7个,14个省,250多个师。可惜在日军轰炸西安时,所处防空洞洞口被堵,加之日军投放了毒气弹,不幸殉国,年仅36岁,后被国民政府追晋为上将。
2. 陈济桓将军是自杀殉国的。
3. 吴桐岗将军是新补入的,他与军长吴克仁将军等一起殉国。
4. 金崇印将军是在中条山会战时受伤被俘,后来忠义不屈,被日军杀害,故算作阵亡。
四、正师级
说明:
1. 上文提到阵亡的师长有20位,前提是8位军长,即把王铭章将军算作军级,如此一来,本表就只有18位正师长。很多资料都把丁炳权将军(197师师长)列入其中,同时又都说丁将军是因中暑而亡,死亡日期是1940年1月(1月何来中暑?),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丁将军是在夏天中暑的,引发了更严重的疾病而一直未愈,于次年1月病故。丁将军亡于前线,算作殉国没有疑问,但算作阵亡有些勉强,故不将其列入名单。不过,还缺少一位师长。
2. 本表中有7位将军是自杀殉国的,他们是:寸性奇、李必藩、方叔洪、阚维雍、饶国华、许国璋和钟毅将军。其中阚维雍是在被围困的桂林城中,因不同意弃城突围的意见而愤然自杀的,其余6位都是在与日军的正面战斗中选择了舍生取义,由此可见国民党将领抗日之决心和成仁之忠心。
3. 戴安澜将军是“中国远征军”的将领,殉国于缅甸北部山区。
五、副师级
说明:
1. 上文提到阵亡的副师长有13位,本表少了一位:齐学启将军(新编38师副师长),原因是齐将军死于缅甸的日军战俘营中,是被俘虏中的败类(自己人)所刺死的,不是死于战场,也不是死于日本人之手,不符合我们之前有关阵亡的定义,故未列入。
2. 吴国璋将军与牺牲于朝鲜的志愿军将领同名同姓,加上本身名气不大,有关信息极少,对其介绍仅限于军职、殉国时间和地点,笔者通过查找75师的渊源,终于弄清楚75师原是镇嵩军(河南的地方武装),后投靠了冯玉祥,成了西北军的一部分,中原大战后被蒋介石收编。解放战争期间也有75师,隶属于第10军,但与抗战初期的75师没有任何渊源了。
3. 朱实夫将军(蒙古族,新编第3师少将副师长)一般被列入殉国名单中,但他是在与勾结日本的蒙古军队(有日本参谋人员)作战中阵亡的,地点在甘肃,属于后方,算作与日军作战有些勉强,故不列入。
4. 胡厚基和罗策群两位将军不在《380万军人之死》附表的117位将领名单中,后通过其它资料确认无误,故补入。
5. 梁希贤将军是自杀殉国的。
六、师级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