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RS- 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 冠状病毒科,单股正链RNA病毒,约3kb。 有包膜病毒(双层脂膜),直径多为60~120 nm,包膜上有放射状排列的花瓣样或纤毛状突 起,形似王冠 。成熟病毒呈圆球形、椭圆形 。 膜蛋白(M)、小衣壳E蛋白、突起蛋白(S)、 核衣壳蛋白(N)、非结构蛋白。
辅助检查
二、胸部影像检查 胸部X线: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 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阴影 常为多发和/或双侧改变。部分病例进展迅速, 短期内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轻微病变或与心 影和/或大血管影重合的病变。 必须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以观察肺部病变的 动态变化情况。
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一般细菌性肺 炎、军团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和其他免疫抑制(器官移 植术后等)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一般病毒性肺 炎是需要与SARS进行鉴别的重点疾病。 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还包括肺结核、流行性出 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 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嗜酸粒 细胞浸润症等。
临床表现
(2)、 进展期 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个别患者可更 长。在此期,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 存在,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胸 闷、气促、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明 显。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发展迅速,且 常为多叶病变。少数患者(10%~15%) 出现ARDS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3)、恢复期 进展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临床症状 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多数患者经2 周左右的恢复,可达到出院标准,肺部 阴影的吸收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少数重 症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遗留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下降,但 大多可在出院后2~3个月内逐渐恢复。
流行病学
⒋ 死亡病例分布特点:2002~2003年流行 中,我国SARS的病死率约为7%。老年 人所占比例较大(6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 率为11%~14%,其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 亡人数的44%)。
流行病学
五、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1.自然因素:不利于空气流通以及迫使人们 室内集聚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传染源传播病原 体。 2.社会因素: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卫生 条件差、不良的卫生习惯,均有利于疾病的传 播。此次流行中,患者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的 流动和迁移,成为SARS远距离传播的原因。
临床表现
(2)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 少痰,少部分患者出现咽痛。可有胸闷,严重 者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常 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多 见于发病6~12天以后。 (3)其他方面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恶 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体征:SARS患者的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偶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 体征。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SARS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通常认为症状明 显的患者传染性较强 ; 超级传播现象(super-spreader) :有的患者可造 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 病原可能来源于动物:在果子狸、山猪、黄猄、 兔、山鸡、猫、鸟、蛇、獾等多种动物经聚合 酶链反应(PCR)或血清学检测获得阳性结果。
辅助检查
2、SARS-CoV RNA检测:准确的SARSCoV RNA检测具有早期诊断意义。采用RT-PCR方 法,从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粪便等人体标本 中检出SARS-CoV的RNA,对病原学诊断有重 要支持意义。 3、 其他早期诊断方法: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 测鼻咽或气道脱落细胞中SARS-CoV,SARSCoV特异性结构蛋白检测,以及基因芯片技 术等检测方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4、分离培养鉴定。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冯志军
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 CoV)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上 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 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 要表现,部分病例可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 症病例表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并可迅速发展成 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诊断及鉴别诊断
(2)对于有流行病学依据,有临床症状,但 尚无肺部X线影像学变化者,也应作为疑似病 例。对此类病例,需动态复查X线胸片或胸部 CT,一旦肺部病变出现,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 提下,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3.医学隔离观察病例:对于近2周内有与 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 表现者,应自与前者脱离接触之日计,进行医 学隔离观察2周。
辅助检查
一、 一般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若淋巴细胞计数< 0.9× 109/L ,对诊断的提示意义较大;若淋巴 细胞计数介于(0.9~1.2)×109/L,对诊断的提 示仅为可疑);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 2、 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常于发病早期即见 CD+4、CD+8细胞计数降低,二者比值正常或 降低。
2.时间分布:已知的首例病例于2002年 11月发生于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到2003 年2月,SARS已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 发病主要集中在2003年3月中旬至5月中 旬。6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流行病学
3.人群分布:该病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根据 中国内地5 327例资料统计,主要发病年龄在 20~60岁之间,占总发病数的85%,其中20~29 岁病例所占比例最高,达30%;15岁以下青少 年病例所占比例较低,9岁以下儿童病例所占 比例更低。 男女性别间发病无显著差异。人群职业分布有 医务人员明显高发的特点。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 院聚集发病现象。
发病机制 与病理解剖
1、直接损伤:SARS-CoV由呼吸道进入人体, 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复制(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病毒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肾脏远段曲管上皮 细胞和淋巴细胞。 2、免疫损伤:机体对SARS-CoV感染的反应表 现为肺间质内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渗出,激 活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释放细胞因子和自 由基,进一步增加肺泡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诱 发成纤维细胞增生。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1、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 2、气溶胶传播 ; 3、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
三、易感性 和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 ,但儿童感染率较低,医 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与亲友是高危人群。 已证实可以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状 况目前仍无明确报道 。
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根据WHO 2003年8月7日 公布的疫情,全球共报告SARS临床诊断 病例8 422例,死亡916例,发病波及32个 国家和地区。病例主要分布于亚洲、欧 洲、美洲等地区。亚洲发病的国家主要 为中国(包括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 地区)、新加坡等。
病原学
利用Vero细胞或绿猴肾细胞可对SARS CoV进行分离培养 ; 室温24℃下病毒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 天,在腹泻患者的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 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 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 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 。
病原学
病毒对温度敏感,随温度升高抵抗力下 降,37℃可存活4天,56℃加热90分钟、 75℃加热30分钟能够灭活病毒。紫外线 照射60分钟可杀死病毒。 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乙醚4℃ 条件下作 用24小时可完全灭活病毒,75%乙醇作 用5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含氯的消毒 剂作用5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实验室检查、 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配合SARS病原学检测阳性,排除 其他表现类似的疾病,可以作出SARS的诊断。 具有临床症状和出现肺部X线影像改变,是诊断SARS的 基本条件。 流行病学方面有明确支持证据和能够排除其他疾病,是能 够作出临床诊断的最重要支持依据 对于未能追及前向性流行病学依据者,需注意动态追访后 向性流行病学依据。 对病情演变(症状,氧合状况,肺部X线影像)、抗菌治 疗效果和SARS病原学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对于诊断具有 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
首例病例发生在广东省佛山市,是目前已知全 球最早的病例。其后远程传播到山西、四川、 北京等地,再向全国其他地区扩散。 中国内地总发病数达5 327例,死亡349例。病 例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山西、内蒙古、河 北、天津等地。其中北京与广东共发病4 033例, 占全国总病例数的75.7%。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四、重症SARS的诊断标准 重症 的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三项之中的任何一项, 具备以下三项之中的任何一项 , 均可以诊断为重症 SARS。 。 1.呼吸困难 , 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 . 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min, 次 , 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 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 (1)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 ) 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 以上; 双肺总面积的 以上; 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50%且在 (2)病情进展,48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 )病情进展, 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 且在 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 以上。 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 以上。 2.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低于 .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低于300 mm Hg(1 mm Hg=0.133 kPa); 3.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发病机制 与病理解剖
病理变化: 1、弥漫性肺泡损伤 ; 2、透明膜 :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炎症性充血,浆液和纤维蛋白原的大量 渗出,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凝集成纤维素,进而 与坏死的肺泡上皮碎屑共同形成透明膜 ; 3、病变严重或恢复不良的患者随后出现增殖 和纤维化变化 。
临床表现
1、潜伏期: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 一般约2~10天。 2、 临床症状: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2~3 周内病情都可处于进展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类 症状。 (1)发热及相关症状: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 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常呈持续性高热, 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 力。在早期,使用退热药可有效;进入进展期, 通常难以用退热药控制高热。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对热型造成干扰。
辅助检查
三、特异性病原学检测 : 1、SARS-CoV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发 病10天后采用IFA,在患者血清内可以检 测到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若采用 ELISA,则在发病21天后)。从进展期 至恢复期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 上升高,具有病原学诊断意义。首份血 清标本需尽早采集。
诊断及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 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者,可以作出SARS临床诊断。 在 临 床 诊 断 的 基 础 上 , 若 分 泌 物 SARSCoV SARS CoV RNA SARS-CoV RNA检测阳性,或血清SARS-CoV抗体阳转, 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则可作出确定诊断。 2.疑似病例: (1)对于缺乏明确流行病学依据,但具备其他 SARS支持证据者,可以作为疑似病例,需进一 步进行流行病学追访,并安排病原学检查以求 印证。
临床表现
3、临床分期 : (1)、 早期 一般为病初的1~7天。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 症状,体温一般>38℃,半数以上的患者伴有 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 可有干咳、胸痛、腹泻等症状;但少有上呼吸 道卡他症状,肺部体征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 闻及少许湿啰音。X线胸片肺部阴影在发病第2 天即可出现,平均在4天时出现,95%以上的患 者在病程7天内出现阳性改变。
辅助检查
二、胸部影像检查 胸部X线: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 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阴影 常为多发和/或双侧改变。部分病例进展迅速, 短期内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轻微病变或与心 影和/或大血管影重合的病变。 必须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以观察肺部病变的 动态变化情况。
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一般细菌性肺 炎、军团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和其他免疫抑制(器官移 植术后等)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一般病毒性肺 炎是需要与SARS进行鉴别的重点疾病。 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还包括肺结核、流行性出 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 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嗜酸粒 细胞浸润症等。
临床表现
(2)、 进展期 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个别患者可更 长。在此期,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 存在,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胸 闷、气促、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明 显。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发展迅速,且 常为多叶病变。少数患者(10%~15%) 出现ARDS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3)、恢复期 进展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临床症状 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多数患者经2 周左右的恢复,可达到出院标准,肺部 阴影的吸收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少数重 症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遗留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下降,但 大多可在出院后2~3个月内逐渐恢复。
流行病学
⒋ 死亡病例分布特点:2002~2003年流行 中,我国SARS的病死率约为7%。老年 人所占比例较大(6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 率为11%~14%,其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 亡人数的44%)。
流行病学
五、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1.自然因素:不利于空气流通以及迫使人们 室内集聚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传染源传播病原 体。 2.社会因素: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卫生 条件差、不良的卫生习惯,均有利于疾病的传 播。此次流行中,患者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的 流动和迁移,成为SARS远距离传播的原因。
临床表现
(2)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 少痰,少部分患者出现咽痛。可有胸闷,严重 者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常 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多 见于发病6~12天以后。 (3)其他方面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恶 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体征:SARS患者的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偶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 体征。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SARS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通常认为症状明 显的患者传染性较强 ; 超级传播现象(super-spreader) :有的患者可造 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 病原可能来源于动物:在果子狸、山猪、黄猄、 兔、山鸡、猫、鸟、蛇、獾等多种动物经聚合 酶链反应(PCR)或血清学检测获得阳性结果。
辅助检查
2、SARS-CoV RNA检测:准确的SARSCoV RNA检测具有早期诊断意义。采用RT-PCR方 法,从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粪便等人体标本 中检出SARS-CoV的RNA,对病原学诊断有重 要支持意义。 3、 其他早期诊断方法: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 测鼻咽或气道脱落细胞中SARS-CoV,SARSCoV特异性结构蛋白检测,以及基因芯片技 术等检测方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4、分离培养鉴定。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冯志军
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 CoV)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上 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 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 要表现,部分病例可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 症病例表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并可迅速发展成 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诊断及鉴别诊断
(2)对于有流行病学依据,有临床症状,但 尚无肺部X线影像学变化者,也应作为疑似病 例。对此类病例,需动态复查X线胸片或胸部 CT,一旦肺部病变出现,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 提下,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3.医学隔离观察病例:对于近2周内有与 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 表现者,应自与前者脱离接触之日计,进行医 学隔离观察2周。
辅助检查
一、 一般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若淋巴细胞计数< 0.9× 109/L ,对诊断的提示意义较大;若淋巴 细胞计数介于(0.9~1.2)×109/L,对诊断的提 示仅为可疑);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 2、 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常于发病早期即见 CD+4、CD+8细胞计数降低,二者比值正常或 降低。
2.时间分布:已知的首例病例于2002年 11月发生于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到2003 年2月,SARS已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 发病主要集中在2003年3月中旬至5月中 旬。6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流行病学
3.人群分布:该病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根据 中国内地5 327例资料统计,主要发病年龄在 20~60岁之间,占总发病数的85%,其中20~29 岁病例所占比例最高,达30%;15岁以下青少 年病例所占比例较低,9岁以下儿童病例所占 比例更低。 男女性别间发病无显著差异。人群职业分布有 医务人员明显高发的特点。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 院聚集发病现象。
发病机制 与病理解剖
1、直接损伤:SARS-CoV由呼吸道进入人体, 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复制(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病毒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肾脏远段曲管上皮 细胞和淋巴细胞。 2、免疫损伤:机体对SARS-CoV感染的反应表 现为肺间质内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渗出,激 活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释放细胞因子和自 由基,进一步增加肺泡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诱 发成纤维细胞增生。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1、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 2、气溶胶传播 ; 3、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
三、易感性 和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 ,但儿童感染率较低,医 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与亲友是高危人群。 已证实可以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状 况目前仍无明确报道 。
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根据WHO 2003年8月7日 公布的疫情,全球共报告SARS临床诊断 病例8 422例,死亡916例,发病波及32个 国家和地区。病例主要分布于亚洲、欧 洲、美洲等地区。亚洲发病的国家主要 为中国(包括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 地区)、新加坡等。
病原学
利用Vero细胞或绿猴肾细胞可对SARS CoV进行分离培养 ; 室温24℃下病毒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 天,在腹泻患者的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 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 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 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 。
病原学
病毒对温度敏感,随温度升高抵抗力下 降,37℃可存活4天,56℃加热90分钟、 75℃加热30分钟能够灭活病毒。紫外线 照射60分钟可杀死病毒。 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乙醚4℃ 条件下作 用24小时可完全灭活病毒,75%乙醇作 用5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含氯的消毒 剂作用5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实验室检查、 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配合SARS病原学检测阳性,排除 其他表现类似的疾病,可以作出SARS的诊断。 具有临床症状和出现肺部X线影像改变,是诊断SARS的 基本条件。 流行病学方面有明确支持证据和能够排除其他疾病,是能 够作出临床诊断的最重要支持依据 对于未能追及前向性流行病学依据者,需注意动态追访后 向性流行病学依据。 对病情演变(症状,氧合状况,肺部X线影像)、抗菌治 疗效果和SARS病原学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对于诊断具有 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
首例病例发生在广东省佛山市,是目前已知全 球最早的病例。其后远程传播到山西、四川、 北京等地,再向全国其他地区扩散。 中国内地总发病数达5 327例,死亡349例。病 例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山西、内蒙古、河 北、天津等地。其中北京与广东共发病4 033例, 占全国总病例数的75.7%。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四、重症SARS的诊断标准 重症 的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三项之中的任何一项, 具备以下三项之中的任何一项 , 均可以诊断为重症 SARS。 。 1.呼吸困难 , 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 . 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min, 次 , 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 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 (1)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 ) 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 以上; 双肺总面积的 以上; 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50%且在 (2)病情进展,48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 )病情进展, 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 且在 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 以上。 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 以上。 2.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低于 .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低于300 mm Hg(1 mm Hg=0.133 kPa); 3.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发病机制 与病理解剖
病理变化: 1、弥漫性肺泡损伤 ; 2、透明膜 :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炎症性充血,浆液和纤维蛋白原的大量 渗出,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凝集成纤维素,进而 与坏死的肺泡上皮碎屑共同形成透明膜 ; 3、病变严重或恢复不良的患者随后出现增殖 和纤维化变化 。
临床表现
1、潜伏期: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 一般约2~10天。 2、 临床症状: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2~3 周内病情都可处于进展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类 症状。 (1)发热及相关症状: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 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常呈持续性高热, 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 力。在早期,使用退热药可有效;进入进展期, 通常难以用退热药控制高热。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对热型造成干扰。
辅助检查
三、特异性病原学检测 : 1、SARS-CoV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发 病10天后采用IFA,在患者血清内可以检 测到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若采用 ELISA,则在发病21天后)。从进展期 至恢复期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 上升高,具有病原学诊断意义。首份血 清标本需尽早采集。
诊断及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 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者,可以作出SARS临床诊断。 在 临 床 诊 断 的 基 础 上 , 若 分 泌 物 SARSCoV SARS CoV RNA SARS-CoV RNA检测阳性,或血清SARS-CoV抗体阳转, 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则可作出确定诊断。 2.疑似病例: (1)对于缺乏明确流行病学依据,但具备其他 SARS支持证据者,可以作为疑似病例,需进一 步进行流行病学追访,并安排病原学检查以求 印证。
临床表现
3、临床分期 : (1)、 早期 一般为病初的1~7天。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 症状,体温一般>38℃,半数以上的患者伴有 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 可有干咳、胸痛、腹泻等症状;但少有上呼吸 道卡他症状,肺部体征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 闻及少许湿啰音。X线胸片肺部阴影在发病第2 天即可出现,平均在4天时出现,95%以上的患 者在病程7天内出现阳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