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课件-第9章 气体动力循环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培训之气体动力循环

工程热力学培训之气体动力循环
理想循环的假设条件
为了简化计算,理想循环假设没有任何摩擦、泄露、热损失或其它形式的能量损 失。因此,理想循环效率是一个理论上的最大值,实际循环效率通常会低于这个 值。
实际循环效率与损失分析
实际循环效率
实际气体动力循环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摩擦、泄露、 热损失等)会导致能量损失,从而影响循环效率。实际循环 效率通常低于理想循环效率。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性质
描述气体状态变化的基本方程,表示 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
描述气体特性的物理量,如压力、体 积、温度、密度、比热容等。
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
真实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近似为理 想气体,但理想气体模型忽略了分子 间相互作用和分子本身的体积。
热力过程与热效率
01
02
03
热力过程
余热回收
通过回收余热,减少热损失, 提高能量利用率。例如,利用 余热进行预热或发电等。
使用高效设备
采用高效的气体动力设备,如 高效涡轮机、压缩机等,可以
提高循环效率。
04
气体动力循环的应用实例
内燃机循环
总结词
内燃机循环是一种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和船舶等领 域。
THANKS
感谢观看
损失分析
为了提高循环效率,需要对各种损失进行分析。这些损失包 括机械损失(如叶轮摩擦、泄露等)、热损失(如传热温差 、热辐射等)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等。
提高循环效率的途径与措施
优化设计
通过改进设计,降低机械和热 损失,提高循环效率。例如, 优化叶轮形状、减小泄露、改
善传热等。
提高燃烧效率
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充分燃 烧,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从 而提高循环效率。

(精品)工程热力学课件:动力循环

(精品)工程热力学课件:动力循环

a kg (1- )kg
4
抽汽量的计算
T
1
1kg
6
kg
a
5
4
(1- )kg
3
2
1kg 5
a kg (1- )kg
4
以混合式回热器为例 热一律
ha 1 h4 1 h5
h5 h4
ha h4
忽略泵功 s
h5 h3
ha h3
抽汽回热循环热效率
T
1
1kg 6 kg
a
4 5 (1- )kg
给水泵
水蒸气动力循环系统的简化
简化(理想化):
汽轮机
12 汽轮机 s 膨胀
锅 炉
23 凝汽器 p 放热
发电机
34 给水泵 s 压缩
凝汽器 41 锅炉 p 吸热
给水泵
朗肯循环
朗肯循环图
p
4
1
3
2
v
12 汽轮机 s 膨胀 23 凝汽器 p 放热 34 给水泵 s 压缩 41 锅炉 p 吸热
朗肯循环图
研究目的:合理安排循环,提高热效率
按工质
燃气动力循环:内燃机,如汽油机、柴油机等
理想气体
空气为主的燃气
蒸汽动力循环:外燃机,如蒸汽机、汽轮机
实际气体
水蒸气、氨、氟利昂等
动力循环的分类
按结构
活塞式 piston engine 汽车,摩托,小型轮船
叶轮式
Gas turbine cycle
航空,大型轮船,移动电站 联合循环的顶循环
s
提高循环热效率的途径
改变循环参数 改变循环形式
联合循环
提高初温度
提高初压力
降低乏汽压力

气体动力循环2011_B

气体动力循环2011_B
4 v
3
P 4
2
1
P
s
Brayton循环分析
v1 v2
k 1
T2 T1
p2 p1
k 1
k
k 1
k
增压比
p 23
p2
p1
T3 v3 T4 v4 T2 v2 T1 v1
SS
1
4
v
v4 v1
k 1
T3 T4
p3 p4
k 1
k
p2 p1
k 1
k
k 1
k
T2 T1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 9-4. 斯特林(Stirling)循环 § 9-5. 燃气轮机装置 § 9-6. 定压加热理想(Brayton)循环 § 9-7. Brayton循环的改进 § 9-8. 喷气发动机理想循环
斯特林(Stirling)循环
能不能使内部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等于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regeneration
T
2
3
T
回热器
?
2
3
C V
V
R
qR V
1
4
1
4
s
s
q12 u2 u1 u3 u4 q43 qR Stirling循环
1816年提出,近20年才实施(核潜艇,制冷…)
活塞外燃式Stirling热机
热端
冷端
有缝
T
2
3
V
R
qR V
1
4
位移活塞A
动力活塞B 2 3
回热器
p 3’ 3 4
② 涡轮轴功近似等于 压气机轴功
5’
5
2’
wT45 wi45 wT32 wi32

第章气体动力循环资料重点

第章气体动力循环资料重点
分析可逆循环 影响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和可能改进途径
指导改善 实际循环
2. 分析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偏离程度,找出实际损失的 部位、大小、原因及改进办法
三、分析动力循环的方法
1. 第一定律分析法
以第一定律为基础,以能量的 数量守恒为立足点,以热效率 为经济性指标。
2. 第二定律分析法 熵分析法
以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依据, 从能量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 行综合分析。
小型汽车,摩托
按燃料 柴油机diesel engine
中、大型汽车,火车, 轮船,移动电站
煤油机 kerosene oil engine
航空
气体动力循环分类
按点燃方式:点燃式 汽油机
吸入燃料和空气混合物,压缩后,由电火 花点燃。
压燃式 柴油机
吸入空气,压缩后,空气的温度上升到 燃料自燃的温度,再喷入燃料燃烧。
p0
0
1
2 开始燃烧
V
2—3 迅速燃烧,近似 V
p↑5~9MPa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
3—4 边喷油,边膨胀
p3 4
近似 p 膨胀
t4可达1700~1800℃
2 2’
4 停止喷柴油
5
4—5 多变膨胀
p0
1’
p5=0.3~0.5MPa
0
1
t5500℃
V
5—1’ 开阀排气, V 降压
1’—0 活塞推排气,完成循环
按冲程数: 二冲程 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
气,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要
四冲程 的冲程数量。
9–1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一、分析动力循环的目的
在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分析循环能量转化的经济性, 寻求提高经济性的方向及途径。

热工基础与应用 (第4版)课件:气体动力装置及循环

热工基础与应用 (第4版)课件:气体动力装置及循环
循环净功 w0 qH qL w345 w21
2 s
循环热效率
s 5 1v
t
w0 qH
1 qL qH
1
cv (T5 T1)
cv (T3 T2 ) cp (T4
T3 )
定义三个参数
压缩比 v1
增压比
v2
定压预胀比 v4
v
p3
p2
T
4
p
v3

5
v

s
热工基础与应用
热效率的表达式如下
T 3” 3’ 3 2”
压气机耗功 wC h2 h1 cp (T2 T1)
循环净功 w0 qH qL wT wC
2’
4
2
4’
4”
1
s
m
n
热效率 t
t
1
qL qH
1
1 T1 T2
1 1 1
cp (T4 cp (T3
T1) T2 )
1 T1 T2
T4 T1
T3 T2
1
循环放热量 qL cv (T4 T1)
循环净功
循环热效率
w0 qH qL w234 w21
t
w0 qH
1 qL qH
1 cv (T4 T1) cp (T3 T2 )
t
1
1 1 ( 1)
p
23 s
s
4 1v
T
3
p

4 v

s
热工基础与应用
四、三种理想循环的比较
1、压比ε相同、吸热量 qH 相同的比较 面积23562=面积22’3’5’62=面积23”5”62=q1 面积14561<面积14’5’61 <面积14”5”61

工程热力学-第九章气体和蒸汽的流动之喷管设计

工程热力学-第九章气体和蒸汽的流动之喷管设计

pb pc,则p2 pb
选择缩放喷管
喷管校核 已知减缩喷管, 确定其出口压力
pb pc,则p2 pb
pb pc,则p2 pb pc
已知缩放喷管, 确定出口压力
pb pc,则p2 pc
p2 pb
THANK YOU
b)以低于当地音速流入渐扩喷管(divergent nozzle) 不可能使气流可逆加速。
c)使气流从亚音速加速到超音速,必须采用渐缩 渐扩喷管(convergent- divergent nozzle)—拉伐尔 (Laval nozzle)喷管。
01
3)背压(back pressure)pb是指喷管出口截面外工作环境 的压力。正确设计的喷管其出口截面上压力p2等于 背压pb,但非设计工况下p2未必等于 pb。
第九章 气体和蒸汽 的流动 之
喷管设计
CONTENTS
01. 喷管形式分析 02. 喷管设计
01. 喷管形式分析
01
根据几何条件, Ma2 1 dcf dA
cf A
1)cf与A的关系还与Ma有关,对于喷管
a) Ma 1cf a dcf与dA异号,即cf A
Ma 1 Ma2 1, 据Ma2 dcf dv cf v
2)气流的焓火用 差(即技术功)为气流加速提供能量;
3)收缩喷管的出口截面上流速小于等于当地音速;
4)拉伐尔喷管喉部截面为临界截面,截面上流速达当地音速
cfcr pcrvcr RTcr
5)背压pb未必等于p2。
01
喷管中各参数沿轴向的变化情况
dp<0 dc>0 da<0 dv>0
02. 喷管设计

工程热力学第九章 气体和蒸气的流动

工程热力学第九章 气体和蒸气的流动

v
c
由dv dc df 及 dp dv
vcf p
v
整理得:df (M 2 1) dc
f
c
上式指出管道截面变化与气流流速变化关系
精品文档
喷管分类:
渐缩喷管——亚音速,降压增速 渐扩喷管——超音速,降压增速 缩放喷管(拉法尔喷管) 渐缩扩压管 渐扩扩压管
精品文档
参数变化示意图:
精品文档
第九章 气体和蒸气的流动
精品文档
第一节 绝热流动的基本方程
一、稳态流动 概念:开口系统内每一点的热力学和力学参数
都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流动,但在系统的不同 点上,参数值可以不同 简化模型:管道内垂直于轴向任一截面的各种 参数值都均匀一致,流体参数只沿管道轴向 或流动方向发生变化。 一元(一维)稳定流动
关系 对于过热蒸汽,取 =1.3, =0.546,则
pc=0.546p1; 对于干饱和蒸汽,取 =1.135, =0.577,
则pc=0.577p1; 上述经验数值 ,原则上只用于求解临界压
力pc的值。对水蒸气的定熵膨胀过程,上述 值和经验数值 的精品选文档 取由进口蒸汽状态决
计算公式:
对水蒸气的计算,不能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及有关定熵过程中理想气体参数间的关系 式 出口流速 c 2 4 4 . 7 2 h 1 h 2
0.487 0.528 0.546
pc 0.487p1 pc 0.528p1 pc 0.546p1
cc
2
1
p1v1
2
1RT1
cc 44.72 h1 h2
精品文档
四、流量与临界流量
1、渐缩喷管的质量流量计算:
m f2c2 v2
将 p1v1 p2v2带入整理:

工程热力学第9章

工程热力学第9章

2.99
计算依据
v RgT 287.06 300 0.84992m3 / kg p 101325
相对误差=
v v测 0.84992 0.84925 0.02%
v测
0.84925
第三页,共51页。
(1)温度较高,随压力增大,误差增大;
(2)虽压力较高,当温度较高时误差还不大,但温度较低,
Pa m3
气体常数,单位为J/(kg·K)
pv RgT 1kg pV nRT n mol p0V0 RT0 1mol标准状态
R=MRg=8.314 5 J/(mol·K)
第二页,共51页。
考察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得的空气在表列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比 体积v,并与实测值比较。空气气体常数Rg=287.06 J/(kg·K)
饱和液(saturated liquid)—处于饱和状态的液体: t = ts 干饱和蒸汽(dry-saturated vapor; dry vapor )
—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t = ts 未饱和液(unsaturated liquid)
—温度低于所处压力下饱和温度的液体:t < ts 过热蒸汽(superheated vapor)
t1 2
t1)
cn
t2 t1
q t2 t1
t2 t1
cndt
t2 t1
T1, T2均为变量, 制表太繁复
q
T2 0
cndT
T1 0
cn
dT
=面积amoda-面积bnodb
第十四页,共51页。

T
cn
T 0
0 cndT T 0
由此可制作出平均比热容表
cn
T2 T1

《工程热力学》学习资料 (2)

《工程热力学》学习资料 (2)
作功是间歇性的,转速不高。 ➢ 燃气轮机-----旋转式热力发动机,作功过程是
连续的,转速高,输出功率大。
34
燃气轮机(gas turbine)装置简介
35
q2
排气
燃烧室
4
q1
3
2

压气机
汽轮机
燃料
1 进气
燃 气 轮 机 装 置 示 意 图
36
循环示意图
2 燃烧室 3
压气机
燃气轮机
1
4
理想化: 1)工质:数量不变,定比热理想气体 2)闭口 循环 3)可逆过程
作业:结合思考题看书。9-1、9-15
66
本章结束
67
思考
同样是柴油机 为什么有混合加热循环和定压加热循环之分?
p
3 2
4
5 1
v
p 2(3)
4 5 1 v
29
高速柴油机与低速柴油机循环图示
p 34
p
tp
1
k 1
k1k 1
2
2(3) 4 1
5
5
1
v
高速柴油机,压燃式、轻 柴油、高压油泵供油。
1
v
低速柴油机,压燃式、重柴 油、压缩空气喷油。
30
四冲程高速柴油机工作过程
3—4 边喷油,边膨胀
p3 4
近似 p 膨胀
t4可达1700~1800℃
2 2'
4 停止喷柴油
4—5 多变膨胀
p0
p5=0.3~0.5MPa
0
t5500℃ 5—1‘ 开阀排气
,V
降压
1‘—0 排气,完成循环。
5 1'
1 V
17
四冲程高速柴油机的理想化

课件:第9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课件:第9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界参数:临界压力Pcr、临界流速ccr…… 临界流速ccr与临界压力Pcr应有以下关系:
ccr
2
k
k
1
P0 v0
[1
(
Pcr P0
)
k 1 k
]
ccr为当地音速a
两式合并
ccr kPcrvcr
2
k
k
1
P0v0
[1
(
Pcr P0
)
k 1 k
]
kPcr vcr
2021/5/17
26
由过程方程
vcr
稳态稳流时,任何一段管道内流进和流出的流体流量
相等 由于
2021/5/17
m1 m 2
m Ac v
A1c1 A2c2
v1
v2
1
2
A1
c1
c2
m 1
m 2
1
A2 2
管道中的一维稳定流动
5
式中
A——管道的截面积 c ——流体在当地的流速 v ——当地的流体比体积
A1c1 A2c2
v1
v2
考虑到稳态稳流的特性,对管道的任一截面
动力工程中经常遇到气体和蒸汽在管路设备内的 流动过程:
2021/5/17
3
喷管
(nozzle)
扩压管
(diffuser)
节流
(throttle valve)
气体和蒸气在流经这些设备时 气流参数如何变化?
这些变化与流道截面积有何关 系?
气体不同形式能量之间传递和 转化遵循何种规律?
2021/5/17
2021/5/17
11
§9.2 音速和马赫数
⑴音速(Acoustic/sonic speed)

9 10 气体动力循环 蒸汽动力循环

9 10 气体动力循环 蒸汽动力循环

p
2 1
3 4
v T
2 1 3 4
s
燃机理想循环热效率
吸热量: 吸热量:
T
2 1
3 4
q1 = cp ( T3 −T2 )
放热量: 放热量:
s
q2 = cp ( T4 −T ) 1
热效率: 热效率:
q2 T4 −T 1 ηt =1− =1− q1 T3 −T2
第十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 朗肯循环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汽轮机 锅 炉 4 给水泵 1 2 凝汽器
s
wnet q1 − q2 wT − wP ηt = = = q1 q1 q1 (h1 − h2 ) − (h4 − h3) = h1 − h4
T4 −T 1 ηtp =1− 热效率: 热效率: κ(T3 −T2 )
3、定容加热理想循环 、 p 3 奥托(Otto)循环 奥托(
2 4 1
汽油机 点燃式
吸热量: 吸热量:
12: 定熵压缩 : 23: 定容加热 : 34:定熵膨胀 : 41: 定容放热 :
v
q1 = cV (T3 −T2 )
放热量 放热量 : q2 = cV (T4 −T ) 1 热效率: 热效率:
4
0
柴油自燃 t=335℃
p2'=3~5MPa t2'=600~800℃ p3=5~9MPa t4=1700~1800℃ p5=0.3~0.5MPa t5≈500℃
5 1’ 1 V
实际工作循环抽象与简化 p 3
1.工质 1.工质
4
理想气体,工质数量不变 理想气体,
忽略进排气阀损失, 2. 忽略进排气阀损失, 0-1和1'-0过程抵消 -

工程热力学(高教社第四版)课件 第9章2

工程热力学(高教社第四版)课件 第9章2

9-6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用途:航空发动机尖峰电站移动电站大型轮船燃气轮机装置燃气轮机的利用燃气轮机装置简介燃气轮机示意图和理想化(布雷顿循环)23燃烧室工质:数量不变,定比热理想气体2)闭口⇒3)布雷顿循环(Brayton Cycle )图示s12341234布雷顿循环的计算Ts1234吸热量:()1p 32q c T T =−放热量:()2p 41q c T T =−热效率:12241t 1113211w q q q T T q q q T T η−−===−=−−布雷顿循环热效率的计算s1234热效率:t 12111k kp p η−=−⎛⎞⎜⎟⎝⎠循环增压比21p p π=111k kπ−=−πtηktη布雷顿循环净功的计算s1234循环增温比31T T τ=()()324134211111p p p w c T T c T T T T T c T T T T =−−−⎛⎞=−−+⎜⎟⎝⎠净1111k k k kp c T ττππ−−⎛⎞=−−+⎜⎟⎝⎠对净功的影响s123431T T τ=1111k k kkp w c T ττππ−−⎛⎞=−−+⎜⎟⎝⎠净3’4’当不变π不变τw 净但T 3 受材料耐热限制111t k kηπ−=−τ对净功的影响s31T T τ=1111k k kkp w c T ττππ−−⎛⎞=−−+⎜⎟⎝⎠净当不变τ太大πw 净π3T 太小πt ηt ηw 净存在最佳,使最大πw 净111t k kηπ−=−1T最佳增压比(w 净)的求解s1111k k kkp w c T ττππ−−⎛⎞=−−+⎜⎟⎝⎠净令opt π3T 2(1)opt ()k k w πτ−=净1T 0w π∂=∂净最大循环净功()211opt p w c T τ=−9-7 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s1234压气机:绝热压缩燃气轮机:绝热膨胀2’4’'21c 12h h h h η−=−定义:'34oi 34h h h h η−=−燃气轮机的实际循环的净功Ts12342’4’()()'''314221oi 34cw h h h h h h h h ηη=−−−−=−−净净功吸热量''2113312ch h q h h h h η−=−=−−'21c 12h h h h η−=−'34oi 34h h h h η−=−'21c 12h h h h η−=−燃气轮机的实际循环的热效率s12342’4’1'''111111oik ckk c kw q τηηπητηπ−−−==−−−净t 热效率影响燃气机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因素1'''111111oik ckk c kw q τηηπητηπ−−−==−−−净t·oi ηc η'tη·π一定,τ't η·τ一定,有最佳()'opt t πη·τ()'opt t πη右移和的关系()'opt tπη()'optw π净()'optw π净()'opt tπη()'opt wπ净tητπ受材料耐热限制取最佳()'opttπη有无其它途径2T 4T 4 500o C 1344p T 4>T 2回热一、回热9-8 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的措施布雷顿循环回热示意图234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回热器4R2A回热在Ts 图上的表示21344R2R2A回热度2222A R h h h h σ−=−0.6~0.9t t 1w q ηη=>净回简2R 4R 2A压气机间冷的图示23燃气轮机燃烧室间冷器5压气机62’压气机间冷在Ts 图上的表示21342’65AB t 1w q η=净间1234162’256联合工作?压气机间冷热效率的推导A B tA 1A tB 1B t 1A 1B 1A 1B 1A 1B tA tB 1A 1B 1A 1Bw w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ηηηηη++==++=+++净净间tA tBηη>tA tBt ηηη>>间tA tB ηη<tA tB t ηηη<<间tA tBηη=tA tBt ηηη==间间冷+回热示意图3燃气轮机燃烧室间冷器5压气机62’回热器4R 2R间冷+回热在Ts 图上的表示21342’65t t 1w q ηη=>净间+回简4R2R再热示意图23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1燃烧室23’5再热在Ts 图上的表示2133’4’4t t ηη<再简w w >再简5结论:再热+回热示意图123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2回热器燃烧室14R2R53’再热+回热在Ts图上的表示2 133’4’454R2R2t+t11qqηη=−>再回回w w>再+回回再热+间冷+回热示意图1234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2回热器间冷器燃烧室12R4R结论:再热+间冷+回热在Ts 图上的表示3T s 214t t +1w q ηη=>净再+间+回再回t t t t ηηηη>>>再+间+回再+回回简w w w w >>=再+间+回再+回回简+w w >再+间+回再回2R4R无穷多级的极限情况2 13 4两个等温过程两个等压过程+回热概括性卡诺循环2~3第9章小结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燃气轮机循环:提高热效率的手段:t ηη=简124w 净1’2’0 w=净动力循环的一般规律:热能代价以作功为目的升压是前提加热是手段作功是目的放热是必须顺序不可变步骤不可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油机燃烧采用压燃, 柴油机燃烧采用压燃,只有达到一定大的 了产生高温、高压点燃油雾; 了产生高温、高压点燃油雾;
ε 才能在压缩终
ε 也不能过大
ρ
受机器机械强度限制
表示工质在燃烧过程中比容增长程度 程度, 预胀比 表示工质在燃烧过程中比容增长程度,决定于喷 油量。 油量。 机器负荷 喷油量
ρ
ηt , p
第二定律分析法: ●第二定律分析法:
综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作为依据, 综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作为依据,从 能量的数量和质量来分析,以“作功能力损失 能量的数量和质量来分析, 效率” 和 效率”为其指标
●两种方法所揭示的不完善部位及损失的大小不同
两种方法各有侧重, ●两种方法各有侧重,不能偏废
k 1

= 317 ×150.4 = 935K
则循环热效率ηtp为:
(T4 T1 ) 835 317 η tp = 1 = 1 = 0.604 k (T3 T2 ) 1.4(1870 935)
例题9.2
一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p1=0.1MPa,t1=90℃, t2=400℃,t3=590℃,t5=300℃(参见图9.4)。试利用定 值比热容计算t4、循环效率。 [解]取定比热容 解 因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Gas power cycles
9-1 气体动力循环概述
9.1.1气体动力循环分析方法
一、分析动力循环的目的
经济性, 在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分析循环能量转化的 经济性,寻求提高 经济性的方向及途径。 经济性的方向及途径。
二、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步骤
1)实际循环(复杂不可逆) 抽象、简化 可逆理论循环 实际循环(复杂不可逆) 抽象、
673.15 = 1001.2K 363.15
t4 = 728.2 K
则循环效率ηt为:
cv (T3 T2 ) q2 ηt = 1 = 1 q1 cv (T3 T2 ) + cp (T4 T3 )
0.718 × (1300 907 ) = 1 0.718 × ( 590 400 ) + 1.004 × ( 728.05 590 )
9.1.2气体动力循环经济性分析 气体动力循环经济性分析
空气标准假设(the air-standard hypothesis)
●假定工作流体是一种理想气体; 假定工作流体是一种理想气体; ●假设它具有与空气相同的热力性质; 假设它具有与空气相同的热力性质; ●将排气过程和燃烧过程用向低温热源的放热过程和自高温热源的吸
利用熵分析法对做功能力损失进行评价: AL=T0ΣSgi Sgi为工质流经整个热力循环第i个子系统的熵产。 采用做功能力损失与循环最大做功能力之比ηA 表示损失的大小: ηA=AL/Wmax Wmax =(1-T0/T1)Q1是热源Tl与环境T0间的动力循环能输出 的最大功。 效率ηex综合考虑循环最大做功能力中获得的有效做功能 力的实际情况,从能量的质和量两方面分析气体动力循环的不 可逆损失与评价热力系统热力学完善程度,即: ηex=有效 /提供的 当然,对有效 和提供的 的理解不同,可能会对同一 过程的描述产生差异。
分析可逆循环 影响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和可能改进途径 指导改善
实际循环
2)分析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偏离程度,找出实际损失的部位、 分析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偏离程度,找出实际损失的部位 失的部位、 大小、原因及改进办法。 大小、原因及改进办法。
三、分析动力循环的方法
第一定律分析法: ●第一定律分析法:
以热一律为基础,以能量的数量为立足点。 以热一律为基础,以能量的数量为立足点。从 能量转换的数量关系来评价循环的经济性, 能量转换的数量关系来评价循环的经济性,以 热效率为其指标
9.3.3混合加热理想循环(dual combustion cycle) 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现代高速柴油机并非单纯的按定压加热循环工作,而是按照一 现代高速柴油机并非单纯的按定压加热循环工作, 高速柴油机并非单纯的按定压加热循环工作 种既有定压加热又有定容加热的所谓混合加热循环工作。 既有定压加热又有定容加热的所谓混合加热循环工作。 定压加热又有定容加热的所谓混合加热循环工作
, T5 T3 p1 p4 = p2 p5 = ,代入 T1 T2
T3T1 T4 = T5 T2T5
k 1 k
p4 T4 = T5 ,整理可得: p5
k 1 k
T5 T1
863.15 × 363.15 = 573.15 673.15 × 573.15
1.4 1 1.4
空气为工质) 定量分析 (空气为工质)
q1 = cv (T2′ T2 ) + c p (T3 T2′ )
q2 = cV (T4 T1 )
v3 v1 =ε , 令 v2 v2
λρ 1 ηt ,c = 1 k 1 (λ 1) + k λ ( ρ 1) ε
1
k
p 2′ =ρ , =λ p2
p4 2.58 T4 = T1 = 317 = 835K 0.98 p1
按绝热膨胀过程3-4参数间关系,得:
v4 T3 = T4 v3
k 1
= 835 × 7.50.4 = 1870K
t3 =℃ 1597
②循环热效率 按可逆绝热过程1-2参数间关系,得
v1 T2 = T1 v2
各循环放热量的比较 三种理想循环热效率比较 能否得出定容加热循环最好, 能否得出定容加热循环最好,定压加热循环 最差的结论? 最差的结论?
活塞式内燃机理想循环的比较2
具有相同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时的比较 实际上是热强度和机械强度相同情况下的比较。 实际上是热强度和机械强度相同情况下的比较。
1-2-3-4-1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 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 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 1-2‘-3’-3-4-1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1-2“-3-4-1为定压加热理想循环。 为定压加热理想循环。 为定压加热理想循环 三种循环排出的热量都相同, 三种循环排出的热量都相同, 循环的热效率的比较
二、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特点
{
开式循环 开式循环 ( open cycle ) 燃烧、传热、排气、膨胀、压缩均为不可逆 燃烧、传热、排气、膨胀、压缩均为不可逆 各环节中工质质量、成分稍有变化 各环节中工质质量、成分稍有变化
8
三、平均有效压力mean effective pressure 平均有效压力
Wnet MEP = Vh
9
四、活塞式内燃机循环(汽油机)的简化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汽油机)
实际循环的理想化假设
假设系统中不进行吸气与排气,没有燃烧过程, ●假设系统中不进行吸气与排气,没有燃烧过程,而用工质定容加热 和定容放热过程来代替燃烧及排气过程; 和定容放热过程来代替燃烧及排气过程;
● 假设气体膨胀、压缩没摩擦; 假设气体膨胀、压缩没摩擦;
9–2 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一、活塞式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简介
燃 料
{
煤气机 ( gas engine ) 柴油机 ( diesel engine )
汽油机 ( gasoline engine )
点火 方式 冲程 数
{ {
点燃式 ( spark ignition engine ) 压燃式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二冲程 ( two-stroke ) 四冲程 ( four-stroke )
不能任意提高
ε值
汽油机: 汽油机:6~9 柴油机: 柴油机:16~22
9.3.2定压加热理想循环
理想化: ●理想化: 工质为空气 1-2 定熵压缩 3-4 定熵膨胀 2-3 定压吸热 4-1 定容放热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求热效率
q1 = c p (T3 T2 )
q2 = cv (T4 T1 )
假设与外界没热交换; ● 假设与外界没热交换;
实际循环的理Leabharlann 化理想化实际工作循环图
定容加热循环图
9–3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9.3.1定容加热理想循环(Otto循环) 定容加热理想循环( 循环) 定容加热理想循环 循环
q1 = cV (T3 T2 )
2 V 4 1
} q = c (T T )
ηt , p
T4 T1 ( 1) cv (T4 T1 ) 1 q2 T1 = 1 = 1 = 1 q1 c p (T3 T2 ) k T ( T3 1) 2 T2
T1 v2 k 1 1 = ( ) = k -1 T2 v1 ε
T3 v3 = = ρ T2 v2
v3 k T4 k =( ) =ρ T1 v2
热过程取代。 热过程取代。
实际气体循环: 实际气体循环:
工质主要是燃气, ●工质主要是燃气,且在不同部位成分不同 燃气与空气的物理性质相似, ●燃气与空气的物理性质相似,理论分析是空气标准假设不会造成 很大的误差 气体动力循环, ●假设仅仅试用于 气体动力循环,分析蒸汽动力循环不可用
考虑了温差传热及摩阻对循环经济性的影响,实际 动力循环做功量和循环加热量之比为其内部热效率ηi表 示为: ηi=ηtηT=ηcηoηtηT ηc=1-T0/T1是以燃气为高温热源、环境为低温热源 时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ηt是与实际循环相应的内部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ηo=ηt/ηc,称相对热效率,反映该内部可逆理论循 环因与高、低温热源存在温差而造成的损失; ηT称为循环相对内部效率,是循环中实际功量和 理论功量之比,可反映内部摩擦引起的损失。
ηt ,V
q2 = 1 q1
T4 T1( 1) cV (T4 T1) T1 =1 =1 T3 cV (T3 T2 ) T2 ( 1) T2
1-2、3-4 是定熵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