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级各类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层出不穷,竞赛目的是便于各级院校交流师范生培养经验、促进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以及为社会输送优秀教师后备力量。纵观这些教学技能竞赛,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考核内容基本包括学科教学设计、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课堂授课以及教学评价这四大项内容。在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通常会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选取授课内容,然后按照课程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模拟上课,另外,竞赛举办方也会加入其他一些竞赛项目,如即兴演讲、相关学科的教学案例分析等等。教学技能竞赛是对师范生教师能力一种综合测评,其理论基础可以参照理查兹(Richards 1998)对教师能力内涵的界定,理查兹把教师能力描述为教师在真实世界中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活动所需具备的六大要素内容,即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交际技能、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推理与决策、以及教学情境,从这一点来看,教学技能竞赛的内容和项目可以视作我国各类院校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缩影,也为师范生的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指引方向。
二、教学技能内涵分析
1. 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从课程设计的层面来讲,教学设计是微观层次的课程设计,其结果体现为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以及发生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陈旭远 2002)。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虽然处于当然的主体地位,但也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教学,实际上,师范生在教学设计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缺乏教学知识经验、无法预知的学生水平(比如师范生微课教学通常面对模拟学生)、千变万化的课堂等等,这些因素往往会使教学活动和教案无法完全吻合,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在教学设计时要依据系统性原则,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等要素合理处置并形成最佳组合,同时在环节设计时留有一定的弹性,比如对教学实施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况作出预测或预留解决办法,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此外,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坚持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教学设计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为终极标准,这是因为教育本身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为社会造就人才为中心任务,离开了学生发展谈教学设计无疑是本末倒置。
2. 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是一种综合教学能力,通常来讲,凡是有利于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能力都可以囊括其中。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全面立体的交往过程,丹尼斯(Dennis O’Neil)把这种交往过程划分为语言交往和非语

言交往(包括肢体动作、周围环境、空间关系、衣着化妆等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运用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讲授学科知识所必备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功底;然而,语言运用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课堂上教师非语言表达艺术的有效运用也起着传递知识、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的目的,非语言表达形式包括副语言、面部表情、目光语,体态语、身姿以及空间距离语等等,这些非语言艺术的技巧性运用可以发挥教育功能、增强课堂美感。除语言能力之外,教师还要具备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运行,然而,课堂管理远非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它还包括课堂时间管理和谐课堂气氛营造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教学过程为交往过程的本质要求教师具备交际技能,正如Cooper(1993:473)所言“教—学过程发生的实质就是有效交际,没有交际也就没有教学”,由此可见,交际技能是一名好教师的必备技能,更是有效和成功实施教学、达成达成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3. 教学手段运用能力
为实现预期教学目的,从教者需要具备熟练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学手段包括开展教学活动以及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只有掌握了这些教学手段,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教育者、知识传递者、组织者和检验者的重要作用。现在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教学手段运用由直观教具阶段发展到视听媒体和高新技术阶段,现代教学实施需要教室环境以及机房软件环境的支持,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幕布、黑板吸铁石、激光教鞭的使用令教学手段体现出时代特征;一些教学备课必备软件如Windows XP、 Office 2010(含Word、Excel、PowerPoint)、Flash CS、ACD See Pro、Photoshop CS、几何画板等等,这些软件环境的运用会提高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突破了以往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和信息传递方式僵化的局限,同时也改善学生认知事物的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技术使教学信息呈现图文并茂、形声并举,提供了教材的表现力和张力,它也使信息传递重点突出,难点化解,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信息的有效加工,此外,现代媒体能够以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有效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和事件的本质,提高学习效率。
4. 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
教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是一种隐性的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备课、上课、观课和评课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从发生时间来看,教学评价与反思即可以

是预防性的也可以是补救性的,预防性评价与反思发生在教师授课行为之前,如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额外设置和可能事件的预防准备等等;发生在教师授课行为之后的评价与反思则是补救性的,其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接受程度和学习状况、掌握教学目标实现程度,以及反思教学得失和调整教学行为。教学评价与反思的主体除了教师以外,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这种评价与反思可以使学生掌握自身学习状况、了解自身学习进步和存在问题,同时也为教师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反馈途径。另外,从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指向来看,教学评价与反思可以是面向自我的,也可以是指向他人的,自我鉴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指向他人的评价与反思即可以发生在教师之间观摩课中,也可以发生在观看教学录像或教案分析等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够弥合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差距,对教师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改进教育方式都具有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
三、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与发展
1. 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
二十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对教师职业内涵、教师的功能、类型、教师专业素质、教师角色等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思考与讨论的结果是信息时代人才观的变更和“教书匠”的终结,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教师职能的全新诠释:隐秘的观察者、平等的权威、共同的学习者、思想者和研究者。社会发展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审视也为高等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高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调整,增强其服务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教育功能,并建立与现行培养模式相互配套的课程体系,增大教育类课程(理论和实践)和通识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同时不断改变课程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当、理论与实践脱节,通识类课程缺乏学科之类相互交叉渗透联系的弊端。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调整,师范教育专业面向社会大众教育输送了一批批具有专业科学素养、专门学科教学能力、教书育人品格修养的“现代教育人才”,因此,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知识结构、深厚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能够应变和适应复杂多变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人才培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唐讯 1999)。
2. 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
面对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现代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师范教育工作者应该切实调整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和教

学经验的概括化,适当可行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模式没有整齐划一的模式可以遵循,师范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及发展学生智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与教学评价是课程与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高等师范教育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师范生的发展,课程评价应该适当增加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比例,以学科教学法课程为例,师范生通过教学法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学科教学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和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这门课程就应该着重评价师范生的教学水平发展过程以及情感教育成就,如学生的微课设计教案、讲课PPT、微格教学录像、平时口语训练、教师推荐书目的阅读和讨论、对班级同学试讲的评价与反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以及期末阶段如期上交“教师成长记录袋”(teacher’s pack)等等,这些能够反映师范生教师成长历程和教师能力提高的点滴记录,都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
3. 教育实习和顶岗支教
教育实习和顶岗支教是师范教育课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师范生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师范生获得实践性知识进而从事教学实践的重要方式 (姚云 2012)。在现阶段,各地师范院校都与周边的中小学合作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努力为学生开辟教育实习场所,以此来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毕业后的从业竞争力。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除了要接受专业指导教师在外语教学方法、分析和观察教师行为和课堂情况、用外语教学理论解释教学实践、批判性地进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之外;还要接受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的指导,从而完成备课、独立授课、教学评估等实习任务。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学生需要参与学校生活、参加家长会、协助班主任完成课外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动,这些实习活动能够使师范生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使用教学方法和技巧、分析和观察教师行为和课堂情境、在特定的课堂独立实施授课以及评判性地评价授课教师和反思自身教育行为。此外,教育实习和顶岗支教为师范生进行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良好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数据采集、问卷发放、访谈等研究性活动。
4. 行动研究与专业成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赋予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新角色——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师应是研究者、学者,反思对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行动研究则是反思型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式。师范教育中的行动研究无处不在,这是

一种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教师能力培养中的实际情况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师范教育各种实践课程当中,处于行动研究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撰写研究日志、三角分析和书写简短个案研究报告等方式,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师范生在职前教育中进行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能够促进他们思考和评价课堂实践中所包含的道德和伦理问题,鼓励他们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承担更大的责任,从而在未来的教师决策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四、小结
教师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对师范生从教能力的考察和检验,评选教学基本功过硬、胜任教学工作的师范生给予奖励,同时为其他师范生树立教师职业技能学习示范,这一举措无疑在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师职业能力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提供了实践参考依据。当前,师范院校应该反思和自检自己在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以及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对原有师范课程教学和教育实习实践进行补充,切实把师范生职前教师能力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到实处,努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现代教育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