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关系学_问题与研究方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们的研究中 ,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是 ,因为强调 文献的意义 ,有些学者在论文中就附上许多吓人的外 文参考文献 ,但是细心的 、受过训练的读者一眼就会发 现 ,这些文献是随意列上的 ,是经不起严格考证的 。例 如 ,有些论文出现所引西文书籍出版年月是 19 世纪乃 至 18 世纪的怪现象 。我不是说作者没有看过 19 世纪 或 18 世纪的书 ,而是说 ,就目前国内收藏文献和国际 关系学研究的状况 ,一般的学者是很难接触这么久远 的文献的 。我们所说的文献 ,必须是你所研究领域中 最权威的文献 ,或者是最经典的文献 。所谓经典著作 , 在于它们的蕴涵总是弥久不变和与时俱新的 ,从而构 成后来者解说和阐释问题的基础 。比如 ,如果我们要 研究国际关系中的联盟问题 ,我们就必须要读里克尔 (William H. Riker ) 的《政 治 联 盟 的 理 论》和 奥 尔 森 (Mancur Olson)《集体行动的逻辑》之类的书 。① 如果 我们不读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 ,我们关于 联盟问题的认识就是不全面的 。同样 ,读过并思考过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的学者 ,就不会对华尔 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 ,即 两极体系比多极体系稳定的结论 ,感到陌生了 ,也不会 对最近一些西方战略学者提出的“少边主义 ( mini lateralism) 一词的概念感到困惑和不可理解了 。实际 上 ,华尔兹关于两极体系比多极体系稳定的结论 ,很大
学术规范问题既是学者自身修养的问题 ,而规范 学术研究 ,同时也需要学界做许多“制度性”的保障工 作 。这就是学术规范中的学术评审问题 。例如 ,刊物 亟待实行专家审稿制度和匿名审稿制度 ,就是制度性 工作的一个方面 。① 当然专家审稿制度和匿名审稿制 度 ,不只是国际关系学界的问题 ,在其他学科的刊物工 作中 ,这也是个亟待实施的问题 。据我所知 ,我国这几 年有些刊物已经实行了匿名审稿制度 (例如《历史研 究》等刊物) ,但至少我看在国际关系学刊物中 ,没有施 行匿名审稿制度的 。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下 ,对有 些刊物来说实施完全的匿名审稿制度几乎是不可能 的 ,但是对一些纯学术类的刊物 ,专家审稿制度和匿名 审稿制度未尝不是不可行的 ,而且 ,这也是提高或保证 刊物质量的一个最好的也可能是惟一的选择 。专家审 稿制度和匿名审稿制度的优点在于 :可以减少用文惟 亲 、以人论文或以资论文等不良现象 。另外 ,一个优秀 的刊物 ,它的编辑本身就应该是专家出身 ,是优秀的学 者 ,但是在学科交叉迅猛的今天 ,不可能 、也不应该强 求编辑是全知全能的 ,因为编辑的知识领域是固定的 , 而作者的学术背景和讨论的问题则是千差万别的 。而 专家审稿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弥补这个缺陷 ,将编辑不 很熟悉的文章送请对该专业领域最有研究的学者去审 稿 ,从而保证刊载论文的学术质量和信誉 ,也可使刊物 登载的论文避免一些可能出现的常识性错误 。
得评论的著作本身就非常有限 。但即使从目前已有的 一些书评文章看 ,也不是没有问题 。吹捧和自我吹捧 的书评太多 ,切合实际的剖析太少 。书评中动辄就是 “创新”“、突破”“、填补空白”“、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 义”之类的字眼 ,最后空洞地 、蜻蜓点水般地列出一些 “常识性”的“缺陷”来 。最可恶的是学术领域中存在的 “收买书评”的现象 。我国研究社会思想史的朱学勤先 生对此就颇有微词 ,他感叹 ,真正的书评文章 ,应该是 评论家自己掏钱买书作书评 。
① William H. Riker ,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nnecticut : Green2 wood Press ,1984. 曼库尔·奥尔森 《: 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 ,上海 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
— 73 —
中国国际关系学 :问题与研究方向
提倡规范的国际关系学研究态度 ,另一个重要的 要求就是学者们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文献知识 。每一 个学者 ,在展开某一个问题的研究之前 ,应该做到对这 一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有大致的了解 ,对这一领域的 研究状况和进展有基本的把握 ,否则他的研究可能就 是失败的 ,或者是做重复劳动的 。换句话说 ,必须在了 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他才可以作出创新 ,尽管掌 握这些文献并不意味着他必然就能做到创新 。但是掌 握前人的研究成果 ,的确是从事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 。 在此基础上 ,他才能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所存在的一 些不足或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从而确立自己的主 攻范围 。学术论著的文献 ,是评判论著成功与否的一 个不可或缺的标准 。实际上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从 作者引征的文献上看出其论文的优劣与成败来 。
程度上来自于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所展 示的研究成果 。然而 ,从我们国际关系学研究论文和 专著来看 ,大部分作品都存在文献不足的缺陷 。这个 问题既与研究者的学术训练有关系 ,当然也与我们现 在整个学科中人才的培养制度有关系 。
还有一个不合学术研究规范的现象 ,就是我们的 学术著作结尾鲜有索引 (index) 。不要说中文专著后 面不附索引 ,就连许多翻译过来的著作的参考文献和 索引也被莫名其妙地删掉了 ,理由大多是“对读者意义 不大”或“无重大参考价值”或“一般读者接触不到这些 文献”之类的借口 。实际上 ,参考文献 ———如果参考文 献是认真 、严谨 、科学的话 ,是我们后人就同一课题作 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也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巨大 的方便 ,同时也是检阅与批评这本著作可靠性的一个 重要依据 。
个问题提出来 ,并不一定就能准确地概括为中国国际 关系学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我不敢轻言这些课题过去 无人研究 ,或者研究得不够 ,我只是认为这些课题对于 我们的学科发展来说 ,仍然存在许多值得开发和进一 步研究的地方 。毫无疑问 ,要缩短中国国际关系学与 国际学术界的差距 ,我们必须脚踏实地 ,从各个具体的 问题开始 ,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我们应该多研究一 些问题 ,少谈些“学派”和“理论”才对 。
【关键词】 学术规范 跨国关系 国际制度 国际关系思想史 【作者简介】 苏长和 ,1971 年生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法学 (国际关系) 博士 。(上海 邮编 :200433)
本文着重就当前中国国际关系学研究中存在的一 些基本学术“失范”问题 ,也是这门学科建设的一个基 础问题 ,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然后对中国国际关系学 研究应该有所加强或者可能有所突破的几个领域 ,作 一种个人式的展望 。
学科建设
中国国际关系学 : 问题与研究方向
苏 长 和
【内容提要】 作者对目前中国国际关系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基本学术“失范”问题进 行了反思 ,并呼吁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研究 ,应该尽快地走上规范的研究轨道 ;关于研究方 向 ,作者的个人观点是 ,国际关系对国内政治经济的作用 、国际制度与中国以及国际关系思 想史等 ,是中国学者值得去做而且可望取得突破的几个领域 。
可以不客气地说 ,我们有些国际关系学者 ,是靠 《参考消息》和《参考资料》(内部刊物) 这样的资料“包 打天下”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我们的许多国际关系 研究文章 ,在征引文献时 ,引用国内《参考消息》中的文 章 ,因此而导致的一个奇怪现象是 ,引征文献中会同时 出现德文 、法文 、日文 、英文的报纸 ,甚至还有波兰文或 西班牙文 ,让外行人感觉这些人似乎懂得六七种语言 。 我不是说这些作者一定就不懂这些语言 ,也不是否定 《参考消息》之类报刊的价值 ,而是怀疑这样的学术研 究是否规范和科学 。对从事动态跟踪研究的人而言 , 利用《参考消息》之类的信息渠道 ,未尝不可 ,但是 ,从 学理上研究国际关系时 ,仅依靠《参考消息》是远远不 够的 。
关于学术规范的几个问题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学术规范问题成为中国学 术界关注的热点 ,但在国际关系学研究中似乎还未引 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和重视 。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 ,学 术规范应该是每个学者从事学术研究时应具备的最基 本的素养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但它在今天的中国国 际关系学界的确成为一个问题 ,而且是比较突出的问 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 ,我们的国际关系学研究将很难 步入规范 、健康 、积极的发展轨道上 。王逸舟博士在 《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卷首语”中 ,也提到一些研究规 范问题 。① 我想 ,这个问题是引起我们注意的时候了 。
国际关系学在中国发展到今天 ,规范的研究态度 , 应该被提到日程上来 ,这对提高我们国际关系学研究 的整体水平 ,将我们的国际关系学研究引导到一个健 康 、良性发展的轨道是至关重要的 。我提出这个问题 , 以期学界同人共勉互励 。
中国国际关系学研究的几个方向
这里 ,我把平时读书或研究过程中经常思考的三 — 74 —
(一) 跨国关系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变迁作用和影响 我们在研究国际问题时 ,时常习惯于从国内政治 角度出发 ,来透视国际政治的变迁 ,即人们常说的“国 际问题的国内根源”。但是 ,对那些研究国内社会 、政 治变迁的人来说 ,很少有人能够从国际的根源对国内 社会 、政治的变迁作研究的 。对于国际因素对国内发 展的影响 ,那些囿于人为的学科边界限制的所谓研究 “国家内部问题”的学者 ,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而从事 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 ,或者因为知识结构的阻碍 ,或者 因为人为的专业分工 ,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常常只是隔 靴搔痒而已 。今天的世界 ,处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 代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于国际社会的影响之外 ,各国 的内部问题 ,诸如失业 、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 、社会 问题 、财政预算 ,等等 ,都有鲜明的国际根源 。例如 ,我 们从一国财政预算中的军费开支 ,可以典型地看到国 际因素对国内政治 、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一个以冲突和 竞争为主导的国际体系中 ,任何国家都会尽可能地从 比较或机会成本的角度 ,考虑如何扩大军费的开支 ;相 反 ,在和平的国际状态下 ,国家可能将更多的资源用于 社会和公共福利设施的改善上 。这样看来 ,国家内部 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 ,总是在一个更大国际背景下 展开的 。我们常常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但是在全 球化加速进程的今天 ,国际关系对国家内政的影响会 愈来愈深刻 。主要由民族国家构成的国际的领域 ,实 际上是一个独立的领域 ,它对国家内部的政治发展和 经济增长形成重要的外部作用力量 。国际领域对国内 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在马克思的经典政治经济理论中 、
① 见王逸舟为 1999 年第 5 期《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撰写的“卷 首语”。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 年第 1 期
我们国际关系学研究低水平重复的一个根源 。“窃他 人之记以为己说”,是为士者最为可耻的一件事 。这股 歪风如果不能刹住 ,我们国际关系学的研究 ,在整体上 就很难做到提高和进步 。
健康积极的学术批评 ,也是学术规范的一项重要 内容 。书评是学术争鸣的一个重要方面 ,健康积极的 书评 ,是学术提高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任何国 家的学术制度中 ,书评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些英美 权威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刊物中 ,书评更是占据了刊 物相当大的篇幅 ,有的甚至达到一半左右 。书评应由 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写 ,这样才能保证书评的质量 。书 评应遵循“善意的批评 、建设性的批判”的基本原则 。 现在我国的国际关系学书评还非常少 ,这当然与我们 这方面研究的积弱有关 ,我们学界每年可供评论或值
简单地说 ,学术规范问题包括学术 (学者) 研究的 态度 、学术批评的规范和学术评审的规范 ,它是研究者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游戏规则”,也是 各个学术机构 (包括学会 、评审机构 、出版社和刊物等) 在工作中所应秉持和奉行的基本原则 。
— 72 —
百度文库
就学者的研究态度而言 ,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 果 ,是每一个学者应该遵守的最基本学术规范之一 ,也 是每一个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 职业道德 。一个严谨的学者 ,他的研究必须是在充分 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 ,他的研究成果 ,如 果具有创新和独到见解的话 ,应该是在积累前人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 。因此 ,在研究成果中 ,忠实地附 上所征引的别人的成果 ,是一个基本学术道德问题 。 但令人失望的是 ,这种不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现象在 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屡见不鲜 。其最为恶劣的表现就是 剽窃或抄袭 。每一个研究者大概都有这种亲身体验 , 当你准备就一个专题展开研究而寻找相关专题的资料 时 ,你多多少少会发现同一主题文章之间存在的多多 少少的抄袭现象 。如今 ,不仅仅有严重的剽窃他人成 果的现象 ,也有不为人注意的自我剽窃现象 ;既存在抄 袭他人论文正文的现象 ,也存在抄袭他人论文文献的 现象 。从严格的学术研究角度讲 ,在自己未接触到的 文献而又必须转引别人引用的文献时 ,是必须注明转 引的出处的 ,但许多学者并不这样做 。这是对别人劳 动和知识产权极不尊重的一种态度 ,客观上也是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