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形态专题
一、起源:
1976年法国观念学家特拉西在法国国家研究院的一次讲话中首次提出,用以说明观念的学说和关于人的心灵、意识和认识的全部学科。
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
·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综合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J] 曹和修东华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
1、意识形态本质上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一种“反射
和回声”。
2、意识形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统一整体,体现的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总体面貌,
包含政治、法律、经济思想以及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问题1)
问题1、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
文化、艺术包含阶级性吗?
3、政治运动的思想动力。
意识形态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而且也是某个
阶级、社会群体的要求、愿望和理想。
4、意识形态的特点:阶级性、政治性、不兼容性、渗透性
三、意识形态的逻辑推断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方式,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观念形态都是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又都是社会政治关系的反映。
但是:经济基础如何转变为意识形态这种上层建筑。
物质生产的现实过程
↓
与物质生产相联系的生产方式以及产生的交往形式
↓
市民社会:在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构成了整个历史的基础。
在市民社会的活动
创造了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
↓
国家生活产生后,市民社会创造的意识形式转化成了政治意义上的意识形态。
(《共产党宣言》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推断)
四、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马克思→葛兰西→阿尔都塞
·葛兰西:
Gramsci,Antonio (1891~1937) 意大利共产主义者
“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个艰苦的事业,只有坚贞不屈的人才能胜任,只有那些在人们普遍感到悲观失望的时候能够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人,只有那些意志锻炼得坚如刀剑的人,才配称为工人阶级的战士,才配称为革命者。
”
代表作:《狱中札记》
关于意识形态的主要观点:
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到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以一种市民社会的视角看意识形态[J] 安宝洋西安交通大学文?论坛2007年第2期
1、产生的背景:十月革命成功
2、确定上层建筑的两个主要层面:一个被称作“市民社会”,由民间社会组织的集合体,是创建新的意识形态和散步统治阶级思想的社会机构和技术手段;另一个则是“政治社会”或“国家”,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政治上层建筑——议会、法庭、警察和选举机关等构成。
(马克思强调的是市民社会的经济意义,葛兰西强调的是市民社会的文化意义)
4、政治制度发生变革时,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是对立的。
“文化领导权”理论
PS:阵地战——资产阶级未陷入危机的稳定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所采取的战略
·阿尔都塞
Althusser, Louis (1918-1990) 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
《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关于意识形态的主要观点:
简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J] 姬长军聊城大学管理学院天水行政学院院报2007年第6期
1、意识形态是一种实践,是对人的意识的加工。
2、前期:“意识形态不是科学”。
意识形态属于“虚假意识”,它歪曲和颠倒事实,掩盖了社会历史的真实面貌,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规律”的意识再现体系,主要是一种价值观念,其实践功能压倒了理论功能;意识形态完全受利益支配,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
3、后期:“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意识形态前提下的国家机器不是以暴力方式而主要是以意识形态方式执行。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属于公共领域,而属于私人领域。
意识形态是一种先于个人存在的文化客体、社会结构、思想通道或政治无意识。
意识形态所反映的不是人类同自己生存条件的关系,而是他们体验这种关系的方式。
意识形态是物质的,具有一种物质的实在。
我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甚至连想象的自由都没有。
五、几个概念的探讨
·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态
1、国家意识形态位于国家层面,是一个国家的主导的政治意识;公民政治意识则处于社会层面,属于大众政治意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的亚政治意识。
正因为如此,国家意识形态和公民政治意识在内容、结构、表现形态、功能、特征和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某种差异和不同。
也正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它们之间内在的隐含着背离或背离倾向。
2、国家意识形态并不是自发产生的,是系统的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式。
不同于低级的肤浅的零碎的感性认识和社会心理。
(现实举例:抵制日货;台湾问题)
3、国家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国家的主导政治意识要求公民接受和遵循共同的政治价值观念,并形成统一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
公民政治意识则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体现为政治意识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4、国家意识形态与公民政治意识的整合问题。
·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
人类自然地分成不同的民族,这些民族由于某些可以证实的特性而能被人认识,政府的唯一合法形式是民族自治政府。
——埃里·凯杜里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它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
它作为一种情绪或者运动,可以用这个原则作最恰当的界定。
——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主义具有阶级性、政治性、不兼容性。
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还需要论证。
·意识形态与文化
★意识形态与文化是有区别的:一个侧重于增强社会的内聚力以维持现行秩序,一个侧重于个人的创造力以标新立异;一个以社会责任感为纽带强调秩序和共性,一个以实现自我为动力突出活力和个性;一个具有鲜明的集团倾向和历史界限,一个具有超越时代、地域和集团局限的普遍性和人类性。
★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突,说到底是以往历史中个人与社会冲突的表现形式。
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M] 侯惠勤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