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新人教版
介绍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我会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此外,我还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资源和学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提出了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知识讲解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长征的历史事件。
其次,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讨论中,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了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将长征精神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从中得到启示,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思维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他们能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并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精神风貌和英雄事迹,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们能够理解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无私奉献,并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新人教版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
①集中全力纠正 博古 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
误。
毛泽东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
为中央政治局
常委。
军事
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
毛最泽高东指挥权。
3.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
二
三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战略转移 (1)原因:由于博古、 李德 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时间:1934年10月。 (3)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4)结果: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 湘江 ,人员损失惨重,革命 处于生死关头,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 贵州 前 进。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课后活动】 1.(1)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的情况;1934年10月,长征开始;突 破敌人四道防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 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过草地;红军胜利会师等。 (2)略。 2.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 一望无际的草地;缺少粮食给养等。 精神遗产: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 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 大局的集体主义。
口,进入甘肃。
一
二
三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会师 (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 吴起镇 ,与陕 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 会宁 ,与 红一方面军会师。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意义 (1)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 了党和 红军 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 长征 精神,打开了中 国革命的新局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新人教版
3.时空观念:学生将能够建立起长征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理解长征的时间跨度和地理路线,以及各个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
4.史料实证:学生将能够运用史料实证来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他们能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论证。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布置成模拟的红军长征场景,设置一些与长征相关的展板、海报等,以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学习兴趣。
5.网络资源:准备相关的网络资源,如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的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等。确保网络资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例题3:请举例说明长征过程中红军如何开展群众工作。
答案:长征过程中,红军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以争取当地居民的支持和合作。例如,红军通过宣传自己的革命理念和目标,向当地居民解释他们的行动和意图,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红军还通过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如提供医疗援助、帮助修建基础设施等,来加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此外,红军还通过组织群众大会和宣传活动,激发当地居民的革命热情和参与度。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长征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长征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展现来进行评价。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巩固学习成果。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部编版
第16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一、三维目标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强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事务,是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指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1.教师出示图片,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回答:恶劣的自热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2.教师讲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长征的胜利要关注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两次,分别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
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2.教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教师讲述: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12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历经25000里。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征途。
3.教师提问: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你觉得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五)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长征的开场、红军长征的线及主要的历史事件;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会宁会师长征完毕。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答复下列问题,进步分析问题合归纳的才能,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识读“〞红军长征道路图〞,培养学生的识图才能,学习图文结合、灵敏处理学习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困难曲折;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征,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内容和意义难点:红军长征及长征精神。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播放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
老师介绍: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局部,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困难险阻?为什么可以获得长征的成功?〞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二〕、讲授新课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老师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
1.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要“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和根据地的开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2.国民党反动派于何时开场“围剿〞革命根据地?重点是围〞哪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底,中央革命根据地。
3.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结果如何?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是什么?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采取了怎样的战略?前四次反“围剿〞,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人教版(2017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战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础,本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长征精神至今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知识面较广,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红军长征在影视作品中常见长征的人和事在语文课中也有涉及,长征胜利80周年新闻报道学生也略有耳闻,但学生对长征过程、对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深入,对长征精神的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体会长征胜利的意义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探讨红军长征的原因及胜利的定义,提高史论结合及从史料内涵体会不深,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人和事展开,创设情境,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重走长征路,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提升读图看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长征故事会,了解长征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争的精神面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
难点:长征精神。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人把长征比作地球的红飘带;有人把它称做征服人类极限的挑战;有人追随它,不停检视它的遥远与艰难;而我们则在思索与敬慕中出发,去捧起那艰辛与苦难,去探究那些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我们的出发就从这一则短短的史料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排比直抒心胸,直接点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历史学习的状态,并为这节课定下基调。
【讲授新课】(一)一曲悲歌震宇寰教师讲解: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并能理解其伟大意义。
3.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1. ,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2.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 ,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三、合作探究1. 材料展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反映了哪些具体的事件?四、随堂演练1.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D.使部队得以休整2.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吴起镇B.会宁C.甘孜D.懋功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④强渡乌江⑤渡过金沙江⑥飞夺泸定桥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③⑤⑥①C.③④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4.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翻过大雪山5.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6.1933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重点是( )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B.闽浙赣根据地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D.中央革命根据地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21.1933年秋2.1934年10月3.1935年10月4.甘肃会宁三、合作探究1. (1)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长征。
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新人教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17课。
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因此,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所留下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说学情长征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了《金色的鱼钩》、《草地的晚餐》等作品。
而且经过初中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能简要回答比较浅显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作一个完整的学习。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越,娇生惯养,红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相信也能同时帮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原因、经过、意义等知识点的演示,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意志力的卓越、志向的远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新人教版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
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意义
(1)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 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
国革命的新局面。
核心知识概览
互动课堂理解
【问题1】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探究:(1)遵义会议召开于长征初期工农红军损失严重的关键时刻。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 题,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 张。 (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 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二三
快乐预习感知
二、过雪山草地
1.整编: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
2.突围
(1)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2)渡过 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3)强渡 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草地,进入
甘肃。
一二三
快乐预习感知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会师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 吴起镇
一二三
快乐预习感知
2.遵义会议 (1)召开:1935年1月,在 遵义 召开。 (2)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 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意义:开始确立以 毛泽东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 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新人教版
4.拓展内容:阅读《红军长征地图集》,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和地理环境。
5.拓展内容:通过网络资源,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6.拓展内容: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红色主题活动,如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歌曲比赛等。
7.拓展内容:采访家中长辈或邻居,了解他们对红军长征的看法和感受。
3.开展课后讨论和写作:学生可以组织课后讨论小组,就红军长征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撰写相关文章或论文,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①红军长征的原因:
-国民党的围剿
-党内“左”倾错误
-红军生存发展的需要
②红军长征的过程:
-红军主力从瑞金出发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越雪山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国共合作与矛盾冲突的相关知识,对国共两党的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国共对立和红军长征的背景。
c.利用在线工具,如历史地图导航软件,让学生在虚拟地图上跟踪红军长征的路线,增强他们的时空观念素养。
5.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历史思维素养,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反馈: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分享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案例分析:选取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典型战役和英雄事迹,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史料实证素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新人教版
台词或剧情是( C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13.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
B
10.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景剧《红旗飘扬》。其中 有一场景与历史事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C ) A.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D.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 对“长
征精神”的正确理解是( )
①革命英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C
14.歌曲中的历史 歌曲一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 方。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 识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 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管理】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年1月在遵义召开。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的标志。
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基础过关】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2.如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3.“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新人教版
翻越雪山
夹
金
山
和
青
衣
江
红
军
翻
越
雪
山
时
穿
的
红军翻越雪山(想象画)
鞋
红军穿着单衣翻越空气稀薄、白雪皑皑的夹金山
.
红军过草地(油画)
.
累
苦
不
不
累
苦
看
想
看
想
革
红
命
军
老
二
前
万
辈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五
.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 北红军胜利会师。
吴起镇胜利会师
.
会 师 楼 ( 甘 肃 会 宁 )
.
毛 泽 东
王 稼 祥
周恩来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
张 闻 天
朱 德
(3)遵义会议的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 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 熟的标志。
.
二、过雪山草地
.
巧渡金沙江
金 沙 江
皎平渡(四川会理县东南)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渡金沙江时住过的山洞
红军渡江纪念碑
中央红军最早渡过金沙江的部队是红军干部团。1935年5月3日晚 上,在刘伯承率领下赶到皎平渡口,乘一条木船巧渡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
大渡河
泸定桥(四川泸定县城西 跨越大渡河)
.
?
的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2017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白板出示材料)
1、有一支军队,在一年时间里,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是近乎奇迹。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
根据图示图表,分析红什么要转移?
(引导学生分析图表,重点从指挥者、战略战术方面考虑)
结论:博古、李德等人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设计意图:根据图示,结合课本了解红军长征前期的基本概况,学会识读历史地图。
认真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回答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
贵州省遵义市内容:纠正·肯定·选举·取消····
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设计意图:学会从视频资料里提取历史信息,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三)作业设计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你认为如何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写最少一百字的小短文)
(四)小结
(四)版书设计
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九、教学评价
课堂效果:
用外国人笔下的长征导入新课,学生发现长征的事外国人也知道,而且评价很高,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且好奇心强,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
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过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教学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时间:1934年10月 事件:遵义会议 结束时间:1936年10月
教师:请同学从课本上找出描述长征初期情况的内容?请大家齐声朗读。
教师展示行军路线图,并讲解长征初期的情况。
2.转折——遵义会议
教师:请小组合作完成课件上的表格(表格涉及内容为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做题归类并对比遵义会议前后情况,以深入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 结束标志
请同学们找出红军会师的地点,并强调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的意义与精神
探究活动3 :
请阅读课本,并找出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并与同学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
教师课件展示书本中涉及的5条历史意义,并请5位同学从中以四字词语形式提炼出关键词,方便同学们记忆。
教学准备
导学案、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长征纪录片的节选视频)
教师:作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
【讲授新课】
一、兵临城下突围败——长征原因
探究活动1 长征原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1页,与你的同桌一起来探究一下红军长征的原因。(请2-3位同学回答)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最后一课。
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章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路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精神。
难点: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材料:1、有一支军队,在一年时间里,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是近乎奇迹。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2、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3、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问:谈谈你所认识的长征?(学生自由回答)(二)教师引领,探究新课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师: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三维目标
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师强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事务,是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指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1.教师出示图片,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回答:恶劣的自热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2.教师讲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长征的胜利要关注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两次,分别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
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2.教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教师讲述: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12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历经25000里。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征途。
3.教师提问: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你觉得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练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1.“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 C )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下图是位于灌阳县的新圩酒井红军烈士纪念碑。
100多名红军伤员因来不及转移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丢进了这个深不可测的井中。
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这一景点是在
,A.
,C.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