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欣赏中国传世名作,通过对名作的欣赏、分析、评述,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交流与评述中欣赏中国的传世名作,感受名作的艺术特点与魅力,了解名作的文化内涵。

难点:学生对作品欣赏感受的语言表述,及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简单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情况。

(教师)教学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引入学习,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课件,在古典音乐声中播放书中的作品,请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名作属于什么艺术形式?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完每一幅作品后,出现所有作品排列的画面,并设置成点哪一幅画,哪一幅画即可放大展示的模式,然后请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明确作品的种类、题材、艺术表现形式、学生的艺术感觉等。

2.作品分析,艺术欣赏。

(1)教师引语: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曾出现了一个繁荣盛世的局面,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也出现了鲜明的特征,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你觉得哪几件作品是唐朝的,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出现四幅唐朝的作品,教师小结其主要艺术特点,并通过课件再展现几幅具有唐朝典型特点的艺术作品。

(2)作品研读,评述交流。

请学生仔细研读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并欣赏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好在哪里?仔细观察后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汇报各自研读的体会与观察的发现,教师肯定并进行补充。

(3)分小组研读宋、元、五代、明的作品,并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汇报与交流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4)教师点击课件,出现知识连线题,如:

《捣练图》风俗画

《墨葡萄图》精湛的写生技巧

《清明上河图》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写生珍禽图》水墨大写意

3.引导体验,提高审美感受。

自由选择一幅画,用文字描述自己对这幅画的认识与感受。

4.交流感受,情感教育。

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进行思想教育,教育的主题可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与伟大”或“热爱中华民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一.课题 即题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重点 试卷上写的这节课的要求即必须要做的事情 四.教学难点 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比较虚得事情 五.教学准备 上课需要用到的一些教学工具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自然的引出课题常用的有:谈话|直观(图片、视频、手工)2.教授新知 (1).展示课题,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和理解课题内容 (2).小组交流,发展阶段: 学生了解并解析课题内容 (3).教师示范,学生创作 教师进行清晰的示范与讲解,学生自己进行尝试(4).分组制作,教师巡视 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创新 3.展示交流形成技能 学生自主发言展示,或老师指名展示,分享自己的成果4.评价总结,课后延伸 先由学生总结该课内容,老师进行补充指导 六、板书设计 关键词+图像化

例:<<童话城堡>>教学简案 一.课题 童话里的小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童话小屋的外形特征,能够制作出一座漂亮的小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想一想,找一找,试一试,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创新表现童话里的小屋的乐趣,热爱美术,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教学重点 知道童话里的小屋是由形状多样.大小不同,高低不等的图形组合而成,学会表现心中的童话里的小屋. 四.教学难点 表现出造型新颖,富有创意的童话里的小屋. 五.教学准备 各种颜色的图形纸,多媒体拼图小软件,彩笔,KT版,课件.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设置情景,带同学们进入动画片中的童话王国,老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童话里的小屋. 2.教授新知: (1).引导阶段 初步感知小屋的外形,教师演示,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概括出小屋是由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多种形状组成的,图形的组合要注意形状丰富,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特点. (2).发展阶段 学生活动1: 请同学们动手实践,思考探究,用废旧的纸盒等材料拼出一座漂亮的小屋. 学生活动2: 思考探究,装饰我们的小屋. (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4).评价总结,课后延伸 六.板书设计

《外国的传世名作》教案

《xx的传世名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外国传世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有感性认识。 2.通过欣赏外国传世名作,学习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表达欣赏体会,评述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语言的应用能力。 3.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我们了解从古至今的人们如何生活,除了文字记载之外,感性认识主要依靠美术作品中看到的形象。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它们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各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或自然环境。 教材选择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一些经典美术作品,供学生了解与欣赏,借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本课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优秀外国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外国艺术的悠久历史,知道这些传世名作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艺术源于生活,通过欣赏艺术的造型美,了解美术与社会历史千百年来的渊源关系。在欣赏各种外国传世名作的过程中研究艺术形式的多种状态和风格特点。 因此,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中安排了12幅供学生欣赏的图片,主要是建筑、雕塑和油画。 配备精练的文字资料便于学生的自学。教师可适当地借助其他辅助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感受。并且让学生懂得

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他们平时认真的观察以及不断创新是分不开的,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多元艺术,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经典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难点:了解美术的多元文化。懂得艺术与生活、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著名的xx美术作品。 (教师)课件(包括经典的美术作品的照片、视频等)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大家说说外国著名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小结: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3)交流:经典的外国传世名作有哪些?你会喜欢哪件美术作品?教师板书课题《外国传世名作》。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 A、观看课件,结合教师讲解,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发展历史及艺术的种类。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 《XXXXXXXX》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有三个教学班,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对美的事物也有初步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该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存在问题: 1、学生作品缺乏表现力,使作品的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强。 2、部分学生作业上交或做作业方面比较慢。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XXXXXXXX的技术和方法; 2、在XXXXXXXX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XXXXXXXXX的过程,并能用XXXXXXX美化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和尝试XXXXXX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XXXXXX画面效果与XXXXXXX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XXXXXXXXXXXXX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开阔视野 3.观察 4.探究、 5.了解技法

6.制作实践、 7.感受色彩魅力 8.美化装饰、 9.培养设计应用意识 10.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XXXXXXXX,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 XXXXXXXXX 2、欣赏XXXXXXXX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XXXXXXXXX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XXXXXXX方法。 (1)教师出示XXXXXX作品展板,提示XXXXXX基本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XXXXXX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XXXXXXX方法。 3、尝试XXXXX过程。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中国传世名作_浙美版2014秋

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2、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 五、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 (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走进名画人物篇 (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的那么传神?) (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态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 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 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 (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侍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 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 (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 第二课时 1、激趣导入 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设计

六年级上册《外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外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外国传世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有感性认识。 2.通过欣赏外国传世名作,学习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表达欣赏体会,评述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语言的应用能力。 3.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我们了解从古至今的人们如何生活,除了文字记载之外,感性认识主要依靠美术作品中看到的形象。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它们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各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或自然环境。 教材选择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一些经典美术作品,供学生了解与欣赏,借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本课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优秀外

国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外国艺术的悠久历史,知道这些传世名作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艺术源于生活,通过欣赏艺术的造型美,了解美术与社会历史千百年来的渊源关系。在欣赏各种外国传世名作的过程中研究艺术形式的多种状态和风格特点。 因此,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中安排了12幅供学生欣赏的图片,主要是建筑、雕塑和油画。配备精练的文字资料便于学生的自学。教师可适当地借助其他辅助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感受。并且让学生懂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他们平时认真的观察以及不断创新是分不开的,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多元艺术,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经典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难点:了解美术的多元文化。懂得艺术与生活、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著名的外国美术作品。 (教师)课件(包括经典的美术作品的照片、视频等)等。

小学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

小学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 《我们身边的线条》 教学理念 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修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学校美术教育 拓展了博大的空间,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 美术课堂教学正 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大纲精神为指导,以 学科理论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引导孩子从生 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重视创新意识与实践水平的培养,把审美教 育贯穿于课堂中,发挥美育辅德益智的功效。教师想要获得良好的课 堂教学效果,就要对课堂教学的结构予以合理的组织与精心设计,使 其充分发挥各教学环节的作用,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地调动 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的热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下是 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理念: 1、丰富视觉和触觉经验 协助孩子了解美术基本语言和知识,在设计本课过程中,利用工艺品、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使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接触物质和形象世界, 从中体验、感受线的美感及表现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1)通过折折手中的电线,找找身边的线、摸摸工艺品上的线,观察 课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纹、山石线、动物身上的斑纹……,体验人文环 境中的线:建筑、服装,使孩子在游戏中理解各种各样的线,并初步 感受线的美感,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 (2)创设情境。全体师生共同舞动彩带,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曲线给人 的自由活泼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弯曲变形的电线使每人分别体验、折 线的坚硬、直线的挺拔严肃等不同感受。 (3)通过四幅典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孩子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 美感及表现力,初步了解线的表现方法,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2、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培养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课堂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 久的情感态度。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感受美术学习的轻松与 情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通过折一折(电线)、找一找(身边的线)、摸一摸(工艺品)、玩玩(彩带)、看看(艺术作品)、听听(故事)说说、画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孩子们初步感受,理解线 的美感及表现力——迫切尝试用线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兴趣勃勃地 向同伴们介绍自己线画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兴趣,满足审美需要,使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挥 洒的天地,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创作的欲望;同时他们还体验了美 术学习活动的快乐与成功,进一步激发他们产生新的心理需要。 3、为孩子提供创造的空间 “我的梦”既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又为孩子提供了想象、创造的 空间。孩子在“最感兴趣的梦境”中,思路开阔,充分发挥了每个人 的创造才能。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自己的所想所思,使作业形式、内容体现出个性化的表现。 4、美术与其它学科相联系,发展综合学习水平 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贯穿了整节课,特别是在讲述“我的梦”时 与语文学科更是紧密相联。小结过程中,通过展示其他同学听音乐过 程中表现的线描作品,引导孩子将美术与音乐相联系,以形成更大的 知识背景,发展综合学习水平,使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教学方案 [课题] 《我们身边的线条》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13课。 [课型]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欣赏中国传世名作,通过对名作的欣赏、分析、评述,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交流与评述中欣赏中国的传世名作,感受名作的艺术特点与魅力,了解名作的文化内涵。 难点:学生对作品欣赏感受的语言表述,及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简单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情况。 (教师)教学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引入学习,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课件,在古典音乐声中播放书中的作品,请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名作属于什么艺术形式?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完每一幅作品后,出现所有作品排列的画面,并设置成点哪一幅画,哪一幅画即可放大展示的模式,然后请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明确作品的种类、题材、艺术表现形式、学生的艺术感觉等。 2.作品分析,艺术欣赏。 (1)教师引语: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曾出现了一个繁荣盛世的局面,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也出现了鲜明的特征,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你觉得哪几件作品是唐朝的,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出现四幅唐朝的作品,教师小结其主要艺术特点,并通过课件再展现几幅具有唐朝典型特点的艺术作品。 (2)作品研读,评述交流。 请学生仔细研读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并欣赏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好在哪里?仔细观察后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汇报各自研读的体会与观察的发现,教师肯定并进行补充。 (3)分小组研读宋、元、五代、明的作品,并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汇报与交流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4)教师点击课件,出现知识连线题,如: 《捣练图》风俗画 《墨葡萄图》精湛的写生技巧 《清明上河图》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写生珍禽图》水墨大写意 3.引导体验,提高审美感受。 自由选择一幅画,用文字描述自己对这幅画的认识与感受。 4.交流感受,情感教育。 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进行思想教育,教育的主题可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与伟大”或“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与艺术”。 5.课外拓展。教师提供相关的网址,鼓励学生上网查询中国传世名作的情况。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多篇)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多篇) 课题:菊花(中国画) 课型:中国画临摹 年级:五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 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 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 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

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 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 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 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 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 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 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2)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 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 (3)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 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 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已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 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 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 墨勾叶脉)[画后板书](出示分步步骤图)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 课时 中国传世名作|浙美版(2014秋) (1)

《中国传世名画》 ——《捣练图》 教材内容:浙人版第9册 教材分析:《中国传世名画》是浙人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而《捣练图》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了解唐代仕女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景象。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理解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捣练图》的艺术特点、造型方法和色彩特点,能够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对《捣练图》画面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赏、思考、讨论、分析、总结的学习过程,探索《捣练图》的画面内容、造型方法、色彩特点;以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论、观看视频与示范、动手实践等方法,了解唐代仕女体型、脸型、发型和服饰上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体会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积极、主动探索学科知识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捣练图》的画面内容、造型方法、色彩等相关知识,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在体型、脸型、发型和服饰方面的独特之美,并尝试绘制仕女图。教学难点:引发学生从《捣练图》的画面内容、造型方法、色彩等方面去观察思考,表述自己对《捣练图》的欣赏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大幅《捣练图》KT板、小KT板15份、课件、木夹、胶带、小号记号笔、讨论表等。 学生——铅笔、黑色记号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设置:把《捣练图》KT板放置在后台,用略带神秘的语气和学生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宝贝,这可是一件传世的宝贝,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想知道是什么吗? 在学生的兴趣被调起来时,教师《捣练图》,放置在画架上。 (一)教师:哇,老师要揭开谜底了,你们可要仔细看了! 教师:有同学认识这幅传世名画吗? (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回答不出作品的名字的,但是如果有学生说出来了,那就鼓励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幅画) (二)教师:对,这是《捣练图》,是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张萱,盛唐时期著名画家,主要画人物,特别擅长贵族妇女、儿童、贵公子。像这幅《捣练图》,就是典型的中国古代长卷仕女图。但是真迹已经失传,现在所见的是宋徽宗的摹本。 (三)揭示课题:《中国传世名画》——《捣练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名画,既增加了神秘感,又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欣赏与学习做好铺垫。(四)教师:在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两个新名词,一个是长卷,一个是仕女图。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长卷:属于横幅的一种,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称为手卷、横卷,长卷的画面是连续不断,多是横着的。 (五)教师:那老师再考考你们,宋朝画家张择端所画的一幅反映古代城市生活的长卷画,你们知道是哪一副? 学生:《清明上河图》 教师课件显示《清明上河图》。 (六)教师:那仕女图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以美女为主题的画。 教师: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物画。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范文人教版

会动的小纸人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想像表演和创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剪刀、双面胶、广告色纸等等。会动的小纸人 课前准备让学生观测现实中会动的东西,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它动起来的?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会动的小纸人”,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2、2、利用小纸人来表演节目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强化他们与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小纸人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制作会动的小纸人。 学生用具准备:彩色纸,笔,剪刀,胶水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小纸人范作:嗨,同学们好,我叫小丁咚,让我给你们表演一个小节目吧。问学生:你们喜欢小纸人吗?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小纸人。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每个小组讨论并认领一个小故事(允许学生自编故事),每个学生确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思考并交流:你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头部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如何来表现? 2、先请学生用撕贴、剪贴加添画的方式完成人物头部。 3、将小纸人发到各小组,先请学生们观察:小纸人是由哪几部分拼接而成的,它为什么会动?出示制作步骤图,并且每小组以一个学生为主,将小纸人拆开,一边拆一边对照步骤图观察、思考:老师是怎样做这个小纸人的。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会动的身体部分的制作方法。然后,再按原样将小纸人拼装好。 四、学生开始制作小纸人。 先做身体部分,完成后再拼装上头部及其他需要的部分。制作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以自己再拆开小纸人研究,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动作较快的学生可让其做两个角色,或让其根据自己制作的小纸人编一个故事并设计出故事的场景。 五、作业完成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作好的小纸人来表演故事的某个情节。 六、收拾与整理。

小学美术教案设计

小学美朮课教案设计 在生活中的线条 在过去的教学方案中,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去画一幅画的时候,往往侧重于要求学生按该图型的比例结构以及颜色的搭配等去进行作业,极小去作其它的什么人文景观等的引导。通过学习传统美术文化和“渗透美术文化”的认识,使自己收获不浅,新的教学方案如下: 在生活中的线条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或搭配,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感受线条的动与静。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之分。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3、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暖+直=温暖、平和暖+曲=热烈、欢快(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冷+直=单调、呆板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三、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颜色。 四、学生作画,教师指导。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五、作业展评: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把对美术的学习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通俗的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绘画课”、“工艺课”、“欣赏课”和“综合实践课”等四项内容。下面对每种课型的教学进行汇总并提供优秀的教学模板。 造型表现课:绘画在普通中学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彩画、素描等。 教学模板:《花的畅想》 一、导入新课 问题引出课题(花季年龄引出课题,自然联想起花的美好) 师:同学们正值13 、 14岁,能够说是人生最美好的开始,人们一般把这个年龄比喻为什么年龄呢? 生:“花季”年龄 师:为什么不称做“雨季”、“干季”、“湿季”? 生:因为我们就好象是刚刚开放的鲜花一样美好 师:对了,花是美好的,你们就好象一朵朵含苞

待放的鲜花,需要师长的呵护,需要知识的滋养,将来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来。 花季是一个令人鼓舞,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年龄。花儿又是多少文人墨客、诗人、画家赞美表现的事物。面对鲜花我们会抨然心动。好,现在我们就先屏息3秒钟,共同欣赏一组图片,用心感受她们的美丽,找到自己最爱的花! (伴随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多媒体播放,欣赏花卉图片) 二.讲授新课 (1)师:伟大的著名诗人但丁在她的名著《神曲》中就曾经写道“我一看到花脚步就慢下来了。“可见爱花之深。恐怕世界上没有人不喜爱花的。看完了如此心动的鲜花,同学们有什么感觉呢? 生:美!太漂亮了、好看、美不胜收~~ 师:想不想再看一遍?!这次可要带着任务来看。 板书:1、找到或联想到自己喜爱的花,记住她的名字、形状和色彩。

小学美术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美丽的染纸》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美丽的染纸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染纸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 4、合唱《幸福拍手歌》,尽情享受创作成功后的乐趣。 六、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七、板书设计: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外国的传世名作》教案

《外国的传世名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外国传世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有感性认识。 2.通过欣赏外国传世名作,学习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表达欣赏体会,评述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语言的应用能力。 3.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我们了解从古至今的人们如何生活,除了文字记载之外,感性认识主要依靠美术作品中看到的形象。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它们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各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或自然环境。 教材选择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一些经典美术作品,供学生了解与欣赏,借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本课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优秀外国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外国艺术的悠久历史,知道这些传世名作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艺术源于生活,通过欣赏艺术的造型美,了解美术与社会历史千百年来的渊源关系。在欣赏各种外国传世名作的过程中研究艺术形式的多种状态和风格特点。 因此,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中安排了12幅供学生欣赏的图片,主要是建筑、雕塑和油画。配备精练的文字资料便于学生的自学。教师可适当地借助其他辅助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感受。并且让学生懂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他们平时认真的观察以及不断创新是分不开的,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多元艺术,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经典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难点:了解美术的多元文化。懂得艺术与生活、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谁画的鱼最大》 教材分析: 《谁画的鱼最大》这一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新的尝试。我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及心理需求,把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愉快自如的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在精神上、能力上得到满足,深深体会到表现美、创造美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教学难点: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教学过程: 一、利用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欲望(把教室的四面墙、黑板布置成一个海底世界)(出示鱼)师:它是谁?(生:小鱼) 师:它的名字叫咪咪。今天咪咪要带我们去看看美丽的海底世界,你们想去吗?生:想!师: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要告诉我哦!(播放课件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生1: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鱼。生2:我看到了许多鱼儿在海底游来游去,非常漂亮!生3: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美,也想到海底世界跟咪咪玩一玩。师:海底世界这么美,你们想对咪咪说什么或做些什么吗?生4:咪咪,你的家真美,我想把它画下来。生5:咪咪,你带我到你家玩吧!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鱼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海是它的家,让我们每个人爱护鱼类的同时,也爱护它的家。二、通过观察,交流认识鱼身体外形的基本特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咪咪的朋友吧,注意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哦。认识不同形状的鱼的特点。〈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鱼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啊。(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鱼身体的各部位的特点。) 三、利用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一)、画出鱼的外形 1、师:海洋世界真热闹,它们正举行一场比赛呢,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出示两条玩具鱼)咪咪从大海的深处请来了它的两个朋友,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不同?生:一大一小 师:现在我将这两条鱼放在一样大的纸上,你们仔细比较,哪条鱼放在画面上更合适?更好看?(出示两条玩具鱼)2、体会如何将鱼画大:师:我们怎样才能把鱼画大呢?(学生进行画大的感受)生1:把鱼的身体画得大一些 生2:先把鱼的头画大了,再画比头更大的身体生3:要看着画纸的大小来画 教师小结:作画时应有正确的作画习惯,先按照纸的大小画好基本轮廓,敢于充满画面并画大。 师:今天第一轮比赛开始,请小朋友们用笔画出你所认识或喜欢的鱼的外型,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板书课题:《谁画的鱼最大》 3、(放音乐)生:画出大鱼,找出画的最大的鱼,师进行表扬。(二)、添画出鱼身上的花纹1、(出示两条有不同花纹的鱼) 师:唉!前面游来了两条花鱼,他们的衣服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也得帮你们的鱼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可不能被这两条花鱼给比下去呀! 师:我们一起去海底走一走,看一看,帮助我们的鱼儿也挑一件漂亮的衣服。(课件出示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篇一:人教版小学美术(1-6年级)全册 教案 一年级上册 课题:神奇的口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札记: 在展示每一种美术工具材料后,我都出示一张用此工具材料做的画让学生看看、摸摸,加深他们对这种工具材料的了解,学生看得很投入,在练习中能够大胆的画出第一笔。 课题: 大家都来做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模板(附优秀教案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模板(附优秀教案) 《我们身边的痕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拓印知识,选择身边随处可见的有凸凹感的物体,体验其特点,感受各种物品拓印留下的不同痕迹的美感,并运用留下的痕迹进行组合、添画、创作,提升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在室内或室外开展一系列的拓印体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拓印组合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对生活细节特别是自然物的观察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中体验与同伴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拓印的方法及技巧,尝试制作一幅拓印作品。 【难点】 拓印对象选择恰当,方法运用得当,印痕清晰、完整、美观。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桌面摆放铅笔、油画棒、不同的纸张。学生每人准备一枚硬币。同学们,请观察硬币表面的图案,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请你们尝试用桌面上的不同工具拓印硬币的正反两面,边拓印边思考为什么会留下痕迹? 教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把凸凹不平的纹理印在纸上就留下了它们的痕迹,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痕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身边的痕迹》。 环节二:观察分析,方法指导 (一)观察分析 早在几千年前的汉代,人们就将生活、耕种、娱乐等各种题材的生活场景雕刻在石头上,形成了画像砖、画像石,它们的拓本为人们研究几千年前的人类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出示东汉《日神羽人汉画像砖》拓本,你们知道这张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学生思考回答:拓印。想一想,什么样的物品能拓印出图像?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适合拓印的物象?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表面有凹凸的较硬物体可以拓印;学校墙壁上的浮雕故事、文化角的活字印刷术、地上刻有成语的地砖、植物的叶片、树干的纹理等都适合拓印。(二)方法指导

鲁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巧用模板画纹样教案

《巧用模板画纹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习纹样模板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平面构成知识,提高学生对形式美的认识。 2、培养学生耐心、整洁的工作习惯,发展他们对不同形状的纹样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纹样模板的制作步骤、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范画等。 学具:卡纸,铅笔,剪刀,彩色水笔,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教师课前制作的6张不同的单色几何纹样,引导学生欣赏并让他们谈谈感受,与以前学过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它具有特殊的形式美感,纹样中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工整又有变化,既工整又不失活拨,它广泛运用于各种装饰设计中,如花布、包装纸的设计等,美化我们身边的生活。 二、指导学生了解单色几何纹样的特点。 师生对照范画,分析单色几何纹样的特点。 1、基本形:规则的几何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不规则的几何形,造型简单、美观的任意形。 2、颜色:一种颜色。 3、基本形的组排:2个以上的基本形向上下左右四周以有规律或无规律任意的方式重叠组排。 三、教师带领学生制作。 1、设计制作基本形的模板。 (1)构思描绘:用铅笔在硬纸板上描绘简单、美观的基本形,要求线条流畅、优美。教师鼓励学生动脑筋多设计几个基本形,在其中挑选一个作模板。

(2)用剪刀用力均匀地沿线剪下基本形,要求边线光滑、整齐。 2、组排成纹样。 教师运用课前制作的数幅幻灯片在幻灯机上逐步演示:用一支深色彩笔沿模板画出轮廓,逐一组排,并在组排的重叠部分均匀涂色。 (1)有规律的组排形成的纹样讲究效果工整、均衡,基本形的组排应注意重叠部分面积大小一致。 (2)任意组排的纹样自由、活拨,基本形之间组排的疏密要得当,重叠的部位、方向要有变化,重叠部分面积的大小既要有区别又基本统一。 3、涂色的几种不同形式。(欣赏范作) 四、学生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在全班展示、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作品,学生完成的作业陆续在黑板上展贴。 五、作业讲评,师生评议。 六、课堂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