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pptx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辨证要点
2.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 中风病闭证、脱证,均为危重证,分清闭证 与脱证是本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闭证为邪气 内闭清窍,症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多属实证;脱证为正气 外脱,症见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 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为 五脏正气衰弱欲绝表现,属虚证,多为中风危 候。
诊断要 点
3.辅助检查神经 系统检查、脑脊液检 查、眼底检查、颅脑 CT、MRT等检查,有 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中风与口僻
口僻俗称吊线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基本 病机是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临 证以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时有流涎、言语 不清为主要症状,而无神志障碍和半身不遂等表 现。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基本病机为脏腑阴阳 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以卒然昏仆,不省 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 常伴有肢体瘫痪或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中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定义 病因病机
主
诊断要点
要
鉴别要点
内
容
辨证要点
预防调护
小结、习题
定义
中风是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半身不 遂,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因其起病急剧,变化迅速,证见多端,与风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 似,故古人称其为“中风”,又名“卒中”。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属于中医内科常见急症。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 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鉴别诊断
4.中风与痉证 痉证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 弓反张为主症,也可伴见神昏,但痉证神 昏多出现抽搐之后,而中风多在起病时即 有神昏,而后可出现抽搐。痉证抽搐时间 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证无口眼歪斜 及半身不遂等症。
辨证要点
辨
证 治疗原则
论
治 分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中经络与中脏腑 其根本区别在于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 变,病情轻,表现为不经昏仆而卒然发生 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中脏腑 病情重,则出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神 志昏糊、迷蒙,而伴见口眼歪斜,半身不 遂等。
鉴别诊断
2.中风与闲病 闲病昏仆之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 发出异常叫声,昏迷时间多短暂,一般可自 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其发病以青少年居 多,是一种发作性疾病。而中风昏仆倒地后 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味,其神昏 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醒后多伴有半身不 遂,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鉴别诊断
3.中风与厥证 厥证一般昏迷时间短暂,多伴有面色苍 白,手足逆冷,但无四肢抽搐,移时一般 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语言不利等表现。
(一)辨证要点
5.辨出血中风与缺血中风 凡遇中风急诊病人,应详询病史,结 合发病状况和症状、体征,以鉴别中风的 不同类别。中年以上有高血压等病,发病 突然,昏迷内闭,半身不遂,脑脊液呈血 性者,应考虑出血性中风。若发病较缓慢, 在安静和睡眠情况下发生,神志大多清醒, 并逐渐形成半身不遂,脑脊液清晰者,应 考虑缺血性中风。
Leabharlann Baidu
病机
5. 预后 中风为中医四大难治病证之一,多起病急骤,变化迅 速,病情恶化常在瞬间。中经络与中脏腑之间可相互转化, 一般中经络者病轻,中脏腑者病重。中经络者向中脏腑发 展,预后较差;中脏腑者向中经络转变,预后多较好。中 脏腑者若出现呱逆频频,呕血,壮热,喘促,瞳孔大小不 等,或出现舰证者,病情危笃,预后多不良。多次中风者 预后亦较差。总之,中风的预后,主要受体质的强弱,正 气盛衰,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诊治是否及时正确, 调养是否得当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结果相差甚远。
与西医联系
西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 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脑血 栓形成等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型脑血管 疾病相似。上述疾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 治。
病
因
病
机
1.内 伤 积 损
2.劳 欲 过 度
病
因
3.饮 食 不 节
4. 情 志 所 伤
5.气 虚 邪 中
病机
1、基本病机 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 犯脑。
诊断要 点
1.临床特征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喝斜、言语蹇 涩或不语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者仅见眩 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而无神志障碍。
诊断要 点
2.病史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为多见, 常有体衰,劳倦内伤,嗜好膏粱厚味、烟 酒等因素;或患有高血压病,发病前多有 头晕或头胀痛,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每 因恼怒、劳累、酗酒、寒冷等而诱发。
(一)辨证要点
3.闭证当辨阳闭与阴闭 阳闭与阴闭主要根据热象的有无来区 别,阳闭有瘀热痰火之象,如身热面赤, 气粗鼻鼾,痰声如锯,便秘溲黄,舌红绛, 舌苔黄腻,脉弦滑数;阴闭有寒湿痰浊之 征,如面白唇暗,痰涎壅盛,四肢不温, 舌苔白腻,脉沉滑等。
(一)辨证要点
4.识病性 中风病性为本虚标实。 急性期以标实为主。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本虚为主。
明代张景岳认为本病与外风无关,而力倡“非风”论,认为“内伤积 损”是中风的病机实质。李中梓明确将本病分为闭、脱二证。
清代叶天士明确以“内风”立论,首创“肝阳化风”学说。王清任则 以气虚血瘀为论,并创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
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则总结前人经验,探讨本病的发病 机理,认为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是其病机实质。至此,对中风 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渐趋深化和完善。
历史沿革
《内经》中没有中风的病名,但有关中风的论述较详。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首创“中风”之名。
唐宋以前,对中风的认识,基本上根据《内经》、《金柜要略》的论 述,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
唐宋之后,特别是不少金元时期的医家对“中风”病因提出了新的见 解,认为中风病是由“内风”而起,是中风病因学说的一大转折。
2、病位 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 可引起全身多脏腑功能紊乱。
3、病理性质 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 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 即风火相煽、痰浊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为标。 病性具有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的特点。
病机
4、病机转化 虚实转化:初期多以标实为主,若病情剧变, 可以正虚为主,甚则正气虚脱。后期多因正气未复, 邪气稽留,可留有后遗症,多虚实夹杂,或以本虚 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