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内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韩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范、语言发展和规范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5)语言对社会的影响。
5.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2004)
(1)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地域方言;
(2)语言交际:言语社区、语码转换、会话分析、社会网络、语言态度、礼貌语言、语言互懂度等;
(3)双语现象、双言现象;
(4)语言接触:方言接触、混合语、混合方言、外来词;
(5)语言转移:语言忠诚、语言转用、移民与语言、语言竞争;
(6)言语民俗学: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的言语社区使用语言的差异;
(7)语言、文化和思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语言禁忌、不同语言在语义上的关联;
(8)语言与社会的种种关系;
(9)语言规划和语言教学;
(10)语言习得;
(11)其他。
6.张廷国、郝树壮《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2008)
(1)研究语言的变异,联系社会因素去探究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并常用统计的方法和概率的模式来描写这些变异现象。又称微观社会语言学或小社会语言学。
(2)研究社会中的语言问题,如双语、语言的接触、人们对待语言的态度、语言社区、多语制、语言选择、语言替代、语言政策、语言规划、标准语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又称为宏观社会语言学或大社会语言学。
(3)研究人们如何在实际的语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不同的社区使用语言的区别。又称为话语文化交际学。
7.祝畹瑾《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2013)
社会语言学研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我们尝试概括成下列诸方面
(1)国家或地区、城镇或村落机构或部门、街区或邻里等等使用语言的状况及其历史、地理、人文背景。
(2)按种族、民族、阶级、阶层、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说话人的社会属性区分的言语共同体,或由说话人的实践活动建构的实践共同体使用语言遍体的状况、原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影响。
(3)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话和非标准话、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世界性语言和本土化语言等的结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尤其是传递社会意义的功能。
(4)人际言语交往中各方使用语言的状况、变化及其用意和效果。
(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6)社会以及不同群体或个体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的认同、态度和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于学习、使用和传播语言变体的影响和效应。
(7)由语言接触和语言态度引起的语言使用上的变化及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8)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人口流动或迁徙而导致的语言使用格局上的变化及对语言生命力的影响。
(9)社会语言生活中存在的实际语言问题,以及为此而采取的对策如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教育及其效果。
(10)对以上方方面面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
(11)对以上方方面面的理论探索。
(12)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三)国外不同的研究角度
1.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
其研究对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言语,核心问题是语言变异,基本出发点是把语言看作是一个有序异质的系统,强调研究的语料必须取自现实生活,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充实和完善语言学。
2.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
亦称为语言社会学。其研究重点是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全局性的相互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语言问题。如语言规划、母语维护等。其研究成果常被用于语言决策和语文建设。
3.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
它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考察语言的使用情况以及语言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的作用,侧重研究言语交际的方式、特点和规范。其研究的核心是人类的交际能力,最终目标是建立综合性的人类交际学。
4.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语言学
其研究重点是全社会或某个社会集团对使用某种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
5.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
它以会话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探讨会话原则和策略,研究会话结构和风格。
6.应用社会语言学
研究语言与政治、语言与经济、语言与法律、双语教育等
(四)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
语言观是指人们对语言的基本看法,即语言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东西。各种语言学的理论是由不同的语言观造成的。有代表性、有影响的语言观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列宁、斯大林赞同。
2.语言是人的世界观,即观察世界的方式和过程。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20世纪美国萨丕尔、沃尔夫表示赞同,申小龙也支持此种观点。
3.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符号系统。20世纪初索绪尔提出,后为布龙菲尔德等所赞同。
4.语言是人先天具有的一种本能。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个动态的非自足的开放的符号系统。语言中的各种言语差异常常是各种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言语差异既具体地体现了语言现状的真实面貌,又常常反映了语言成分消长变化的苗头。
社会语言学正是要联系各种社会因素,通过对各种言语差异的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来探索整个语言系统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自觉地利用其中规律,制定各种语言规划,开展语言教学,使语言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原因
1.内部原因:语言学发展的必然
从语言学内部看,20世纪上半叶占统治地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着重研究语言形式的分类、分布和语言的共性特征,对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差别和变异置之不顾。这样的语言和语言学研究当然不能反映现实世界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况,因而是片面的。社会语言学把语言的差别和变异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对传统语言学起到了补充和修正的作用。
2.外部原因: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基础
从历史和社会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新兴国家的语言规划,欧美国家由于移民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