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临床和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临床分型和影像诊断
内容提要
颈椎解剖学和临床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 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在颈椎病术后评价的应用
一、颈椎正常影像解剖
颈部脊柱 相关解剖
颈部脊柱 相关解剖
颈部脊柱 相关解剖
颈部脊柱 相关解剖
正 常 颈 椎
C T
正常颈椎CT
颈部 CTA
正常颈椎MRI
二、颈椎病的临床
? 影像科医生仅凭颈椎的影像学改变,不能作出颈 椎病的诊断,而只可根据影像学表现作出颈椎退 变,椎间盘变性、突出及颈部周围组织受累(如 椎管狭窄、脊髓受压、黄韧带肥厚等)等诊断意 见。
? 颈椎病诊断须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
谢谢!
脊髓型颈椎病JOA临床分级
? 无症状
17分
?
无脊髓损害的临床症状
? 轻度
13-16分
? 肢体不灵活,对生活有影响,但尚可胜任一般工作
? 中度
9-12分
? 肢体无力或不灵活,或二便有异常,生活可以自理
? 重度
5-8分
肢体有部分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二便失禁或潴留
? 严重
0-4分
?
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二便失禁
6 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
椎管狭窄 颈椎间盘突出 后纵韧带、黄韧带肥厚钙化 椎体后缘、椎板骨质增生
椎管矢径 小于10毫米绝对狭窄 10.1~12毫米为相对狭窄 12.1~14毫米为临界椎管 大于14毫米为正常
椎管比值=颈椎椎管矢径(毫米)/颈椎椎体矢径(毫米) 国人颈椎正常椎管比值为大于0.75,小于0.75为椎管狭窄
5 颈椎间盘退变(变性、突出)
椎间盘变性
X线 仅可显示间接征象,表现为颈椎椎间隙变窄。 CT 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内气体影。 MRI
(1)髓核改变:可见椎间盘高度变扁;早期 T2WI信号减低, 晚期T2WI呈高信号
(2)维环改变:纤维环撕裂T2WI呈高信号。 (3)终板改变:终板退变分为三型
3 观察邻近节段退变(ASD)
? 脊柱部分节段融合术后,可增加邻近未融合节段 的应力,加速其退变过程,出现 ASD 。颈椎ASD 已成为颈椎病融合内固定术后一个潜在的长期并 发症,部分患者甚至不得不再次手术。
? 颈椎病术后 X线、CT、MRI等能观察融合椎 ASD 的表现形式及其严重程度。
五 、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颈曲变小
变直
反弓
2 颈椎不稳定
主要指下颈椎不稳 颈椎椎前缘、椎后缘及棘突后缘连线连续性中断,台阶征。 下颈椎不稳可测量颈椎水平和角度位移
李家顺等认为国人下颈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 水平位移>3 mm或角度位移>10°
屈伸运动MR,C3椎体移位不稳
3 颈椎韧带退变
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项韧带
钙化或骨化影
三、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X线 ? CT ? MR ? 血管成像
(DSA、CTA、MRA、CDFI、TCD)
不同影像方式的特点
X线
CT
显示骨质方面有优势
MRI 显示
韧 带
盘间椎 髓脊
(1)颈椎X线正位、侧位、斜位片及动力位片
体位、中心线等
显示骨质结构优于MR
(2)颈椎CT平扫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 MPR、 3D重建 脊髓造影后 CT扫描(CTM) 椎管多层螺旋 CT仿真内窥镜成像 (CTVE)
个体差异及体位摆放不甚精确、组织结构重叠及放大效 应,椎间孔X线测量的准确性较低。 通过目测,与上、下相邻的椎间孔或对侧椎间孔对比 。
双斜位椎间孔
CT 3D 显示 C6-7椎间孔狭窄
7 横突孔及椎动脉异常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表现横突孔异常。
横突孔异常主要为变形、变小,陈兆秋等提出以5mm作 为国人横突孔直径的正常下限。
脊髓受压,T2WI高信号
脊髓伪影
MRM表现(颈椎间盘突出时 )
椎间盘层面高信号脑脊液的腹侧,出现弧形充盈缺损压 迹,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移位,蛛网膜下腔部分阻塞, 神经根袖出现移位、变形、截断、消失等征象。
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使造影柱呈串珠样改变。
判断颈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可测量突出部分矢径的最大值 小于2mm为轻度 位于2~5mm为中度 大于5mm为重度
上肢运动功能 4分 正常
下筷肢运动功能 4分 走正 常
3分 用匙稍难
2分 用筷较难
1分 用匙进食
0分 不能用
3分 走稍难
2分 扶上下楼
1分
0分
扶平地走 不能行走
感觉功能(上肢、下肢、躯干分别计算)
2分
1分
感觉正 常
轻度感觉障癌
0分 感觉严重障碍
膀胱功能 正常3分 轻度困难2分 排尿严重困难1分 尿失禁0分
CTM有助于了解脊髓及神 经根的受压情况
颈椎CT平扫、MPR重建
显示椎间盘比CT敏感 增强主要用于鉴别诊断
(3)MRI平扫及增强
MR脊髓水成像( MRM)
颈椎屈伸位动态 MR扫描
可更客观真实了解 脊髓受压情况 有助于选择手术方式
MRM可获得较 高质量的类似脊 髓造影的图像
MRI 矢状位、横断 位
椎管狭窄及颈髓受压
椎体前缘的骨赘
食管
食管受压
左侧钩突肥大
钩椎关节退变表现为颈椎钩突肥大、变尖增生以及骨赞 形成,其钩椎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显示硬化。 CT扫描可观察到钩突增生肥大引起的椎间孔狭窄情况。
椎小关节退变表现为关节突之关节间隙模糊,关节面 欠光滑及骨质增生硬化、关节腔内积气、滑膜囊肿
椎小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腔内积气
颈段 MRM
腰段
突出的变化 过屈位
中立位
过伸位
C5/6椎间盘突出 前屈位和后伸位均较自然位加重
DSA是诊断椎 动脉病变的金
标准
(4)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椎动脉血管造影三维成像( CTA )
MRA无创性 敏感性俱佳 ,具有很好 的应用前景
MR血管成像( 2D或3D-TOF MRA )
三维对比剂增强 MR血管成像( 3D CE
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 CDFI)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TCD)
DSA、CTA 、 MRA、CDFI 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反映 了椎动脉是否存在痉挛、狭 窄和折曲等受累情况
MRA 、 CDFI 、TCD能观测 椎动脉血流速
度的变化
椎动脉CTA MPR曲面重建
按照突出的部位分为: 中央型 旁中央型(外侧型) 侧方型(远外侧型) 膨出型 脱出型 前突型 许莫氏结节
前突型并不少见,由于 纤维环前侧较厚和前纵 韧出带程较度宽并关不系膨严许,出重莫这、氏种脱结突出节及可
认为是椎间盘 髓核与椎母体体椎分突体离出上,的、形一下成种缘特 游离体出小现结半节殊圆,类形多型缺位。损于影 硬膜外,间X隙线,及偶CT尔可位见于其 硬膜下边。缘骨质硬化,T1
椎动脉CTA 3D重建
椎动脉变细
椎动脉 3D-TOF MRA
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 1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 2 颈椎不稳定 ? 3 颈椎韧带退变 ? 4 椎体骨赘、钩椎关节、椎小关节退变 ? 5 颈椎间盘退变 ? 6 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 ? 7 横突孔及椎动脉异常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颈曲变小、变直、反弓 多采用Borden氏测量法 正常C值7.6~12.2mm 防止军人位、低颏位 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特征(100%)
Ⅰ型 终板内裂隙形成、邻近骨髓内富含血管的纤维 组织形成。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Ⅱ型 骨髓内脂肪替代,T1WI和T2WI信号均增高 Ⅲ型 广泛骨质硬化,T1WI和T2WI信号均降低
髓核T2WI信号减低
椎间盘突出
CT、MRI表现为退变椎间盘呈局限性软组织块影突出或呈盘 状超出椎体边周缘,并可见脊神经根或脊髓受压。
椎动脉DSA、CTA、MRA、CDFI 主要表现为椎动脉的受压、移位、迂曲、狭窄、闭塞等改变 依据尸体椎动脉外径测量的结果,平均为4.0±0.7 mm
CDFI及TCD均能测得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横突孔 变形 变小
椎动脉MRA 显示受压、迂曲
四、 影像学在颈椎病术后评价的应用
1 X线、CT、MRI常用于颈椎病术后观察支架、人工椎间盘等 手术植入物及内固定器的状况,是颈椎病术后评价其疗效和 预后的重要手段。
按发病时期分型 颈椎病前期 颈椎间盘征期 骨源性颈椎病 脊髓变性期
颈椎病临床分型的解剖基础
颈椎间盘退变 + 椎体后缘增生椎间隙变窄 椎间孔变小
钩突和小关节增 生压迫神经根
神经根型
椎动脉孔周围 骨、钩突增生
椎间盘突出 骨增生压迫 脊髓
椎动脉型 脊 髓 型
交感 神经受累
交感神经 机 障碍型
混合型
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标准
黄韧带
肥厚或钙化
MRI横断面呈结节型或V字型,T1WI等信号, T2WI低信 号
正常黄韧带厚度 颈椎小于1.5mm,胸椎小于2mm,腰椎小于4mm
韧带退变
动态MR 黄韧带的变化
4 颈椎椎体骨赘、钩椎关节、椎小关节退变
椎体骨赘
X线
椎体的前后缘、上下缘呈唇样、刺状或骨桥形成
CT、MRI 椎体后缘的骨赘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定义
(由 2008 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修订)
颈椎椎间盘组织 退行性改变
出现与影像学改变 相应的临床表现者
继发病理改变累及 其周围组织结构
神经根、脊髓、椎 动脉、交感神经及 脊髓前中央动脉等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 按临床症状分型
颈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椎动脉型 交感神经型 其他型(食管受压型、颈椎失稳型、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型) 混合型
2 鉴别瘢痕组织和突出复发 颈椎病术后仍会有许多患者症状未得到彻底改善,最常 见的原因是瘢痕组织形成和椎间盘突出复发。 瘢痕组织与椎间盘不易区分,CT、MRI增强扫描可鉴别
瘢痕组织明显强化 其内包绕的神经根呈边界清楚的低信号结构
突出的椎间盘或残留的椎间盘多数不强化 在延迟扫描时出现弥漫的强化或环形强化
、T2 MRI信号与椎 间盘相似。
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前后受压
MRI、CT椎间盘突出
脊髓异常信号
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时,MRI可见受累颈髓弯曲 、变形,向后移位,其内出现斑点状异常信号,提 示脊髓水肿、囊性变等。
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向后压迫脊髓前中央动脉时, 可出现脊髓梗塞,MRI可表现脊髓前2/3范围T2WI 呈高信号。有人称为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型颈椎病 ,其确切含义及其影像学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椎间盘突出有二个测量指数——矢径和横径指数(STI)、 矢径指数(SI),其测量方法参阅Thelander等描述的方 法。STI与SI指标作为衡量颈椎间盘突出程度的量化指 标客观可靠,SI更简化更实用。
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程度可分为三度 轻度:硬膜囊受压变形但未达到脊髓 中度:硬膜囊受压变形已达脊髓 重度:脊髓受压变形
椎管狭窄
侧隐窝狭窄 CT
可因前、外、后三侧骨性结构如椎体边缘、 椎板、钩椎关节与上、下关节突的增生, 椎间盘偏侧突出等造成侧隐窝空间缩小。
CT及MR显示正常人侧隐 窝矢状径一般在5mm以 上,如果小于2~3mm, 临床有症状者,即可诊 断侧隐窝狭窄。
椎间孔狭窄 X线、3维CT重建
椎小关节、钩椎关节退变及骨刺形成,可使椎间孔变形、变小。 X线斜位片及CT三维重建均可显示 正常人第4~7颈椎椎间孔的前后径平均为6.5毫米土1.0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