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教案7

传热学教案7
传热学教案7

第7章 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

作为热量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热辐射在过程的机理上与导热、对流换热是根本不同的。在导热与对流换热部分,研究的是由于物体的宏观运动和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能量转移,而在热辐射中关心的是由于物质的电磁运动所引起的热能的传递,因而其研究方法与思路与导热及对流换热部分的讨论有很大的区别。

本章,首先从电磁辐射的观点来认识热辐射的本质及热辐射能传递过程中的一些特性,然后着重讨论热辐射的几个基本定律,最后介绍实际物体(固体、液体)的辐射特性,为下一章讨论辐射换热的计算奠定基础。

7-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辐射是电磁波传递能量的现象。按照产生电磁波的不同原因可以得到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我们所关心的是由于热的原因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热辐射:由于热的原因产生的电磁波辐射。热辐射的电磁波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状态改变时激发出来的。

只要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物体总是不断地把热能变为辐射能,向外发射热辐射。同时物体也不断地吸收周围物体投射到它上面的热辐射,并把吸收的辐射能重新转变成热能。辐射换热就是指物体之间相互辐射和吸收的总效果。当物体与环境处于热平衡时,其表面上的热辐射仍在不停地进行,但其辐射换热量等于零。

二.热辐射的波段范围

从理论上说,物体热辐射的电磁波波长可以包括整个波谱,即波长从零到无穷大。然而,在工业上所遇到的温度范围内,即2000K 以下,有实际意义的热辐射波长位于0.38~100μm 之间,且大部分能量位于红外线区段的0.76~20μm 范围内,而在可见光区段,即波长为0.38~0.76μm 的区段,热辐射能量的比重不大。显然,当热辐射的波长大于0.76μm 时,人们的眼睛将看不见。如果把温度范围扩大到太阳辐射,情况就会有变化。太阳是温度约为5800K 的热源,其温度比一般工业上遇到的温度高出很多。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0.2~2μm 的波长范围,其中可见光区段占有很大比重。如果把太阳辐射包括在内,热

辐射的波长区段可放宽为0.1~100μm ,如图7-1所示。

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在科研、生产与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下面所讨论的内容专指由于热的原因所产生、波长主要位于0.1~

100图7-1 电磁波谱

μm 的热射线。

三.热辐射的吸收、反射及透射特性

参看图7-2,在外界投射到物体表面

上的总能量Q 中,一部分αQ 被物体吸收,

另一部分ρQ 被物体反射,其余部分τQ 穿

透过物体。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有:

τραQ Q Q Q ++=

1=++Q Q Q Q Q Q τρα 其中各能量百分数Q Q α、Q Q ρ和Q τ分别称为该物体对投入辐射的吸收比、反射比和穿透比,记为α、ρ和τ。于是有:

1=++τρα (7-2)

实际上,当辐射能进入固体或液体表面后,在一个极短的距离内就被吸收完了。对于金属导体,这一距离只有1μm 的量级;对于大多数非导电体材料,这一距离亦小于1mm 。实用工程材料的厚度一般都大于这个数值,因此可以认为固体和液体不允许热辐射穿透,即0=τ。于是,对于固体和液体,上式简化为:

1=+ρα (7-3)

因而,就固体和液体而言,吸收能力大的物体其反射本领就小。反之,吸收能力小的物体其反射本领就大。

镜面反射:当表面的不平整尺寸小于投入投入辐射的波长时,形成镜面反射,此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见图7-3)。高度磨光的金属板就是镜面反射的实例。

漫反射:当表面的不平整尺寸大于投入辐射的波长时,形成漫反射。这时从某一方向投射到物体表面上的辐射向空间各个方向反射出去,如图7-4所示。一般工程材料的表面都形成漫反射。

辐射能投射到气体上时,情况与投射到固体或液体上不同。气体对辐射能几乎没有反射能力,可认为反射比0=ρ,而式(7-2)简化成:

图7-2 物体对热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特性

图7-3 镜面反射 图7-4 漫反射

1=+τα (7-4)

显然,吸收性大的气体,其穿透性就差。

综上所述,固体和液体对投入辐射所呈现的吸收和反射特性,都具有在表面上进行的特点,而不涉及到物体的内部。因此物体表面状况对这些辐射特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气体,辐射和吸收在整个气体容积中进行,表面状况则是无关紧要的。

四.三种理想模型

1.绝对黑体:吸收比1=α的物体。

2.绝对白体(镜体):反射比1=ρ的物体。

3.绝对透明体:穿透比1=τ的物体。

五.黑体模型

黑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想模型,尽管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黑体,但用人工的方法可以制造出十分接近于黑体的模型。黑体

的吸收比1=α,这就意味着黑体能够全部吸收各

种波长的辐射能。黑体的模型就要具备这一基本

特性。选用吸收比小于1的材料制造一个空腔,

并在空腔壁面上开一个小孔(图7-5原则性地表

示了这样一个开小孔的空腔),再设法使空腔壁面

保持均匀的温度,这时空腔上的小孔就具有黑体

辐射的特性。这种带有小孔的温度均匀的空腔就

是一个黑体模型。这是因为当辐射能经小孔射入

空腔时,在空腔内要经历多次吸收和反射,而每

经过一次吸收,辐射能就按照内壁吸收比的份额被减弱一次,最终能离开小孔的能量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认为完全被吸收在空腔内部。所以就辐射特性而言,小孔就有黑体表面一样的性质。值得指出,小孔面积占空腔内壁总面积的份额越小,小孔的吸收比就越高。若小孔占内壁面积小于0.6%,当内壁吸收比为0.6时,计算表明,小孔的吸收比可大于0.996。应用这种原理建立的黑体模型,在黑体辐射的研究以及实际物体与黑体辐射性能的比较等方面都是非常有用的。

注意:在等温空腔内部,辐射是均匀而且各向同性的,空腔内表面上的辐射(有效辐射,包括该表面的自身辐射及反射辐射在内)就是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不管腔体壁面的自身辐射特性如何。

黑体在热辐射分析中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在相同温度的物体中,黑体的辐射能力最大。在研究了黑体辐射的基础上,处理其他物体辐射的思路是:把其他物体的辐射和黑体辐射相比较,从中找出其与黑体辐射的偏离,然后确定必要的修正系数。本章下面的讨论将按照这一思路进行。

7-2 黑体辐射基本定律

一.基本概念

1.辐射力E :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出去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的总量,单位W/m 2。

2.光谱辐射力λE :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出去的在包含λ的单位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单位W/m 3。

图7-5 黑体模型

光谱辐射力λE 与与温度、波长间的关系见图

7-6所示。图7-6说明:

(1)对应于同一温度,光谱辐射力先随

波长的增加而增大,而后随波长的增大而减

小,其间存在一极值;

(2)对应于同一波长,光谱辐射力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

(3)最大单色辐射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向

短波移动。

光谱辐射力λE 与辐射力E 间的关系:

?∞

=0λλd E E (7-5) 为明确起见,以后凡属于黑体的一切量,

都标以下标“b ”。

二.黑体辐射的三个定律

1.普朗克定律:揭示了黑体辐射能按照波长的分布规律。 ()1

251-=-T c b e c E λλλ (7-6) 式中:λb E ——光谱辐射力,W/m 3;

λ——波长,m ;

T ——黑体的热力学温度,K ;

e ——自然对数的底;

1c ——第一辐射常量,其值为1610742.3-?W.m 2;

2c ——第二辐射常量,其值为2104388.1-?m.K ;

图7-6就是按普朗克定律式(7-6)描绘出的不同温度下的光谱辐射力随波长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单色辐射力随波长的增加,先是增大,然后又减小。光谱辐射力最大处的波长m λ亦随温度不同而变化。图7-6上的光谱辐射力分布曲线显示,随着温度的增高,曲线的峰值向左移动,即移向较短的波长。对应于最大光谱辐射力的波长m λ与温度T 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

3108976.8-?=T m λm.K 3109.2-?≈m.K (7-7)

上式所表达的波长m λ与温度T 成反比的规律称为维恩位移定律。维恩位移定律的发现在普朗克定律之前,但式(7-7)可以通过将式(7-6)对λ求导并使其等于零而得出。

实际物体的光谱辐射力按波长分布的规律与普朗克定律不同,但定性上是一图7-6 (),E f T λλ=

致的。

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

根据辐射力与单色辐射力间的关系,黑体辐射力可写成:

?∞

=0λλd E E b b (7-8) 将(7-6)式代入上式,得: ()λλλd e c E T c b ?∞

--=0511

2 对上式积分,得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

4T E b σ= W/m 2 (7-9)

它说明黑体辐射力正比利于其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式中σ为斯蒂芬-玻耳兹曼常量,又称黑体辐射常数,其值为81067.5-?W/(m 2.K 4)。为了计算高温辐射的方便,通常把式(7-9)改写成如下形式:

4

0100??

? ??=T c E b W/m 2 (7-10) 式中,0c 称为黑体辐射系数,其值为5.67 W/(m 2.K 4)。

用黑体辐射函数计算某一特定波长区段内的辐射能量: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确定某一特定波长区段内的辐射能量。按式(7-8),黑体在波长1λ至2λ区段所发射出的辐射能为: ?=?2

1λλλλd E E b b 在图(7-7)中,这一能量可用在波长1

λ至2λ之间有关温度曲线下的面积表示。

通常把这种波段区间的辐射能表示成同

温度下黑体辐射力(λ从0到∞的整个

波谱的辐射能)的百分数,记为()21λλ-b F 。

于是: ()???==∞-212

12

1401λλλλλλλλλλσλλd E T d E d E F b b b b =()()12120000

41λλλλλλλλσ---=??? ??-??b b b b F F d E d E T 式中,()()1200λλ--b b F F 、分别为波长从0至2λ和0至

1λ的黑体辐射占同温度下黑体

图7-7 特定波长区段内的黑体辐射力

辐射力的百分数。能量份额()λ-0b F 可以表示为单一变量T λ的函数,即:

()??===-T b b b T f T d T

E T d E

F λλλλλλλσσλ

05400)()( ()T f λ称为黑体辐射函数。为计算方便,黑体辐射函数()T f λ已制成表格(见表7-1)供计算辐射能量份额时查用。已知能量份额后,在给定的波段区间,单位时间内黑体单位面积所辐射的能量可方便地由下式算出:

()()b b b E F E 2121λλλλ--= (7-12)

立体角:以立体角的角端为中心作一半径为r 的半球,将半球表面上被立体

角所切割的面积c A 除以半径2r ,即得立体角的量度:

2r

A c =Ω (7-13) 立体角的单位为sr (球面度)。参看图7-8,若取整个半球的面积为c A ,则得立

体角为π2sr 。若取微元面积c dA 为切割面积,则得微元立体角:

2r

dA d c =Ω (7-14) 参照图7-9所示的几何关系,c dA 可用球坐标中的纬度微元角θd 和精度微元角?d 表示为:

?θθd r rd dA c sin .=

将上式代入式(7-14),得:

图7-8 立体角定义图

图7-9 计算微元立体角的几何关系 图7-10 定向辐射强度定义图

?θθd d d sin =Ω (7-15)

任意微元表面在空间指定方向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的强弱,首先必须在相同立体角的基础上作比较才有意义。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不同方向上所能看到的辐射面积是不一样的。参看图7-10,微元辐射面dA 位于球心底面上,在任意方向p 看到的辐射面积不是dA ,而是θcos dA 。所以不同方向上辐射能量的强弱,还要在相同的看得见的辐射面的基础上才能作合理的比较。

定向辐射强度L :单位时间内、单位可见辐射面积辐射出去的落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能量。

据此,与辐射面法向成θ角方向上的定向辐射()θL 为:

()()Ω

=

d dA d L θθφθcos (7-16) 定向辐射强度的单位为W/(m 2.sr)。

黑体定向辐射强度所遵循的规律(兰贝特定律): ()常量==L L θ (7-17)

即黑体的定向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也就是说,在半球空间的各个方向上的定向辐射强度相等。定向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的规律称为兰贝特定律。黑体辐射是符合兰贝特定律的。对于符合兰贝特定律的辐射,根据式(7-16)、(7-17)有:

()θθφc o s L d A d

d =Ω (7-18) 上式表明,单位辐射面积发出的辐射能,落到空间不同方向单位立体角内的能量的数值不等,其值正比于该方向与辐射面法线方向夹角的余弦,所以兰贝特定律又称余弦定律。余弦定律表明,黑体的辐射能在空间不同方向的分布是不均的:法线方向最大,切线方向为零。

辐射力与定向辐射强度间的关系:

对于服从兰贝特定律的辐射,其定向辐射强度与辐射力间,数值上存在着简单的倍数关系。将式(7-18)两端各乘以Ωd ,然后在整个半球范围(π2=Ω)积分,即得辐射力E :

()??=Ω=ΩΩ==ππθθφ22cos d L dA

d E 将式(7-15)代入上式得:

πθθθ??θθθπθθπ??πL d d L d d L E ===???=====Ω2/0202sin cos sin cos (7-19)

因此,遵守兰贝特定律的辐射,数值上其辐射力等于定向辐射强度的π倍。 小结:黑体辐射的辐射力由斯蒂芬-玻耳兹曼确定,辐射力正比于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黑体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服从普朗克定律,而按空间方向的分布服从兰贝特定律;黑体的单色辐射力有个峰值,与此峰值相对应的波长m λ由维恩位移定律确定,即随温度的升高,m λ向波长短的方向移动。

7-3 实际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

一.几个概念:

1.发射率ε(习惯上称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的比值。

2.光谱发射率()λε(又称单色黑度):实际物体的光谱辐射力λE 与同温度下黑体的光谱辐射力λb E 的比值。

3.发射率与光谱发射率间的关系:

()4

0T d E E E b b σλλεελ?∞== (7-20) 值得指出,已知发射率,实际物体的辐射力可应用四次方定律确定:

4

04100??? ??===T c T E E b εεσε (7-21) 实验结果发现,实际物体的辐射

力并不严格地与热力学温度的四

次方成正比,但要对不同物体采

用不同方次的规律来计算,在实

用上很不方便。所以在工程计算

中仍认为一切实际物体的辐射力

都与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

比,而把由此引起的修正包括到

用实验方法确定的发射率中去。

由于这个原因,发射率还与温度

有依变关系。

二.实际物体的辐射按空间方向的

分布:

实际物体的辐射按空间方向

的分布,亦不尽符合兰贝特定律。

这就是说,实际物体的辐射强度

在不同方向上有些变化。

定向发射率(又称定向黑度)的定义: ()()()()b

b L L L L θθθθε== (7-22) 式中,()θL 为与辐射面法向成θ角的方向上的定向辐射强度,而b L 为同温度下黑体的定向辐射强度。图7-12和7-13示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金属导体和非导电体材料定向发射率的极坐标图。对于服从兰贝特定律的辐射,定向发射率在极坐标图上应是个半圆。两图表明,金属导体和非导电体材料定向发射率的特性不同。对于非导电体材料,从辐射面法向?=0θ到?=60θ的范围内,定向发射率基本上不变,当θ超过?60以后,()θε的减小才是明显的,直至?=90θ时()θε降为零

(图

图7-11 (),E f T λλ=

7-13)。对于金属材料,从?=0θ开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θε可认为是个常数,

然后随角度θ的增加急剧增大。在接近?=90θ的极小角度范围内,

()θε又有减小。由于这种减小发生在极小角度内,故图7-12上并未表示出。

尽管实际物体的定向发射率有上述变化,但并不显著影响()θε在半球空间的平均值ε。大量实验表明,物体的半球平均发射率ε与法向发射率n ε的比值,对于高度磨光的金属表面约为1.20,对其它具有光滑表面的物体约为0.95,对表面粗糙的物体约为0.98。因此往往不考虑()θε的变化细节,而近似认为大多数工程材料也服从兰贝特定律。

漫射表面:服从兰贝特定律的表面。

物体表面的发射率取决于物质种类、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这说明发射率只与发射辐射的物体本身有关,而不涉及外界条件。不同种类物质的发射率显然是各不相同的。

教材表7-2列出了一些常用材料的发射率值。表中所列数值均系法向发射率图7-12 几种金属导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定向发射率()εθ(150t =℃)

图7-13 几种非导电体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定向发射率()εθ(0~93.3t =℃)

n ε。如前所述,对于一般材料,可把法向发射率近似作为半球平均发射率ε,而对于高度磨光的金属表面,可将表中n ε的值乘以1.20而得出其半球平均发射率值。

7-4 实际物体的吸收比与基尔霍夫定律

一.基本概念

1.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从外界辐射到物体单位表面积上的能量。

2.吸收比:物体对投入辐射所吸收的百分数称为该物体的吸收比。实际物体的吸收比α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吸收物体的本身情况和投入辐射的特性。所谓物体的本身情况,系指物质的种类、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由此可见,物体的吸收比比起发射率来更为复杂。

3.光谱吸收比()λα:物体对某一特定波长的辐射能所吸收的百分数。教材图7-16、7-17分别示出了金属导电体和非导电体材料在室温下光谱吸收比随波长的变化。有些材料,如图7-16中磨光的铝和磨光的铜,光谱吸收比随波长的变化不大。但另一些材料,如图7-17中的白瓷砖,在波长小于2m μ的范围()αλ小于0.2,而在波长大于5m μ的范围()αλ却高于0.9,()λα随波长的变化很大。

4.物体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物体的吸收比随波长而异的特性称为物体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工农业生产中常常利用这种选择性吸收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植物与蔬菜栽培过程中使用的暖房就利用了玻璃对辐射能吸收的选择性。当太阳光照射到玻璃上时,由于玻璃对波长小于2.2μm 的辐射能的穿透比很大,从而使大部分太阳能可以进入到暖房。但暖房中的物体由于温度较低,其辐射能绝大部分位于波长大于3μm 的红外范围内。而玻璃对于波长大于3μm 的辐射能的穿透比很小,从而阻止了辐射能向暖房外的散失。焊接工人在焊工件时要带上一副黑色的眼镜,就是为了使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能被特种玻璃所吸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世上万物呈现不同的颜色的主要原因也在于选择性的吸收与辐射。当阳光照射到一个物体表面上时,如果该物体几乎全部吸收所有可见光,它就呈黑色;如果几乎全部反射可见光,它就呈白色;如果几乎均匀吸收各色可见光并均匀反射各色可见光,它就呈灰色;如果只反射了一种波长的可见光而几乎全部吸收了其它可见光,它就呈现被反射的这种辐射线的颜色。

二.实际物体的吸收比

但是,实际物体的光谱吸收比对投入辐射的波长具有选择性这一事实却给辐射换热的工程计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物体的吸收比除与自身表面的性质和温度()1T 有关外,还与投入辐射按波长的能量分布有关。投入辐射按波长的能量分布又取决于发出投入辐射的物体的性质和温度()2T 有关。因此物体的吸收比要根据吸收一方和发出投入辐射一方两方的性质和温度来确定。设下标1、2分别代表所研究的物体及产生投入辐射的物体,则物体1的吸收比可按定义写出如下:

()()()12120112

2

0,,,T E T d G E G E E T d αααλλλαλλ∞∞===?? ()()()()()1

22022

0,,,b b T T E T d T E T d λλαλελλελλ∞∞

=?? ()12,,12f T T =表面的性质,表面的性质 (7-23a )

如果投入辐射来自黑体,则物体的吸收比可以表示成:

()()()12

020,b b T E T d E T d λλαλλαλ∞

=?? ()12,,1f T T =表面的性质 (7-23b )

对一定的物体,其对黑体辐射的吸收比是12T T 、的函数。若物体的单色吸收比()1,T αλ和温度2T 已知,则可按式(7-23b )计算出物体的吸收比,其中的积分可用数值法或图解法确定。教材图7-18示出的一些材料对黑体辐射的吸收比就是按这种方法求得的。图中各材料的自身温度1T 为294K 。

三.灰体

物体的吸收比与投入辐射有关的这一特性给辐射换热的计算带来很大的不便。回顾其起因全在于光谱吸收比对不同波长的辐射具有选择性。如果物体的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即()αλ=常数,则不管投入辐射的分布如何,吸收比α也是同一个常数值。换句话说,这时物体的吸收比只取决于本身的情况而与外界情况无关。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光谱吸收比与波长天关的物体称为灰体。对于灰体(在一定的温度下):

()ααλ==常数 (7-24) 像黑体—样,灰体也是—种理想物体。工业上通常遇到的热辐射,其主要波长区段位于红外线范围内(绝大部分能量位于0.76~10m μ之间)。在此范围内,把大多数工程材料当作灰体处理引起的误差还是可以容许的。而这种简化处理却绘辐射换热分析带来很大的力便。

四.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回答了实际物体的辐射和吸收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即基尔霍夫定律揭示了实际物体的辐射力E 与吸收比α之间的联系。

基尔霍夫定律可以从研究两个表面的辐射换热导出。假定图7-19所示的两块平行平板相距很近,于是从一块板发出的辐射能全部落到另一块板上,若板

1为黑体表面,其辐射力、吸收比和表面温度分别为b E 、

()1b α=和1T 。板2为任意物体的表面,其辐射力、吸收比

和表面温度分别为E 、α和2T 。现在,考察板3的能量收

支差额。板2自身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去的能量为

E ,这份能量投射在黑体表面1上时被全部吸收。同时,黑

体表面l 辐射出的能量为b E 。这份能量落到板2上时,只

被吸收b E α,其余部分()1b E α-被反射回板1,并被黑体表

面1全部吸收。板2支出与收入的差额即为两板间辐射换热

的热流密度q :

b q E E α=- (a ) 当体系处于的12T T =状态,即处于热平衡条件下时,0q =,于是上式变为: b E

E α

= (b ) 把这种关系推广到任意物体时,可写出如下的关系式:

1212b E E E E ααα==== (7-25a )

式(b )也可改写为: b

E E αε== (7-25b ) 式(7-25a )、(7-25b )就是基尔霍夫定律的两种数学表达式。式(7-25a )可以标书为:在热平衡条件下,任何物体的辐射和它对来自黑体辐射的吸收比的比值恒等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而式(7-25b )则可简述为:热平衡时,任意物体对黑体投入辐射的吸收比等于向温度下该物体的发射率。

基尔霍夫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吸收比等于发射率。但是,这一结论是在“物体与黑体投入辐射处于热平衡”这样严格的条件下才成立的。进行工程辐射换热讨算时,投入辐射既非黑体辐射,更不会处于热平衡。那么在什么前提下这两个条件可以去掉呢?让我们来研究漫射的灰体的情形。首先,按灰体的定义其吸收比与波长无关,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常数;其次物体的发射率是物性参数,与环境条件无关。假设在某一温度T 下,一灰体与黑体处于热平衡,按基尔霍夫定律()()T T αε=。然后,考虑改变该灰体的环境,使其所受到的辐射不是来自同温下的黑体辐射,但保持其自身温度不变,此时考虑到发射率及灰体吸收比的上述性质,显然仍应有()()T T αε=。所以,对于漫射的灰体表面一定有αε

=。这就

图7-19 平行平板间的辐射换热

是说,对于灰体,不论投入辐射是否来自黑体,也不论是否处于热平衡条件,其吸收比恒等于同温度下的发射率。这个结论对辐射换热条件下吸收比的确定带来实质性的简化,其重要性是不容低估的。在本书今后的讨论中,如无特别说明,均假定辐射表面是具有漫射特性(包括自身辐射和反射辐射)的灰体(简称漫灰表面)。

关于基尔霍夫定律及灰体的假设还要作以下几点说明:

(1)基尔霍夫定律有几种不同层次上的表达式,其适用条件不同,归纳于表7-3,对大多数工程计算,主要应用“全波段、半球”这一层次上的表达式。

(2)既然实际物体或多或少都对辐射能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为什么工程计算又可假定灰体呢?对工程计算而言,只要在所研究的波长范围内光谱吸收比基

αλ=常本上与波长无关,则灰体的假定即可成立,而不必要求在全波段范围内()

数。在工程常见的温度范围(<2000K)内,许多工程材料都又有这一特点。在工程手册或教材中仅列出发射率之值而不给出吸收比,原因也在此。

(3)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物体可作为灰体,则由基尔霍夫定律可知,物体的辐射力越大,其吸收能力也越大。换句话说,善于辐射的物体必善于吸收,反之亦然。所以,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最大。

(4)当研究物体表面对太阳能的吸收时,一般不能把物体作为灰体,即不能把物体在常温下的发射率作为对人阳能的吸收比。因为太阳辐射中可见光占了近一半,而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波的吸收表现出强烈的选择性。例如各种颜色(包括白色)的油漆,常温下的发射率均高达0.9,但在可见光范围内,白漆的吸收比仅0.1~0.2,而黑漆仍在0.9以上。在夏天人们喜欢穿白色或浅色衣服的理由也在此。在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中要求集热器的涂层具有高的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而又希望减少涂层本身的发射率以减少散热损失,目前已开发出的涂层材料的吸收比与发射率之比可高达8~10,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有关文献。

《传热学》课教案

《传热学》课教案 本课程共27学时,讲课23学时,实验4学时。属院级必修课。 每一节课都应做到承前启后。 (第一次课) 一、主要内容 第1章绪论 1、引言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形式 3、传热过程 第2章导热理论和一维稳态导热 1、立叶定律及导热系数 二、讲课重点 1、傅立叶定律 2、导热系数 三、讲课难点 1、引言中的热量传递三种基本形式及传热量计算 2、导热系数 四、举例 1、传热的增强和削弱技术 举例为暖气供热,说明哪部分是需要增强的传热,哪部分是需要削弱传热,说明其增强和削弱传热的技术措施。 2、确定温度场和控制所需的温度 举例为:研究热应力时需先确定温度场,以连铸机拉矫辊温度场的确定为例加以说明。 (第二次课) 一、主要内容 第2章导热理论和一维稳态导热 1、导热方程及单值性条件 2、单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3、多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二、讲课重点 1、导热微分方程 2、单值性条件:包括第三类边界条件(对流边界条件)、第一类边界条件(温度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3、平壁导热的热阻表达式 三、讲课难点

1、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 2、第三类边界条件中等式两端正负号一致问题 四、举例 1、书中例2-1 2、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时平壁内的温度分布 3、解释温度曲线凸向的原因 (第三次课) 一、主要内容 第2章导热理论和一维稳态导热 1、无限长圆筒壁的稳态导热 2、球壁的稳态导热 3、通过等截面棒的稳态的导热 4、各种肋片散热量的计算 二、讲课重点 1、无限长圆筒壁热阻的表达式 2、球壁热阻的表达式 3、等截面棒模型温度分布的分析及应用的场合 三、讲课难点 1、等截面棒温度场的推导及换热量的计算 四、举例 结合例题,讲述圆球法测定粒状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实验,说明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四次课) 一、主要内容 第3章非稳态导热 1、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2、无限大平板的加热和冷却 二、讲课重点 1、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2、无限大平板的加热或冷却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 三、讲课难点 1、无限大平板非稳态导热问题数学模型的求解,即分离变量法 2、详细推导此数学模型的求解过程 四、举例 1、介绍本书中应用图表法求解无限大平板的加热或冷却问题,介绍图表法的求解思路,即: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完整版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 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手册: 严家騄、余晓福着,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编,热力实验指导书,2001 参考书: 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王加璇等编着,工程热力学,华北电力大学,1992年。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合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1995年。 曾丹苓等编着,工程热力学(第一版),高教出版社,2002年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美]M.C. 波特尔、C.W. 萨默顿着郭航、孙嗣莹等 译,工程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 何雅玲编,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 概论(2学时) 1.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从人类用能的历史和能量转换装置的实例中认识理解:热能利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乃至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2. 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0-1 热能及其利用(0.5学时) 0-2 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0.5学时) 0-3 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0.2学时) 0-4 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0.8学时) 3. 重点难点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本课程四大部分(特别是前三大部分)之联系;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4.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热力学各分支;本课程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各自的任务及联系;有关工程热力学及其应用的网上资源。 5.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视频片段 6.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三讲)2-3、4、5

第三节状态方程与状态参数坐标图 系统的状态是由状态参数来描述的,各个状态参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系统状态的某种特性。当系统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状态发生改变时,状态参数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对气缸中的气体进行压缩时,不仅工质的容积要缩小,且工质的温度、压力也随之改变。 即,各个状态参数是以一定的函数关系相互制约的。 状态方程:表示基本状态参数之间函数关系的方程称为状态方程。 如:P=f(v、T)或v=f(p、T)或T=f(p、v) 表示简单热力系统的平衡状态可由任意两个参数确定。 再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 状态方程通常是由实验确定的,也可有理论推导求出。 理论上和工程中经常采用两个参数组成的状态参数坐标图来描述和分析其状态和状态变化。 热力学中经常采用的状态参数坐标图有: 压力—比容图(P-v)、温度—熵图(T-S)、焓—熵图(H-S)等。如图2-3所示的P-v图。 图中,系统的某个平衡态在坐标图中会有一个点与之对应;反之图上任意点,代表了系统的一个平衡态。非平衡态的状态参数没有确定的值,无法在图中表示。 状态参数坐标图的优点(与状态方程相比):直观、简便、便于分析。 缺点:不能给出过程中各参数之间精确的数量关系。 第四节热力过程及其描述 一、热力过程 一个处于平衡态的热力学系统,如果没有外界影响,它将永远保持平衡状态。一旦系统与外界发生了相互作用(如有功的作用、压力改变等),系统就会发生

状态改变。 热力过程(过程):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所经历的状态称为热力过程。 实质:一系列状态点组成的轨迹。 二、准静态(准平衡)过程 在实际热力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系统内部的状态往往不是通一、同时改变的,而是由外到里或由里到外逐渐改变的。如对容器内的气体加热过程中,一般是靠近器壁的气体先升高温度,中心位置的气体温度后升高,制导系统与外界形成热量交换的动态平衡时,系统内部各点的参数才逐渐变为一致,即形成了新的平衡态。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无法确定的中间状态,它们不是平衡态,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引入准静态过程的概念。 准静态(准平衡)过程:系统由平衡态(I )变化到平衡态(II )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个中间状态都可看作平衡态,这样的过程均称为准静态(准平衡)过程。 例如,要将汽缸内气体的压力由P 1增大到P 2。采取的方法是:在汽缸活塞上,一粒一粒地加上细沙,活塞降一点一点地向下移动,直到所加的压力达到P 2.由于每次所加的力很小,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我们可以认为每加一粒细沙时,系统都能迅速地恢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态。这个过程就可认为是准平衡态过程。见图2-4(a )、(b )所示。 准静态(准平衡)过程的条件:破坏平衡的速度(U 破)远远小于恢复平衡的速度(U 恢)。 注意:① 不同的准静态过程在图上表示出来的曲线不同; ② 对于非准静态过程,由于系统内部处于非平衡态,在参数坐标图1)(a )( b P 1P 2P 12图上的表示 准静态过程及在图V P --42

传热学教案6详解

第六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1 、重点内容: ① 凝结与沸腾换热机理及其特点; ② 膜状凝结换热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 ③ 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及临界热流密度。 2 、掌握内容:掌握影响凝结与沸腾换热的因素。 3 、了解内容:了解强化凝结与沸腾换热的措施及发展现状、动态。 蒸汽遇冷凝结,液体受热沸腾属对流换热。其特点是:伴随有相变的对流换热。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是:冷凝器及蒸发器、再沸器、水冷壁等。 6-1 凝结换热现象 一、基本概念 1.凝结换热现象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将汽化潜热释放给固体壁面,并在壁面上形成凝结液的过程,称凝结换热现象。 2.凝结换热的分类 根据凝结液与壁面浸润能力不同分两种: (1)膜状凝结: ①定义: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并能在壁面上均匀铺展成膜的凝结形式,称膜状凝结。 ②特点:壁面上有一层液膜,凝结放出的相变热(潜热)须穿过液膜才能传到冷却壁面上,此时液膜成为主要的换热热阻。 (2)珠状凝结 ①定义: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液珠的凝结形式,称珠状凝结。 产生珠状凝结时,所形成的液珠不断发展长大,在非水平的壁面上,因受重力作用,液珠长大到一定尺寸后就沿壁面滚下。在滚下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合相遇的液珠,合并成更大的液滴,另一方面也扫治了沿途的液珠,使壁面重复液珠的形成和成长过程。图6-3是珠状凝结的照片,从中可清楚地看出珠状凝结时壁面上不同大小液滴的存在情况。 θ小则液体湿润能力强,就会铺展开来。一般情况下,工业冷凝器,形成膜状凝结,但珠状凝结的形成比较困难且不持久。 特点: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液膜的阻力即可传到冷却壁面上。 所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珠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定大于膜状凝结的传热系数。 3.产生的条件:固体壁面温度w t 必须低于蒸气的饱和温度s t ,即w s t t 。 实验查明,几乎所有的常用蒸气,包括水蒸气在内,在纯净的条件下均能在常用工程材料的洁净表面上得到膜状凝结。在大多数工业冷凝器中,例如动力与制冷装置的冷凝器上,实际上都得到膜状凝结。 6-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关联式 一、纯净蒸汽层流膜状凝结分析解 1.努塞尔微分方程组根据:液体膜层的导热热阻是凝结过程的主要热阻。 1916年,努塞尔在理论分析中作了若干合理假设,从而揭示了有关物理参数对凝结换热的影响。

传热学_简答题

传热过程: 热量从壁一侧的高温流体通过壁传给另一侧的低温流体的过程。 导热系数: 物体中单位温度降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 热对流: 只依靠流体的宏观运动传递热量的现象称为热对流。 表面传热系数: 单位面积上,流体与壁面之间在单位温差下及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能量。 保温材料: 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度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 )的材料。 温度场: 指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温度的总称。 热扩散率: a=c ρλ 表示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物体内各部分温度趋向均匀一致的能力。 临界热绝缘直径c d :对应于总热阻l R 为极小值的保温层外径称为临界热绝缘直径。 集中参数法: 当1.0B i π时,可以近似的认为物体的温度是均匀的,这种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认 为物体温度均匀的分析方法。 辐射力: 单位时间内,物体的每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所发射全波长的总能量。 单色辐射力: 单位时间内,物体的每单位面积,在波长λ附近的单位波长间隔内,向半球空间发射的 能量。 定向辐射力: 单位时间内,物体的每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的某给定辐射方向上,在单位立体角内所 发射全波长的能量。 单色定向辐射力: 单位时间内,物体的每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的某给定辐射方向上,在单位立体角 内所发射在波长λ附近的单位波长间隔内的能量。 辐射强度: 单位时间内,在某给定辐射方向上,物体在与发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每单位投影面积,在 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全波长的能量称为该方向的辐射强度。 有效辐射:单位时间离开单位面积表面的总辐射能。 辐射隔热:为减少表面间辐射换热而采用高反射比的表面涂层,或在表面加设遮热板,这类措施称为辐 射隔热。 黑体: 能全部吸收外来射线,即1=α的物体。 白体: 能全部反射外来射线,即1=ρ的物体,不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透明体: 能被外来射线全部透射,即1=τ的物体。 热流密度: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 肋片效率: 衡量肋片散热有效程度的指标,定义为在肋片表面平均温度m t 下,肋片的实际散热量φ与 假定整个肋片表面处在肋基温度o t 时的理想散热量o φ的比值。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手册: 严家騄、余晓福着,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编,热力实验指导书,2001 参考书: 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加璇等编着,工程热力学,华北电力大学,1992年。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合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1995年。 曾丹苓等编着,工程热力学(第一版),高教出版社,2002年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美].波特尔、.萨默顿着郭航、孙嗣莹等译,工程热力学,科学 出版社,2002年。 何雅玲编,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概论(2学时) 1.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从人类用能的历史和能量转换装置的实例中认识理解:热能利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乃至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2.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0-1热能及其利用(学时) 0-2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学时) 0-3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学时) 0-4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学时) 3.重点难点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本课程四大部分(特别是前三大部分)之联系;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热力学各分支;本课程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各自的任务及联系;有关工程热力学及其应用的网上资源。

【精品】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教案设计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 流体静力学:研究静止流体中压强分布规律及对固体接触面的作用问题 流体动力学:研究运动流体中各运动参数变化规律,流体与固体作用面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 传热学研究内容:研究热传导和热平衡规律的科学上篇:流体力学基础 第一章流体及其主要力学性质 第一节流体的概念 一流体的概述 ⒈流体的概念: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统称 ⒉流体的特点:易流动性—在微小剪切力的作用下,都将连续不断的产生变形(区 别于固体的特点) ⑴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在容器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自由表面;不可压缩性 ⑵气体;没有固定容积;总是充满所占容器的空间;可压缩性

二连续介质的模型 ⒈连续介质的概念 所谓连续介质即是将实际流体看成是一种假想的,由无限多流体质点所组成的稠密而无间隙的连续介质.而且这种连续介质仍然具有流体的一切基本力学性质. ⒉连续介质模型意义 所谓流体介质的连续性,不仅是指物质的连续不间断,也指一些物理性质的连续不间断性.即反映宏观流体的密度,流速,压力等物理量也必定是空间坐标的连续函数(可用连续函数解决流体力学问题)

第二节流体的性质 一密度—--表征流体质量性质 ⒈密度定义: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流体质量 ⑴对于均质流体:ρ=m/v 式中ρ-流体的密度(㎏/m 3) m-流体的质量(㎏) v —流体的体积(m 3) ⑵对于非均质流体:ρ=⒉比体积(比容):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体积(热力学和 气体动力学概念) ⑴对于均质流体:v=V/m=1/ρ(m 3/㎏) 3.液体的密度在一般情况下,可视为不随温度或压强而变化;但气体的密度则随温度和压强可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dv dm v m v =??→?0lim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讲课教案

第一章 §1-1 “三个W” §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和环节)。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 本章重点: 1.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热量的传递速率 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 傅立叶导热公式: (2).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牛顿冷却公式: (3).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 黑体热辐射公式: 实际物体热辐射: 3.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 4.传热学研究的基础 傅立叶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冷却公式+ 质量动量守恒定律 四次方定律 本章难点 1.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 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但却可以(串联或并联)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2.热阻概念的理解 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 思考题: 1.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为什么? 2.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 3.冬天住在新建的居民楼比住旧楼房感觉更冷。试用传热学观点解释原因。 4.从教材表1-1给出的几种h数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传热学

传热学教案 学习目的及学时分配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能熟练掌握传热过程的基本规律、实验测试技术及分析计算方法,从而达到认识、控制、优化传热过程的目的。 2、学时分配 课内学时 58 学时,实验环节 6 学时 第一章绪论 本章要求: 1掌握内容:①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定律; ②传热过程、传热系数及热阻的概念。 2了解内容:了解传热学的发展史、现状及发展动态。 §1 — 1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 、传热学: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 1)物体内只要存在温差,就有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热量就会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由于自然界和生产技术中几乎均有温差存在,所以热量传递已成为自然界和生产技术中一种普遍现象。

2 、热量传递过程: 根据物体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热量传递过程可分为两类:( 1 )稳态传热过程;( 2 )非稳态传热过程。 1)稳态传热过程(定常过程):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的热传递过程均称稳态传热过程。 2)非稳态传热过程(非定常过程):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热传递过程均称非稳态传热过程。 各种热力设备在持续不变的工况下运行时的热传递过程属稳态传热过程;而在启动、停机、工况改变时的传热过程则属非稳态传热过程。 二、讲授传热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 、传热学是热工系列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热能动力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否能够熟练掌握课程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2 、传热学在生产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热能动力学、环境技术、材料学、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存在着大量的传热学问题,而且起关键性作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温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器件的冷却问题越显突出。 例如:20 世纪70 ~90 年代,集成电路芯片的功率从10w/c ㎡~100w/c ㎡,产生的热量增大,若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冷却),会使芯片温度升高,而影响电子器件的寿命及工作可靠性。因此,电子器件有效散热是获得新产品的关键。例如:航天飞机在重返地球时以当地音速的15 ~20 倍的极高速度进入大气层,由于飞行器与空气的相对运动,在表面产生剧烈的摩擦加热现象,使气流局部温度达5000 ~15000k ,为保证飞行器安全飞行,有效的冷却和隔热方法的研究是其关键的问题。 3 、传热学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具有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传热学在生产技术发展中已成为一门理论体系初具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充满活力的主要基础科学。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的发展,原子、太阳、地热能的利用,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的发展,推动传热学的发展,而传热学的发展又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发展。同时,随着生产技术及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向传热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研究课题。 三、传热学的特点、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 、特点 1 )理论性、应用性强 传热学是热工系列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在热量传递的理论分析中涉及到很深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生产技术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生产技术发展中已成为一门理论体系初具,内容不断完善、充实,充满活力的主要基础科学。传热学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而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向传热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 2)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热学是热能动力的专业课之一,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启

传热学知识点讲课教案

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主要知识点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 b 物体直接接触; 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5.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 W )(∞-=t t hA Φw [] 2m W )( f w t t h A Φq -==

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7.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传热学第八章答案讲课教案

传热学第八章答案

第八章 1 ?什么叫黑体?在热辐射理论中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 2?温度均匀得空腔壁面上的小孔具有黑体辐射的特性,那么空腔内部壁面的辐射是否也是黑体辐射? 3?试说明,为什么在定义物体的辐射力时要加上"半球空间"及"全部波长" 的说明? 4?黑体的辐射能按波长是怎样分布的?光谱吸收力E b的单位中分母的" 3 m "代表什么意义? 5 ?黑体的辐射按空间方向是怎样分布的?定向辐射强度与空间方向无关是否意味着黑体的辐射能在半球空间各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 6. 什么叫光谱吸收比?在不同光源的照耀下,物体常呈现不同的颜色,如何解释? 7. 对于一般物体,吸收比等于发射率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 8. 说明灰体的定义以及引入灰体的简化对工程辐射传热计算的意义. 9. 黑体的辐射具有漫射特性.如何理解从黑体模型(温度均匀的空腔器壁上的小孔)发出的辐射能也具有漫射特性呢? 黑体辐射基本定律 8-1、一电炉的电功率为1KW,炉丝温度为847E,直径为1mm。电炉的效率为0.96。试确定所需炉丝的最短长度。 4 273 847 “ dL 解: 5.67X 100 得L=3.61m 8-2、直径为1m的铝制球壳内表面维持在均匀的温度500K,试计算置于该球壳内的一个实验表面所得到的投入辐射。内表面发射率的大小对这一数值有否影 响? E b 解:由 4 C0 T 2 100 = 35438 W/ m 8-3、把太阳表面近似地看成是T=5800K的黑体,试确定太阳发出的辐射能中可光所占的百分数。解:可见光波长范围是0.38?0.76 m 4 T E b C o 2 100 = 64200 W/ m 可见光所占份额 F b 2 1 F b 0 2 F b 0 1 44.87% 8-4、一炉膛内火焰的平均温度为1500K,炉墙上有一着火孔。试计算当着火孔打开时从孔向外辐射的功率。该辐射能中波长为 2 m的光谱辐射力是多少?哪 种波长下的能量最多? 4 E C工 E b C0 “c2 解:100 = 287W/ m 0.96 103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十五讲)10-1、2(一)

第十章水蒸气 热力工程中使用的气体工质包括:气体和蒸汽两类。 蒸汽:是指刚刚脱离液态,或比较接近液态的气体工质,在被冷却或压缩时很容易回到液态。 特点:蒸汽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分子本身的体积不能忽略,不能作为理想气体处理。 工业上常用的蒸汽:水蒸气、制冷剂蒸汽等。 水蒸气的特点: ①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质;如比热容大、传热性好。 ②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 ③适用范围广。 制冷剂蒸汽主要有低沸点的氨和氟利昂,它们的性质与水蒸气类似。 本章以水蒸气为例,分析蒸汽的产生过程和性质,研究对其进行热工计算的方法,同时了解其它物质蒸汽的共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汽化 物质的液态与气态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 蒸发:在液体的自由表面上进行气化过程称为蒸发。如杯中的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减少了;湿衣服晾干了等。 蒸发过程:液面附近动能较大的分子克服液体的表面张力,离开页面,并上升到空气中。由于能量较大的分子的离开,会使液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表现为液体温度降低,只有不断加热,才能维持液体的温度不变。温度越高,蒸发越剧烈。

二、饱和温度、饱和压力 在蒸发过程中,液面上方空间里的蒸汽分子总有可能碰液面而返回液体中,即凝结过程与蒸发过程是同时存在的。 一般的蒸发都是在自由空间中进行的,液面上除蒸汽分子外还有大量空气等其他气体,因而蒸汽分子的浓度很小,分压较低,其凝结速度小于蒸发速度,总的来看表现为蒸发过程。 若蒸发发生在封闭的容器中,随着蒸发的进行,液面上方的蒸汽分子越来越多,碰撞液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使凝结速度加快。当蒸发和凝结的速度相等时,气液两相将达到平衡,这时空间的蒸汽分子浓度不再改变,这种处于两相平的状态称为饱和状态。 饱和温度(t s):饱和状态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饱和压力(p s):饱和状态时液体表面上方蒸汽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对应于某一饱和温度,必有一个饱和压力与之对应,饱和温度越高,对应的饱和压力就越大。 饱和蒸汽: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 饱和液体:饱和状态下的液体称为饱和液体。 湿饱和蒸汽(湿蒸汽):饱和蒸汽与饱和液体的混合物。 干饱和蒸汽(干蒸汽):不含饱和液体的饱和蒸汽。 未饱和液体:温度低于其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的液体称为未饱和液体。 三、沸腾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气化的现象称为沸腾。 沸腾过程:在一定压力下对液体加热,温度达到该液体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时,液体内部就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不断产生、扩大、上升至液面破裂,随之大量蒸汽逸出液面,进入液面上方的空间,这就是沸腾。 只要加热不停止,沸腾就会持续进行。工业上所用的蒸汽都是以沸腾的方式来获得的。 沸腾只能发生在相应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下。这一温度称为沸点。 同一种液体在不同的压力下,有不同的沸点。

传热学教案

第7章 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 作为热量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热辐射在过程的机理上与导热、对流换热是根本不同的。在导热与对流换热部分,研究的是由于物体的宏观运动和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能量转移,而在热辐射中关心的是由于物质的电磁运动所引起的热能的传递,因而其研究方法与思路与导热及对流换热部分的讨论有很大的区别。 本章,首先从电磁辐射的观点来认识热辐射的本质及热辐射能传递过程中的一些特性,然后着重讨论热辐射的几个基本定律,最后介绍实际物体(固体、液体)的辐射特性,为下一章讨论辐射换热的计算奠定基础。 7-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辐射是电磁波传递能量的现象。按照产生电磁波的不同原因可以得到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我们所关心的是由于热的原因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热辐射:由于热的原因产生的电磁波辐射。热辐射的电磁波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状态改变时激发出来的。 只要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物体总是不断地把热能变为辐射能,向外发射热辐射。同时物体也不断地吸收周围物体投射到它上面的热辐射,并把吸收的辐射能重新转变成热能。辐射换热就是指物体之间相互辐射和吸收的总效果。当物体与环境处于热平衡时,其表面上的热辐射仍在不停地进行,但其辐射换热量等于零。 二.热辐射的波段范围 从理论上说,物体热辐射的电磁波波长可以包括整个波谱,即波长从零到无穷大。然而,在工业上所遇到的温度范围内,即2000K 以下,有实际意义的热辐射波长位于0.38~100μm 之间,且大部分能量位于红外线区段的0.76~20μm 范围内,而在可见光区段,即波长为0.38~0.76μm 的区段,热辐射能量的比重不大。显然,当热辐射的波长大于0.76μm 时,人们的眼睛将看不见。如果把温度范围扩大到太阳辐射,情况就会有变化。太阳是温度约为5800K 的热源,其温度比一般工业上遇到的温度高出很多。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0.2~2μm 的波长范围,其中可见光区段占有很大比重。如果把太阳辐射包括在内,热 辐射的波长区段可放宽为0.1~100μm ,如图7-1所示。 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在科研、生产与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下面所讨论的内容专指由于热的原因所产生、波长主要位于0.1~ 100图7-1 电磁波谱

传热学传热学教案

第2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1、重点内容:① 傅立叶定律及其应用; ②导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③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 2、掌握内容: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法 3、了解内容:多维导热问题 第一章介绍传热学中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热辐射。 根据这三个基本方式,以后各章节深入讨论其热量传递的规律,理解研究其物理过程机理,从而达到以下工程应用上目的: 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斯忒藩一玻耳兹曼定律。 ①能准确的计算研究传热问题中传递的热流量 ②能准确的预测研究系统中的温度分布 导热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热量传递方式,对传热学的深入学习必须从导热开始,着重讨论稳态导热。 首先,弓I出导热的基本定律,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导热微分方程; 其次,介绍工程中常见的三种典型(所有导热物体温度变化均满足)几何形状物体的热流量及物体内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最后,对多维导热及有内热源的导热进行讨论。 § 2-1导热基本定律 一、温度场 1、概念 温度场是指在各个时刻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由傅立叶定律知:物体导热热流量与温度变化率有关,所以研究物体导热必涉及到物体的温度分布。一般地,物体的温度分布是坐标和时间的函数。 即:t 二f(x, y,z,)(2- 1 ) 式中:x、y、z为空间笛卡儿坐标;?为时间坐标。 2、温度场分类 1 )稳态温度场(定常温度场):是指在稳态条件下物体各点的温度分布不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的温度场称稳态温度场,其表达式: t 二f (x, y, z) (2-2)

在特殊情况下,物体的温度仅在一个坐标方向上有变化,如图1.1所示的两个各自保持均匀温度的平行平面间的导热就是一个例子。这种情况下的温度场称为一维稳态温度场。 2 )非稳态温度场(非定常温度场):是指在变动工作条件下,物体中各点的温度分布随时间而变化的温度场称非稳态温度场,其表达式为式(2-1 )。 3、等温面及等温线 1)等温面:对于三维温度场中同一瞬间同温度各点连成的面称为等温面。 2)等温线 (1 )定义:在任何一个二维的截面上等温面表现为等温线。一般情况下,温度场用等温面图和等温线图表示。 (2 )等温线的特点:物体中的任何一条等温线要么形成一个封闭的曲线,要么终止在物体表面上,它不会与另一条等温线相交。 (3 )等温线图的物理意义:若每条等温线间的温度间隔相等时,等温线的疏密可反映出不同区域导热热流密度的大小。若■ t相等,且等温线越疏,则该区域热流密度越小;反之,越大。 图2-1温度场的图示 二、导热基本定律 教材(1-1 )、(1-2 )式的适用条件:(1 )一维导热(2 )— 块平板两侧表面温度分别维持各自均匀的温度。 1、导热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 1 )定义:在导热现象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垂直于该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而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即: ①ct

传热学教案

第7章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作为热量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热辐射在过程的机理上与导热、对流换热是根本不同的。在导热与对流换热部分,研究的是由于物体的宏观运动和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能量转移,而在热辐射中关心的是由于物质的电磁运动所引起的热能的传递,因而其研究方法与思路与导热及对流换热部分的讨论有很大的区别。 本章,首先从电磁辐射的观点来认识热辐射的本质及热辐射能传递过程中的一些特性,然后着重讨论热辐射的几个基本定律,最后介绍实际物体(固体、液体)的辐射特性,为下一章讨论辐射换热的计算奠定基础。 7-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辐射是电磁波传递能量的现象。按照产生电磁波的不同原因可以得到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我们所关心的是由于热的原因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热辐射:由于热的原因产生的电磁波辐射。热辐射的电磁波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状态改变时激发出来的。 只要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物体总是不断地把热能变为辐射能,向外发射热辐射。同时物体也不断地吸收周围物体投射到它上面的热辐射,并把吸收的辐射能重新转变成热能。辐射换热就是指物体之间相互辐射和吸收的总效果。当物体与环境处于热平衡时,其表面上的热辐射仍在不停地进行,但其辐射换热量等于零。 二.热辐射的波段范围 从理论上说,物体热辐射的电磁波波长可以包括整个波谱,即波长从零到无穷大。然而,在工业上所遇到的温度范围内,即2000K以下,有实际意义的热辐 图7-1 电磁波谱

射波长位于~100μm 之间,且大部分能量位于红外线区段的~20μm 范围内,而在可见光区段,即波长为~μm 的区段,热辐射能量的比重不大。显然,当热辐射的波长大于μm 时,人们的眼睛将看不见。如果把温度范围扩大到太阳辐射,情况就会有变化。太阳是温度约为5800K 的热源,其温度比一般工业上遇到的温度高出很多。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2μm 的波长范围,其中可见光区段占有很大比重。如果把太阳辐射包括在内,热辐射的波长区段可放宽为~100μm ,如图7-1所示。 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在科研、生产与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下面所讨论的内容专指由于热的原因所产生、波长主要位于~100μm 的热射线。 三.热辐射的吸收、反射及透射特性 参看图7-2,在外界投射到物体表面 上的总能量Q 中,一部分αQ 被物体吸收, 另一部分ρQ 被物体反射,其余部分τQ 穿 透过物体。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有: τραQ Q Q Q ++= 或 1=++Q Q Q Q Q Q τρα 其中各能量百分数Q Q α、Q Q ρ和Q τ分别称为该物体对投入辐射的吸收比、反射比和穿透比,记为α、ρ和τ。于是有: (7-2) 实际上,当辐射能进入固体或液体表面后,在一个极短的距离内就被吸收完了。对于金属导体,这一距离只有1μm 的量级;对于大多数非导电体材料,这一距离亦小于1mm 。实用工程材料的厚度一般都大于这个数值,因此可以认为固体和液体不允许热辐射穿透,即0=τ。于是,对于固体和液体,上式简化为: 图7-2 物体对热辐射的吸收、

传热学传热学教案

第2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1 、重点内容:①傅立叶定律及其应用; ②导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③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 2 、掌握内容: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法 3 、了解内容:多维导热问题 第一章介绍传热学中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热辐射。根据这三个基本方式,以后各章节深入讨论其热量传递的规律,理解研究其物理过程机理,从而达到以下工程应用上目的: 基本概念、基本定律 : 傅立叶定律 , 牛顿冷却定律 ,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①能准确的计算研究传热问题中传递的热流量 ②能准确的预测研究系统中的温度分布 导热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热量传递方式 , 对传热学的深入学习必须从导热开始,着重讨论稳态导热。 首先,引出导热的基本定律,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导热微分方程; 其次,介绍工程中常见的三种典型(所有导热物体温度变化均满足)几何形状物体的热流量及物体内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最后,对多维导热及有内热源的导热进行讨论。 §2-1 导热基本定律 一、温度场 1 、概念 温度场是指在各个时刻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由傅立叶定律知:物体导热热流量与温度变化率有关,所以研究物体导热必涉及到物体的温度分布。一般地,物体的温度分布是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即:() =,,,(2-1) t f x y zτ 、、为空间笛卡儿坐标;τ为时间坐标。 式中:x y z 2 、温度场分类 1 )稳态温度场(定常温度场):是指在稳态条件下物体各点的温度分布不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的温度场称稳态温度场,其表达式: =,,(2-2) () t f x y z

在特殊情况下,物体的温度仅在一个坐标方向上有变化,如图1.1所示的两个各自保持均匀温度的平行平面间的导热就是一个例子。这种情况下的温度场称为一维稳态温度场。 2 )非稳态温度场(非定常温度场):是指在变动工作条件下,物体中各点的温度分布随时间而变化的温度场称非稳态温度场,其表达式为式(2-1)。 3 、等温面及等温线 1 )等温面:对于三维温度场中同一瞬间同温度各点连成的面称为等温面。 2 )等温线 ( 1 )定义:在任何一个二维的截面上等温面表现为等温线。一般情况下,温度场用等温面图和等温线图表示。 ( 2 )等温线的特点:物体中的任何一条等温线要么形成一个封闭的曲线,要么终止在物体表面上,它不会与另一条等温线相交。 ( 3 )等温线图的物理意义:若每条等温线间的温度间隔相等时,等温线的疏密可反映出不同区域导热热流密度的大小。若t ?相等,且等温线越疏,则该区域热流密度越小;反之,越大。 二 、导热基本定律 教材( 1-1 )、( 1-2 )式的适用条件:( 1 )一维导热( 2 )一块平板两侧表面温度分别维持各自均匀的温度。 1 、导热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 1 )定义:在导热现象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垂直于该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而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即: t A x Φ?~? 图2-1 温度场的图示

传热学杨世铭第四版思考题答案教案资料

第一章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 热学公式。试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 dx dt 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 t -固体表面温度;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 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 关? 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 通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 水壶很快就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6. 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 到热。试分析其原因。 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7.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 情况可能使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8.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 与B ,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 杯的外表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 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传热学教案3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1、重点内容: ①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② 集总参数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③ 一维及二维非稳态导热问题。 2 、掌握内容: ① 确定瞬时温度场的方法; ② 确定在一时间间隔内物体所传导热量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内容:无限大物体非稳态导热的基本特点。 许多工程问题需要确定:物体内部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或确定其内部温度达某一极限值所需的时间。如:机器启动、变动工况时,急剧的温度变化会使部件因热应力而破坏。因此,应确定其内部的瞬时温度场。钢制工件的热处理是一个典型的非稳态导热过程,掌握工件中温度变化的速率是控制工件热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金属在加热炉内加热时,要确定它在炉内停留的时间,以保证达到规定的中心温度。 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一、非稳态导热 1 、定义: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非稳态导热。 2 、分类:根据物体内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特征不同分: 1)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恒定值,即:const t τ=↑; 2)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作周期性变化。如墙体的温度在一天内随室外气温的变化而作周期性变化,在一年内随季节的变化而作周期性变化。 我们仅分析前一种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如图 3-1 所示,设一平壁,其初始温度为0t ,令其左侧的表面温度突然升高到1t 并保持不变,而右侧仍与温度为0t 的空气接触,试分析物体温度场的变化过程。 物体的温度分布通常要经历以下的变化过程。首先,物体与高温表面靠近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 余部分仍保持原来的0t 。 如图中曲线HBD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物体导热温度变化波及范围扩大,以致在一定时间后,右侧表面温度也逐渐升高,图中曲线HCD 、HE 、HF 示意性地表示了这种变化过程。最终达到稳态时,温度分布保持恒定,如图中曲线HG (若const =λ,则HG 是直线)。 图3-1 非稳态导热过 程中的温度分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