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是“应知”,也就是能够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内容;二是“应会”,也就是能够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来观察、分析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及其理论特征。
2、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3、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观察、分析各种社会历史现象。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3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2、课程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含义、理论来源、组成部分、理论特征及理论品质。
(2)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6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把握世界的本质及自然、社会、人类统一的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基本观点,以及与其它哲学的实践观的本质区别;掌握意识的本质、能动作用,以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发展规律,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基本观点。
2、课程内容
(1)物质的根本属性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其核心内容;
(4)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和基本规律
(2)领会: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本质及规律。
(3)综合应用: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8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基本规定,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弄清楚认识的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认识真理的本质、客观性和价值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即实事求是。2、课程内容
(1)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3)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5)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意义;真理的本质及特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领会:传统中国哲学的知行观及现代价值;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的两次飞跃。(3)综合应用:运用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关系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形态,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理解唯物史观产生的重大意义;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系统;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明白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2、课程内容
(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2)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形式
(3);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5)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个代表”的理论内涵及哲学依据;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综合应用: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察分析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0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及其本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2、课程内容
(1)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
(2)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矛盾;
(3)劳动的二重性;
(4)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6)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7)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实现条件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矛盾;劳动的二重性学说;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2)领会: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
(3)综合应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分析我国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