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球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 说明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自转周期: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约每日1度。
知识点2: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
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回归运动的周期:1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注意恒星年比回归年长)知识点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角(1)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形成的的夹角,一天当中地方时为中午12点太阳高度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①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①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①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一、知识讲解1.公转规律(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是23°26′。
示意图如下:(2)影响 ①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关注“一向三线六点”即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二分二至日和近、远日点。
要能判断一年中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和移动方向,它对我们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有很大帮助。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a .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b.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a.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
b.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二、经典高考题1.读图,完成(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D.12月22日18时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
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昼夜 长短的变化
结束
解析:第(1)题,6 月初太阳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且接近夏 至日,即图 2 中春分点与夏至点之间的丁位置,故选 D 项。第 (2)题,由图 2 可知,太阳所处的甲、乙两位置关于冬至点对称。 乙位置的日期在冬至日之前,甲位置的日期在冬至日之后。甲 位置日期的地球公转速度较乙快,排除 A 项;乙位置日期之后 昼长先变短后变长,甲位置日期之后昼长变长,排除 B 项;甲 位置日期时的日地距离较乙位置日期短,排除 C 项;太阳处于 甲、乙位置时,地球上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D 项正确。
答案:(1)B
地理
(2)C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昼夜 长短的变化
结束
4.(2014· 北京高考节选)北京时间 2013 年 12 月 21 日 0 时 42 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读下图,卫星发 射当日 ( )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昼夜 长短的变化
结束
1.黄赤交角的影响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运动规律如下图所示: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昼夜 长短的变化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昼夜 长短的变化
结束
(2)若 EF 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 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 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B.北温带范围变小 D.悉尼(约 34° S)夏季昼变长 ( )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赤交角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赤交角一、知识讲解1.对黄赤交角内涵的深度挖掘(1)“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
如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2~3题。
2.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3.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答案 2.D 3.D解析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1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
第2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
第3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
三、跟踪训练读“4~8月部分实地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a月早于b月)”,完成1~2题。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
二、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23.50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90°-23.5°=66.5°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特点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的交角为23.5°;地轴 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5°;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恒星年:以恒星为参照物, 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为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特征总结:自转和公转
自转 概念 方向 周期 轨道 速度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自西向东(南极俯视为顺时针,北 极逆) 23小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 赤道面 角速度 :15度/小时 线速度: 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西向东 365天6时9分10秒 =1恒 星年 黄道面 角速度:10 线速度:30km/s
当地球离开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变大
当地球离开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时,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变小
1、每年的3月21日到9月23日,地球公转速度怎样变 化?从9月23日到3月21日呢? 2、为何北极地区极昼(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为186 天,极夜(北半球冬半年)的时间为179天?
4.地球公转的周期
0º
春分
秋分
春分
南回归线
23.5º S
冬至
注意:回归线上一年有?次直射,回归线之
间一年有?次直射,回归线外?直射。
• 每年的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哪 个半球(南,北),移动方向为? (南,北) • 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 北),并将向哪个方向移动(南, 北)?
随堂练习
1.关于地球公转方向的叙述,正确 的是( C ) A.与自转方向相反 B.自东向西 C.自西向东 D.与自转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全]高中地理(地球公转、黄赤交角、温度带、地带性)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黄赤交角、温度带、地带性)考点详解• 1. 地球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叫做公转。
公转的周期为一年(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轨道为近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在每年的一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公转速度最快;七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公转速度最慢。
地球公转的平面称为“黄道面”,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
由于地球沿着地轴自转,而地轴是倾斜的,因此赤道面与黄道面并不重合,而是存在着一个夹角,称为“黄赤交角”,角度为23°26′。
图1 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太阳辐射逐渐减少,昼夜长短也发生着变化。
根据太阳是否直射和昼夜长短,将地球划分为五个温度带:①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最充足,一年当中会受到1~2次太阳直射,没有极昼极夜现象;②温带:包括北温带和南温带,位于热带的两侧、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之间,热量一般,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没有极昼极夜现象;③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热量最少,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图2 地球的五个温度带• 2. 纬度地带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移动。
从赤道到两极,接受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热量和温度越来越低,因此从赤道到两极,地表植被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赤道向两极,热量逐渐减少,植被也会发生变化。
如下图所示,以亚洲东部为例,从赤道向北极,植被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带、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图3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地带性)例题图4 例题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三种地带性的成因。
①纬度地带性,是由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太阳辐射不均(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经度地带性,是由于从沿海到内陆的水汽分布变化(海陆位置);垂直地带性,是由于从山麓到山脚的海拔变化,引起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海拔);②题干说,该种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因此应该是纬度地带性。
高中地理核心考点7: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和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核心考点7: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和地理意义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学.科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三、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上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ppt课件
C.北寒带的范围将扩大两个纬度
D.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俄罗斯专家曾因为冬天太冷提出“炸掉月球”的疯狂计划。他们认为如果把
月球炸掉,地轴可能会垂直于黄道平面,黄道平而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会变为 0°。下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如果地轴垂直于黄道平面,则( ) A.地球自转速度会加快 B.A→C日数多于C→A C.北半球丙节气为立秋 D.极地地区极昼现象消失
(2)地轴倾向法(连线法)
①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 ②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因为太阳光线与该点的地球表面垂直)。 ③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B处)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若在南半球(D处)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垂线法(晨昏线法)
1. [地理实践力]在左下图中标注地球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和二分二至日、近日点 、远日点。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Fra bibliotek)A.①
B.②
C.③
D.④
3.读图,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 )
A.黄赤交角变为25°26′
B.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90°-极圈度数 ②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方面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
五带的范围
黄赤交角变大(小) 扩大(缩小) 变快(变慢)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
除极点外(极点=0),任 何地点都相等,约15°/h。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2.3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每次发放的特权有 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
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效不清零。自动续费, 前往我的账号-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累积特权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载
在购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及其意义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 当海轮途经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 中EF线表示晨昏线。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180°
答案 3.B 解析 第3题,由“途经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知, EF为晨线。推断出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结合图 示,此时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而不是整个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 直射点纬度与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互余,所以太阳直射点接近15°S。 又因为穿越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侧的经线分别为120°E、150°E,故 晨线EF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35°E(其地方时为6时),由此可计算太阳 直射点经线(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135°W。故应选B。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每次发放的特权有 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的VIP类型决定。
2020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 昼(夜)长时数 = 昼(夜)弧度数 ÷ 15°
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 (1)昼长时数=(12点-日出时间)×2
或=(日落时间-12点)×2 (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点)×2
或=(24点-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因同纬度日出、日落地方时是 相同的。) (2)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对称分布特点,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 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六讲 地球的公转(一)
☆核心知识☆
黄赤交角的形成和影响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计算方法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技巧点拨】
1、准确判断翻转方式(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 2、无论如何翻转,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且太阳在图上看起来 总是靠近冬至日的地球。
一、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
【概念拓展】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地理数据: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决定热带范围) (2)黄赤交角=90°-极圈度数(决定寒带范围)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 最大夹角。
(一)黄赤交角的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 面的夹角。目前,其大小是23°26′。
(二)黄赤交角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周年往返运动。(直射点回归运动)
(二)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东偏北
西偏北
北半球 (北半球早于6时 (北半球晚于18时 北半球昼长夜短
日出)
日落)
赤道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地球公转轨道 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关系,对地球的气 候、季节变化和天文现象等都有重要 影响。
数值与影响
数值
目前黄赤交角的数值约为23°26′。
影响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移 动,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同时,也导致了昼夜的不均匀分布和极昼极夜现象 的出现。
变化与影响
要点一
变化
黄赤交角的大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一个约4万年周期内 不断变化。
要点二
影响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天文现象 等。例如,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向极地靠近,使得 热带地区变得更广阔,而寒带地区变得更狭窄;相反,当 黄赤交角变小时,热带和寒带地区的范围也会相应变化。 此外,黄赤交角的变化还会影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 进而影响日夜的长度和四季的长度等。
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04
黄赤交角对地球环境的影 响
昼夜变化
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即一个恒星日。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 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经历昼夜交替,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日出日落现象。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影响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但这种变化非常缓慢,对人类生活 的影响微乎其微。
四季变化
黄赤交角是造成地球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地球的公转轴与地球轨道面倾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 ,阳光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 从而形成四季变化。
03
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的关 系
黄赤交角对地球公转的影响
季节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不同地区 在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季节变化。
地球的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
小组练习
• • • • • 下面节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第一组:今天 第二组:儿童节 第三组:圣诞节 第四组:劳动节
活学活用
某地有一条干涸的小河,河的左岸比右岸深 一些;河边有一口200米深的水井,水井中 有一只青蛙,一年中青蛙能看见太阳有一次 照射头顶,该地可能位于( ) A、赤道上 B、23°26′N C、23°26′S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慢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S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快
黄赤交角
•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66°34′
一轴 二面 三角度
赤道面 黄道面
黄赤交角 23°26′
探究2:冬至日是不是位于近日 点
近日点 一月初
远日点 七月初
探究3:如何确定直射点
课堂检测
• • • • • •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太阳直射点由B运行到E期间 ( C )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C.所需时间大约为6个月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处时 (C ) A.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一年中最大值 D.北极点附近正午太阳高度为0。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温故知新
自转 方向 周期 公转
自西向东
速度
1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 15°/h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 极递减,极点为零 昼夜交替 产生时差
意义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 1、说出地球公转的概念,能描述地球公转 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 2、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黄赤交角现在的 角度 • 3、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能绘制太 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示意图; 【重点、难点】 • 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 • 难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一、典题示例1.画图(1)在下图中,标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黄赤交角的数值,用标注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
(2)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在下列图中用(·)标注太阳直射点,没有的则不用标。
(3)在下图中标注地球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和二分二至日。
(4)在下图中绘出四至日的直射光线,并标注节气。
答案:(1)(2)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垂直相交的点,叫太阳直射点。
(3)(4)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18年8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其正向哪个方向移动?再分析在我国国庆节时又是怎样的呢?(2)如果黄赤交角变为30°,太阳直射点将如何运动?再想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呢?(3)“夏至日时天气较热,是因为此时地球距太阳最近。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北半球;南。
南半球;南。
(2)若黄赤交角变为30°,太阳直射点将在南北纬30°之间来回移动。
若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
(3)不正确。
夏至日时地球靠近远日点,距太阳较远。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北半球较热,南半球较冷。
二、归纳总结如图所示:三、跟踪训练祝福祖国的同时也在享受国庆假期带来的快乐。
据此完成1~2题。
1.在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处于图中的(C)A.a→b B.b→cC.c→d D.d→e2.自劳动节至国庆节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将(C)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先变慢后变快D.先变快后变慢【解析】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路线图中可知,b 为夏至日,c点处于秋分日,d 点处于冬至日,则国庆节10月1日,介于9月23日~12月22日之间。
太阳直射点在c~d之间。
故答案选C项。
第2题,该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速度,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速度最慢,从5月1日到10月1日,先向远日点移动,再远离远日点,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故答案选C项。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0课时 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
目录
CONTENTS
01 图表自主填绘 02 重点互动突破 03 课堂巩固精练
目录
1
图表自主填绘
Tu biao zi zhu t ia n hui
目录
01 图表自主填绘
一、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围绕_太__阳___旋转的运动。 2.轨道:近似正圆的_椭__圆__形___轨道,太阳位于椭
02 重点互动突破
重点 二分二至日的判断与黄赤交角影响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目录
02 重点互动突破
真题感悟
重点 二分二至日的判断与黄赤交角影响
[典例] (2023·江苏卷)2022年4月27日黎明时分,某地出现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 “四星伴月”的天文现象。此时中国空间站过境该地上空,与“四星伴月”同
目录
2
重点互动突破
zhong dian hu dong tu po
目录
02 重点互动突破
重点 二分二至日的判断与黄赤交角影响
精讲点拨
1.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1)日地距离法 如图,A点日地距离较近,时间为1月初,应为冬 至日稍后,B点日地距离较远,时间为7月初,应 为夏至日稍后,再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C为 春分日稍后,D为秋分日稍后。
框,形成壮美景观。下图为“某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上方俯视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目录
02 重点互动突破
重点 二分二至日的判断与黄赤交角影响
(1)与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相符的是( )
目录
02 重点互动突破
重点 二分二至日的判断与黄赤交角影响
(2)“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 )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四讲(1、2课时)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四讲(1、2课时)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2课时地球公转的特征及黄赤交角高考目标要求: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结构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形成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1月近日点,7月远日点)地球的公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360° )所需时间为365天6时9分10秒,叫恒星年4、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30km/秒W=1°/天V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5、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形成一、地球公转的特征1、概念2、方向3、轨道4、周期5、速度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7月初地远日点太阳1月初近日点思考:地球公转时的速度为何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开普勒定律:行星与恒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若:t1= t2则:SCDO=SABOBt1 AC t2 DSCDO太阳SABOO平均角速度:1°/d 平均线速度:30km/sVAVC即近日点快,远日点慢例1 [2022年海淀模拟]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 ) A.逐渐减慢B.逐渐加快C.先减慢后加快D.先加快后减慢A(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C学以致用:金榜P18-1 1.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对图中四个位置节气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A为秋分 B.B为冬至 C.C为秋分 D.D为夏至(2)当地球大约公转到________位置时,离太阳最近(即近日点附近) ( D) A.A与B之间,靠近B B.B与C之间,靠近B C.C与D 之间,靠近D D.D与A之间,靠近D(3)图中地球在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约为( C ) A.23°26′ B.90°C.66°34′D.30°1、2022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开始了它的探月之旅。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黄赤交角
– 角速度: – 线速度: 地球的公转
地轴
• • • •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轨道:
自西向东 1恒星日 15˚/h
•
速度
– 角速度: – 线速度: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地球的公转(俯视)
为什么
7月初,最慢
远日点
夏半年比冬半年长?
1月初,最快 近日点
地球的公转(侧俯视)
春分 近日点 夏至 冬至
远日点 秋分
8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公转 地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旋转中心:
地球的自转
• 旋转中心: • 方向: • 周期: • 速度
– 角速度: – 线速度:
太阳 自西向东 1恒星年
自西向东 1恒星日 15˚/h
•
• • •
方向:
周期: 轨道: 速度
– 角速度: – 线速度:
二.地球的公转
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1.方向:同地球自转.
春分点(3月21日前后)
远日点 (1月初) 秋分点(9月23日前后)
近日点(7月初)
2.周期:地球公转360° 3.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所需时间为365日6时9 ①角速度:约一天1° 分10秒.叫一恒星年 ②线速度:约30㏎/秒
黄 赤 交 角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4.太阳直射点的回 归运动:周期为一 回归年约365日48 分46秒. ①6月22日直射北 回线.之后往南. ②9月23日直射赤道 之后继续往南. ③12月22日直射南 回归线.之后往北. ④3月21日又赤道直射. 之后继续往北.
两小儿辩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一、知识讲解1.公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在判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时,无论其公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均为自西向东。
当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时,地球的地轴上端指向北;反之上端指向南,下端指向北。
(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二、例题分析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A.15° B.105° C.195° D.285°答案C解析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恒星年,全年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地球绕行约15°。
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春分日至寒露日为13个节气,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2~3题。
2.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3.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答案 2.D 3.D解析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1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
第2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
第3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
三、跟踪训练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
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解析: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B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解析: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答案:C读图,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的晨昏线,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6月4日7时B.1月4日7时C.7月4日19时D.2月4日19时解析: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间应该为1月初,OP为昏线,15°E的地方时是0时,此时北京时间为7时。
答案:B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④③②①B.①在②的西北方向,③在④的东南方向C.此时四地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D.①②位于西半球,③④位于东半球解析:此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因此③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根据图中的经度,可以算出②处的经度为105°E,并处于南半球,①为15°E,并位于北极圈上,所以推断出①在②的西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在④的东南方向。
答案:B读某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下图,回答5~6题。
5.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D.③②④①解析:由图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得出,①地的白昼时间为9时30分,②地白昼时间为8时36分,③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14分,④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32分。
表中数据昼短夜长,故为冬季。
北半球冬季,白昼越短,纬度越高,故纬度从高到低为②①③④。
答案:B6.此时,地球可能位于图中的()A.1位置B.2位置C.3位置D.4位置解析:根据我国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看出我国此时为冬季;根据图中太阳位置可以看出1为近日点,此时正是北半球的冬季,故选A。
答案:A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答案:B8.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地球在甲位置时,处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南半球夏季),因三峡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
答案:C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N、66°N、40°N、40°SB.66.5°S、66°S、40°S、40°NC.66.5°N、66°N、0°、40°SD.66.5°S、66°S、0°、40°N10.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11.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A.0<Pa/Pb<1B.Pa/Pb=0C.Pa/Pb=1D.Pa/Pb>1解析:该图表示上半年,即1~6月,1月1日至6月22日之间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短。
第9题,从图中看出,从a月到b月①②③三地昼渐长,所以①②③三地为北半球,④地昼渐短,所以④地为南半球,且纬度越高昼夜长变化大越长(北极圈极夜:昼长为零)。
第10题,看图,a月和b月①②③三地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昼短夜长,而④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昼长夜短,故A、B都错。
③地昼长接近12小时,所以③地纬度比②地低,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小,故C错。
③地与④地之间的赤道上昼夜等长,故选D。
第11题,①地在a月昼长变化约为2小时,在b月昼长变化约为5小时,故0<Pa/Pb<1。
答案:9.A10.D11.A12.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A.23°NB.63°NC.43.5°ND.27°N解析:第一步:根据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而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第二步:c值可表示春分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即太阳直射点在春分和夏至日之间的移动幅度,为23.5°,且图中a小于c,a为3.5°,即该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
第三步: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当地纬度为63°N,故选B。
答案:B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
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对日照间距的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
据此回答13~15题。
()A.冬至日气温低B.冬至日降水多C.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解析: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每年冬至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房的影子达一年中最长,因而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
答案:D14.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四城市中,甲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纬度最高,因而甲城市该日的昼长最短。
答案:A15.位于杭州(约30°N)的某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两幢30米高的住宅楼时,其楼间距应不小于(tan35°≈0.7,tan45°=1,tan60°≈1.732)()A.35米B.40米C.45米D.50米解析:冬至日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楼间距=H/tan36°34′,可计算出楼间距应不小于40米。
答案:B二.非选择题16.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C。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方日落。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地,理由是。
解析:(1)从图中可知A一年昼长均为12小时,故为赤道,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故C为66°34′S。
(2)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全年不变。
(3)从A到D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
(4)当B地昼最长时,即12月22日,上海市日出东南方,当上海(121.5°E)为12点时,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11时54分,日落方位西南。
(5)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适合建航天发射场。
答案:(1)0°66°34′S(2)A全年昼夜等长(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东南11点54分西南(5)A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17.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测算当地的经度,以旗杆为中心,在地面上绘制了若干个同心圆(如下图)。
然后,利用走时准确的电子表,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的投影点A、B的北京时间分别为11时54分16秒、12时30分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