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三节 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步检测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归纳总结
总结不同纬度地区四季差异的一般规 律,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地理原理。
比较分析
比较不同纬度地区四季的差异,分析 其原因,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 自转轴的倾斜等。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地理现象
举例说明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日出日落 时间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分
析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深入探究
针对某一具体现象,如极昼极夜 现象、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等, 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成因及影
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
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保持身心 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05
实验操作与地理实践活动设计
模拟地球自转公转实验演示
准备工具和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支架等。
演示地球自转
将地球仪放置在支架上,使其能够自由转动,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光源,观察地球自转时昼夜交替的现象。
演示地球公转
移动手电筒的位置,模拟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观察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从而使得各 地昼夜长短随季节发生变化。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 与太阳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对昼夜长短的影响 相对较小。
昼夜长短随纬度、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间内,纬度越高,昼夜长 短变化越大;赤道附近昼夜长短 变化较小。
季节变化规律
04
灵活运用复习方法
根据个人情况和复习进度,灵 活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提高 复习效率。
备考过程中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个人情况和备考时间,制定合理 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高效利用时间
掌握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如番茄工 作法、时间分块等,提高学习效率。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

点在该时间段内先向南移,后向北移,既可能直射南半球,又可能直射北半球。
度数变 呼和浩特(40°N,112°E) 度数变小,向 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变大 大,向两 当太阳直射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B项正确。 赤道移动 (4)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对应要一致。 极移动 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
第三讲 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
M 7:26:46 长短的变化
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
16:52:03
P 8:46:24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19:00:58
关闭
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
冬52至分日以该前冬地,因日至(此1出该)日时关地北太位京于于时阳天两间津直为以地1射北0:0。方0点,当向位地地的于方时判南应回为断7时归正52线分确,,而除的天津极是的昼地( 方、时与极北)夜京时地间相区差外很少,越,天津往一南年中昼昼长越最长短时。日出也在7时
成第1~2题。
1.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D )
时,说明正午前3个小时日出,正午后3个小时日落,故丁地的日落时刻是15
时,故选B项。
关闭
6.A 7.B
解析-9-
答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黄赤交角及其变化带来的影响
黄赤交角是指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其主要影响是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季节变化和五带分布。
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5.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 )
A.黄赤交角变为25°26'

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备战2021) 必备知识梳理 04 地球的公转运动

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备战2021) 必备知识梳理 04 地球的公转运动

备战2021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梳理
04地球的公转运动
1昼夜长短变化
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特点分析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
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Ⅰ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2)季节变化规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

(1)黄赤交角为 24°1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 4 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 22°6′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据此完成 3~4 题。 3.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4.当天可能是( ) A.4 月 28 日 B.6 月 28 日 C.9 月 2 日 D.11 月 2 日 解析:第 3 题,根据材料可知,丁向北望去,看到极 光,说明北极地区出现了极夜,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丁 看到极光,说明位置在四人中最靠北;乙冬季临近,位置 在丁以南;丙快入秋,说明丙位于丁和乙以南,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_太__阳__的运动。
逆时针 顺时针
(3)周期: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叫作一个__恒__星__年。 (4)轨道与速度:
慢 南

思考探究 1:远日点与夏至日,近日点与冬至日的天
文含义相同吗? 答案:不相同。远日点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离太阳
的最远位置,发生在每年 7 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 北回归线之间,而夏至日是指每年 6 月 22 日前后,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近日点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离太 阳的最近位置,发生在每年 1 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与南回归线之间,而冬至日则是指每年 12 月 22 日前后,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 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 期;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 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公转一_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1002199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公转一_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1002199

解析:第(1)题,当黄赤交角为 24°14′时,即黄赤交 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 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 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 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第(2)题,黄赤交角是产生 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 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 期;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 0°。
答案:(1)B (2)C
(2017·浙江衢州质检)读下图,图中 A 平面为黄道平 面,B 平面为赤道平面,据此回答 1~2 题。
答案:1.B 2.C
(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 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 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 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
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 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 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 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典题】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 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 23°26′,最大时可达 24°14′,最小 时为 22°6′,变动周期约 4 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 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公转(1)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公转(1) 新人教版

➢2. 考点精讲
9.观察下动画,回答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 地轴与晨昏圈的夹角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关系。
(1)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 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的度数与极圈 的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的度数=晨昏线 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9.观察下动画,回答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特点和原因。
➢3.典例剖析
的区域范围逐日___缩__小___,B点的
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增_大___。(6分)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 1.考情再现 ➢ 2.考点精讲 ➢ 3.典例剖析 ➢ 4.课后作业 ➢ 5.真题演练
➢1.考情再现
2015.上海地理,28~30 2014·山东文综,10 2014·北京文综,2 命题 2014·浙江卷,11 统计 2014.新课标Ⅱ,4 2012.天津文综,7 2011.天津文综,2
1.提取信息: “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 向____向移动”;
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 太阳直射点从某一 经线位置出发,再 次通过同一经线的 时间间隔表示一
2.调动知识: 因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点向西 运动;因地球公转而在回归线之 间回归运动。
个太阳日。
3.提取信息:
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 “到达B点时,用时____小
8.提取信息:“C.日地距离
相同”;
9.地理判断:图中丁在夏至稍前,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 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D)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应为6月初;丙在夏至稍后,应 为7月初。甲、乙不是关于近日 点对称,日地距离不相同。 10.提Leabharlann 信息:“D.同一地点 日出方位相同;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异分析
赤道地区
昼夜长度基本相等,无明显变化。
回归线附近地区
昼夜长短变化显著,夏至日昼长夜短,冬 至日昼短夜长。
极圈以内地区
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最为 显著。
昼夜长短变化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农业生产
昼夜长短变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周
期和产量,农民需根据昼夜长短
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轨道特征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在轨道上的运 动速度不均匀,近日点(离太阳最近的点)速度快,远日点(离太阳最远的点 )速度慢。
公转周期与速度变化
公转周期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约为365.25天,称为一个恒星 年。
速度变化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速度随着与 太阳的距离变化而变化。近日点 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 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极昼和极夜现象
在极地地区,由于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移动,使得极地地区在一年 中的某些时段内会出现持续的白天(极昼)或持续的夜晚(极夜)。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极地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极昼期间,太阳始终位于地平 线上方,昼夜界限模糊;而在极夜期间,太阳始终位于地平线下方,天空漆黑一 片。这种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公转轨道和地轴的倾斜角度密切相关。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的影响
使地球上产生四季更替现象。
黄赤交角定义:地球公转轨道面 (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天赤 道面)之间的夹角,约为23°26' 。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往返 移动,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 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影响地球五带的划分。
02
地球公转基本特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鲁教版

第4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标展示 核心素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综合思维:联系光照图或地球公转示意图,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球公转运动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特征。

2.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球公转的原理和规律,联系二十四节气、日晷等中华传统文化,分析影子变化及日出日落等生活实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页[基础梳理]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素养引领】1.(综合思维)为什么北极熊比企鹅多晒几天太阳?提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所需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地区极昼;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

2.(综合思维)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提示: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是23°26′。

示意图如下:(2)影响①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a.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b.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a.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

b.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特别提示】1.春、秋分日的判断(1)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2)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基础知识 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基础知识 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
(3)推断昼夜长短,直射点所在半球为昼长夜;短 (4)推断发生 极昼极夜的范围。
总结归纳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2.晨昏线的应用
(1)判断昼夜长短
【结论】跟经线重合则是昼夜 平分,此时太阳光线是可看做 水平的;
若晨昏线是倾斜的,可以作出 垂线,太阳光线向上(寓意北 )倾斜,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 短夜长。向下倾斜则反之。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四)昼夜长短的判断
1.光照图中纬线圈的昼弧、夜弧比例
总结归纳
(1)读取弧长: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读取弧长比例。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四)昼夜长短的判断
1.光照图中纬线圈的昼弧、夜弧比例
总结归纳
(2)读取时间长:通过观察在昼夜半球中的“份数”。 侧视图:一个平面只有半个纬线圈,代表12个小时,注意对面还有一半。 俯视图:为一个纬线圈,代表一天的24个小时。
真题演练
(2)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特点及昼夜分布
总结归纳
光照图特点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 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 垂直)
二分日
昼夜分布
直射赤道,全球全球昼夜 等长。(12小时)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2)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特点及昼夜分布
光照图特点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 线,相切在极圈。
夏至日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2.晨线和昏线的识别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晨昏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5讲第1课时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5讲第1课时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夏半年 (3月21日~ 9月23日)
春秋分 (3月21日、 9月23日)
冬半年 (9月23日~ 3月21日)
例 图
①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②
①日 出 东 南 , 日 落 西
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方
南,正午太阳在正南
位越偏北;③正好出现极 正 东 日 出 ,方 向 ;②日 出 越 晚 ,
19点到凌晨3点多
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小于
夜长
知能升华
一、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3大规律 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 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 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 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四周出现极昼现 象。如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 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 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 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二、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第1课时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与昼夜长短变化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关键能力一 探究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的影响
典题精研 [典例1] [江苏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 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 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小时,丁地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_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_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 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昼2长 日落时间=12+昼2长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正午12点-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正午12点)×2 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 =(日出时间-子夜0点)×2
3.白夜现象并非极夜
在中高纬度地区(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 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即出 现白夜现象,夏至日我国漠河常见。
[图解考点]
考点一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示意图
地球公转示意图
1.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 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 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 图)。
图3中北半球各地夜长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现象
时间
变化特点重要节气春、秋 Nhomakorabea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 3月21日 或9月
分日 23日前后,全球各地 昼夜平分
特别提示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 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图文拓展] 1.二分二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A.日出东南方向
C.昼长较广州短 规范审答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青岛号”帆船返回青岛港的时间为2013年4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 位于① 北 半球,并向② 北 移动。

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1.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下列有关地球公转方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地球公转方向与观察者的位置有关B.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C.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D.从南极上空俯视,自东向西运动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比较公转速度在不同位置的变化[特别提醒]近日点、远日点与二至日不同,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1.黄赤交角的含义A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B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完成图b,认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1)(由图c可以看出)与黄赤交角相关的角度及其关系: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若黄赤交角出现变化,则引起如下变化:(2019·如皋模拟)读图,回答1~2题。

1.与图中β角的数值相等的是()A.热带所跨的纬度数B.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C.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D.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2.若图中α角变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带范围将扩大,热带范围将缩小B.伦敦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C.武汉冬夏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大D.北京夏季天气将更加炎热解析:1.D 2.B第1题,图中β角是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目前为66°34′,这一角度和黄赤交角互余,即和北(南)半球热带所跨的纬度数互余,和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互余,和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互余,等于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

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节 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共65张PPT)

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节 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共65张PPT)

第一次 60°
第二次 50°
第三次 40°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减;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 =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计算,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 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 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选D正确。 答案 D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a._回__归__线__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b._____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决极定圈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a.___________之间有直射现象。 b._南__北__回__归__线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极圈
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 提示 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 围缩小(增加)4°。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经典高考题)读图,完成(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湘教版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湘教版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 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 -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纬度各地的相昼等长 相等 。
一,突破此考点 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2.昼夜长短分布——看“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 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 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 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 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方向”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昼长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考点甲一 乙丁丙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第(1)题,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 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 第(2)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即各为12小时)。丙、 丁两地相对来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 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更接近赤道,纬 度更低。甲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纬度 最高。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 。相邻节气之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度为15° ,从春分到寒露,地球绕太阳公转了195°, 因此C选项正确。如图所示:
答案 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13:2-3 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13:2-3 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
定了 南北回归线 的度数。
4.读“‘二分二至’日时的昼夜长短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 a 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 (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 律是北半球昼短 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 长,北极圈内 出现 极夜;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
(2)图 b 太阳直射赤道(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是 全球昼夜平分 。
3.昼长随纬度的变化线示意图
由图可知,若甲地和乙地纬度数相同,并分别位于北半 球和南半球,则甲地的昼长等于乙地的夜长,因此可以根据 这种对称性来计算某一纬度的昼(夜)长。如北纬40°地区的昼 长是14小时,那么南纬40°地区的夜长是14小时。
4.同一经线日出时刻随纬度变化图
图中横坐标为日出时刻,纵坐标为纬度。从图中曲线可以 看出,赤道上6时日出,昼长为12小时;随纬度升高日出时间 越来越早,表明昼长越来越长,则北半球为夏半年;日出时刻 为0:00意味着该纬度出现极昼现象,若该纬度为66°34′, 则表明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图中纬度为南半 球则相反。
(3)图c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 (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 律是北半球昼长 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 短,北极圈内 出现极昼 ;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4)从图a→图b→图c,全球昼夜长短有什么变化规律? 提示: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由最短变为最长;黑夜逐渐 变短,由最长变为最短。南半球相反。
[教师授课备用图]
昼夜长短分布、变化示意图(变式图) 1.日照图
在光照图上,一般都依据昼弧、夜弧来比较、计算昼夜 长短:
(1)昼长:在纬线圈上,从日出点向东到日落点为昼弧(由 昼弧长度占纬线圈的比例可确定昼长);
(2)夜长:在纬线圈上,从日出点向西到日落点为夜弧(由 夜弧长度占纬线圈的比例可确定夜长)。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公转(公开课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公转(公开课课件)

6、太阳能热水器的调节
当今社会,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广泛,东莞(23°N) 某楼顶架设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可以上下调节高 度,从而让集热板接收有效的太阳能最多,请问冬至日 时集热板应该与地面保持多大的角度?
例2: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 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 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 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
北回归线 0 ° 南回归线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南极圈
0° 南极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季节变化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春秋分
思考:认 真读图, 注意观察,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 赤道时, 南北回归 线的正午 太阳高度 角是多少? 怎么计算 的?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减慢
C.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7.每天清晨,有许多人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 如果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
升旗时间
第一天
5:49
第二天
5:50
第三天
5:51
(2)这段时间里,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D)
A.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夏秋季节
高考总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公转
知识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远日点
7月初,公转 速度慢
太阳
近日点
1月初,公转 速度快
公转方向
速度:
地球公转示意图
角速度:平均59′/日,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线速度:平均为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课件湘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课件湘教版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1.高考围绕正午太阳高度、昼夜
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 长短变化规律两大核心知识命
和速度。(区域认知)
题,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地 球 运 动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综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民楼
的 地 理 意 合思维、区域认知)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_递__减____。 (2)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冬至 二分
_北__回__归__线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 _南__回__归___线___及其以南各纬度
赤道
_南__半__球___各纬度 _北__半__球___各纬度
2.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南__北__回__归__线____之间往返运动。
6月22日
3月21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①___回__归__线___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②__极__圈__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①__南__北__回__归__线____之间有直射现象。 ②__南__北_极__圈_____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__赤__道__平__面_____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__2_3_._5_°__。 示意图如下:
赤道
黄道
高效速记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 夹角为 23.5°;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66.5°;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90°。 (2)“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 23.5°;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选择题(2017·太原实验中学月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3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A.甲—乙段B.乙—丙段C.丙—丁段D.丁—甲段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故丁—甲段用时最少,乙—丙段用时最多。

第2题,地球公转至图示位置时位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之前,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

第3题,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日之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扩大。

南极考察最佳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为北半球秋季。

答案 1.D 2.C 3.D(2017·西安铁中期末)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①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②为该交接线上一普通点。

读图,完成4~5题。

4.若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36分,则①点所在经度为( )A.30°EB.59°WC.21°ED.无法确定5.已知②点的纬度为15°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的日期恰好为5月1日。

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可能为( )A.10.5°SB.15°SC.19.5°SD.24°S解析第4题,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即①点地方时为12时,比120°E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晚6小时36分钟,经度相差99°,所以①点所在经度应该在120°E以西99°,即21°E。

第5题,太阳直射点两次出现在同一纬度的时间相对于二至日具有对称性,据此可知,5月1日距离夏至日的时间间隔与11月1日距离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当,则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南回归线的纬度应与5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北回归线的纬度相当,故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15°S。

答案 4.C 5.B6.(2014·北京文综,2)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

读下图,回答下题。

卫星发射当日( )A.玻利维亚在傍晚可收看卫星发射直播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90°C.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地出现极昼现象D.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解析由北京时间和玻利维亚的经度范围计算可知,卫星发射时,玻利维亚不是傍晚,故A项错误;12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接近90°;中国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南且纬度较高,该日可出现极昼现象,故C项正确;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故D项错误。

答案 C(2013·四川文综,10)右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

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

据此完成第7题。

7.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解析该地位于亚洲中纬度地区,6月8日,当地地方时为12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正南方,当地地方时为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应来自西南方。

答案 D(2012·安徽文综,31)下图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读图,完成第8题。

8.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解析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白昼最长,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而题中给的四个日期最接近6月22日的是7月1日。

答案 C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9~10题。

时间地点当日日出日落次日日出日落①9:0023:008:5823:02②7:1918:417:2018:40③5:4018:485:3918:499.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10.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解析第9题,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昼长为12小时,距赤道越远,纬度越高,昼夜差越大。

据表可判断出①地昼长时间与赤道昼长差别最大,纬度最高,其次是③,②地纬度最低。

第10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北京的昼长大于12小时且在变长,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故A、D 项排除;此时地球公转位置逐渐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变慢,排除B项,故C对。

答案9.B 10.C(2017·临沂模拟)下图示意我国30°N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

据此回答11~12题。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面积(m2)76.996.986.976.9811.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江南丘陵D.华北平原12.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B.正处于6月C.白昼逐渐增长D.黑夜逐渐增长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4:00时,太阳从该地正南方射入窗户,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因此该地经度为90°E,结合其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

第12题,由表格中窗影面积先变小后变大的变化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经过北半球夏至日。

此时为6月份,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该地白昼较长,昼长变化为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11.A 12.B(2017·厦门模拟)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14.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解析第13题,a~b期间,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逐渐变长,至b点时昼夜平分。

第14题,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和日出最晚时间约相差2小时20分钟,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

答案13.C 14.D人们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量所在地的纬度。

如图甲所示,OL为当地一竖立直杆,OP和OQ是某日不同时刻OL的日影。

图乙中两条曲线分别示意某两地3月份到7月份的昼长变化。

读图完成15~16题。

15.直杆所在地的纬度( )A.80°SB.80°NC.75°SD.65°N16.观测当日①②两地昼长分别约为( )A.8小时14小时30分B.10小时13小时30分C.16小时9小时30分D.17小时10小时30分解析第15题,读图甲,根据OL杆影的方向分别是正南和正北方向,说明该地位于高纬地区,有极昼现象。

OP、OQ分别是一日中最大、最小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和子夜时太阳高度。

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值可以判断该日的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5°+5°)/2=15°,该地正午时日影朝南,说明位于南半球,所以该地纬度是80°S,A对。

第16题,读图乙可知,①地6月21日昼长最短,约7小时,说明位于南半球;②地6月21日昼长为15小时,应在北半球。

结合前面分析,观测当日太阳直射纬度约是15°S,南半球各地应昼长夜短,A、B错。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到南回归线用了3个月的时间,则移动15°约用了两个月时间,即该日距冬至日约1个月。

图中5月21日,①②两地的昼长分别约为8小时和14小时30分,其昼夜长短情况与该日正好相反,C对。

答案15.A 16.C(2017·济南模拟)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读图完成17~18题。

17.关于甲、乙两岛日落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上的居民不可能比乙岛先看到日落B.甲岛上的居民有可能在当地的冬至日前后,比乙岛先看到日落C.乙岛上的居民即使在12月22日前后,也比甲岛上的居民先看到日落D.在一年中,甲岛上的居民先看到日落的时间远比乙岛多18.影响甲、乙两岛日落时刻差异的因素有( )①经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太阳直射点位置④地形、海拔⑤当地人的作息时间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⑤解析第17题,从图示位置看,甲岛纬度稍高,靠近南回归线,乙岛纬度稍低,靠近赤道。

当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时,甲岛昼变短,日落较早;在当地冬至日附近,甲岛昼最短,日落最早,有可能比乙岛先看到日落;可推断只有在太阳直射北纬20°~23°26′期间,甲岛居民有可能比乙岛居民先看到日落。

选B。

第18题,太阳直射点向哪(南、北)半球移动,此半球昼变长,日出变早、日落变晚;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日出日落时间变化大;同一纬线,越靠东时间越早,日出越早;高海拔地区,日出较早,日落较晚。

选C。

答案17.B 18.C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速度:P=Q=M=O>N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C.MO为晨线D.NO为晨线20.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B.N地方时为6:00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解析第19题,结合线速度分布规律知,线速度P=Q=M=N>O;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南半球,所在半球河流左岸侵蚀严重;根据日期的特点可以判断过极点与P点的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NO为晨线。

第20题,过Q点的经线为180°经线,过P点的经线即60°W地方时为0点,那么Q点位于180°经线上,地方时为16:00;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图示中纬线圈上昼夜不平分,N 地不在赤道,地方时不可能是6:00;若阴影部分日期为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