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的古代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都县的古代名人
于都地处闽粤要冲,为赣南之大县,西汉初建制,历经二千二百余年,世道沧桑,时迁势易,诸多风流人物,继往开来,累世不衰。
于都是江西最早建立的县之一,与之相适应,出现的人才也较多。隋朝以后,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据《雩都县志》记载,自唐代至清同治年间,于都共有进士36人(不含武科进士);武进士2名;有举人141名,武举人18名;贡生(拔贡、恩贡、岁贡、优贡)380名。清末至民国35年(1946年),有大专院校毕业生90名(女4名),肄业的77名(女4名)。其间有志怀高洁、不畏权势,为民请命之士;亦有清正廉明、兴利除弊,爱民如子之官。虽时过境迁,仍能以其崇高之德义,为后世所缅怀。现将全县古代著名人物作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西晋
太康初的陈方期,字长年。太守徐仲景征召他去做功曹,不就。以孝著称,亲丧昼夜号泣,几于毁灭,一夕假寐,若有人语曰:“无益存亡,愿择出处。”方期惊起,服除,但始终未去做官。
南朝一—宋
元嘉末的邓德明,少从雷次宗学,与韦遥等为同学,通晓并记述古今事情,尤好山水。作《南康记》,系江西最早的地方志书之一,隐远、奇异的事物详尽记载无遗,超过一郡历代之文献。旧志按:凤渚谢公府志载,德明郡人。宋元嘉(424~453
年)末就雷次宗学,其时郡治正在雩都。作《南康记》,所表山水,又雩特详。其为雩人无疑,因采入之。
唐朝
赖棐,贡江镇人,乾元二年(759年)中进土,授官崇文馆校书郎,辞不就职,回乡建楼著书,过田园生活。雩都县令李景旸说:“三国隐士庞统名其家乡曰“冠盖”,东汉郑玄称其家乡为“通德”,赖棐与他们并不逊色。”后人称其为“赖秘书”,所著《万姓通谱》一书流传于世。
宋朝
王鸿,字翼道,擅长书法,善写文章,皇祐中被推荐到京城太学,后参加乡试,名列第一,只因应试文中,把“沚”字错写成“沼”字而除名,从此绝意仕途,隐居“需岩”。郡守刘彝聘他主管郡校教学,他不愿出。县令张宗谔请他出来做官,又不出任,以隐居著书终生。所撰《大元经》、《囷铭》等,散轶失传。
陈维,字康候,西晋陈方期后代,唐朝常侍陈乾是他的先世祖,宣和元年(1119年)中进士。维将学问努力灌注于民,于邑之密园立“万松庄”,辟义学,教授乡里,学者多归之。王鸿称赞他:“美无他逊,光宜自阙,积其所修,圣贤可至。”
郭峻,字次山。熙宁三年(1070年)起,曾任县尉、令、著作郎、南城知府,当时江西盐法苛刻,郭峻从容调剂,减轻了境内百姓痛苦。
钟岳,字尧俞,重和元年(1118年)中进土,任太学汇征斋长,正直议论,秦桧恶之。出桂阳县令,任满不赴调。家居萧然,客至不能具饭,邻助之炊;居无庐舍,编草以蔽风雨。枢密院编修唐稷曾说:至今文行此翁者绝少。
朱申,字维宣。皇祐间有声太学,尤喜谈兵,曾写《孙吴新注》,既而以忧归,创书阁,匾曰“青云”,与知名人士交友,适逢天子到南方去,边臣议保甲,桂帅奏补他任龙平尉。戍边极其艰苦,周年而罢,居家曾著古今治乱之策《边防兵论》,共百余篇。揣摩谛审十有余载。
元朝
刘君贤,本姓袁,贡江镇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他料定元朝将要覆灭,故不愿在元朝做官,隐居城西,教授生徒,著书自乐。著有《学问要编》、《昌雩集》等,其子孙将书保存三百多年,直到清康煕年间,郡守下令搜集君贤的遗著并整理成集,进士宋应桂为之作《袁文定先生集序》。明朝
郭端,字秀正,贡江镇人。永乐年间,曾任御史,出巡广东,上书揭发镇守、辅国将军罪行;出巡云南,整顿盐法,捉拿扰乱闽、广、湖、湘等地的首领蒋得中;挂征夷将军印,统领三军做两广监军,降服豪强,申雪贫弱冤狱,受到皇帝奖赏。他饱经风霜,廉洁自持,两袖清风。回到家乡探亲时,拿不出好东西款待来看望的乡亲,便在门口挖了一口水井,以“人情好水也甜”来酬谢。后人称此井为“郭屋井”。
袁庆祥,字德政,号崖松,贡江镇人。父袁端,,顺天府教授,曾向朝廷陈十事,献宗嘉纳。庆祥性刚正,深恶逢媚,不畏强权。明成化四年(1468年)被推荐到太学历事内府,上书陈五事:省国费,以节民田;严选举,以重守令;修武备,以防边
患;存公道,以守国法;起民望,以惜才能。宪宗皇帝看后,罪责八十杖,及半几死幸免。十四年中进士,任潜山知县,百姓相戒不敢为不法事。后任刑部主事,因办案才能出众,成绩卓著,加封为承德郎,升广东按察司佥事,总管广湖南韶等府军事,晋阶朝列大夫。著有《崖松集》、《归来稿》、《读史录》、《古今杂议》等。
李涞,字源浦,号养愚,梓山乡(同治志载西一坊)人。隆庆五年(1571年)中进士。文学出众,人称奇才。为官廉洁正直,任宝应县令时,曾亲自主持开辟沟渠疏通水道,所得俸薪,全部捐出救济灾民。离任时,百姓哭送数百里,并蓄水一坛相赠,意为县令廉洁如水;任户科给事中,因惹怒了皇帝和宰相张居正,外放到山东任按察司佥事、广西任参议后,升调佥都御史,都察院长官(中丞)巡抚江南十郡,严禁设宴迎送,力除奢侈浪费,贪污枉法。所著《经賦书》、奏议、文集、语录藏于家,散失无存。
严銶,字文器,贡江镇人。弘治二年(1489年)中举人,授杭州推官,辩冤狱,清盐弊,剔除贪官污吏,三年考绩期满,其行李箱子萧然无物,有人劝他贷银行贿,获个好官职。他回答说:“行贿不是我的志愿,且有贷必偿还,依靠正常俸银有限,
非苛取百姓的财物不能偿还。与其损害百姓利于我的官职,倒不如丢了我的官职而无损百姓。”后任大仆寺卿,奏减山东马匹十分之二、三,牧民困境有所好转。后提升为广西平乐知府,在任六个月,旋以病谢归,生活极其清苦。人称“严公是廉洁官吏”。死后,提学蔡克廉题匾:“清白吏”,挂在严家门上。
何延仁、黄宏纲,为明代心学家、教育家、理学名臣,与当时浙江钱德洪、王畿为王守仁弟子。有“浙有钱王,江有何黄”之称。何廷仁,字性之,号善山。初慕陈献章,后师王守仁。嘉靖元年(1522年)中举人,任新会知县、南京工部主事,分司仪真,榷芜湖。任职期间专务德化,
置社学,立训规。辞官后,百姓树碑载其德政,并绘制生像以纪念。著有《善山集》、《格物说》。《明史·儒林》有其传。黄宏纲,字正之,号洛村,利村乡人(一说县城西一坊人),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举人,次年拜王守仁为师,后任汀州府推官、刑部主事。因刚正不阿,为宰相所不容。于是弃官归乡,讲学著书,解释王守仁之理学。著有《洛村集》。明史有其传。
何春,字元之,延仁之兄。弘治十七年(1504年)中举人。偕弟师王守仁,苦心研究,寝食几忘。初令漳州诏安,改直隶含山、霍山。所至不事法令,专务德教。每月朔望集诸生于“明伦堂”,讲明人心道心之旨,三纲八目之微。屏冈欧子曰:“元之官历三郡,能使其民知廉耻自重”,“无愧阳明弟子矣!”著有《忖言集》藏于家。
袁庆云,字德之,袁端之子。以岁贡任上杭训导,向都御史韩邦问陈民间利弊六事。韩称他是国之杰出人物。著有《龙门集》。
袁淳,字育真,庆云之孙。幼颖异,读书过目不忘。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进士,初授楚承天司理,巡按浙直,进湖广按察司佥事。淳好学,取古人之书,上自周秦,下迨元明,旁及稗官野史、佛经之语,分类编成220卷的《稽古大成》,论
断评阅,具有特识,自著有《罗岩集》。
谢祜,岭背乡水头人。广东都司、进阶奉议大夫谢宁之子。生性聪明,博览群书,不喜进仕之道。对于都每年要给南康造船5艘,派伕50名助赣县、派10名司马兵往安远板石巡检,还要征集民兵去会昌防务,百姓负担沉重,十分同情。他步行五千里(往返即万里)赴京上书,陈述于都地处要冲,百姓疲惫,对邻县的船伕、兵员实难协助。奏文报入朝廷,宪宗皇帝知后命令江西抚司商议处理,做到差役均平。百姓负担稍有减轻,都很感激他。
清朝
易学实,字去浮,晚号犀厓,贡江镇人。家贫,自幼好学,文学出众。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人。隐居家乡专门研究程颐、程颢之书籍,身体力行张载、朱熹之学说。清康熙元年(1662年)曾担任县志编纂,晚年还参与续修《赣州府志》。著有《犀厓文集》、《云湖诗集》、《椒斋制艺》等行世。
梅贲英,字子鹤。性澹静,好山居读书,《左》、《国》四传及秦汉以下诸文中,抄录甚多。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六上公车不第,退而著书。吉水李元鼎曰:“子鹤骨劲神清,文章道德之气,浩浩落落,对之令人萧然自远,其事业正末可
量。”著有《鹿谷制艺》、《四书汇解》20卷、《史论》4卷、《诗集》6卷。
黎文蒸,字储彩。甘贫力学,坚持不懈。参与编修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县志、五十一年(1712年)府志。由岁贡为临江府训导,勤于讲学而秉性冲和。年八十五岁卒。卒之顷,子孙问所遗言,若云:“八十年来慎保身,冰渊求敢拟前人,生平行事无机巧,惟恐此心失本真。”
管乐,字亮揆,号立园,贡江镇(西一坊)人。乾隆元年(1736年)中举人,七年成进士。从任醴陵县令、擢至黄州知府,所致有政声。他禁止官吏浮取漕运之米;请封绥宁开采铜矿,以杜锈水损田;奏免地瘠民贫的茶陵赈济碾米三千石。守黄州,严保甲,记功过,行赏罚。历官十余载,仅仅处死刑2人,刻有“息讼留财,忍气留命,量大留福”的《三留劝本》,谆谆教诲,民风丕变。乐为文章,天才发越。著有《考信编》、《卧村制艺稿》、《汉江课士录》行世。叶太史选豫章四子文,乐属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