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发展分析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文化发展分析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
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
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第1:国际经验下文化产业驱动旅游经济模式
2015年5月20日,迪士尼全球最大零售旗舰店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开门迎客。
开业当日,慕名前来的顾客排队长达2公里。
在感叹迪士尼巨大文化魅力的同时,有必要探究文化产业驱动旅游经济的相关模式与国际经验。
美国文化与旅游跨界整合的“o2o模式”。
美国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相互借力、互补发展,最为完美的当属“好莱坞模式”。
美国电影协会(mpaa)目前的6个成员(华纳兄弟影业、派拉蒙影业、20世纪福克斯影业、索尼影业、迪士尼影业、环球影业),成功演绎了美国电影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整合力。
耳熟能详的电影巨作,经典的人物与卡通形象,美轮美奂的主题公园,构建了线下(offline)电影院娱乐空间与线上(online)网络娱乐空间相结合的“o2o模式”。
例如最典型的迪士尼集团,产业覆盖电影、动漫、游戏、互联网、衍生品等各大文化、休闲、娱乐与旅游领域。
迪士尼集团从1955年开始陆续建成6处迪士尼主题乐园,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法国巴黎、日本东京、中国上海及中国香港。
环球影业也采取了迪士尼同样的开发模式。
究其背景,在于美国文化产业的高度市场化,影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灵活地应用兼并重组、融资做强等资本市场手段,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娱乐、高新技术、互联网、建筑等各大产业的跨界整合。
日本围绕ip(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模式”。
日本的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已经具有数万亿美元的规模。
日本动漫产业是以创意及ip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涵盖开发、生产、出版、演出、播出、销售等全产业链。
漫画在日本有100年的历史,动画则在漫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已经与电影、游戏、线下数千家的娱乐连锁场所联动。
日本动漫、游戏以产品形象为基础、版权管理为核心,产业链分工细致、明确,如漫画故事、原生形象、漫画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版权代理事务所、印刷出版企业、图书发行企业、电视台、杂志社、动漫衍生品生产、销售渠道等机构分工合作,相互衔接与补充,形成日本文化产业与休闲娱乐产业相互融合的独特模式,也成为日本旅游业吸引游客的一道独特风景。
日本的游戏产业也依循类似动漫发展的模式,形成了包括索尼ps、任天堂等主机游戏、掌机游戏产业与手机游戏、网络游戏整合发展的跨屏幕、跨终端的休闲娱乐模式。
大批动漫、游戏创作者,成就了如《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数码宝贝》《最终幻想》等数百个畅销全球的经典作品。
围绕这些作品的衍生品覆盖了玩具、食品、服装等产品,延伸到金融、汽车、航空等领
域。
日本政府与行业均一致尊重并保护创作者对核心ip如动漫作品、游戏玩偶形象的知识产权,并对相关软硬件予以专门保护,形成ip创造与开发的良好产业生态环境。
韩国“文化强国”与“旅游大国”并行驱动模式。
韩国政府将文化产业列为21世纪国家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了“韩国文化世界化”的口号,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的举措。
近20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甚至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韩国文化产业产值也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速。
韩国文化产品更是风靡亚洲,一度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刮起一股“韩流”。
韩国的文化产业同时带动了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与医疗美容等国际旅游,助力韩国进入旅游大国之列。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继汽车后为韩国赚取外汇最多的第二产业,跻身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之列。
韩国以经典的电影、电视剧、游戏、动漫等文化产品输出,带动对韩国自然山水、人文风情、历史文化、烹饪菜肴、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快速传播,形成巨大的旅游引力,促进了文化产业与国际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
法国城市文化艺术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模式”。
法国的文化演艺层级多样、形态多元、产品多类、历史悠久。
以歌剧院为例,巴黎国家歌剧院是法国水平最高的剧院,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路易十四统治下的1661年。
现在,巴黎歌剧院的多座剧场每年接待观众近80万人次,上座率达91%,门票收入超过5500万欧元,每年得到赞助款上亿欧元。
在2012—2013演出季,巴黎歌剧院上演歌剧22部、芭蕾舞剧18部、音乐会16场。
除了经典的剧院外,巴黎也有盛装丽舞的夜总会如红磨房,还有各类社区戏院、剧院、街头演出场所,甚至公园绿地也是法国重要的休闲表演场所。
几乎在法国各地都可欣赏到音乐会、戏剧等演出、节日活动与展览等娱乐项目,加上随处可见的咖啡馆、酒吧,众多的博物馆、艺术馆,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法国文化氛围,体会到法国人浪漫热情、充满艺术体验的社会生活。
法国各级政府在有效延续历史文化,建设国民多元化文化、娱乐、休闲生活的同时,也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法国文化的空间,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的融合、互动。
意大利文化遗产开发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带动模式”。
在2014年世界遗产数量排名中,意大利以50个排名第一,中国以47个排名第二。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意大利早在统一之前各城邦就已分别立法,对其境内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保护,这使得意大利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遗产宝库。
据意大利文化部统计,意大利境内总计约有2万个历史文化中心、3万余座历史建筑、10万多座教堂和2千多个古代遗迹。
意大利高度重视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对孩子从小就加强历史遗产保护的教育,政府对历史遗产保护投入巨大,具有实效。
同时意大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大、效果好。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时尚国度,意大利孕育数百个长达百年历史的世界级品牌。
在米兰一带,就有超过10万个注册的服装品牌及制造商。
意大利的品牌及生产工艺作为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久远,历久弥新。
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全球旅游者慕名而来,促进旅游成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
新加坡促进市民文化生活与旅游经济“统筹发展模式”。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因其风光绮丽、花园遍布被称为“城市花园”。
新加坡2014年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为119万人次。
新加坡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出台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把艺术、经济、科技结合起来,推进新加坡的“文艺复兴”。
政府投入巨资分期实施了“艺术无处不在计划”、“巧思妙想计划”、“艺术之旅计划”、“知识新加坡计划”,调动全民参与,形成新加坡特有的3p(public,private,people)、3e(everyone,everytime,everywhere)文化发展机制。
新加坡通过统筹协调,适度地调控市民生活与旅游规模,做到适度发展,实现城市旅游设施配置、本地居民旅游就业、旅游服务水准、城市与旅游景区容量的协调与平衡。
毋庸置疑,国家与区域文化产业的历史积淀,必将成为本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综观前述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本文对政府利用文化政策的杠杆撬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的建议是:第一,尊重历史与国情。
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无法采取简单的照抄照搬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模式予以复制。
政府应该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根据国情与区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政策。
第二,重视新技术的运用。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各种新兴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指数级裂变的动力和引擎。
政府需要出台积极的政策,促进新科技应用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三,保护知识产权与创意创新。
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大国,都高度重视对ip的保护与运营。
文化创意、建筑设计、旅游策划与旅游服务模式,无一不是智慧与知识的投入与创造,理应得到尊重与保护。
只有让创造者、创新者的知识产权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才能激发更多人投入到新一轮的创新与创造,才能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与旅游服务的质量。
第四,社会资本驱动。
“创意”与“资本”的整合、链接,才能有效地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创新与创造活力。
如影视、游戏、游乐园等创意产品的投入,存在周期长、风险大等巨大挑战,纵观国际经验,只有充分地利用好风险资本、股权投资、上市融资、再融资等各种手段,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个人与企业创意、创新的风险,保障个人与企业创新与变革的积极性,最终用社会资本的“外力”,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投资的持续性。
第2: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机制
示范区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之一,也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单元之一和主要战略平台之一,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一系列以区域为特征的战略平台,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图们江区域、黄河三角洲、
横琴新区、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
这一发展趋势充分说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步入以区域发展为背景的国家战略层面的示范区时代。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并于2014年3月公布,其范围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芜湖市、铜陵市、马鞍山市和安庆市,辖47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7万km2,总人口1896万[2]。
优越的自然生态、迷人的山水风光、独具魅力的文化遗存、多样的生物种类和特色的旅游商品,是国务院选择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重要前提和原始动力,是示范区发展的基本保障和财富资源。
作为典型的区域经济文化单元,其巨大优势是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加之在政治、经济、交通、市场等因素的联合驱动下,示范区呈现出点、线、面的演进发展进程,对其他地区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承东接西、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极高。
示范区在安徽旅游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入境旅游市场的拉动,已成为安徽省旅游的主要标志。
自邓小平先生发表“要把黄山牌子打出去”重要讲话后,皖南区域旅游外延界定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卢村禾将皖南旅游区设想成以黄山为中心的“众星拱月”型的空间布局,并将其详细概括为“众星拱月、双翼展翅、扩建南北景区、开辟东西两路”,其区域主要包括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等[3]。
陆林依据皖南旅游区旅游资源区域效应和空间组合,进一步丰富了卢老“众星拱月型”空间布局思想,并将皖南旅游区界定为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齐云山等风景名胜区以及歙
县和黟县文化景观等区域[4]。
金世胜分析了皖南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并将皖南旅游区界定为安徽省的长江以南地区,包括黄山、池州、芜湖、铜陵、马鞍山、宣城[5];章锦河等将其界定为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西南与江西为邻,北依芜湖与铜陵,具体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三市[6]。
皖南旅游区的范围在地理界定一直未获统一,学者对其划分各异,争端较大。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得到省的政府高度重视后,迅速掀起研究热潮。
程晓丽等从空间地域、产品市场、形象传播和产业融合四个层面,提出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7];章尚正构建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国际化发展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8];盛学峰等认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关键,并提出了提高示范区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具体策略[9];丁雨莲基于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设立,分析了其旅游资源空间结构[10];葛旭芳指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建设需充分发挥黄山市的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11]。
上述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出发,阐述示范区未来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并提出具体建议(如旅游产业结构发展、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等。
还有学者对不同区域发展演进过程和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如李俊峰、刘世薇、吴丽敏、张晓平、谢守红、龙花楼、张富刚等分别对滨江城市及上海跨江发展、黑龙江垦区城镇化、江苏省旅游景区、开发区、苏锡常都市圈、空心化村庄、典型区域农村等演进特征和动力机制作了详细研究[12-19]。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