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文献经费的理性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文献经费的理性整合-高等教育学论
文
论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文献经费的理性整合
王延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81)
摘要:信息化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学生人数的增加、图书文献价格的上涨、电子资源库的购置等造成高校图书馆经费的短缺.通过调整管理方式、加强信息共享、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等可以使有限的经费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改变管理者的传统思维模式、加大资金投入、整合部门间的运行机制等是搞好是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66-02
高校文献经费主要是指:“图书馆在每一财政年度整体运行的预算中,除去人员工资、必须品和维修等开支,专门用于购买图书、连续出版物、电子资源、多媒体等各种信息资源的经费计划.”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已由过去的图书、期刊等实体收藏向计算机数据存储和网络在线阅读方向转变.在这种文献资源获取形式大变革的时代,及时对图书馆有限的文献经费进行合理的分配,以期达到信息资源量最大化的获得,更好地为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成为图书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图书文献经费的来源
1.1 运行经费
《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对图书馆的经费进行了明确的解释,主要包括运行费和专项经费,运行费主要包括文献信息购置费、设备设施维护费、办公费等.其中文献信息购置费的多少决定着图书馆藏发展的规模、馆藏结构、资源类型及满足读者需求的程度等,是图书馆经费使用中的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第五章第27条规定:“高等学校应重视藏书建设的投资.书刊资料购置费在全校教育事业费中应占适当比例,一般可参照5%左右的比例数,由学校研究确定.”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用政策和法规的形式规范了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规模,但也考虑到不同高校的具体情况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这也就造成了图书文献经费的数目与学校的建设规模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不同高校间馆藏和文献资源量的较大差异.
1.2 专项经费
除了学校的财政拨款以外,专项经费是许多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的另一来源的重要渠道.在国家对高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出台了一系列的综合发展方案,例如“211”计划、“985”计划等.一些高校进入了这种战略计划中,获得了较为充足的建设资金,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图书文献的购置和馆藏,而那些没有进入到这些计划中的学校就逐步拉开了距离.
另外,一些高校也接受了企业赞助、个人捐赠、国际合作、专题建设等专项基金等,为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2 图书文献经费的使用与分配
2.1 经费的短缺造成文献资源购置数量的减少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广大师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尽管高校不断增加图书文献经费,但大部分高校与国家的相关规定还具有很大的差
距.以中央民大图书馆为例,2011年学校教育事业费是62410万元,图书购置费是330万元,所占比例为0.5%;2012年学校教育事业费是118530万元,图书购置费是330万元,所占比例为0.2%;2013年学校教育事业费是81213万元,图书购置费是375万元,所占比例为0.4%.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央民族大学图书资料经费与国家规定的参考值5%具有很大差距,同时学校教育事业费的增减并没有考虑到对图书经费的增加.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有明确的规定,图书年增长量为生均6册,而现在由于图书经费紧张,远远无法达到此目标.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学校管理层没有充分重视到需求与供应的相对矛盾性,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处于服务型的边缘地位,对政策的把握性和图书资料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重视.
2.2 图书价格的上涨造成文献资源经费的短缺
由于数据库和期刊是连续出版物,所以为保证收藏的连续性、完整性,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只能采取保数据库和期刊,压缩图书的对策,而图书价格的连年上涨使得本不宽裕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例如,2006年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支出153万元用于购买纸质图书5.46万册,2013年支出120万元购买3.04万册,而7年间图书价格平均上涨12元,购置经费不得不减少了33万元,购置图书数量减少了2.42万册.从全国图书市场看,2007年图书平均价格是21.25元,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2年全国图书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整体图书市场的新书平均定价高达52.23元,显示5年间的平均价格上涨了一倍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图书成本的上涨与高校图书购置经费的增长不成比例. 2.3 信息化的发展使文献资源经费更显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出版物的增长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据2014
年7月10日发布的《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可以看出:“2013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4.4万种,比2012年增加3.0万种;出版期刊32.7亿册;出版电子出版物3.5亿张;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2540.4亿元,电子书与互联网期刊与数字报纸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为7.0%.”可见在纸质图书不断增加的同时,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出版物增速迅猛.2006年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用于数字资源的经费是26万元,2007年跃升到69万元,2013年上升为180万元,占了年图书经费的50%.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不得不将有限的资金更多的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从而使得本来就不充足的文献经费显得更加窘迫.
3 图书文献经费的理性分配
3.1 整合管理体系
图书资源整合是指:“信息资源整合简单讲就是对分散庞杂的信息资源归并、梳理进而形成互相连接的统一体.”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便利、更有效、更节约、更合理地利用图书资源,更好的为读者服务.“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基本处于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状态”.近年来,虽然各院系资料室已纳入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中,并建成了图书馆的分馆,但从分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资料的购买和使用等方面来看,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些分馆不对外开放,只是对自己学院的师生开放,使用率极低.笔者认为,校图书馆与分馆之间应建立密切的联系,互能有无.通过对全校的图书管理体系的重新调配和统一管理,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购买,实现资源共享和最大化的利用,使有限的经费创造出最大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电子图书和期刊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购买各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