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班会》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版
13
孝亲敬老 我们该怎么做呢?
——从身边小事做起
精选版
14
敬老
生病时:
奶奶,您要好好休息, 按时吃药,病才会好的 更快哦!
精选版
15
敬老
很累时:
精选版
16
敬老
爷爷,您请这里坐, 坐稳扶好,注意安全!
精选版
17
敬老
过马路时:爷爷, 让我牵着您的手, 咱们绿灯走,红灯 停。
精选版
18
惹生气时
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
练出了一身武艺。 精选版
4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 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 成该回去为民除害地”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 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 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
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
精选版
8
重阳节的习俗(三)
❖ 吃重阳糕
❖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 前所述的饮茱萸、菊 花酒,吃菊花食品之 外,还有好些,其中 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 风尤盛。
精选版
9
重阳节的习俗(四)
❖ 饮菊酒
❖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 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 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 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 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 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 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 菊给钟蹈,祝他长寿。
爷爷,对不起,我错了, 您不要生气,生气容易 伤身体,我会乖乖听您 的话的。
敬老
精选版
19
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 主动上前
奶奶,我帮你, 您慢点,小心上车。
精选版
敬老
20
敬老
平时多陪陪他们 多关心他们。
精选版
21
班务总结
精选版
22
❖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
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
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
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
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
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
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精的选版节日。
3
❖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
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
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
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
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
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
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
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
精选版
10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精选版
11
精选版
12
孝亲敬老是什么意思呢?
亲,指的是亲人。 老,是指老人,也就是 爷爷和奶奶。 孝亲敬老,是指要孝敬 亲人,尊敬老人,对他 们要有礼貌,照顾好爷 爷和奶奶,听他们的话, 不要惹爷爷和奶奶生气。
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
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精选老版人节。
5
习重 俗阳 ?节
有 什 么
重阳节的习俗(一)
❖ 赏菊
❖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 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
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
赞美作凌 赏菊 霜不屈的象
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
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孝老敬亲是我的责任
精选版
2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
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
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
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
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
故称“重阳”。
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
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
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
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
山来,几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
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
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
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
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
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
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精选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重阳节的习俗(二)
❖ 放纸鹞 ❖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
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 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 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 有记述。 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 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 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 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 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 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 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 “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 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 就是代风筝的雏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