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j2013高考语文复习之120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集锦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他们。
④爱惜,吝惜,舍不得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⑥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安逸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78774(共16页)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②遭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②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列传》)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
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2)量词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4)副词,本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6.鄙,bǐ
——于是入朝拜见威王。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臣心意。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
11.曾,读音一:céng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高考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
高考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91、谢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7及花之既谢(凋落)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92、信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3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8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9西忆岐阳信(音讯、消息)10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93、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发动,调发)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5夙兴夜寐(起、起来)6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作)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94、行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2赵王畏秦,欲毋行(去,离开;前往)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5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将,将要)6古诗的一种体裁。
例白居易的《琵琶行》7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列,队伍)95、幸1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2大王亦幸赦臣(侥幸,幸而,幸亏)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希望)96、修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修改)4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学习,研究)5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6掌修国史(撰写)7恐修名之不立(美好)8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修身:修养身心97、徐1不徐不疾(迟缓)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98、许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答应,允许)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望)3高可二黍许(表示大约和数量)4不知何许人也(处所)99、阳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水的北面)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3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温暖)4儋阳为傅其奴(通“佯”,表面上,假装)5周秦古玺,多作阳文(出的,外露的)100、要1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简要)2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险要)3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需要,符合,适合)4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5惟大辟无吏可要,然犹质其首(要挟)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7要在安国家,利人民(要点、关键)8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希望)9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总括、概括)10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约束、控制)101、宜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适宜,合适)2诚宜开张圣听(应当,应该)3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表推测,大概)102、遗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4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排泄(大小便)]5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送给,给予)6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踪:遗迹,旧址)7地有遗利,民有遗力(剩余的)103、贻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赠送)2我之怀矣。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高考语文的120个文言文实词(全)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自称的谦词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兵用的凭证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朝chao1朝服衣冠(zha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向北(对、向)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e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不徐不疾(迟缓)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6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9.察,chá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毫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
④书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您)应当在天下纵横驰骋,替汉朝除去佞贼臣。
②修治,清理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③拜官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cí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考纲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高中120文言实词
高中120文言实词以下是高中120个文言实词的列表:1. 安:安全、安定、安稳。
2. 拔:攻克、占领。
3. 白:告诉、报告。
4. 倍:通“背”,背叛。
5. 乘:骑、坐。
6. 除:拜官、任命。
7. 次:临时驻扎、停留。
8. 当:掌管、主持。
9. 敌:攻击、抵抗。
10. 弟:通“悌”,尊敬兄长。
11. 丁:成年、壮年。
12. 笃:忠厚老实。
13. 伐:夸耀、炫耀。
14. 访:询问、打听。
15. 负:背负、担负。
16. 盖:遮蔽、遮盖。
17. 更:更换、更替。
18. 故:所以、因此。
19. 顾:回头看、顾念。
20. 固:本来、原来。
21. 国:国家、国都。
22. 过:拜访、探望。
23. 好:喜欢、爱好。
24. 还:返回、回家。
25. 患:担忧、忧虑。
26. 或:有时、或者。
27. 即:靠近、接近。
28. 及:到、等到。
29. 加:施加、给予。
30. 假:借、借助。
31. 间:隔开、不连接。
32. 简:挑选、选拔。
33. 进:入朝为官、出任。
34. 尽:完、没有了。
35. 就:接近、靠近。
36. 举:推荐、选拔。
37. 绝:断绝、隔绝。
38. 堪:能够、可以。
39. 克:能够、可以。
40. 类:类似、相似。
41. 怜:怜悯、同情。
42. 临:面对、对着。
43. 名:名字、名义。
44. 莫:没有谁、没有什么。
45. 内:通“纳”,接纳。
46. 判:分辨、辨别。
47. 破:打败、攻破。
48. 求:寻找、寻求。
49. 取:选取、采取。
50. 若:像、似。
51. 善:好、优秀。
52. 少:年轻、年纪小。
53. 涉:经过、经历。
54. 实:实在、实际。
55. 食:通“饲”,喂养。
56. 使:派去、命令。
57. 素:一向、向来。
58. 汤:热水、开水。
59. 涕:眼泪。
60. 徒:白白地、无效果地。
61. 图:计划、打算。
62. 王:称王、统治天下。
63. 文:文献、经典。
64. 下:退下、下去。
65. 先:先前、之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后附课本例句及翻译
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â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保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保护〕?师说?译文:保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那么为之计深远〔保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平安,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平安〕?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平安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平安、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平安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平安、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需担忧财富不均;不必担忧人民太少,只需担忧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那么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抚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那么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120文言实词
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臵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 指路途、道路。 例如:
1.战则请从 [跟随] [眼睛]
2. 范增数目项王
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 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 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 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本义“身体” 例如: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南安成功中学高三年语文
《考试大纲》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 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 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近几年来,高 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 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 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 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无论采取 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 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 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今复十年,存亡不可知。 《苏武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 师表》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者疑 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 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现在又过了十年,是活着还是死 了都不了解。
这真是决定危急存亡的时刻。 晚上,果然大量地丧失了财物。
死亡
灭亡
丧失、丢 失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有限度的, 通“无”, 没有 如果无限度的滥用,那么物质财 力就必然短缺。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②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
兵器 、武器 军队 士兵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 战争 军事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 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 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掌握一词多义需多读、多查字典、多积 累。另外,要掌握一些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一、文言文常见实词的特点: (1)大部分是单音字。如“走”,意为“跑”,要记 住古代汉语中大部分是一个单音字对应现代汉语的一 个词;双音字考得并不多,一般出现双音词的话,考 察的偏向古今异义,一个古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常常对 应现代汉语的两个词,如“妻子”对应现代汉语的 “妻子和儿子”。 (2)实词的一词多义性,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 来表达,现代汉语往往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 如“将”,就有“将军”、“率领”等意思。 (3)实词的近义性,如现代汉语中表示“看”的动词, 在古代汉语中分得很细,“瞻”、“望”、“顾”意 思各不相同。
引申义 “亲自”
2.将军身披坚执锐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自己”“自身” 5.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性命”
4.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身孕”
2. 士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引申义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 “做官的人” “读书人” “有才能的人”
①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②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③胜不敢复相士 ④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不多)时间
——扁鹊见到蔡桓公,站立了一会儿时间。
增加: ④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到了京口,找到机会逃奔真州。
机会
(2)动词
④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参与
——打仗是那些做高官得厚禄的人来策划的,你又何必 参与其中呢?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间隔,隔断 ——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们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再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联系。 ⑧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夹杂
实词 例句 译文 释义 除 赵王扫除自迎,执主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亲自迎接,按 台阶 人之礼,引公子就西 主宾之礼导引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阶。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那么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就除去 去掉 了。 清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逝去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 郡中的贤德人士向当政者请求, 清理 道,即除魏阉废祠以 立即清理废弃的魏忠贤祠堂的旧 葬之。 址以埋葬五位壮士。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我被封官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拜官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实词的活用性,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考察点,实 词常常在古代汉语的使用中由一个词性转变为另一 个词性,如“衣”、“食”等,在现代汉语中为名 词,在古代汉语中可以活用成动词。 (5)实词的通假,在理解实词的含义的时候,要注 意这一现象,如“内”是“纳”的通假字,“女” 是“汝”的通假字,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很 难揣摩正确的含义。 理解了文言文实词的特点之后,我们就要告诉大 家一些巧妙辨析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小 技巧。
例如: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之意。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2.赢粮而景从 [知]通[智],智慧。 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5.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露出。
6.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离]通[罹],遭受。
②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陌上桑》) 请问
——太守接着问罗敷:“愿意和我同坐一个车子吗?” ③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芙蕖》) 凋谢,衰亡 ——等到荷花凋谢以后,也可以算是对得住主人了。
一词多义现象示例
实 词 亡 例句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译文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失败 了也不过是死。 实词释义 逃跑
——从骊山下来,取道芷阳抄小路行走。 增加:
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⑧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侯生就屏退众人,悄悄地对信陵君说。
92.谢,xiè 动词 ①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廉蔺列传》) 道歉,请罪 ——秦王恐怕他打碎宝玉,就婉言道歉。
②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
——母亲婉言谢绝了媒人。
推辞,谢绝
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感谢 ——樊哙下拜道谢,起身,站着喝了这杯酒。
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告诉,劝告
——多多劝告后代人啊,应该以此为戒,千万不要忘记。
⑤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 辞去,辞别 ——于是让张良留下来辞别。
增加: 辞去,辞别 ①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侯生看公子的神色始终没有改变,就和朋友告别上 了车。
• 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 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 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 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 •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 •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 • 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
义的方法。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常见实词” ,我们以课文注释中的实 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置于一定的语境 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中,根据上下文意限 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4.通假字
兵
•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 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 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 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 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 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7.离骚者,犹离忧也
读音一:jiān
(1)名词
①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期间
——在危难期间接受了任命。
增加: 门缝,夹缝
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偷的看她丈夫。
②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中间
——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途跋涉,来到这江湖沼泽之间。
增加:(2)量词
房屋的最小单位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把天下的贫寒之士 都遮蔽起来,让他们都露出笑颜? 读音二:jiàn (1)名词
空隙 ②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那关节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厚度。 ③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3.相
“士兵”
①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本义是“察看、仔细看” “辅助、辅佐” ②无物以相之 ③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选择” “辅佐帝王的人”
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 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 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例如: 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 2.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 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3.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文言文是高考的一个重头戏,在高考卷中的比重 越来越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卷出现了两篇文言文,并 且考察方式越来越多样。 文言文实词是很多同学觉得没有办法把握的东西, 似乎没有规律可循,毕竟虚词只有18个,某些用法和 意义在大量练习或者考试中不断出现,但是实词却无 迹可循,每次练习中几乎出现的都是不一样的实词。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实词是有一定重复率的,在 具体语境中推断实词含义是有规律章法的。 要针对性地做好题目,我们要首先了解的是什么 样的文言文实词会被列入考察项,基本上这些实词 有什么特点。